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鉴于我国传统金融融资门槛高、贷款利率高,“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瓶颈。因此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其效率高、覆盖广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38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蓬勃崛起,众筹、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发展瓶颈。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定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1融资渠道不够宽 企业融资的渠道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又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相对单一,主要有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又比较大,因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困局而出现亏损,造成资金状况紧张,引发内源融资不足,只能转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中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而银行出于对其自身风险因素的考量,更愿意将资金借给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获批的银行贷款则较为有限。 12缺乏抵押和担保 伴随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贷款的担保体系建设也逐渐完善,放贷所需的担保条件越来越严格。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信贷风险高,财务信息不够完善,信用数据缺失,缺少相应的担保支撑,因此部分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此外,担保机构鉴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的特征要求中小企业进行了反担保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此一来,更增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投入成本,造成中小企业担保成本过高,在相当程度上也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 2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优势 21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效率高效化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主要是融资期短、融资金额小、融资频率高和融资抵押少等,从而很难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较大地缓解了这一融资难点。互联网金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放款速度快、产品种类多及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等。企业只要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及时获得来自金融第三方的技术服务,吸纳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小企业主等多方面的资金,让企业主得到较为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在浙江省义乌市,已经有不少中小企业主通过全球网的网络平台贷款成功,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走出了“融资难”的困境。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希望和新渠道,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危机,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22打破行业垄断,实现金融民主化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强大冲击,除了直接的业务竞争、市场占有率外,更大的意义是它会助推打破传统金融资源的垄断、改革不合理的金融市场交易制度。甚至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是“经济民主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彻彻底底地打破了传统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模式。曾有研究测算显示,2013年由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节约的支付成本约可达到500多亿元,按此发展速度,到2020年预计由其累计节约的成本可达到1万亿元左右。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剥夺”了资金垄断者的利益,而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者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有效率。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成了“金融民主化”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由于契合未来的发展潮流,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3突出产品特色,实现服务人性化 长期以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很多银行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互联网金融业提出的目标定位是“让每个中小企业能在网上真正体会到‘用户就是上帝’的感觉,当他提出某个要求,我们各个服务很快就会去跟进,而不是让中小企业到处去找人求人贷款”。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众筹、电商小贷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出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并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服务核心在于“搜索和比价”,力求为用户挑选出最匹配的金融产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往复、主张平台开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更便捷的融资方式,重视并强调服务的人性化。 3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31立法和监管不够到位 互联网金融作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出现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从而在立法以及监察管理等方面不免有所缺失,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空白区。目前,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金融市场,原有的法律条款也不再符合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条文,但如针对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还不十分健全,很容易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从而打法律的“擦边球”。互联网金融如果缺少了规范金融活动的准绳,也将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埋下了危险隐患。 32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互联网金融业客户信用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传统的金融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客户信用体系也比较成熟。而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评级体系建立晚,发展还不完善,这也是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重要阻碍。此外在我国,信用评级信息只有授权的金融机构才能使用,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无使用权限,信息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壮大,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缺乏口径不一致,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的统计口径也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不小的阻力。 4对策与建议 41增强多元化资源的战略整合 互联网应用技术安全与否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前提条件。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的漏洞将直接危及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效果,为此,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互联网技术的安全运行,防止网络黑客入侵、客户信息被盗等事件发生。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基础是人才。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不断加大对技术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必要时也可通过协会、论坛等方式进行沟通、探讨,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良性发展。 42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融资的民主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携带着一定的风险。网络数据的便利反过来也会让不法分子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非法获得个人以及企业的重要信息。制度上的创新和法律的支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为此,需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的长久良性成长,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的义务权利,规范其运作流程,及风险预防措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监管是相互统一的,为此,在实现金融创新管理的过程中,需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使金融监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43加快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利用其自身所累积的数据对用户进行风险评测,而单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是很有限的,当前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信息不能共享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想打破信用体系方面的约束,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间要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息体系建设口径,建立健全互联网征信平台,实现互联网金融全行业的信息共享;二是将央行信用体系与互联网征信平台信息整合,降低我国现行的信用体系准入门槛标准,将已有信用体系纳入征信平台,实现信息的真正共享,减低信息使用费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4打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政策调研,逐步建立起专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量体裁衣,为中小企业制定适宜的金融政策和优惠条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信息难获取等问题,鼓励中小企业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在信誉度、抵押担保、按时还款等方面的管理,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做到有借有还,共同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其自身规模不大、抵押物少等短板影响,在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时很容易遇到障碍甚至遭到拒绝,进而阻碍了不少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逐步完善,放款速度快、产品种类全及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引了广大中小企业去融资,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不可忽视,互联网金融在立法和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增强多元化资源的战略整合,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逐步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才能让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经界,2014(10) [2]郑晓晓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研究[J].征信,2014(11) [3]宋运霞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型企业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时代,2014(16) [4]司秋利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11) [5]赵昊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 [6]刘金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4(43) [7]姚倩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小额信贷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鉴于我国传统金融融资门槛高、贷款利率高,“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瓶颈。