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

06.15 13:47阅读4907

作者:陈之佛

花鸟画很讲究形式美,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往往是形式美的处理最得法,也是最符合人们欣赏要求的东西;而表达花鸟画上的形式美,主要又在构图和设色两方面。

构图,本来就是谢赫六法论中的所谓“经营位置”。只是谢赫仅仅提出了“经营位置”是六法论中的一法,而怎样来“经营位置”才能使画面产生美的效果,他没有加以阐述;谢赫以后,历代画家虽也很少系统的来谈“经营位置”的道理,但在许多有关中国画的著作中,涉及这一问题的则屡见不鲜,并且都认为是绘画上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也确实体会到,构图的好坏,常常影响于画面的美丑,画面上的凌乱、散漫、单调、平凡、迫塞、空虚等等弊病,大都由于构图的处理不当,没有很好的表达它的形式美所致。这在花鸟画上尤其显著。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烟出没,变幻无穷。虽然花也有多种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花鸟画的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况,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所以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它的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

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画面上的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必须分明。部分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主要与次要不分,就没有重心点。所以在一幅画的构图上,必须考虑宾主、大小、多少、轻重、疏密、虚实、隐显、偃仰、层次、参差等等关系。就是要宾主有别,大小相称,多少适量,轻重得宜,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或隐或显,或偃或仰,层次分明,参差互见,这等关系必须精心审度,也就是要我们很好的掌握对比、调和、节奏、均衡等有关于形式美的法则。中国画论中常见有所谓“疏密虚实,位置得宜”;所谓“多不嫌满,少不嫌稀”、“密不杂乱,疏不空旷”、“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又所谓“疏处疏,密处密,整中乱,乱中整”;要我们不要“喧宾夺主”,要我们做到“增之不得,减之不能”,要我们避免“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诸如此类的论述,不胜枚举,足见古代画家也都重视构图的形式美的。花鸟画的构图美与不美,特别显露,有时仅是

一枝一叶处理的不当,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感觉。所以在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有所取舍,要割爱处就得割爱,要夸张处就应夸张。花与花的关系,花与鸟的关系,既要使它相协调,又要有呼应。而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飞鸣宿食不同的姿态,如何“夺造化之妙”,就需要借形式美的妥善处理而助长其神情。

设色,同样是花鸟画的重要环节,花鸟画必借色而益彰,不仅着色技法须要精炼,而配色方法更应理解。虽说:“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色彩的运用,确是极其微妙的。但是“随类傅彩”决不是依样葫芦,要妙起自然才能进于“神似”的境地。同是青、红、黄、绿,运用得当如否,相差就很悬殊。过去中国画家曾说“设色忌枯,忌火,忌俗,忌主辅不分,交错凌乱;忌深浅模糊,平淡无味”。又说要“艳而不失之俗,淡而不失之枯”、“用重色要不至恶俗,用轻色要不至浅薄”、“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于鄙滞”像这类论画之设色者也常见于画论。但到底如何能够使一幅画取得完美的设色效果?我想除了我们对于设色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必须掌握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调和、对比等形式法则,是所必要的。就据过去画家的论说来说:

什么叫做“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由于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产生柔和的美感。

什么叫做“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

什么叫做“俗”?俗的原本,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失之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

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的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它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

什么叫做“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时,必然感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由以上一些设色上的问题看来,色彩的浓淡、深浅关系,配色的主次关系、统调关系、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等等,就说明色彩的运用必须很好的掌握形式原理才能发挥它的美感作用。

总之,构图和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花鸟画由于自身的需要,特别重视构图和设色的更加丰富和多样,这就要求画家对构图的处理,色彩的运用,深入研究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同时古代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取得的可贵的经验,著为画论,对构图和设色两方面的片段记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06.15 13:47阅读4907

作者:陈之佛

花鸟画很讲究形式美,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往往是形式美的处理最得法,也是最符合人们欣赏要求的东西;而表达花鸟画上的形式美,主要又在构图和设色两方面。

构图,本来就是谢赫六法论中的所谓“经营位置”。只是谢赫仅仅提出了“经营位置”是六法论中的一法,而怎样来“经营位置”才能使画面产生美的效果,他没有加以阐述;谢赫以后,历代画家虽也很少系统的来谈“经营位置”的道理,但在许多有关中国画的著作中,涉及这一问题的则屡见不鲜,并且都认为是绘画上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也确实体会到,构图的好坏,常常影响于画面的美丑,画面上的凌乱、散漫、单调、平凡、迫塞、空虚等等弊病,大都由于构图的处理不当,没有很好的表达它的形式美所致。这在花鸟画上尤其显著。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烟出没,变幻无穷。虽然花也有多种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花鸟画的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况,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所以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它的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

