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中期研究报告(2015年11月5日修改)

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学科学习困难学生

自主学习的个别跟踪指导研究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承担单位: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

课题组学术顾问:何明 (高级教师、成都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七中研修室主任)

子课题组负责人:杨勇

子课题组主研成员:杨勇 杨婷 周莉 田应兴 王小红 庞树群 舒琴 崔家熹 王婷婷 龙圣海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在学生中依然存在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校地处乡镇,约85%的学生来自农村。因家庭、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学习动机等影响造成的“学困生”占一定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增多 ,我校留守学生占据一半以上,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少家长的管教和监督,导致“学困生”人数逐年增长。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如何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用好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探寻“学困生”形成的内外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与转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在调查分析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将本研究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界定为:一般是指当前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不能按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仅靠自己的努力难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通过相应的教育策略,给予系统补偿或矫治和个别跟踪指导的学生。

针对本校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意义,学科学习困难群体确定的三条科学标准:

(1)学业成绩落后标准,主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学习中,只有某些科成绩出现特差,其他学科较好的学生。

(2)教师评定标准,根据研究者提供的学习困难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描述,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评定为学习困难的学生。

(3)排除标准,排除智力落后学生与超常学生,排除各科都困难的学生。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耐挫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尝试并总结出对转化学困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更多学生能顺利考上大学的同时,提高本校升学率,从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跟踪指导中,提示教师的育人观,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让教师紧跟时代的潮流。

2、研究内容

(1)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对比实验等方法,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

(2)归纳学困生的类型。

(3)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高中2014级“学困生”约30人。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调查和学生跟踪辅导档案;广泛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特别如何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初步拟定课题实施操作的集体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8月)

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每位课题组成员从调查中确定三至五个跟踪指导学困生对象,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访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研究。收集各种研究信息和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措施,不断总结可操作性策略。采用辅导、座谈等形式,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后采取面向全体、兼顾重点的策略。对研究进行期中分析报告。

(三)第三个阶段:深化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

对第一阶段的实效性进行论证分析。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在新的一年进一步探索、实践、反思,此时除了针对时间阶段进行研究外,还要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特别的思考。进一步形成规范的研究策略,整理成册。

(四)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调查“学困生”转化情况,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通过对我校的“学困生”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学困生”的几种典型类型。

我们课题组通过从5个调查表【表1:“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表(由学生填写)、表2:“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教师填写)、表3:“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教师填写)、表4: “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家长填写)、表5:“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学生填写)】进行问卷调查,并进一步确定学困生对象,除了分析学困生的调查表,并结合学生实际,各研究组员对其进行座谈交流,归纳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家庭,问题家庭产生问题学生

导致中学“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问题家庭主要有:

(1) 父母离异。现在社会上离婚现象增加,如我们对高一9班和12班单亲家庭进行调查,9班学生50人,单亲家庭16人,12班学生55人,单亲家庭15人,父母离异占了四分之一。从学困生上分析,单亲家庭的占的百分比要高很多。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这些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家庭亲情和爱的缺失往往使这些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损伤,性格扭曲,行为习惯变坏,学习下滑,最后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2) “隔代”管理。我们课题组对学校三个年级抽取的2-3个班级调查,从研究反

馈的信息看,每个班基本上一半以上的父母没在家,这些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孩子的管教全托给了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这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知识、代沟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不能很好地承担管教当今时代孩子的重任。他们对孙子辈往往是溺爱、迁就,育有余而教不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正确的教育。隔代管理的孩子往往个人中心严重,娇惯任性,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意志力,遇到学习困难就逃避,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 父母不关心孩子学习。我们也对一些父母都在家的学生也进行了调研,与部分学困生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对学生周末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父母虽然天天与孩子相处,但由于本人缺少文化,或者缺少管理的正确方法,自身本身就没学多少知识,加上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觉得读书不是特别重要,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撒手不管,这些孩子因家长无学习上的要求和希望,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逃避和放弃,并且学习懒惰而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 父母亲过分注重孩子学业。对一部分父母在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部分家长有这样的情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于苛刻,目标过高且引导方式错误,时间长久,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上用弄虚作假来应付父母,甚至专门拿学习上的失败与父母赌气,最终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2、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学生从厌学发展到弃学;“脑体倒挂”,导致知识贬值,不少学生患上了”短视症”;有关自费上大学、有钱就能自费留学、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社会现象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也使不少学生学习后劲不足;“读书无用论”、考试制度、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另外,不良影视、书刊、网络以及周围的人对学习和高考不正确的认识,对涉世未深、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曾经我的一些学生直接告诉我说,他的父母说读大学没意思,找不到工作,还举例了他某个哥哥姐姐的例子,就这个问题,在上期,我高一、9班专门利用班会课针对社会的“上大学无用论、上大学找不到工作”这些现象进行了主题班会课。很多学生通过班会课认识到社会很多人以点带面,对于那些一上大学就只谈恋爱、耍朋友,就不学无术的人找不到工作很正常的。

