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酸乳中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姓 名
所在系部 生物工程系
专业班级 食品生物技术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0年 4 月 13 日
酸乳中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10食品班 王严严 指导老师 陈伟
摘要:有机酸是酸乳中的重要指标。对有机酸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发酵的代谢背景,调控有机酸的产生,同时也对评价酸乳的营养价值、12" 感风味和研究其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酸乳中有机酸分离与定量的毛细管电泳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步骤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酸乳;有机酸检测;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酸乳中有机酸的简介
有机酸是酸乳中重要的因素[l],它具有抑菌、抗病毒、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消炎、抗突变和抗癌等作用固,许多有机酸都具有生理活性嘲。有机酸不仅是酸乳发酵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酸乳的主要风味营养物质之一和天然防腐剂,其含量高低与酸乳的品质有密切关系 ,确定酸乳及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以及含量,不仅有助于了解酸乳发酵的代谢背景,进一步代谢控制某些有机酸的产生,也对评价酸乳的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研究其生物功能都起到重要作用
1 . 酸乳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方法
测定发酵产品中有机酸的方法包括硅胶色谱法、有机酸自动分析法、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TLC)、毛细管电泳法、离子色谱法、气固或气液色谱法(GSC或GLc) 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硅胶色谱法制备柱子要求高操作复杂。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TLC)只是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且需要冗长的富集、浓缩、皂化等许多预处理步骤,操作十分复杂,故实际应用不多。目前毛细管电泳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精确和直接的方法。
1.1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毛细管电泳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PH 值大于3的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与缓冲液接触时形成双电层,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双层一侧的缓冲液由于带正电而向负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渗流。同时,在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各自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泳。带电粒子在毛细管缓冲液中的迁移的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的
矢量和。各种粒子由于所带电荷多少、质量、体积以及形状不同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且可以实现大量样品的快速测定,由于毛细管的管径细小、散热快,即使是高的电场和温度,都不会向常规凝胶电泳那样使胶变性,影响分辨率。在实验中可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进行检测,准确定量发酵初期以及目标产物中的有机酸[6]。其分离模式有毛细管区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亲和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其中以前三中应用较为广泛。
原理:是根据在电场作用下离子迁移的速度不同而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在缓冲液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在毛细管靠负极的一端开一个视窗,可用各种检测器。
步骤:(1)样品制备:将样品离心过滤等预处理,除去菌体及蛋白大分子。(2)进行全波长范围扫描,选择所测有机酸都有吸收的波长。(3)选有机酸迁移时间短,峰形及区带合适的操作电压。(4)选分离有机酸效果好的磷酸缓冲液浓度。(5)有机酸为弱酸,其p Ka值大多在2~6之间,因此有机酸的有效迁移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缓冲液的pH 值,选有机酸分离效果理想的pH 值。(6)将样液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直接进样。(7)加入标准品对比,可检测到样品中有机酸含量。
说明:电极槽和毛细管内的溶液为缓冲液,可以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改性剂,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称作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使用前应脱气。电泳谱中各成分的出峰时间称迁移时间。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的胶束相当于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但它在毛细管内随电渗流迁移,故容量因子为无穷大的成分最终也随胶束流出。其他各种参数都与液相色谱所用的相同。
1.2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1Ic
离子色谱的工作原理就是离子交换平衡,离子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电荷的基因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固定相与流动相具有相反的性质,正是由于这种性质的差别使他们对所分析的化合物具有竞争性。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测定的范围是10一~10 级,通过增加进样量或采用浓缩柱可达到10 ~10 级_7}。用离子排斥色谱柱,稀盐酸做流动相,可分析30余种常见的水溶性有机酸。离子交换色谱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食品中有机酸的组成。李锋{8_用离子排斥色谱法测量了大豆酸奶中的有机酸。羧酸分析仪是对有机酸的羧基有特异性的高度灵敏检测方法及带有这种检测器的自动分析仪。此法不能检测草酸(I。
原理:有机酸的分离是利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分离,检测是利用对羧基具
有特殊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
