一曲绝妙的自然恋歌
——解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江苏省文正实验学校 吴海霞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笔触艰苦写成的巨著。这篇巨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整部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充满着人性,其魅力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的语言显示科学性
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以《松树金龟子》为例,首先这种科学地说明侧重于三方面: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如说雄金龟子的折扇“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如“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文中明确地说“还没有搞清楚”。其次,这种科学地说明在于选用了准确的动词及限制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一句中“啃、钩、咬、飞舞”准确地描绘出金龟子吃东西和休息时的优雅闲适的姿态。
二、生动的语言显示文学性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宝库。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在《松树金龟子》一文中,作者直接把金龟子当做人来描述。如“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不仅把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 ,而且引起人的无穷遐想:雄虫为何飞飞停停?是疲劳了,还是担心雌虫拒绝它的求爱,所以犹疑、彷徨?再如“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情,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
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这哪里是写虫呢?活脱脱的是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啊!而文章最后一句“别去打扰它吧!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则将爱虫、爱大自然之情发挥到极致。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美妙的语言曾多少次激起人类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情愫:该给生灵们一方生存的空间了,它们可是自然的恩赐,森林美丽的风景啊。
三、睿智的语言显示思想性
在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昆虫们坚忍不拔地为个体与种族的生存而斗争。法布尔也一如他所挚爱的昆虫一样,百折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纵观《昆虫记》,其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让世人惊叹。
如《我的小桌》一文中,“面前竖起一道拦住去路的屏障,犹如直上直下的峭壁,此刻却没有一副亲切的肩膀帮助我,支持我一心攀上高峰的行动。我仅能靠双手在凹凸不平的屏障上用劲扒抠,但却时常坠落下来,摔得遍体鳞伤,之后再做冲击;当筋疲力尽抵达顶峰的时候,听不到任何对我抱以鼓励的回声,我只好自己发出胜利的叫喊;但最终,我总算可以从山顶眺望一眼了。”实现理想的过程是孤独的、寂寞的。为了取得数学学士学位,这张小桌整整陪伴他度过了十二个月冥思苦想的夜晚。法布尔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连同那张小桌深深地刻印在人们心中。
如《金步甲的婚俗》中,“有时候,一群过路的奔向一位残疾者。是去削减它的悲痛吗?根本不是。是去品尝它,并且,如果味道不错,那么就以吞食的方式,为其完全解除残疾之苦。”《荒石园》中,“体味了形形色色的世态炎凉,心已破碎不堪,人便不禁会问: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我现在的心境便是这样。”《童年忆事》中,“古代人遗赠给我们的东西,不如我们今天留下的东西那么严谨规范,他们的植物学,有许多地方保留着有悖于文明道德的直言无讳式粗鲁风格。”“这是必然的事。我们怀着自己的心愿而特别珍爱过的东西,到头来会凄惨地毁在现实的利爪之下。”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性。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则的事;否则,人类会遭到自然的无情惩罚,人类的文明最终会停滞不前。文中所闪现的理性之光得益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后自然地流露,深情地独白。
阅读《昆虫记》,让诗的语言在心底轻轻流淌,让文明之花在心底悄悄生根发芽。
一曲绝妙的自然恋歌
——解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江苏省文正实验学校 吴海霞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笔触艰苦写成的巨著。这篇巨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整部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充满着人性,其魅力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的语言显示科学性
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以《松树金龟子》为例,首先这种科学地说明侧重于三方面: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如说雄金龟子的折扇“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如“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文中明确地说“还没有搞清楚”。其次,这种科学地说明在于选用了准确的动词及限制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一句中“啃、钩、咬、飞舞”准确地描绘出金龟子吃东西和休息时的优雅闲适的姿态。
二、生动的语言显示文学性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宝库。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在《松树金龟子》一文中,作者直接把金龟子当做人来描述。如“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不仅把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 ,而且引起人的无穷遐想:雄虫为何飞飞停停?是疲劳了,还是担心雌虫拒绝它的求爱,所以犹疑、彷徨?再如“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情,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
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这哪里是写虫呢?活脱脱的是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啊!而文章最后一句“别去打扰它吧!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则将爱虫、爱大自然之情发挥到极致。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美妙的语言曾多少次激起人类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情愫:该给生灵们一方生存的空间了,它们可是自然的恩赐,森林美丽的风景啊。
三、睿智的语言显示思想性
在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昆虫们坚忍不拔地为个体与种族的生存而斗争。法布尔也一如他所挚爱的昆虫一样,百折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纵观《昆虫记》,其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让世人惊叹。
如《我的小桌》一文中,“面前竖起一道拦住去路的屏障,犹如直上直下的峭壁,此刻却没有一副亲切的肩膀帮助我,支持我一心攀上高峰的行动。我仅能靠双手在凹凸不平的屏障上用劲扒抠,但却时常坠落下来,摔得遍体鳞伤,之后再做冲击;当筋疲力尽抵达顶峰的时候,听不到任何对我抱以鼓励的回声,我只好自己发出胜利的叫喊;但最终,我总算可以从山顶眺望一眼了。”实现理想的过程是孤独的、寂寞的。为了取得数学学士学位,这张小桌整整陪伴他度过了十二个月冥思苦想的夜晚。法布尔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连同那张小桌深深地刻印在人们心中。
如《金步甲的婚俗》中,“有时候,一群过路的奔向一位残疾者。是去削减它的悲痛吗?根本不是。是去品尝它,并且,如果味道不错,那么就以吞食的方式,为其完全解除残疾之苦。”《荒石园》中,“体味了形形色色的世态炎凉,心已破碎不堪,人便不禁会问: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我现在的心境便是这样。”《童年忆事》中,“古代人遗赠给我们的东西,不如我们今天留下的东西那么严谨规范,他们的植物学,有许多地方保留着有悖于文明道德的直言无讳式粗鲁风格。”“这是必然的事。我们怀着自己的心愿而特别珍爱过的东西,到头来会凄惨地毁在现实的利爪之下。”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性。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则的事;否则,人类会遭到自然的无情惩罚,人类的文明最终会停滞不前。文中所闪现的理性之光得益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后自然地流露,深情地独白。
阅读《昆虫记》,让诗的语言在心底轻轻流淌,让文明之花在心底悄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