3、学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起的“学习困难学生”近年有日渐增长的趋势。在中学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如孤僻、自卑、猜疑、粗暴等。这些学生在班集体中不合群,不能与其他同学在生活上、学习上正常沟通,其他同学也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使之在生活中孤单,学习上寡助。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并时常故意做一些损伤别人和集体的事以泄怨愤。随之,就会更加恶化了他们与师生的关系,同学们也有意疏远他们,甚至厌恶他们,使他们很容易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小学、初中分化后遗症。由于个体差异、教育错位等因素,在小学五六年级已有少数学生开始分化现象。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所有学生升入初中后,客观存在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此时本来是很容易纠正和改善过来,但如果在初中老师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甚至只是一味的责备,就会使这些学生对该科望而生畏,彻底失去学习该科的信心。随着进入高中后的学业范围、难度增加,这部分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其他学生都还可以,就是数学特别差,我一直想树立她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尝试了

很多办法都不见效。最后对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初中,她给我说,初中的时候因为数学学科成绩较差,被老师“盯”上了,几乎天天被老师叫去站办公室,而且还经常说她。其实这种状况需要我们老师从另一种角度进行引导,老师叫你去,证明老师重视你,关心你,如果不叫你才是放弃你。她没有这样想,反而比较极端的认为老师是很讨厌她,她很讨厌这种状况,从而对数学这科有了根深蒂固的厌恶,也铁定的自认为自己的数学学科是无药可救了。

5、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对他们的成长一起去做好规划,培养起他们的信心,用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一些学校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左右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工作中违背教育规律,忽视全面发展,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学生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甚至一进入高中就给他们判了“死刑”。中学学科内容多,难度大,份量重,要求高,但部分教师教学脱离部分学生的实际,造成分化面大;高初中教育教学脱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学校精神生活不丰富,所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闪光点”难于表现出来。教师问题诱发学生的非认知缺陷,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些学生因最初的一两次学习失败或暂时困难,致使教师过低评价或态度不良,导致学生形成低自我效能感,引发一系列非智力因素问题,再引发认知因素问题,又使教师产生更消极的评价和态度,致使问题不断累积,最终形成较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困难,成为“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发现多数“学习困难学生”与教师缺乏感情,学习体验趋于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化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职业态度直接相关。 ﹙二﹚、探索出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根据其特征、类型和成因,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归纳出转化对策:

1、针对“学困生”,教师首先要主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和培养,只要他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坚信他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甚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将来也可能是大有可为的。可见,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学困生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面对“学困生”,要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念。

(1)学生层面: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面对高中学习, “学困生”们显得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学生们都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愿望,而且他们最关

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学生求新求异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高中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在本组课题研究中,通过个案分析得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内动力的基础,情感渗透、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王小红老师在对学生个体研究后,在“对学困生的化学教学反思”论文中,也这样提到:“对一个长期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后进生,就不可能一下子将他变得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并且高中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不能一下子就可以转变的。所以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先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只要做完,我就表扬肯定,别的如质量、准确率先避而不谈。渐渐地,对下一次的作业,就要以要求稍好一点,接着再稍好一点,最后要求他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其学习毅力。久而久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他就会逐步形成作业及时认真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求成的欲望,在这种逐步肯定的过程中,他也会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发更高的成功意念。对于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就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实际的原因,或和班主任老师一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关心,明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应该完成的,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见附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对学困生的化学教学方法(王小红).doc)

(2)教师层面: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我们老师需更不断新现代教育理念

对学困生来讲,没有什么东西比赞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的了。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赏识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经常会说:“你的思路很好,很新颖,你有良好的学习天赋。”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不失时机地抓住点滴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就会促使他们想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会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正如田应兴老师在阶段总结中说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差的背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老师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她)的学习扭转,甚至影响他(她)的人生,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都可以成为英才!转化学生最关键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才好对症下药,方法可借鉴中央的常用诊断法:“望”,“闻”,“切”,“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能

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毅力。给学生定目标要量身定做,要少吃多餐,重基础。舍弃习题中大量的难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较轻松。有成绩感,逐步加强,循序渐进。”(见附件:期中汇报\阶段反思与总结\研究中期小结(田应兴).doc)

