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

药学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从微生物、原虫、动物或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制剂。 生物制品学:研究生物品的生产、保存、使用、及其效果评价的学科。 细菌性疫苗:是用细菌制成的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死菌疫苗、和纯化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 病毒性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疫苗。

类毒素:是用细菌毒素经脱毒精制而成的。 抗毒素和免疫血清:是用细菌、病毒、类毒素、毒素等免疫注射动物或人体所产生的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的超免疫血清,经精致而成。 血液制剂:是用人血浆分离提取各种血液蛋白成分的制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各种细胞因子及转移因子、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等。 定期传代法:此法包括斜面培养、液体培养和半固体穿刺培养,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待菌体长成后,保存于4摄适度冰箱(某些细菌保存室温下更好),每隔一定时间传代一次。 液体石蜡法:又称矿物油法,是定期传代法辅助法。由于培养物表面覆盖液体石蜡后可隔绝空气,因此降低了微生物菌体的物质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同时也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是一种简易的菌种保藏方法。 低温冰箱或液氮超低保藏法:根据由液氮保存精子和血液的启示,目前发展为保藏菌毒种的一种方法。 免疫佐剂:凡能特异的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福氏佐剂:是由液体石蜡和无水羊毛脂加热混溶而成。

称不完全福氏佐剂。 福氏不完全佐剂:福氏佐剂用时与等量液体抗原充分混合,形成较稳定的油电水(水/油)乳剂,

福氏完全佐剂:若在福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分枝杆菌(如卡介苗),称为福氏完全佐剂。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通信同心的磷脂双层球体,被水间隔,当水不溶的磷脂面对水时即收缩形成球形的脂质体。 植物油佐剂:由高纯度花生油、以二缩甘露醇单油酸酯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乳剂。 免疫体:将病毒糖蛋白插靠在配好的脂质体表面,称为免疫体。 霍乱毒素:也可称做霍乱原,它是一种肠毒素。 天然霍乱类毒素:霍乱毒素在自然条件下类毒化的产物称为天然霍乱类毒素。 “兰斑”剂量:利用血管在CT影响下通透性增强的原理,CT注射局部能引起直径达8mm的伊文氏兰浸润的剂量。

百日咳: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然阵发性痉咳,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可持续几个月,如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无高热或有轻度发热。 百日咳包特化杆菌:近年根据血清学和生理学等研究,将百日咳菌、副百日咳和支气管败血症菌划归包特氏菌属,因此将百日咳菌称为百日咳包特化杆菌。 百日咳毒素:由于提取PT方法不同,检测手段不一,过去许多人称之为淋巴细胞增多因子,白细胞增多因子血凝素,组胺致敏因子,胰岛素激素蛋白,百日咳原等,现统一称为百日咳毒素。

细胞毒素:在百日咳菌培养对数期可释放到培养基上清夜中,此毒素是一个含有谷氨酸、丙氨酸、

甘氨酸、半胱氨酸、二氨基庚二酸、胞酸和葡萄糖胺的小糖肽。

不耐热毒素:或称皮肤坏死毒素,此毒素为致死性毒素,此毒素为致死性毒素或称脾毒素。HLT是一个等电点为pH6。9的中性蛋白毒素,分子量为102000D,由两个分子量为30000的亚单位组成。

抗酸性染色:是鉴别分枝杆菌尤其是结核菌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方法为萋—尼氏染色法。在这种染色法,结构菌被染成红色,其他菌染成蓝色。 结核菌素:是由结核菌培养滤液加以热浓缩而成的一种含可溶性代谢产物、自溶菌体及培养基成分的粘稠液体,主要用于测定体是否受结核菌感染的一种诊断用品。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用化学方法从结核的培养滤液中提纯的蛋白成分。 结素单位(TU):指结素的生物学活性,并非结核蛋白含量。将0。1毫升内含0。9毫克旧结素作为一个结素单位。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卡介苗:用卡介菌制成的活苗称为卡介苗。

