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1
(2010-04-27 15:44:50)
转载▼
标签: 需要
尊重
自我实现
社会交往
才建立
建立心理咨询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二、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2单元普通心理学第四节人格 之二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
1.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当出现某种生理或心理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或达到某种新的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倾向,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如血液中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血糖成分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失去亲人,会产生爱的需要;社会秩序不好,会产生安全的需要等。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一般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人的需要是在人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起因,是产生动机并使之向目标迈进的动力。没有需要,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到今天。因此,可以说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动力性就是需要的根本特征。由于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我们会体验到宽慰或紧张、愉快或烦恼的情绪,并出现相应的行为。可见,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l) 需要的分类
1)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两大类。
①自然性需要。自然性需要即本能的机体需,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类所必须的条件。
【如对空气、水、食品、运动、休息、呼吸、排泄、求偶等的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自然性需要体现了个体的生物属性,因此又被称为生物性或生理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需要,但在满足这类需要的方式上,人类和动物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只能利用大自然中现存的物质来满足需要;人类则是靠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和复杂的社会行为来满足需要,并根据外部条件和行为的道德规范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需要,所以说人类的自然需要也具有社会性。
②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后天习得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
【例如,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友爱、美的享受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通常是从社会要求转化而来的,表现了需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2)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类。
①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向具体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
【例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对物质的需要。
②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
【如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 对信仰、宗教的追求,以此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精神需要可以对自然需要、物质需要起到一定的调节控制的作用。
(2) 需要的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把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其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较好地说明了各种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需要的层次,如图 2-7 需要的层次论示意图(略)
1) 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伤害等的需要】,
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的意义,是个体为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是一切其他需要的基础。在人类的各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占据着最强的优势。
2) 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要求生活得到保护的需要,即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例如,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需要】。
这一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变得较为突出。
3) 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即被接纳、有所属以及爱的需要。
被接纳和有所属是指个体需要依附于某个群体,例如组织、团体、种族、国家等。
爱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爱他人和被他人爱。
广义的爱和被爱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互助等。
社交的需要表明个体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远。
个体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自然会对社会交往产生渴望,产生爱与被爱的需求。
4)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与价值的追求,包括被他人尊重、尊重他人和自我尊重。
被他人尊重是指渴望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受到他人的赞扬、赏识、敬重;
尊重他人表现为对他人成就的羡慕和向往自我尊重则表现为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 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简单地讲,这一需要就是个体渴望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例如,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追求较高的名誉、地位和权力,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从而体现出自身的存在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完待续 (2) 需要的层次论之二】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教材 P80
【感想感言】 我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也只是一部分人所拥有,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想我也是普通人,客观的理解和定位自己到现在的人生。从经济指标我远没有达到自我实现,不具备买车买房的条件,甚至想都不用想,同事们谈论股票红了绿了的时候基本不用考虑我在场;从精神上的指标我更没有可以给自己骄傲的理由,偶尔跟自己以前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都来北京快10年了,一无所有,还跟刚刚毕业似的。
我想过了,人生注定大部分人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我就是这其中一员,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努力先富起来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可能不是我,可能我还需要走更长的时间和更远的路才行。
但是,只当孔乙己安慰自己:平平常常 平平安安的生活实际挺好的,这可能就是我的逻辑,也可能是我活着的理由。
2.4.2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1
(2010-04-27 15:44:50)
转载▼
标签: 需要
尊重
自我实现
社会交往
才建立
建立心理咨询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二、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2单元普通心理学第四节人格 之二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
1.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当出现某种生理或心理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或达到某种新的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倾向,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如血液中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血糖成分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失去亲人,会产生爱的需要;社会秩序不好,会产生安全的需要等。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一般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人的需要是在人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起因,是产生动机并使之向目标迈进的动力。没有需要,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到今天。因此,可以说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动力性就是需要的根本特征。由于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我们会体验到宽慰或紧张、愉快或烦恼的情绪,并出现相应的行为。可见,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l) 需要的分类
1)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两大类。
①自然性需要。自然性需要即本能的机体需,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类所必须的条件。
【如对空气、水、食品、运动、休息、呼吸、排泄、求偶等的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自然性需要体现了个体的生物属性,因此又被称为生物性或生理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需要,但在满足这类需要的方式上,人类和动物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只能利用大自然中现存的物质来满足需要;人类则是靠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和复杂的社会行为来满足需要,并根据外部条件和行为的道德规范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需要,所以说人类的自然需要也具有社会性。
②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后天习得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
【例如,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友爱、美的享受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通常是从社会要求转化而来的,表现了需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2)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类。
①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向具体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
【例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对物质的需要。
②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
【如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 对信仰、宗教的追求,以此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精神需要可以对自然需要、物质需要起到一定的调节控制的作用。
(2) 需要的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把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其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较好地说明了各种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需要的层次,如图 2-7 需要的层次论示意图(略)
1) 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伤害等的需要】,
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的意义,是个体为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是一切其他需要的基础。在人类的各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占据着最强的优势。
2) 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要求生活得到保护的需要,即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例如,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需要】。
这一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变得较为突出。
3) 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即被接纳、有所属以及爱的需要。
被接纳和有所属是指个体需要依附于某个群体,例如组织、团体、种族、国家等。
爱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爱他人和被他人爱。
广义的爱和被爱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互助等。
社交的需要表明个体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远。
个体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自然会对社会交往产生渴望,产生爱与被爱的需求。
4)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与价值的追求,包括被他人尊重、尊重他人和自我尊重。
被他人尊重是指渴望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受到他人的赞扬、赏识、敬重;
尊重他人表现为对他人成就的羡慕和向往自我尊重则表现为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 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简单地讲,这一需要就是个体渴望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例如,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追求较高的名誉、地位和权力,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从而体现出自身的存在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完待续 (2) 需要的层次论之二】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教材 P80
【感想感言】 我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也只是一部分人所拥有,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想我也是普通人,客观的理解和定位自己到现在的人生。从经济指标我远没有达到自我实现,不具备买车买房的条件,甚至想都不用想,同事们谈论股票红了绿了的时候基本不用考虑我在场;从精神上的指标我更没有可以给自己骄傲的理由,偶尔跟自己以前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都来北京快10年了,一无所有,还跟刚刚毕业似的。
我想过了,人生注定大部分人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我就是这其中一员,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努力先富起来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可能不是我,可能我还需要走更长的时间和更远的路才行。
但是,只当孔乙己安慰自己:平平常常 平平安安的生活实际挺好的,这可能就是我的逻辑,也可能是我活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