2、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困难学生”是转化的先决条件

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我们没有和学生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前,切勿批评学生。调查表明,我们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想改变学困生,更应该要与其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那肯定就要多和学生谈心。学生的情感时时处处都在表现着,老师要善于了解他们的情感表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谈心往往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和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多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去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谈心中,应尽可能多地以朋友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同学老师进行平等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这时我们的话语才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自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们课题组确定“学困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先不谈学习,从生活、家庭、过去的一些琐事的事情聊起,老师们主动出击,先主动谈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从而让学生与师生的距离慢慢减小。有时会反复几次后,才让学生卸下防备心理。学生对老师没有防线,这时的谈话是和谐的、愉快的、轻松的。然后学生会主动聊起他自己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家里的一些情况。这个时候,老师们再抓住时机出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的信任关系。从而相信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在接下来单独辅导的时候,要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的情感,感情埋在心里,虽然深沉似海,难能可贵,但现在因为独生子女较多加上未成年,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自我认识能力较差,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需要教师时常坦诚地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情感。知道被欣赏,这往往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将愈来愈发挥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在批改作业,或者辅导的过程中,特别对学困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老师是很喜欢他(她)的,或者我对他(她)的某些行为、某方面的进步很欣赏。这种在学生面前自然流露出来的肯定和赞扬将会成为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最开始我们确定学困生的时候,交流起来都很困难。老师们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的深入交流,通过对学生“亲密接触”后,不仅我们更能全面的了解了学生,而且还发现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我们老师,从而在该科学习时,情绪明显的改变。正如陈翔老师在论文《浅谈如何帮助艺体学困生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中,谈到“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才能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主动。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数学课。“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如果让学生时时体验到教师的期望和关怀,这种关爱会投影到学生的心里,唤起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产生“爱屋及乌”的反应。爱上数学老师自然能够爱上数学老师所教的数学”。(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浅谈如何帮助艺体学困生有

效提高数学成绩(陈翔).doc)

3、实施成功教育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关键

“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在于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可是后进生并非生来就差,他们最初亦是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抱负,即使变为后进生也不乏想克服这样或那样缺点,追求上进的要求和决心,即使差处再多,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关爱后进生(杨婷).doc)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决定学生的动向。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则更直观地引领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低谷。在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

①针对“学困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我们采用与学生对话、家校联系、好友帮扶等办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营造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让他们先动起来,积极参与。在参与实践活动、采访活动、讨论活动中,让学困生感受“我能行”。让他们在教师赞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中,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进取观。

②“学困生”感到学习困难,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无兴趣。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在各种兴趣活动中,展示其能力和特长 ,通过在学习中的实践与探讨,在点滴的进步与收获中,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③“学困生”往往是班里的弱势群体,受歧视,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心理。我们的具体作法是:第一,我们加强心理辅导,做好耐心而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二,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展示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意识自己的存在,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第三,建立学困生奖励制度。为各类学困生专们设立“进步奖”、“特长生”奖项,并在每学期末进行表彰。对主动帮助“学困生”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将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范围。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展望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我们课题组还特别做了《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对课题组成员确定的学困生进行跟踪指导,然后记录跟踪指导情况,通过每次辅导的记录,来观察学困生的变化。(见文件夹:期中汇报\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部分电子档-部分手写)和期中汇报\跟踪辅导图片)

4、改进评价方式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有效手段

人是有惰性的,而发展中的人就是由惰性的人在激励、鼓舞、赞赏中,成为一个有用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人。我们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用激励成功策略有效地转化部分学困生。

一是我们善于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教师建构的发展平台上享受成功。通过一次成功,让他们想获取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甚至更多次成功。

二是让他们把成功的经验在班级内与别人交流,通过谈感受、谈看法、谈体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大力的推广学困生成功的经验,让同学们对“学困生”刮目相看,让学困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三是利用读报课和班会定期开展评议活动。活动中有学困生自评,学生互评,还有教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班上成立帮扶小组,成立“师徒”结对子,对表现突出的学困生,对学困生帮助较大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班级树典型、树榜样,并在学校评优与评先中予以倾斜。学困生在激励中感受自身价值,并以足够的信心奋发向上。

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王婷婷).doc)激励成功策略实现了学生、学校、教师“三赢”,学困生在激励中受到感化,从课题组反馈的初步情况中反映出,此策略使学困生得到了成长,班级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年级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5、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重要条件

“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要去转变学困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家校互动法。我们大力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家长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经常利用家访、电话、QQ群、家长学校培训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庭跟学校齐抓共管,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

②合力教育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合力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教师“走村串户”,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步我们还将,通过聘请各界人士进学校,大胆地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这种合力教育加大了监管力度,填补了有时无人看管学困生的空白。学困生在各种良好的教育下,步入了正确的人生轨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在崔家熹老师的阶段反思中,这样写道:“教育是个整体而系统的终身行为,离不开学校,也更离不开家庭。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者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学困生的关注,应该家校协作,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只是一条腿走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联系上常年在外奔波忙碌的孩子的父母们,如QQ,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这样留守的孩子们就更多一些温暖,老师和家长联手就更容易促进孩子专注学习。”

通过课题组老师以及学校部分教师的努力下,我们让家校联系成为了常态,通过与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建议我们的家长如何与子女交流相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

使我们研究中的部分“学困生”,思想包袱甩掉了,学习压力减轻了,抵触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顺应了。他们不仅接受了老师“帮助”,也接受了父母的“唠叨”,他们正在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