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画面上的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必须分明。部分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主要与次要不分,就没有重心点。所以在一幅画的构图上,必须考虑宾主、大小、多少、轻重、疏密、虚实、隐显、偃仰、层次、参差等等关系。就是要宾主有别,大小相称,多少适量,轻重得宜,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或隐或显,或偃或仰,层次分明,参差互见,这等关系必须精心审度,也就是要我们很好的掌握对比、调和、节奏、均衡等有关于形式美的法则。中国画论中常见有所谓“疏密虚实,位置得宜”;所谓“多不嫌满,少不嫌稀”、“密不杂乱,疏不空旷”、“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又所谓“疏处疏,密处密,整中乱,乱中整”;要我们不要“喧宾夺主”,要我们做到“增之不得,减之不能”,要我们避免“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诸如此类的论述,不胜枚举,足见古代画家也都重视构图的形式美的。花鸟画的构图美与不美,特别显露,有时仅是

一枝一叶处理的不当,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感觉。所以在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有所取舍,要割爱处就得割爱,要夸张处就应夸张。花与花的关系,花与鸟的关系,既要使它相协调,又要有呼应。而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飞鸣宿食不同的姿态,如何“夺造化之妙”,就需要借形式美的妥善处理而助长其神情。

设色,同样是花鸟画的重要环节,花鸟画必借色而益彰,不仅着色技法须要精炼,而配色方法更应理解。虽说:“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色彩的运用,确是极其微妙的。但是“随类傅彩”决不是依样葫芦,要妙起自然才能进于“神似”的境地。同是青、红、黄、绿,运用得当如否,相差就很悬殊。过去中国画家曾说“设色忌枯,忌火,忌俗,忌主辅不分,交错凌乱;忌深浅模糊,平淡无味”。又说要“艳而不失之俗,淡而不失之枯”、“用重色要不至恶俗,用轻色要不至浅薄”、“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于鄙滞”像这类论画之设色者也常见于画论。但到底如何能够使一幅画取得完美的设色效果?我想除了我们对于设色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必须掌握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调和、对比等形式法则,是所必要的。就据过去画家的论说来说:

什么叫做“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由于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产生柔和的美感。

什么叫做“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

什么叫做“俗”?俗的原本,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失之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

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的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它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

什么叫做“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时,必然感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由以上一些设色上的问题看来,色彩的浓淡、深浅关系,配色的主次关系、统调关系、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等等,就说明色彩的运用必须很好的掌握形式原理才能发挥它的美感作用。

总之,构图和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花鸟画由于自身的需要,特别重视构图和设色的更加丰富和多样,这就要求画家对构图的处理,色彩的运用,深入研究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同时古代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取得的可贵的经验,著为画论,对构图和设色两方面的片段记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文章

  • 中国美术史论文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摘 要:中国绘画对生命情趣的表现,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情趣离不开意象的描写,更重要的是画家情感的移入,情景交融,物我两化,使画面增添了无穷的诗境. 关键词:构图:技法:诗意:情趣 中国画的意境, ...查看


  • 中美史,各时代画家,流派,特点
  • 壹. 魏晋南北朝 1. 曹不兴:三国吴人,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落墨为蝇的传说). 2. 卫 协:西晋画家,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协始精...",他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 求.他对六朝中气韵的画风形成最有影响. ...查看


  • 工笔画理论
  • 是吳教授的教案,我在校園網上下載下來,希望對初學的親們有幫助,,, <工笔花鸟画>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美术学.绘画专业国画方向 先修课程: 总 学 时:160 (绘画专业国画方向) 64 学时(美术学) 学 分:7 (绘画专业国 ...查看


  • 国画艺术的民族特色
  • 摘要:中华民族是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吸收了西域文明的唐文化.佛教文化,整合到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之中,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分. 关键词:国画;艺术;民族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 ...查看


  •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7-15)宋代花鸟画·崔白
  • (一)崔白(生卒不详)字子西,濠梁人.熙宁初,补图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笔迹劲力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荃父子的浓艳细密的画风. <双喜图>:轴.绢 ...查看


  •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摘 要]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 ...查看


  •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简答
  •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 ...查看


  •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 春风送暖,牡丹盛开,芬芳醉人,艳绝天下.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称.牡丹,富丽端庄.雍荣华贵.芳香浓郁.美艳绝伦,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国人视它为吉祥 ...查看


  • 美术名词解释
  •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