细胞介导免疫:结核菌是细胞内生菌,它能在正常机体的巨嗜细胞内生长繁殖。而机体要杀灭。排除它,这种发生在巨嗜细胞内的不侵袭和不抵抗的活动,是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介导免疫。 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是兼性细胞内容生菌,是德国医学家Robert Koch于1882年发现的。 佐剂:能促使无关抗原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佐剂。布氏菌素:即变态反应原。是由牛种、羊种和猪种三个型的布氏菌的代谢产物制备而成的。

布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又称布氏菌试管凝集反应用菌液,采用牛型布氏菌104—M培养制成的菌液经加热杀菌制成,供布氏菌感染者作试管凝集反应检测用。 布氏菌玻片凝集抗原:是用牛型布氏菌培养制成菌液,加热杀菌,用12%氯化钠甘油液稀释制成,供布氏菌玻片凝集实验检测布氏菌抗体之用。 布氏菌虎红缓冲玻片抗原:是用PH3。6的缓冲液配制灭活的牛型104—M菌制成,用作布氏菌感染的玻片血清学检查。 布氏菌属(Bruella):包括牛种布氏菌、猪种布氏菌、羊种布氏菌、绵羊副鼻种布氏菌、沙林鼠种布氏菌和犬种布氏菌,它们不仅在形态和培养特征上相似,而且在凝集反应中还有交叉,归为布氏菌属。 菌体抗原:炭疽菌的菌体抗原为多糖组分,耐热性强,经煮沸1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仍不失去其抗原性。荚膜抗原:炭疽菌的荚膜抗原为D-多聚谷氨酸,是一种侵袭因子。 毒素抗原:炭疽菌在体内外均可产生炭疽菌素是由质粒决定的,已知炭毒素含有三种组分,即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

PA抗原:即炭疽菌的保护性抗原,选用含PA抗原的弱毒株用炭疽产毒培养基,经37摄氏度20—24小时培养,除菌滤液再经硫酸铵盐析提取PA,经亲和层析提纯PA,用以测定保护性抗体。 PA疫苗:是用炭疽菌培养滤液用硫酸铵分段或乙醇浓缩制成的无细胞冻干疫苗。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原发流行常在畜间,主要易感动物为羊、牛、马等家畜。 沉淀素血清:系用4株以上炭疽菌株制备抗原,经多针注射,免疫健康家兔,采血制备之抗血清,与炭疽菌加热处理之滤过性抗原呈特异沉淀反应,可供炭疽疫皮之检疫诊断。

所得。 重组疫苗:是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之中得以表达

纯化组分疫苗:是将细菌的某一有保护作用的抗原组分,提取纯化制成的疫苗。

合成疫苗: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细胞某一成分的多肽,而制成的疫苗。

结合疫苗:是将细菌的蛋白与荚膜多糖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以提高其免疫原性。

载体:指用来携带基因进入受体的物质,通常使用质粒(包括转座子)或噬菌体或其他病毒。

DANE颗粒:是乙肝病毒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HBCAG:是乙肝核心抗原,是由包在DNA外的核蛋白膜所产生,复制于肝细胞核内,核心抗原在血液中不易查出。 慢性肝炎:人肝病毒感染病程超过半年以上,仍有肝内活动性,炎症变化者称为慢性肝炎。 肝特性脂蛋白(LSP):是肝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成分,位于人类肝细胞表面,在LSP的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慢性肝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HBV蛋白激酶:致肿瘤病毒中的一种能使氨基酸磷酸化(主要是酷氨酸)的蛋白激酶,该酶常为一种转化蛋白。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一种发生在夏秋季,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子叮咬传播,人畜可以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尼基氏小体:是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细胞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包涵体,位于胞浆中,大小为2-3微米,其形态可为球形、卵圆形。 街毒:又称野毒,是指存在于自然界感染的动物体内的病毒,其对人致病力强。 固定毒:是街道在实验室条件下于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得,对人致病力弱,但仍保持其原有的抗原性。 重组体疫苗:将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逆转录成CDNA片段,插入痘病毒基因组内,再将这种带有外源基因的痘病毒感染BHK-21细胞,收取病毒悬液,经蔗糖梯度离心部分纯化制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缺损干扰病毒颗粒:相对于正常的病毒而言,形态不同,基因组有缺陷,而且又干扰正常病毒生长的病毒称之为缺损干扰病毒颗粒。