6、对学生跟踪指导,给“学困生”更多的宽容和关爱。

我们课题组成员本着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思想,善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均衡发展,寻求适合“学困生”发展轨迹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用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宽容与关爱。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法、观察法、对比实验法发现:宽容对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效果更显著。在工作中,我们采用择优法、探究法来鼓励和帮助他们。择优法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努力寻找其优点,在班级教学中重点关注他们的长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并加以表演,以此激发其兴趣,增长其信心。探究法就是当“学困生”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和问题时,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宽容的心对待,并帮他们寻找错误的根源、薄弱的环节、容易出错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我们采用渐进法、表扬法,坚持面向全体,秉持一颗公正的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植和发现学生善良的品行。让学困生以较平缓的进程逐步提升,不急于求成,即使有时没有进步,只要努力,同样表扬。

第三、我们与“学困生”多接触、多沟通、多为学困生着想。交流时语言尽可能温和,态度诚恳。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勇于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努力搭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鼓励和记录学生的变化过程,我们还专门针对学生变化情况,每学期结束后对指导的学生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见文件夹:期中汇报\指导对象情况记录表),找出他们进步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感觉生活充满阳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困生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因此学困生充满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六、取得的成效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学科学习困难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从实证研究和科学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学学科学习困难现象,以学科知识学习指导、学科学习方法咨询与指导、学科学习心理辅导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为重点,探索教育转化学科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同时,帮助学科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心理行为问题,引导他们成长为学科学习成绩优良、身心健康的学生。这不仅因为对学科学习困难现象的相关研究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实践课题,它对丰富学校学科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实施学科素质教育,促进被指导者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创造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提高了老师们对学困生的关注,认识到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初步尝试了转变学困生的策略,并达到了初步的效果。学困生的存在势必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章可循、有力可为的。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教学工

作中的当务之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势在必行。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以上的转化策略,有效地转化了部分学困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我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肤浅或偏向经验化,难以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今后,需进步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有个别家长思想素质较低或对子女要求不高,不能有效的配合我们进行学困生的改变,还有的家长两天抓紧三天放松,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已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学习任务不能主动完成,完全靠老师、家长监督,抱有侥幸心理,稍一放松,就不能完成作业,形成恶性循环。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剩下的后半段的研究中,更加深入学困生研究中去,才剩下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利用教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扎实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用科学来指导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依据,在学习与工作中亲身践行,摸索和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通过反思、总结、提炼,使教师获得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赢”。

(2)加大家校联系的力度,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训,多和家长进行交流等,采用走村串户的走家访、分层开小型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种办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自身修养,使他们能把育子当大事,能用行动而且是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子女,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3)学困生的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评价,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们需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学生看到希望,看到成功,从而真正激发内动力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4)规范学困生辅导的记载,收集好的反思、总结和论文。然后整理成册,在学校老师之间交流、学习。

七、附件

1、 跟踪辅导图片

2、阶段反思与总结

3、课题组成员照片

4、论文获奖证书

5、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论文集第一期

6、学困生调查表

7、学困生研究论文

8、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

9、学习资料

10、指导对象情况记录表

八.课题研究起止时间

2014年9月—2016年10月

九、参考文献

1.何家铿:《论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教育研究》,1986(11)。

2.朱 彤:《现代学生学习心理学》,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

3.戴汝潜:《中学生家庭教育》,新时代出版社,1987。

4.武 杰:《谈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干预》,《教育研究》,1991(3)。

5.张茂聪:《浅谈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干预》,《山西教育科研》,1991(5)。

6.郭天成:《成功教育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7.田玉敏:《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中国展望出版社,1993。

8.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9.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教育研究》,1995(8)。

10.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11.王春燕等:《学习困难学生元认知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山西大学学报》,2001(10)。

12.王在勇等:《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研究》,《山东教育科研》,2002(10)。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

“学困生”课题研究小组

11

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学科学习困难学生

自主学习的个别跟踪指导研究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承担单位: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

课题组学术顾问:何明 (高级教师、成都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七中研修室主任)

子课题组负责人:杨勇

子课题组主研成员:杨勇 杨婷 周莉 田应兴 王小红 庞树群 舒琴 崔家熹 王婷婷 龙圣海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在学生中依然存在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校地处乡镇,约85%的学生来自农村。因家庭、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学习动机等影响造成的“学困生”占一定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增多 ,我校留守学生占据一半以上,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少家长的管教和监督,导致“学困生”人数逐年增长。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如何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用好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探寻“学困生”形成的内外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与转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在调查分析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将本研究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界定为:一般是指当前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不能按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仅靠自己的努力难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通过相应的教育策略,给予系统补偿或矫治和个别跟踪指导的学生。

针对本校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意义,学科学习困难群体确定的三条科学标准:

