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及答案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 )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终身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

2.义务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

A.强制性 B.自愿性 C.功利性 D.发展性

3.教育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通过设置一定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5.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主性评价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物质环境的是( )

A.温度 B.黑板 C.空间布置 D.课堂纪律

7.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8.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9.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1.直观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改变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叫做(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12.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心理状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意志的基础 D.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14.教师就“报纸有哪些用途”提问,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属于( )思维。

A.直觉动作 B.聚合 C.发散 D.抽象逻辑

15.“前怕狼,后怕虎”,是意志品质( )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教与学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4.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功能性

E.整合性

5.下列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幻灯片演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2.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3.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4.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5.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6.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 )

7.埃里克森认为中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

8.儿童第一次看到飞机时,把它叫做“大白鸟”,这是一种顺应现象。 ( )

9.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

10.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11.“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心理特征。( )

12.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人本主义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简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2.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8分)

“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你能认真和勇敢地克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自信,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100分更值得骄傲!”

这是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你以为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观念?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促进公平 B.德育为先 C.育人为本 D.改革创新

2.结构课程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布鲁姆 C.班杜拉 D.杜威

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4.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 )的公民。

A.未满14周岁 B.未满17周岁 C.未满18周岁 D.未满20周岁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8.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二年 C.四年 D.三至五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10.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教育评价按功能及用途划分为( )

A.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C.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4.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15.与意志品质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A.盲目 B.散漫 C.顽固 D.专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2.自我意识的结构是由自我( )、自我( )和自我( )三个子系统构成。

3.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的( )、( )、( )、( )四方面提高的过程。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 )与受教育者已有( )之间的矛盾。

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 )。

8.红、橙、黄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9.情感包括理智感、( )和美感。

1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知识,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1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 ),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目的

2.陶冶教育法

3.最近发展区

4.思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讨论法是什么,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3.中小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4.简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引起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如不妥当,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

2.A【解析】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强制性是其典型特点。

3.C【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因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4.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5.A【解析】题干给出的是诊断性评价的定义。

6.D【解析】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仪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课堂纪律不在此列。

7.B【解析】学生在某个时期内表现出某种机能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不平衡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对处于特定时期的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

8.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

9.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之一即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10.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1.B【解析】采用“变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其非本质特征,呈现该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题干表现的是这种变式教学方式。

12.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题干正是双趋冲突的典型体现。

13.A【解析】本题考查了认识和情感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

14.C【解析】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一个问题,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

15.C【解析】“前怕狼,后怕虎”是优柔寡断的表现,体现了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出现在少年期。

2.ABD【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不是遗传素质,而是教育。

3.ABCDE【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4.ABDE【解析】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

5.BCD【解析】模像直观即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网络模拟动

画和幻灯片演示是模像直观,而实地考察、观察实物及演示实验等皆属于实物直观。

三、判断题

1.×【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解析】除了受知识和学科内容的制约,课程目标的确立还要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解析】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又称目标评价模式,该模式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过程的丰富性,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存在本质差别。

4.×【解析】新课程强调改变以往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5.×【解析】少年期的学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教师和家长既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要求,而不是一味严加看管。

6.√【解析】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7.×【解析】中学生是培养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8.×【解析】顺应是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而将飞机归结到自己熟悉的大白鸟的概念中,属于同化现象。

9.×【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10.×【解析】信度是针对同一套测试而言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不可能是同一套测试,所以不牵涉信度的问题。

11.×【解析】“自信、自强、勤奋”描写的是性格特征。

12.×【解析】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1)培养合作精神;

(2)提高研究能力;

(3)加强课程理论素养。

4.(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等。

5.(1)关注生存;(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1)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⑤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⑥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2)联系教学实际。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教学评价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树立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表现在:(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2)重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并依据事实提出成长期望;(3)关怀学生,体谅学生的处境,与学生进行真诚、温暖的交流。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考查教育领域的最新政策。

2.A【解析】结构课程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3.A【解析】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4.A【解析】考查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规范。

5.C【解析】考查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规范。

6.A【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7.B【解析】考查《教育法》中关于法律责任部分。

8.D【解析】聘任或任命教师的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9.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1986年7月1日。

10.A【解析】教师的做法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表现。

11.A【解析】罗杰斯提出了从学生中心出发的非指导性教学原则。

12.A【解析】相对评价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题干的描述符合相对评价的定义。

13.B【解析】根据功能和用途,教育评价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4.C【解析】同时从事两种活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15.B【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与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的目的的意志品质。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散漫。

二、填空题

1.心理变化

2.认识 体验 控制

3.知 情 意 行

4.教书育人 主导

5.班级授课制

6.德育要求 品德水平

7.判断 推理

8.联觉

9.道德感

10.评价

11.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2.中等(或适中)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3.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2.(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

(2)问题讨论会,给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的机会;

(3)引导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

3.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4.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影响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或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可以结合本地的名胜古迹或历史传统进行课程开发;

(2)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传统文化;

(3)利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等;

(4)结合现实的问题、影视展开讨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自然融入学习讨论中;

(5)对孩子从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但现代文化教育同样非常重要,两者不能偏废。

2.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同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

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肯钻研,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群体共有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处方化、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建议处理策略:

(1)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2)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

(3)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2.(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 )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终身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

2.义务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

A.强制性 B.自愿性 C.功利性 D.发展性

3.教育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通过设置一定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5.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主性评价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物质环境的是( )

A.温度 B.黑板 C.空间布置 D.课堂纪律

7.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8.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9.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1.直观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改变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叫做(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12.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心理状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意志的基础 D.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14.教师就“报纸有哪些用途”提问,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属于( )思维。

A.直觉动作 B.聚合 C.发散 D.抽象逻辑

15.“前怕狼,后怕虎”,是意志品质( )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教与学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4.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功能性

E.整合性

5.下列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幻灯片演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2.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3.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4.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5.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6.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 )

7.埃里克森认为中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

8.儿童第一次看到飞机时,把它叫做“大白鸟”,这是一种顺应现象。 ( )

9.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

10.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11.“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心理特征。( )

12.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人本主义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简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2.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8分)

“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你能认真和勇敢地克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自信,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100分更值得骄傲!”