因此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其效率高、覆盖广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38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蓬勃崛起,众筹、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发展瓶颈。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定位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1融资渠道不够宽 企业融资的渠道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又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相对单一,主要有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又比较大,因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困局而出现亏损,造成资金状况紧张,引发内源融资不足,只能转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中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而银行出于对其自身风险因素的考量,更愿意将资金借给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获批的银行贷款则较为有限。 12缺乏抵押和担保 伴随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贷款的担保体系建设也逐渐完善,放贷所需的担保条件越来越严格。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信贷风险高,财务信息不够完善,信用数据缺失,缺少相应的担保支撑,因此部分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此外,担保机构鉴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的特征要求中小企业进行了反担保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此一来,更增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投入成本,造成中小企业担保成本过高,在相当程度上也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 2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优势 21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效率高效化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主要是融资期短、融资金额小、融资频率高和融资抵押少等,从而很难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较大地缓解了这一融资难点。互联网金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放款速度快、产品种类多及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等。企业只要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及时获得来自金融第三方的技术服务,吸纳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小企业主等多方面的资金,让企业主得到较为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在浙江省义乌市,已经有不少中小企业主通过全球网的网络平台贷款成功,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走出了“融资难”的困境。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希望和新渠道,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危机,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22打破行业垄断,实现金融民主化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强大冲击,除了直接的业务竞争、市场占有率外,更大的意义是它会助推打破传统金融资源的垄断、改革不合理的金融市场交易制度。甚至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是“经济民主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彻彻底底地打破了传统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模式。曾有研究测算显示,2013年由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节约的支付成本约可达到500多亿元,按此发展速度,到2020年预计由其累计节约的成本可达到1万亿元左右。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剥夺”了资金垄断者的利益,而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者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有效率。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成了“金融民主化”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由于契合未来的发展潮流,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3突出产品特色,实现服务人性化 长期以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很多银行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互联网金融业提出的目标定位是“让每个中小企业能在网上真正体会到‘用户就是上帝’的感觉,当他提出某个要求,我们各个服务很快就会去跟进,而不是让中小企业到处去找人求人贷款”。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众筹、电商小贷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出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并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服务核心在于“搜索和比价”,力求为用户挑选出最匹配的金融产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往复、主张平台开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更便捷的融资方式,重视并强调服务的人性化。 3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31立法和监管不够到位 互联网金融作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出现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从而在立法以及监察管理等方面不免有所缺失,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空白区。目前,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金融市场,原有的法律条款也不再符合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条文,但如针对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还不十分健全,很容易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从而打法律的“擦边球”。互联网金融如果缺少了规范金融活动的准绳,也将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埋下了危险隐患。 32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互联网金融业客户信用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传统的金融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客户信用体系也比较成熟。而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评级体系建立晚,发展还不完善,这也是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重要阻碍。此外在我国,信用评级信息只有授权的金融机构才能使用,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无使用权限,信息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壮大,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缺乏口径不一致,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的统计口径也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不小的阻力。 4对策与建议 41增强多元化资源的战略整合 互联网应用技术安全与否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前提条件。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的漏洞将直接危及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效果,为此,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互联网技术的安全运行,防止网络黑客入侵、客户信息被盗等事件发生。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基础是人才。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不断加大对技术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必要时也可通过协会、论坛等方式进行沟通、探讨,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良性发展。 42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融资的民主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携带着一定的风险。网络数据的便利反过来也会让不法分子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非法获得个人以及企业的重要信息。制度上的创新和法律的支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为此,需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的长久良性成长,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的义务权利,规范其运作流程,及风险预防措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监管是相互统一的,为此,在实现金融创新管理的过程中,需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使金融监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43加快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利用其自身所累积的数据对用户进行风险评测,而单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是很有限的,当前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信息不能共享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想打破信用体系方面的约束,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间要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息体系建设口径,建立健全互联网征信平台,实现互联网金融全行业的信息共享;二是将央行信用体系与互联网征信平台信息整合,降低我国现行的信用体系准入门槛标准,将已有信用体系纳入征信平台,实现信息的真正共享,减低信息使用费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4打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政策调研,逐步建立起专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量体裁衣,为中小企业制定适宜的金融政策和优惠条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信息难获取等问题,鼓励中小企业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在信誉度、抵押担保、按时还款等方面的管理,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做到有借有还,共同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其自身规模不大、抵押物少等短板影响,在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时很容易遇到障碍甚至遭到拒绝,进而阻碍了不少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逐步完善,放款速度快、产品种类全及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引了广大中小企业去融资,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不可忽视,互联网金融在立法和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增强多元化资源的战略整合,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逐步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才能让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经界,2014(10) [2]郑晓晓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研究[J].征信,2014(11) [3]宋运霞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型企业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时代,2014(16) [4]司秋利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11) [5]赵昊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 [6]刘金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4(43) [7]姚倩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小额信贷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