NIH法:是1990年规程要求使用的疫苗效力标准,将结检疫苗及参考疫苗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疫苗免疫小鼠,求50%有效剂量ED50。再按公式计算:待检苗EDED50/参考苗ED50*待检苗安瓶装量=待检苗相对效价。 免疫小体:将病毒灭活,2%的OGP液使病毒的核心脱出,超离心法去除病毒核心,将离心上清内的糖蛋白与脂质体交联,即可形成免疫小体。

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播广泛、危害极大的急性传染病。本病有特异的脊髓前角灰白质区神经细胞的病变,尤其在灰质区,故称“脊髓灰质炎”。 遗传特征:是在体外积累的一些实验数据,称之为遗传特征,可将株间毒力加以鉴别。 MLD(最小致死量):一定时间内杀死全部试验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LD50(半数致死量):一定时间内杀死半数试验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MRD(最小反应量):一定时间内使试验动物局部皮肤发生一定面积发红反应的最小毒素量。

LF(絮状反应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最先出现絮状沉淀反应的毒素或类毒素量。 类毒素:毒素经甲醛作用及加温处理可以去除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者。

据其毒性反应情况,测定出类毒素的结合单位。 动物结合单位测定:向类毒素和抗毒素的结合反应系统内加入已知试验量的毒素,注射动物后根

MCD(最小细胞变量):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培养细菌病的最小毒素量。

细菌毒素:许多致病性细菌能产生特异性毒性物质,称为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从菌体扩散或自溶后释放到菌体外者,称为外毒素

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内毒素:是菌体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细菌死亡后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脂解后,才能释放外界环境中。

MHD(最小溶血量):一定时间内溶解红细胞的最小毒素量。

MHD(最小坏死反应量):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坏死的最小毒素量。 L+(致死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一定时间杀死一只规定体重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L0(无毒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不引起试验动物中毒的最大毒素量。

LR(反应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一定面积发红反应的最小毒素量。 LH(溶血限量):与一个单位抗毒素混合后溶解红细胞的最小毒素量。

死的最小毒素量。 LN(坏死限量):与一个单位抗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产生一定面积坏

破伤风:多发于创伤之后,病死率很高。由于伤口受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大量毒素,进而侵害神经组织导致患者全身性肌肉强直性及阵发性痉挛,死于窒息及全身性衰竭。 抗毒素:多指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类免疫动物取得的免疫血清。 免疫麻痹:在血清抗毒素效达到一定水平后不仅不再上升,反而逐渐跌落,对免疫原的刺激毫无反应。 基础免疫:在马体初次接受免疫原刺激,到产生少量抗毒素即第一次免疫应答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阶段在制造抗毒素的工作中被称作基础免疫。

超免疫:基础免疫对于以后的强化免疫即为超免疫。 试验毒素:效价测定所需要介入的毒素称为试验毒素。 抗毒素的纯度:指免疫球蛋白的纯一性。 抗毒素的比活性:每克蛋白所含单位数。 稀释比:表示抗毒素的亲和能力,其值越接近1.0,表示抗毒素的亲和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D.R=在2毫升中中和LR所需抗毒素量/在200毫升中中和LR所需抗毒素量。 提纯系数:统称R值,即精致每克蛋白所含数与原血浆每克蛋白所含单位数的比值。 诊断试剂:指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的实验诊断制剂。

的漏检。位点漏检:是指由于受检目的物的亚型、抗原变异等可造成缺少一种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位点发生

药学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从微生物、原虫、动物或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制剂。 生物制品学:研究生物品的生产、保存、使用、及其效果评价的学科。 细菌性疫苗:是用细菌制成的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死菌疫苗、和纯化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 病毒性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疫苗。

类毒素:是用细菌毒素经脱毒精制而成的。 抗毒素和免疫血清:是用细菌、病毒、类毒素、毒素等免疫注射动物或人体所产生的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的超免疫血清,经精致而成。 血液制剂:是用人血浆分离提取各种血液蛋白成分的制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各种细胞因子及转移因子、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等。 定期传代法:此法包括斜面培养、液体培养和半固体穿刺培养,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待菌体长成后,保存于4摄适度冰箱(某些细菌保存室温下更好),每隔一定时间传代一次。 液体石蜡法:又称矿物油法,是定期传代法辅助法。由于培养物表面覆盖液体石蜡后可隔绝空气,因此降低了微生物菌体的物质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同时也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是一种简易的菌种保藏方法。 低温冰箱或液氮超低保藏法:根据由液氮保存精子和血液的启示,目前发展为保藏菌毒种的一种方法。 免疫佐剂:凡能特异的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福氏佐剂:是由液体石蜡和无水羊毛脂加热混溶而成。