(1)学业成绩落后标准,主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学习中,只有某些科成绩出现特差,其他学科较好的学生。

(2)教师评定标准,根据研究者提供的学习困难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描述,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评定为学习困难的学生。

(3)排除标准,排除智力落后学生与超常学生,排除各科都困难的学生。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耐挫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尝试并总结出对转化学困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更多学生能顺利考上大学的同时,提高本校升学率,从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跟踪指导中,提示教师的育人观,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让教师紧跟时代的潮流。

2、研究内容

(1)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对比实验等方法,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

(2)归纳学困生的类型。

(3)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高中2014级“学困生”约30人。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调查和学生跟踪辅导档案;广泛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特别如何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初步拟定课题实施操作的集体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8月)

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每位课题组成员从调查中确定三至五个跟踪指导学困生对象,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访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研究。收集各种研究信息和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措施,不断总结可操作性策略。采用辅导、座谈等形式,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后采取面向全体、兼顾重点的策略。对研究进行期中分析报告。

(三)第三个阶段:深化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

对第一阶段的实效性进行论证分析。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在新的一年进一步探索、实践、反思,此时除了针对时间阶段进行研究外,还要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特别的思考。进一步形成规范的研究策略,整理成册。

(四)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调查“学困生”转化情况,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通过对我校的“学困生”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学困生”的几种典型类型。

我们课题组通过从5个调查表【表1:“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表(由学生填写)、表2:“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教师填写)、表3:“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教师填写)、表4: “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家长填写)、表5:“学习困难学生”成因调查(由学生填写)】进行问卷调查,并进一步确定学困生对象,除了分析学困生的调查表,并结合学生实际,各研究组员对其进行座谈交流,归纳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家庭,问题家庭产生问题学生

导致中学“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问题家庭主要有:

(1) 父母离异。现在社会上离婚现象增加,如我们对高一9班和12班单亲家庭进行调查,9班学生50人,单亲家庭16人,12班学生55人,单亲家庭15人,父母离异占了四分之一。从学困生上分析,单亲家庭的占的百分比要高很多。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这些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家庭亲情和爱的缺失往往使这些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损伤,性格扭曲,行为习惯变坏,学习下滑,最后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2) “隔代”管理。我们课题组对学校三个年级抽取的2-3个班级调查,从研究反

馈的信息看,每个班基本上一半以上的父母没在家,这些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孩子的管教全托给了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这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知识、代沟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不能很好地承担管教当今时代孩子的重任。他们对孙子辈往往是溺爱、迁就,育有余而教不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正确的教育。隔代管理的孩子往往个人中心严重,娇惯任性,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意志力,遇到学习困难就逃避,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 父母不关心孩子学习。我们也对一些父母都在家的学生也进行了调研,与部分学困生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对学生周末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父母虽然天天与孩子相处,但由于本人缺少文化,或者缺少管理的正确方法,自身本身就没学多少知识,加上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觉得读书不是特别重要,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撒手不管,这些孩子因家长无学习上的要求和希望,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逃避和放弃,并且学习懒惰而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 父母亲过分注重孩子学业。对一部分父母在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部分家长有这样的情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于苛刻,目标过高且引导方式错误,时间长久,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上用弄虚作假来应付父母,甚至专门拿学习上的失败与父母赌气,最终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2、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学生从厌学发展到弃学;“脑体倒挂”,导致知识贬值,不少学生患上了”短视症”;有关自费上大学、有钱就能自费留学、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社会现象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也使不少学生学习后劲不足;“读书无用论”、考试制度、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另外,不良影视、书刊、网络以及周围的人对学习和高考不正确的认识,对涉世未深、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曾经我的一些学生直接告诉我说,他的父母说读大学没意思,找不到工作,还举例了他某个哥哥姐姐的例子,就这个问题,在上期,我高一、9班专门利用班会课针对社会的“上大学无用论、上大学找不到工作”这些现象进行了主题班会课。很多学生通过班会课认识到社会很多人以点带面,对于那些一上大学就只谈恋爱、耍朋友,就不学无术的人找不到工作很正常的。

3、学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起的“学习困难学生”近年有日渐增长的趋势。在中学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如孤僻、自卑、猜疑、粗暴等。这些学生在班集体中不合群,不能与其他同学在生活上、学习上正常沟通,其他同学也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使之在生活中孤单,学习上寡助。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并时常故意做一些损伤别人和集体的事以泄怨愤。随之,就会更加恶化了他们与师生的关系,同学们也有意疏远他们,甚至厌恶他们,使他们很容易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小学、初中分化后遗症。由于个体差异、教育错位等因素,在小学五六年级已有少数学生开始分化现象。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所有学生升入初中后,客观存在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此时本来是很容易纠正和改善过来,但如果在初中老师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甚至只是一味的责备,就会使这些学生对该科望而生畏,彻底失去学习该科的信心。随着进入高中后的学业范围、难度增加,这部分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其他学生都还可以,就是数学特别差,我一直想树立她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尝试了