步骤:(1)样品制备:经盐酸稀释后作为试样溶液,加入试样溶液量1/4的10%的高氯酸,离心分离,以上清液作为试样。(2)测定:将盐酸配置的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注入羧酸分析仪中进行分析,以色谱图的峰高或峰面积对标准有机酸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或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将试样注入羧酸分析仪得有机酸色谱图,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定性,根据色谱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1.3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GC 不仅可以分析挥发性物质,也可将不挥发性的有机酸转化为挥发性的衍生物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甲酯化法和三甲基硅烷(TMS)衍生法。此法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分离出有机酸。采用GC 分析有机酸有局限性,因有机酸沸点较高、不易气化而需要先衍生化再进行测定,方法繁琐且常因衍生化反应不易定量进行而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原理:利用要分离的诸组分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两相间的分配有差异(即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反复进行,从几千次到数百次,即使组分的分配系数只有微小的差异,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可以有明显的差距,最后使这些组分得到分离。在硫酸的催化下,使有机酸成为丁酯衍生物,用GC 定量㈣。
步骤:(1)样品制备:试样均质离心分离后的有机酸提取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使之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再用氨水洗脱,酸变为氨盐。将洗脱液用旋转式蒸发器浓缩,馏出过量的氨后再通过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有机酸成为游离态。用NaOH 滴定,酚酞做指示剂测总酸,有机酸成为钠盐,浓缩,在具塞试管内干涸。(2)酯化:将制备的样品加丁醇、无水硫酸钠、浓硫酸,连接冷凝管,电热板上平衡沸腾。(3)将酯化的有机酸加水和己烷,使酯转溶于己烷,移人装有十九烷的容量瓶定容,加无水硫酸钠去除微量硫酸,取样分析。
(4)将标准有机酸用以上方法制成丁酯后,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制作工作曲线,样品与工作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含量。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微生物发酵产生一个样品同时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酸,用HPLC 较为适宜ll1]。与气相色谱相比,HPLC 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就可以测定;且与毛细管电泳相比,HPLC 的灵敏度高2~3个数量级旧。
1.4.1 阴、阳离子交换柱分离使用装有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柱,通过离子排斥和分配色谱分离有机酸,于紫外检测器波长220 nm处和275 nm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其它组分的干扰也少,且快速方便。为了确定各种有机酸的保留时间,对各种酸的原始含水样品进行HPLC 分析,然后,用HPLC 分析有机酸的混合溶液,改变色谱分析条件以获得峰的最大分辨率,在实验的色
谱条件下,甲酸和尿酸晗好共同洗脱,未能获得最好的分辨率。因此,对分析样品可在两种波长上进行甲酸和尿酸的定量。这些标准品以双份分别在65 oC、220 nm和275 nm波长处进行HPLC 分析,确定甲酸、尿酸在波长220 nm时的峰高,当上述方法表明甲酸存在时,酸乳中甲酸的分析结果,通过50℃再次用HPLC 来确定,进行色谱分析,量取峰高,绘制标准曲线。样品经处理后进行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求出其含量㈣。
1.4.2 Cl8反向柱分离最近由于键合填料在HPLC 上的应用,出现了采用c 等反向柱、以紫外分光检测器或电化学检测器分离检测有机酸的新方法。
样品经过高速离心及超滤等适当处理后,直接注入反向化学键合柱(c 填料) 的液相色谱体系,以磷酸二氢氨为流动相,有机酸在两相中进行分配分离,于紫外检测器200 nm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步骤:(1)样品处理:样液于蒸发皿中,75℃水浴蒸干,残渣加等量80%乙醇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水浴蒸干,残渣加等量流动相溶解,离心,上清液经0.45 m 滤膜于真空下超滤后进样。(2)绘制各有机酸的标准曲线,或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各种有机酸的回归方程。(3)取适量样品处理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出样品色谱图。(4)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求出样品中各有机酸的含量。
2 .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酸乳的营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酸乳的风味、色泽、稳定性等各项指标都更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酸乳中几种常用的检测有机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分析技术,该方法高自动化、无污染、样品用量少且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在线分析,方法测定时间短,灵敏度高。离子交换色谱法可检测痕量有机酸,但有其局限。气相色谱法对设备要求不高。高效液相色谱法较方便且前处理步骤少。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智毅,陈卫东,徐玉娟.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桑椹原汁有机酸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3):296—298
[2] 池玉梅,于生,许黎君,等冲药中有机酸成分快速甲酯化方法的研究L 刀.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7,35(5):719—722
[3] 陈永福,王记成,云振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传统发酵乳中的有机酸组成L 刀.中
国乳品工业,2007,35(1):54-58
[4] 唐萍,田晶,苑广志,等.毛细管电泳测定乳酸发酵液中有机酸L 刀.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76—78
[5] 陈九武,赵素梅,胡伟,等.应用离子色谱技术分析食品中的痕量成分【J 】.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15(1):71—74
[6] 李锋,华欲飞.大豆酸奶的风味物质研究[J]_中国乳品工业,2004,32(121:19—21
[7] 大连轻工业学院,等.食品分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9—136
[8]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0,216—217,220
[9] 金海如,诸葛健.产甘油假丝酵母在丙三醇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及其变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9(3):205—208
[10] 史春云,田晶,马延和,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嗜碱微生物发酵液中的有机酸L 刀.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4):116—118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酸乳中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姓 名
所在系部 生物工程系
专业班级 食品生物技术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0年 4 月 13 日
酸乳中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10食品班 王严严 指导老师 陈伟
摘要:有机酸是酸乳中的重要指标。对有机酸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发酵的代谢背景,调控有机酸的产生,同时也对评价酸乳的营养价值、12" 感风味和研究其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酸乳中有机酸分离与定量的毛细管电泳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步骤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酸乳;有机酸检测;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酸乳中有机酸的简介