称不完全福氏佐剂。 福氏不完全佐剂:福氏佐剂用时与等量液体抗原充分混合,形成较稳定的油电水(水/油)乳剂,

福氏完全佐剂:若在福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分枝杆菌(如卡介苗),称为福氏完全佐剂。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通信同心的磷脂双层球体,被水间隔,当水不溶的磷脂面对水时即收缩形成球形的脂质体。 植物油佐剂:由高纯度花生油、以二缩甘露醇单油酸酯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乳剂。 免疫体:将病毒糖蛋白插靠在配好的脂质体表面,称为免疫体。 霍乱毒素:也可称做霍乱原,它是一种肠毒素。 天然霍乱类毒素:霍乱毒素在自然条件下类毒化的产物称为天然霍乱类毒素。 “兰斑”剂量:利用血管在CT影响下通透性增强的原理,CT注射局部能引起直径达8mm的伊文氏兰浸润的剂量。

百日咳: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然阵发性痉咳,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可持续几个月,如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无高热或有轻度发热。 百日咳包特化杆菌:近年根据血清学和生理学等研究,将百日咳菌、副百日咳和支气管败血症菌划归包特氏菌属,因此将百日咳菌称为百日咳包特化杆菌。 百日咳毒素:由于提取PT方法不同,检测手段不一,过去许多人称之为淋巴细胞增多因子,白细胞增多因子血凝素,组胺致敏因子,胰岛素激素蛋白,百日咳原等,现统一称为百日咳毒素。

细胞毒素:在百日咳菌培养对数期可释放到培养基上清夜中,此毒素是一个含有谷氨酸、丙氨酸、

甘氨酸、半胱氨酸、二氨基庚二酸、胞酸和葡萄糖胺的小糖肽。

不耐热毒素:或称皮肤坏死毒素,此毒素为致死性毒素,此毒素为致死性毒素或称脾毒素。HLT是一个等电点为pH6。9的中性蛋白毒素,分子量为102000D,由两个分子量为30000的亚单位组成。

抗酸性染色:是鉴别分枝杆菌尤其是结核菌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方法为萋—尼氏染色法。在这种染色法,结构菌被染成红色,其他菌染成蓝色。 结核菌素:是由结核菌培养滤液加以热浓缩而成的一种含可溶性代谢产物、自溶菌体及培养基成分的粘稠液体,主要用于测定体是否受结核菌感染的一种诊断用品。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用化学方法从结核的培养滤液中提纯的蛋白成分。 结素单位(TU):指结素的生物学活性,并非结核蛋白含量。将0。1毫升内含0。9毫克旧结素作为一个结素单位。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卡介苗:用卡介菌制成的活苗称为卡介苗。

细胞介导免疫:结核菌是细胞内生菌,它能在正常机体的巨嗜细胞内生长繁殖。而机体要杀灭。排除它,这种发生在巨嗜细胞内的不侵袭和不抵抗的活动,是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介导免疫。 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是兼性细胞内容生菌,是德国医学家Robert Koch于1882年发现的。 佐剂:能促使无关抗原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佐剂。布氏菌素:即变态反应原。是由牛种、羊种和猪种三个型的布氏菌的代谢产物制备而成的。