很多办法都不见效。最后对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初中,她给我说,初中的时候因为数学学科成绩较差,被老师“盯”上了,几乎天天被老师叫去站办公室,而且还经常说她。其实这种状况需要我们老师从另一种角度进行引导,老师叫你去,证明老师重视你,关心你,如果不叫你才是放弃你。她没有这样想,反而比较极端的认为老师是很讨厌她,她很讨厌这种状况,从而对数学这科有了根深蒂固的厌恶,也铁定的自认为自己的数学学科是无药可救了。

5、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对他们的成长一起去做好规划,培养起他们的信心,用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一些学校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左右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工作中违背教育规律,忽视全面发展,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学生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甚至一进入高中就给他们判了“死刑”。中学学科内容多,难度大,份量重,要求高,但部分教师教学脱离部分学生的实际,造成分化面大;高初中教育教学脱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学校精神生活不丰富,所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闪光点”难于表现出来。教师问题诱发学生的非认知缺陷,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些学生因最初的一两次学习失败或暂时困难,致使教师过低评价或态度不良,导致学生形成低自我效能感,引发一系列非智力因素问题,再引发认知因素问题,又使教师产生更消极的评价和态度,致使问题不断累积,最终形成较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困难,成为“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发现多数“学习困难学生”与教师缺乏感情,学习体验趋于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化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职业态度直接相关。 ﹙二﹚、探索出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根据其特征、类型和成因,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归纳出转化对策:

1、针对“学困生”,教师首先要主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和培养,只要他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坚信他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甚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将来也可能是大有可为的。可见,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学困生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面对“学困生”,要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念。

(1)学生层面: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面对高中学习, “学困生”们显得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学生们都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愿望,而且他们最关

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学生求新求异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高中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在本组课题研究中,通过个案分析得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内动力的基础,情感渗透、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王小红老师在对学生个体研究后,在“对学困生的化学教学反思”论文中,也这样提到:“对一个长期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后进生,就不可能一下子将他变得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并且高中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不能一下子就可以转变的。所以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先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只要做完,我就表扬肯定,别的如质量、准确率先避而不谈。渐渐地,对下一次的作业,就要以要求稍好一点,接着再稍好一点,最后要求他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其学习毅力。久而久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他就会逐步形成作业及时认真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求成的欲望,在这种逐步肯定的过程中,他也会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激发更高的成功意念。对于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就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实际的原因,或和班主任老师一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关心,明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应该完成的,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见附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对学困生的化学教学方法(王小红).doc)

(2)教师层面: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我们老师需更不断新现代教育理念

对学困生来讲,没有什么东西比赞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的了。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赏识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经常会说:“你的思路很好,很新颖,你有良好的学习天赋。”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不失时机地抓住点滴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就会促使他们想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会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正如田应兴老师在阶段总结中说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差的背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老师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她)的学习扭转,甚至影响他(她)的人生,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都可以成为英才!转化学生最关键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才好对症下药,方法可借鉴中央的常用诊断法:“望”,“闻”,“切”,“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能

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毅力。给学生定目标要量身定做,要少吃多餐,重基础。舍弃习题中大量的难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较轻松。有成绩感,逐步加强,循序渐进。”(见附件:期中汇报\阶段反思与总结\研究中期小结(田应兴).doc)

2、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困难学生”是转化的先决条件

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我们没有和学生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前,切勿批评学生。调查表明,我们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想改变学困生,更应该要与其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那肯定就要多和学生谈心。学生的情感时时处处都在表现着,老师要善于了解他们的情感表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谈心往往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和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多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去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谈心中,应尽可能多地以朋友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同学老师进行平等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这时我们的话语才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自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们课题组确定“学困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先不谈学习,从生活、家庭、过去的一些琐事的事情聊起,老师们主动出击,先主动谈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从而让学生与师生的距离慢慢减小。有时会反复几次后,才让学生卸下防备心理。学生对老师没有防线,这时的谈话是和谐的、愉快的、轻松的。然后学生会主动聊起他自己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家里的一些情况。这个时候,老师们再抓住时机出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的信任关系。从而相信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在接下来单独辅导的时候,要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的情感,感情埋在心里,虽然深沉似海,难能可贵,但现在因为独生子女较多加上未成年,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自我认识能力较差,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需要教师时常坦诚地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情感。知道被欣赏,这往往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将愈来愈发挥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在批改作业,或者辅导的过程中,特别对学困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老师是很喜欢他(她)的,或者我对他(她)的某些行为、某方面的进步很欣赏。这种在学生面前自然流露出来的肯定和赞扬将会成为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最开始我们确定学困生的时候,交流起来都很困难。老师们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的深入交流,通过对学生“亲密接触”后,不仅我们更能全面的了解了学生,而且还发现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我们老师,从而在该科学习时,情绪明显的改变。正如陈翔老师在论文《浅谈如何帮助艺体学困生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中,谈到“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才能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主动。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数学课。“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如果让学生时时体验到教师的期望和关怀,这种关爱会投影到学生的心里,唤起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产生“爱屋及乌”的反应。爱上数学老师自然能够爱上数学老师所教的数学”。(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浅谈如何帮助艺体学困生有