这是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你以为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观念?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促进公平 B.德育为先 C.育人为本 D.改革创新

2.结构课程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布鲁姆 C.班杜拉 D.杜威

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4.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 )的公民。

A.未满14周岁 B.未满17周岁 C.未满18周岁 D.未满20周岁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8.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

A.三年 B.二年 C.四年 D.三至五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10.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教育评价按功能及用途划分为( )

A.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C.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4.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15.与意志品质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A.盲目 B.散漫 C.顽固 D.专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2.自我意识的结构是由自我( )、自我( )和自我( )三个子系统构成。

3.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的( )、( )、( )、( )四方面提高的过程。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 )与受教育者已有( )之间的矛盾。

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 )。

8.红、橙、黄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9.情感包括理智感、( )和美感。

1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知识,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1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 ),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目的

2.陶冶教育法

3.最近发展区

4.思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讨论法是什么,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3.中小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4.简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引起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如不妥当,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

2.A【解析】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强制性是其典型特点。

3.C【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因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4.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5.A【解析】题干给出的是诊断性评价的定义。

6.D【解析】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仪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课堂纪律不在此列。

7.B【解析】学生在某个时期内表现出某种机能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不平衡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对处于特定时期的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

8.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

9.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之一即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10.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1.B【解析】采用“变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其非本质特征,呈现该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题干表现的是这种变式教学方式。

12.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题干正是双趋冲突的典型体现。

13.A【解析】本题考查了认识和情感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

14.C【解析】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一个问题,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

15.C【解析】“前怕狼,后怕虎”是优柔寡断的表现,体现了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出现在少年期。

2.ABD【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不是遗传素质,而是教育。

3.ABCDE【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4.ABDE【解析】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

5.BCD【解析】模像直观即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网络模拟动

画和幻灯片演示是模像直观,而实地考察、观察实物及演示实验等皆属于实物直观。

三、判断题

1.×【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解析】除了受知识和学科内容的制约,课程目标的确立还要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解析】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又称目标评价模式,该模式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过程的丰富性,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存在本质差别。

4.×【解析】新课程强调改变以往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5.×【解析】少年期的学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教师和家长既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要求,而不是一味严加看管。

6.√【解析】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7.×【解析】中学生是培养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8.×【解析】顺应是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而将飞机归结到自己熟悉的大白鸟的概念中,属于同化现象。

9.×【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10.×【解析】信度是针对同一套测试而言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不可能是同一套测试,所以不牵涉信度的问题。

11.×【解析】“自信、自强、勤奋”描写的是性格特征。

12.×【解析】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1)培养合作精神;

(2)提高研究能力;

(3)加强课程理论素养。

4.(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等。

5.(1)关注生存;(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1)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⑤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⑥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2)联系教学实际。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教学评价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树立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表现在:(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2)重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并依据事实提出成长期望;(3)关怀学生,体谅学生的处境,与学生进行真诚、温暖的交流。

13-14年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考查教育领域的最新政策。

2.A【解析】结构课程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3.A【解析】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4.A【解析】考查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规范。

5.C【解析】考查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规范。

6.A【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7.B【解析】考查《教育法》中关于法律责任部分。

8.D【解析】聘任或任命教师的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9.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1986年7月1日。

10.A【解析】教师的做法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表现。

11.A【解析】罗杰斯提出了从学生中心出发的非指导性教学原则。

12.A【解析】相对评价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题干的描述符合相对评价的定义。

13.B【解析】根据功能和用途,教育评价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4.C【解析】同时从事两种活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15.B【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与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的目的的意志品质。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散漫。

二、填空题

1.心理变化

2.认识 体验 控制

3.知 情 意 行

4.教书育人 主导

5.班级授课制

6.德育要求 品德水平

7.判断 推理

8.联觉

9.道德感

10.评价

11.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2.中等(或适中)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3.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2.(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

(2)问题讨论会,给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的机会;

(3)引导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

3.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4.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影响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或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可以结合本地的名胜古迹或历史传统进行课程开发;

(2)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传统文化;

(3)利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等;

(4)结合现实的问题、影视展开讨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自然融入学习讨论中;

(5)对孩子从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但现代文化教育同样非常重要,两者不能偏废。

2.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同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

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肯钻研,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群体共有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处方化、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建议处理策略:

(1)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2)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

(3)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2.(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相关文章

  • 2014年云南省德宏州教师招聘岗前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2)
  • 1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力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2.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 A. ...查看


  • 云南省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考试用书
  • 云南省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考试用书 2015年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2015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村官)考试用书: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命题预测试卷 促销信息: 满99.0立 ...查看


  • 公选领导干部备考冲刺题集(精心版)
  • 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2012年考试大全新推出:公选考试应用, ...查看


  • 银行资格考试用书
  •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用书 公司信贷 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公司信贷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中国银行业从业人 员资格认证考试研究中心编写.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 社,2012.1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 ...查看


  • 最强数学运算公式集锦
  • 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查看


  •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2012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2012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线是() A.转变教育的发展B.转变经济的发展C.转变科技的发展D.转变文化的发展 2.<国家中长期教育 ...查看


  • 概括全部图形推理类型
  • 几乎概括了图形推理的所有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片: 图图片: 图片: [行测资料集]: 华图2011公考资料大集合: http://www.iliyu.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5年海南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 海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2014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