布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又称布氏菌试管凝集反应用菌液,采用牛型布氏菌104—M培养制成的菌液经加热杀菌制成,供布氏菌感染者作试管凝集反应检测用。 布氏菌玻片凝集抗原:是用牛型布氏菌培养制成菌液,加热杀菌,用12%氯化钠甘油液稀释制成,供布氏菌玻片凝集实验检测布氏菌抗体之用。 布氏菌虎红缓冲玻片抗原:是用PH3。6的缓冲液配制灭活的牛型104—M菌制成,用作布氏菌感染的玻片血清学检查。 布氏菌属(Bruella):包括牛种布氏菌、猪种布氏菌、羊种布氏菌、绵羊副鼻种布氏菌、沙林鼠种布氏菌和犬种布氏菌,它们不仅在形态和培养特征上相似,而且在凝集反应中还有交叉,归为布氏菌属。 菌体抗原:炭疽菌的菌体抗原为多糖组分,耐热性强,经煮沸1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仍不失去其抗原性。荚膜抗原:炭疽菌的荚膜抗原为D-多聚谷氨酸,是一种侵袭因子。 毒素抗原:炭疽菌在体内外均可产生炭疽菌素是由质粒决定的,已知炭毒素含有三种组分,即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

PA抗原:即炭疽菌的保护性抗原,选用含PA抗原的弱毒株用炭疽产毒培养基,经37摄氏度20—24小时培养,除菌滤液再经硫酸铵盐析提取PA,经亲和层析提纯PA,用以测定保护性抗体。 PA疫苗:是用炭疽菌培养滤液用硫酸铵分段或乙醇浓缩制成的无细胞冻干疫苗。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原发流行常在畜间,主要易感动物为羊、牛、马等家畜。 沉淀素血清:系用4株以上炭疽菌株制备抗原,经多针注射,免疫健康家兔,采血制备之抗血清,与炭疽菌加热处理之滤过性抗原呈特异沉淀反应,可供炭疽疫皮之检疫诊断。

所得。 重组疫苗:是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之中得以表达

纯化组分疫苗:是将细菌的某一有保护作用的抗原组分,提取纯化制成的疫苗。

合成疫苗: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细胞某一成分的多肽,而制成的疫苗。

结合疫苗:是将细菌的蛋白与荚膜多糖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以提高其免疫原性。

载体:指用来携带基因进入受体的物质,通常使用质粒(包括转座子)或噬菌体或其他病毒。

DANE颗粒:是乙肝病毒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HBCAG:是乙肝核心抗原,是由包在DNA外的核蛋白膜所产生,复制于肝细胞核内,核心抗原在血液中不易查出。 慢性肝炎:人肝病毒感染病程超过半年以上,仍有肝内活动性,炎症变化者称为慢性肝炎。 肝特性脂蛋白(LSP):是肝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成分,位于人类肝细胞表面,在LSP的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慢性肝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HBV蛋白激酶:致肿瘤病毒中的一种能使氨基酸磷酸化(主要是酷氨酸)的蛋白激酶,该酶常为一种转化蛋白。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一种发生在夏秋季,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子叮咬传播,人畜可以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尼基氏小体:是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细胞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包涵体,位于胞浆中,大小为2-3微米,其形态可为球形、卵圆形。 街毒:又称野毒,是指存在于自然界感染的动物体内的病毒,其对人致病力强。 固定毒:是街道在实验室条件下于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得,对人致病力弱,但仍保持其原有的抗原性。 重组体疫苗:将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逆转录成CDNA片段,插入痘病毒基因组内,再将这种带有外源基因的痘病毒感染BHK-21细胞,收取病毒悬液,经蔗糖梯度离心部分纯化制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缺损干扰病毒颗粒:相对于正常的病毒而言,形态不同,基因组有缺陷,而且又干扰正常病毒生长的病毒称之为缺损干扰病毒颗粒。

NIH法:是1990年规程要求使用的疫苗效力标准,将结检疫苗及参考疫苗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疫苗免疫小鼠,求50%有效剂量ED50。再按公式计算:待检苗EDED50/参考苗ED50*待检苗安瓶装量=待检苗相对效价。 免疫小体:将病毒灭活,2%的OGP液使病毒的核心脱出,超离心法去除病毒核心,将离心上清内的糖蛋白与脂质体交联,即可形成免疫小体。

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播广泛、危害极大的急性传染病。本病有特异的脊髓前角灰白质区神经细胞的病变,尤其在灰质区,故称“脊髓灰质炎”。 遗传特征:是在体外积累的一些实验数据,称之为遗传特征,可将株间毒力加以鉴别。 MLD(最小致死量):一定时间内杀死全部试验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LD50(半数致死量):一定时间内杀死半数试验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MRD(最小反应量):一定时间内使试验动物局部皮肤发生一定面积发红反应的最小毒素量。

