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提出“恭而无礼则老,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A. 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 .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3.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 .法、儒、墨、道 B.道、墨、儒、法
C .道、法、墨、儒 D.墨、道、法、儒
4. 《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6.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7. 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世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 说明张载反对理学束缚人性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8.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④
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 .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0.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 .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
12.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3.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近代科学的传入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③
14.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5.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 .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 .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 .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6. 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A .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山水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 .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1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8.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9.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0.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1.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 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22.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3. 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A. 《清明上河图》 B.《红楼梦》 C.京剧 D.《兰亭序》
24.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5. 马克思在谈判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史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26.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7.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害。”这一思想反映了
A .伏尔泰的“开明主张”主张 B.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C .狄德罗的“自然神论”学说 D.康德的“思想自由”学说
28.《物种起源》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发表是19世纪思想界的两件大事。两者都
A .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B .挑战固有传统观念
C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D.开辟历史发展新纪元
29. 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 .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 .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30.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两阶段的
A. 建筑材料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材料2: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材料3: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 (注: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展开讨论的呢?(4分)
(2)材料1、2、3分别是哪一学派?各自的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
(3)上述主张中,哪一派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呢?(2分) 那个朝代成为正统?(2分)
3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图1 《兰亭序》 图2颜真卿《多宝塔碑》 图3张旭草书
(1)图片1是谁的作品?属于哪种书法?此作者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3分)
(2)图片2、3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2:
郑板桥的《兰竹图》 中国山水画
(3)这两幅画属于中国古代的哪一画种?简要概括这一画种的特点。
(4)纵观中国绘画史可以发现,隋唐时期画种全面而丰富,宋代以山水画为主,明清时期 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中国绘画呈现出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
分)
33.(12分)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 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 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 人文主义精神的。(4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
答案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1. (14分)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2+2=4分)
(2)(3+3=6分)
学派: 材料1属于 儒家学派 。材料2属于 道家学派。 材料 3属于 法家学派。 (3分) 核心主张: 材料一主张 以“德”“礼”治国; 材料二主张 无为而治;材料三主张 严刑重罚来治国 (3分).
(3)儒家学派;西汉。(2+2=4分)
32.(14分)
(1)作者:王羲之;种类:行书;地位:书圣(3分)
(2)时期:盛唐时期。(1分)
特点:风格多样,讲究法度、规范。(2分)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的发展壮大。(2分)
(3)画种:中国古代的文人画。(1分)
特点:追求意境;强调“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寄情于山水花鸟的意趣之中;诗、书、 画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3分)
(4)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
33、答案:(12分)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5分)
(2)人文主义的内容: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薄伽丘的《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回答《最后 的晚餐》、《哈姆雷特》等作品都可得分。(4分)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 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3分)
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提出“恭而无礼则老,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A. 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 .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3.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 .法、儒、墨、道 B.道、墨、儒、法
C .道、法、墨、儒 D.墨、道、法、儒
4. 《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6.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7. 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世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 说明张载反对理学束缚人性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8.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④
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 .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0.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 .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
12.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3.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近代科学的传入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③
14.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5.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 .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 .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 .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6. 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A .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山水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 .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1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8.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9.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0.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1.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 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22.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3. 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A. 《清明上河图》 B.《红楼梦》 C.京剧 D.《兰亭序》
24.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5. 马克思在谈判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史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26.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7.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害。”这一思想反映了
A .伏尔泰的“开明主张”主张 B.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C .狄德罗的“自然神论”学说 D.康德的“思想自由”学说
28.《物种起源》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发表是19世纪思想界的两件大事。两者都
A .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B .挑战固有传统观念
C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D.开辟历史发展新纪元
29. 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 .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 .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30.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两阶段的
A. 建筑材料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材料2: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材料3: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 (注: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展开讨论的呢?(4分)
(2)材料1、2、3分别是哪一学派?各自的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
(3)上述主张中,哪一派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呢?(2分) 那个朝代成为正统?(2分)
3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图1 《兰亭序》 图2颜真卿《多宝塔碑》 图3张旭草书
(1)图片1是谁的作品?属于哪种书法?此作者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3分)
(2)图片2、3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2:
郑板桥的《兰竹图》 中国山水画
(3)这两幅画属于中国古代的哪一画种?简要概括这一画种的特点。
(4)纵观中国绘画史可以发现,隋唐时期画种全面而丰富,宋代以山水画为主,明清时期 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中国绘画呈现出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
分)
33.(12分)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 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 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 人文主义精神的。(4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
答案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1. (14分)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2+2=4分)
(2)(3+3=6分)
学派: 材料1属于 儒家学派 。材料2属于 道家学派。 材料 3属于 法家学派。 (3分) 核心主张: 材料一主张 以“德”“礼”治国; 材料二主张 无为而治;材料三主张 严刑重罚来治国 (3分).
(3)儒家学派;西汉。(2+2=4分)
32.(14分)
(1)作者:王羲之;种类:行书;地位:书圣(3分)
(2)时期:盛唐时期。(1分)
特点:风格多样,讲究法度、规范。(2分)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的发展壮大。(2分)
(3)画种:中国古代的文人画。(1分)
特点:追求意境;强调“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寄情于山水花鸟的意趣之中;诗、书、 画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等。(3分)
(4)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
33、答案:(12分)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5分)
(2)人文主义的内容: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薄伽丘的《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回答《最后 的晚餐》、《哈姆雷特》等作品都可得分。(4分)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 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