效提高数学成绩(陈翔).doc)

3、实施成功教育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关键

“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在于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可是后进生并非生来就差,他们最初亦是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抱负,即使变为后进生也不乏想克服这样或那样缺点,追求上进的要求和决心,即使差处再多,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关爱后进生(杨婷).doc)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决定学生的动向。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则更直观地引领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低谷。在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

①针对“学困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我们采用与学生对话、家校联系、好友帮扶等办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营造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让他们先动起来,积极参与。在参与实践活动、采访活动、讨论活动中,让学困生感受“我能行”。让他们在教师赞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中,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进取观。

②“学困生”感到学习困难,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无兴趣。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在各种兴趣活动中,展示其能力和特长 ,通过在学习中的实践与探讨,在点滴的进步与收获中,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③“学困生”往往是班里的弱势群体,受歧视,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心理。我们的具体作法是:第一,我们加强心理辅导,做好耐心而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二,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展示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意识自己的存在,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第三,建立学困生奖励制度。为各类学困生专们设立“进步奖”、“特长生”奖项,并在每学期末进行表彰。对主动帮助“学困生”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将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范围。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展望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我们课题组还特别做了《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对课题组成员确定的学困生进行跟踪指导,然后记录跟踪指导情况,通过每次辅导的记录,来观察学困生的变化。(见文件夹:期中汇报\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部分电子档-部分手写)和期中汇报\跟踪辅导图片)

4、改进评价方式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有效手段

人是有惰性的,而发展中的人就是由惰性的人在激励、鼓舞、赞赏中,成为一个有用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人。我们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用激励成功策略有效地转化部分学困生。

一是我们善于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教师建构的发展平台上享受成功。通过一次成功,让他们想获取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甚至更多次成功。

二是让他们把成功的经验在班级内与别人交流,通过谈感受、谈看法、谈体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大力的推广学困生成功的经验,让同学们对“学困生”刮目相看,让学困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三是利用读报课和班会定期开展评议活动。活动中有学困生自评,学生互评,还有教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班上成立帮扶小组,成立“师徒”结对子,对表现突出的学困生,对学困生帮助较大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班级树典型、树榜样,并在学校评优与评先中予以倾斜。学困生在激励中感受自身价值,并以足够的信心奋发向上。

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见文件:期中汇报\学困生研究论文\浅谈学困生的转化(王婷婷).doc)激励成功策略实现了学生、学校、教师“三赢”,学困生在激励中受到感化,从课题组反馈的初步情况中反映出,此策略使学困生得到了成长,班级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年级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5、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重要条件

“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要去转变学困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家校互动法。我们大力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家长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经常利用家访、电话、QQ群、家长学校培训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庭跟学校齐抓共管,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

②合力教育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合力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教师“走村串户”,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步我们还将,通过聘请各界人士进学校,大胆地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这种合力教育加大了监管力度,填补了有时无人看管学困生的空白。学困生在各种良好的教育下,步入了正确的人生轨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在崔家熹老师的阶段反思中,这样写道:“教育是个整体而系统的终身行为,离不开学校,也更离不开家庭。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者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学困生的关注,应该家校协作,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只是一条腿走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联系上常年在外奔波忙碌的孩子的父母们,如QQ,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这样留守的孩子们就更多一些温暖,老师和家长联手就更容易促进孩子专注学习。”

通过课题组老师以及学校部分教师的努力下,我们让家校联系成为了常态,通过与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建议我们的家长如何与子女交流相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

使我们研究中的部分“学困生”,思想包袱甩掉了,学习压力减轻了,抵触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顺应了。他们不仅接受了老师“帮助”,也接受了父母的“唠叨”,他们正在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

6、对学生跟踪指导,给“学困生”更多的宽容和关爱。

我们课题组成员本着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思想,善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均衡发展,寻求适合“学困生”发展轨迹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用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宽容与关爱。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法、观察法、对比实验法发现:宽容对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效果更显著。在工作中,我们采用择优法、探究法来鼓励和帮助他们。择优法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努力寻找其优点,在班级教学中重点关注他们的长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并加以表演,以此激发其兴趣,增长其信心。探究法就是当“学困生”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和问题时,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宽容的心对待,并帮他们寻找错误的根源、薄弱的环节、容易出错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我们采用渐进法、表扬法,坚持面向全体,秉持一颗公正的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植和发现学生善良的品行。让学困生以较平缓的进程逐步提升,不急于求成,即使有时没有进步,只要努力,同样表扬。