LF(絮状反应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最先出现絮状沉淀反应的毒素或类毒素量。 类毒素:毒素经甲醛作用及加温处理可以去除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者。

据其毒性反应情况,测定出类毒素的结合单位。 动物结合单位测定:向类毒素和抗毒素的结合反应系统内加入已知试验量的毒素,注射动物后根

MCD(最小细胞变量):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培养细菌病的最小毒素量。

细菌毒素:许多致病性细菌能产生特异性毒性物质,称为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从菌体扩散或自溶后释放到菌体外者,称为外毒素

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内毒素:是菌体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细菌死亡后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脂解后,才能释放外界环境中。

MHD(最小溶血量):一定时间内溶解红细胞的最小毒素量。

MHD(最小坏死反应量):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坏死的最小毒素量。 L+(致死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一定时间杀死一只规定体重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L0(无毒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不引起试验动物中毒的最大毒素量。

LR(反应限量):与一个国际单位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一定面积发红反应的最小毒素量。 LH(溶血限量):与一个单位抗毒素混合后溶解红细胞的最小毒素量。

死的最小毒素量。 LN(坏死限量):与一个单位抗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局部皮肤产生一定面积坏

破伤风:多发于创伤之后,病死率很高。由于伤口受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大量毒素,进而侵害神经组织导致患者全身性肌肉强直性及阵发性痉挛,死于窒息及全身性衰竭。 抗毒素:多指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类免疫动物取得的免疫血清。 免疫麻痹:在血清抗毒素效达到一定水平后不仅不再上升,反而逐渐跌落,对免疫原的刺激毫无反应。 基础免疫:在马体初次接受免疫原刺激,到产生少量抗毒素即第一次免疫应答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阶段在制造抗毒素的工作中被称作基础免疫。

超免疫:基础免疫对于以后的强化免疫即为超免疫。 试验毒素:效价测定所需要介入的毒素称为试验毒素。 抗毒素的纯度:指免疫球蛋白的纯一性。 抗毒素的比活性:每克蛋白所含单位数。 稀释比:表示抗毒素的亲和能力,其值越接近1.0,表示抗毒素的亲和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D.R=在2毫升中中和LR所需抗毒素量/在200毫升中中和LR所需抗毒素量。 提纯系数:统称R值,即精致每克蛋白所含数与原血浆每克蛋白所含单位数的比值。 诊断试剂:指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的实验诊断制剂。

的漏检。位点漏检:是指由于受检目的物的亚型、抗原变异等可造成缺少一种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位点发生


相关文章

  • 生药学名词解释
  • 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 1. 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 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 生药(P1):就是药材,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 实为经 ...查看


  •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 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 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 ...查看


  • [药学学报]编辑部投稿须知
  • <药学学报>编辑部投稿须知 <药学学报>是由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药学综合性学术类月刊,主要报道药学各学科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性科研成果,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 ...查看


  • 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 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 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2. 抗原漂移:指由基因 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3. ...查看


  • "水曲柳"."白蜡木"问题初探
  • <进出口税则>第四十四章"水曲柳"."白蜡木"问题初探 (何峰 龙岩海关) 摘 要:本文利用商品学.法律解释学.逻辑学等方法与理论,从植物学的角度对<进出口税则>第四十四章中& ...查看


  • 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考
  • [摘 要]中药学在相关医学院校是中医药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中药学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和未来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工科定位的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学基础课程,如何开展好课堂授课,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对近两年来对 ...查看


  • Rosemary 迷迭香精油
  • 轻音乐 来自AOMaroma本初爱 00:00 04:35 Rosemary 迷迭香的基本履历 五行属性:胆火.阳.暖 配方属性:将.使 心灵属性:自我肯定能起而行的自信 化学类型:单贴烯.单贴酮.氧化物等 精油萃取率:1-2% 科别:唇形 ...查看


  • 浅谈医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化学教材编写问题
  • 浅谈医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化学教材编写问题 蒋忠文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使了医学的长足发展.而医药学专业教学 ...查看


  •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简介
  •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