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2.下列关于动物机体酶、递质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的神经细胞可以产生酶、递质和激素 C.三者都要运输到相关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都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3.用甘薯的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可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该过程主要是有丝分裂,仅有少量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 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多数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 D. 甘薯的茎尖细胞中含有甘薯的全套遗传物质 4.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5.草甘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磷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磷。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磷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磷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 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磷基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磷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 6.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它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A.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西红柿子房发育成果实 D.杨树顶芽的生长 24.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把DNA放在含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25.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右图准确表示? A.①表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②、③、④分别是生存斗争、用进废退、共同进化
B.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②、③、④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
D.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班别: 成绩号: 姓名: 成绩:
15
15
26.图标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包括a和 (1分),原因是缺乏 (1分)。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6时,利用
的能量来自 。 (2)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发生部位 是叶绿体中的 ,伴随该过程的能量 转化为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完成a过程的总反应式: 。
(3)酵母菌在缺氧时的呼吸场所是 。
(4)在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请在下表中填入上述试剂和颜色反应。
C3 H6 O3
C2 H5CO2 能量
2O CO2 能量
能量
27.有些人在口服氧化剂药物、食用生蚕豆等情况下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现已证明这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中箭头所示。请回答: (1)人群中出现该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若需调查某地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最简单的方法是调查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__人群的发病率。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 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将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经生物技术扩增后,再用 标记可制成两种DNA探针。将这两种DNA探针与某受检者的DNA杂交,如果受检者的基因与两种探针均可杂交,则表明此受检者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性。
(4)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其后代获得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______,请利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用A-a表示相关基因):
28.(10分)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Na+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流动,兴奋传到B处时的信号变化是 。 (2)B处结构是由 和突触后膜组成,该处兴奋的传递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3)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
是 。 (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主要是通过血液 中 的变化作用于胰岛进行调节。
(5)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 疾病。
29、(16分)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可作为神经递质,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与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有关,而甘氨酸为抑制神经递质。研究人员拟探究雄黄(药物)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三种神经递质的含量是否有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过程: (2)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计算、称量好的雄黄与0.5﹪羧甲基纤维素钠互溶,制成悬浮液。 步骤二:将生理状态相同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
步骤三:对照组应喂 ,其余三组分别喂 ,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在动物喂药期间每3天称重1次,所有动物均在 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普通饲料喂养。
(1)实验材料:32只Wistar大鼠;市售雄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生理盐水;普通饲料。
注: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影响Wistar大鼠的各项生理活动;g/kg(雄黄品质/大鼠体重) (3)从表中资料,能得出的结论是:中、高剂量的雄黄明显 ;低剂量的雄黄明显 。 (4)步骤三中,在动物喂药期间,需要每3天称重1次的原因是: 。 (5)请用柱形图表示上表的实验资料
不同剂量雄黄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含量的影响
高三第20周周日生物晚练答案
1-6 BBBCAD 24 AC 25 CD
26.(16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2分)
(1)b (1分) 相关的酶(1分) 某些无机物(氨和亚硝酸)氧化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基粒)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细胞质基质 (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橙色变为灰绿色(灰绿色) 27、(16分)(1)基因突变 男性 (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女 (4)50%
28.(16分)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不全不得分) (3)胰岛B细胞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4)神经—体液 血糖浓度 (5)自身免疫病 29.(16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2分) (2)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
0.3g/kg、0.9g /kg、2.7g/kg不同剂量的雄黄 相同且适宜 (3)降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
增加甘氨酸的含量,(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根据体重的变化,调节饲喂剂量,减少实验误差
(5)(4分)(评分标准:标出横枞坐标各1分;四组拄形图,每正确绘出两组1分) 不同剂量雄黄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含量的影响
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2.下列关于动物机体酶、递质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的神经细胞可以产生酶、递质和激素 C.三者都要运输到相关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都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3.用甘薯的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可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该过程主要是有丝分裂,仅有少量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 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多数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 D. 甘薯的茎尖细胞中含有甘薯的全套遗传物质 4.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5.草甘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磷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磷。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磷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磷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 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磷基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磷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 6.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它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A.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西红柿子房发育成果实 D.杨树顶芽的生长 24.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把DNA放在含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25.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右图准确表示? A.①表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②、③、④分别是生存斗争、用进废退、共同进化
B.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②、③、④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
D.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班别: 成绩号: 姓名: 成绩:
15
15
26.图标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包括a和 (1分),原因是缺乏 (1分)。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6时,利用
的能量来自 。 (2)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发生部位 是叶绿体中的 ,伴随该过程的能量 转化为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完成a过程的总反应式: 。
(3)酵母菌在缺氧时的呼吸场所是 。
(4)在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请在下表中填入上述试剂和颜色反应。
C3 H6 O3
C2 H5CO2 能量
2O CO2 能量
能量
27.有些人在口服氧化剂药物、食用生蚕豆等情况下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现已证明这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中箭头所示。请回答: (1)人群中出现该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若需调查某地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最简单的方法是调查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__人群的发病率。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 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将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经生物技术扩增后,再用 标记可制成两种DNA探针。将这两种DNA探针与某受检者的DNA杂交,如果受检者的基因与两种探针均可杂交,则表明此受检者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性。
(4)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其后代获得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______,请利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用A-a表示相关基因):
28.(10分)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Na+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流动,兴奋传到B处时的信号变化是 。 (2)B处结构是由 和突触后膜组成,该处兴奋的传递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3)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
是 。 (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主要是通过血液 中 的变化作用于胰岛进行调节。
(5)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 疾病。
29、(16分)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可作为神经递质,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与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有关,而甘氨酸为抑制神经递质。研究人员拟探究雄黄(药物)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三种神经递质的含量是否有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过程: (2)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计算、称量好的雄黄与0.5﹪羧甲基纤维素钠互溶,制成悬浮液。 步骤二:将生理状态相同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
步骤三:对照组应喂 ,其余三组分别喂 ,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在动物喂药期间每3天称重1次,所有动物均在 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普通饲料喂养。
(1)实验材料:32只Wistar大鼠;市售雄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生理盐水;普通饲料。
注: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影响Wistar大鼠的各项生理活动;g/kg(雄黄品质/大鼠体重) (3)从表中资料,能得出的结论是:中、高剂量的雄黄明显 ;低剂量的雄黄明显 。 (4)步骤三中,在动物喂药期间,需要每3天称重1次的原因是: 。 (5)请用柱形图表示上表的实验资料
不同剂量雄黄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含量的影响
高三第20周周日生物晚练答案
1-6 BBBCAD 24 AC 25 CD
26.(16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2分)
(1)b (1分) 相关的酶(1分) 某些无机物(氨和亚硝酸)氧化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基粒)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细胞质基质 (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橙色变为灰绿色(灰绿色) 27、(16分)(1)基因突变 男性 (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 女 (4)50%
28.(16分)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不全不得分) (3)胰岛B细胞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4)神经—体液 血糖浓度 (5)自身免疫病 29.(16分,除特殊说明外,其余每空2分) (2)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
0.3g/kg、0.9g /kg、2.7g/kg不同剂量的雄黄 相同且适宜 (3)降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
增加甘氨酸的含量,(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根据体重的变化,调节饲喂剂量,减少实验误差
(5)(4分)(评分标准:标出横枞坐标各1分;四组拄形图,每正确绘出两组1分) 不同剂量雄黄对大鼠脑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