第三、我们与“学困生”多接触、多沟通、多为学困生着想。交流时语言尽可能温和,态度诚恳。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勇于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努力搭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鼓励和记录学生的变化过程,我们还专门针对学生变化情况,每学期结束后对指导的学生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见文件夹:期中汇报\指导对象情况记录表),找出他们进步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感觉生活充满阳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困生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因此学困生充满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六、取得的成效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学科学习困难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从实证研究和科学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学学科学习困难现象,以学科知识学习指导、学科学习方法咨询与指导、学科学习心理辅导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为重点,探索教育转化学科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同时,帮助学科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心理行为问题,引导他们成长为学科学习成绩优良、身心健康的学生。这不仅因为对学科学习困难现象的相关研究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实践课题,它对丰富学校学科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实施学科素质教育,促进被指导者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创造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提高了老师们对学困生的关注,认识到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初步尝试了转变学困生的策略,并达到了初步的效果。学困生的存在势必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章可循、有力可为的。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教学工

作中的当务之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势在必行。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以上的转化策略,有效地转化了部分学困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我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肤浅或偏向经验化,难以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今后,需进步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有个别家长思想素质较低或对子女要求不高,不能有效的配合我们进行学困生的改变,还有的家长两天抓紧三天放松,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已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学习任务不能主动完成,完全靠老师、家长监督,抱有侥幸心理,稍一放松,就不能完成作业,形成恶性循环。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剩下的后半段的研究中,更加深入学困生研究中去,才剩下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利用教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扎实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用科学来指导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依据,在学习与工作中亲身践行,摸索和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通过反思、总结、提炼,使教师获得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赢”。

(2)加大家校联系的力度,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训,多和家长进行交流等,采用走村串户的走家访、分层开小型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种办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自身修养,使他们能把育子当大事,能用行动而且是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子女,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3)学困生的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评价,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们需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学生看到希望,看到成功,从而真正激发内动力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4)规范学困生辅导的记载,收集好的反思、总结和论文。然后整理成册,在学校老师之间交流、学习。

七、附件

1、 跟踪辅导图片

2、阶段反思与总结

3、课题组成员照片

4、论文获奖证书

5、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论文集第一期

6、学困生调查表

7、学困生研究论文

8、学困生转化成长记录册

9、学习资料

10、指导对象情况记录表

八.课题研究起止时间

2014年9月—2016年10月

九、参考文献

1.何家铿:《论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教育研究》,1986(11)。

2.朱 彤:《现代学生学习心理学》,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

3.戴汝潜:《中学生家庭教育》,新时代出版社,1987。

4.武 杰:《谈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干预》,《教育研究》,1991(3)。

5.张茂聪:《浅谈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干预》,《山西教育科研》,1991(5)。

6.郭天成:《成功教育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7.田玉敏:《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中国展望出版社,1993。

8.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9.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教育研究》,1995(8)。

10.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11.王春燕等:《学习困难学生元认知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山西大学学报》,2001(10)。

12.王在勇等:《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研究》,《山东教育科研》,2002(10)。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

“学困生”课题研究小组

11


相关文章

  • 2015-2016学困生转化方案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关爱"学困生"活动方案 小良镇北庄小学 一.指导思想 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基本理念,让所有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关注"学困生",培养 ...查看


  • 2015春初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2015春初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2015.05.21晚学后 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初三任课教师,学校部分行政领导 质量分析人:钟文安 主持人:冯德军 一.本次考试情况 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考试能否组 ...查看


  • 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帮扶工作总结2015-2016
  • 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帮扶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 通过一个学年的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已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 ...查看


  • 教导处2014-2015教导处计划
  • 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小学部 教导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和要求,在丁寨乡中心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课改为重点,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查看


  • 2015年春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研年"精神,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 ...查看


  • 2014-2015六年级备考方案
  • 2014-2015 学年度六年级下学期 数学教学复习备考方案 勐海县勐遮镇嘎拱学校 六(2)班 任科教师: 刀海俊 2014-2015 学年度六年级下学期 数学教学复习备考方案 勐海县勐遮镇嘎拱学校 六(2)班 任科教师: 刀海俊 小学六年 ...查看


  • 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样板(初中语文科)
  • 结业作业与中期作业,主题须一致,为承接关系.体裁为题目中展示之一.字数要求:1200 字以上. 本作业文档重命名格式:x 组-姓名 结业作业 姓名 单位 中期作业题目 结业作业题目 结业作业选取的 研究成果 八年级语文的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的教 ...查看


  • 小课题研究中期作业样板(初中语文科)
  •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课题名称:八年级语文的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小课题名称拟定说明: ①需尽量细化问题范围.明确研究问题. ②拟题应包含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不能是论文名称. ③例: 1.小组合作提高初一学生英语听说 ...查看


  • 作业的有效批改
  • <作业的有效批改.讲评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做作业是一个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过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