有机酸是酸乳中重要的因素[l],它具有抑菌、抗病毒、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消炎、抗突变和抗癌等作用固,许多有机酸都具有生理活性嘲。有机酸不仅是酸乳发酵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酸乳的主要风味营养物质之一和天然防腐剂,其含量高低与酸乳的品质有密切关系 ,确定酸乳及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以及含量,不仅有助于了解酸乳发酵的代谢背景,进一步代谢控制某些有机酸的产生,也对评价酸乳的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研究其生物功能都起到重要作用
1 . 酸乳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方法
测定发酵产品中有机酸的方法包括硅胶色谱法、有机酸自动分析法、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TLC)、毛细管电泳法、离子色谱法、气固或气液色谱法(GSC或GLc) 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硅胶色谱法制备柱子要求高操作复杂。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TLC)只是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且需要冗长的富集、浓缩、皂化等许多预处理步骤,操作十分复杂,故实际应用不多。目前毛细管电泳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精确和直接的方法。
1.1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毛细管电泳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PH 值大于3的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与缓冲液接触时形成双电层,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双层一侧的缓冲液由于带正电而向负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渗流。同时,在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各自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泳。带电粒子在毛细管缓冲液中的迁移的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的
矢量和。各种粒子由于所带电荷多少、质量、体积以及形状不同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且可以实现大量样品的快速测定,由于毛细管的管径细小、散热快,即使是高的电场和温度,都不会向常规凝胶电泳那样使胶变性,影响分辨率。在实验中可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进行检测,准确定量发酵初期以及目标产物中的有机酸[6]。其分离模式有毛细管区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亲和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其中以前三中应用较为广泛。
原理:是根据在电场作用下离子迁移的速度不同而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在缓冲液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在毛细管靠负极的一端开一个视窗,可用各种检测器。
步骤:(1)样品制备:将样品离心过滤等预处理,除去菌体及蛋白大分子。(2)进行全波长范围扫描,选择所测有机酸都有吸收的波长。(3)选有机酸迁移时间短,峰形及区带合适的操作电压。(4)选分离有机酸效果好的磷酸缓冲液浓度。(5)有机酸为弱酸,其p Ka值大多在2~6之间,因此有机酸的有效迁移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缓冲液的pH 值,选有机酸分离效果理想的pH 值。(6)将样液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直接进样。(7)加入标准品对比,可检测到样品中有机酸含量。
说明:电极槽和毛细管内的溶液为缓冲液,可以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改性剂,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称作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使用前应脱气。电泳谱中各成分的出峰时间称迁移时间。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的胶束相当于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但它在毛细管内随电渗流迁移,故容量因子为无穷大的成分最终也随胶束流出。其他各种参数都与液相色谱所用的相同。
1.2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1Ic
离子色谱的工作原理就是离子交换平衡,离子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电荷的基因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固定相与流动相具有相反的性质,正是由于这种性质的差别使他们对所分析的化合物具有竞争性。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测定的范围是10一~10 级,通过增加进样量或采用浓缩柱可达到10 ~10 级_7}。用离子排斥色谱柱,稀盐酸做流动相,可分析30余种常见的水溶性有机酸。离子交换色谱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食品中有机酸的组成。李锋{8_用离子排斥色谱法测量了大豆酸奶中的有机酸。羧酸分析仪是对有机酸的羧基有特异性的高度灵敏检测方法及带有这种检测器的自动分析仪。此法不能检测草酸(I。
原理:有机酸的分离是利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分离,检测是利用对羧基具
有特殊高灵敏度的显色反应。
步骤:(1)样品制备:经盐酸稀释后作为试样溶液,加入试样溶液量1/4的10%的高氯酸,离心分离,以上清液作为试样。(2)测定:将盐酸配置的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注入羧酸分析仪中进行分析,以色谱图的峰高或峰面积对标准有机酸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或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将试样注入羧酸分析仪得有机酸色谱图,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定性,根据色谱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1.3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GC 不仅可以分析挥发性物质,也可将不挥发性的有机酸转化为挥发性的衍生物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甲酯化法和三甲基硅烷(TMS)衍生法。此法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分离出有机酸。采用GC 分析有机酸有局限性,因有机酸沸点较高、不易气化而需要先衍生化再进行测定,方法繁琐且常因衍生化反应不易定量进行而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原理:利用要分离的诸组分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两相间的分配有差异(即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反复进行,从几千次到数百次,即使组分的分配系数只有微小的差异,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可以有明显的差距,最后使这些组分得到分离。在硫酸的催化下,使有机酸成为丁酯衍生物,用GC 定量㈣。
步骤:(1)样品制备:试样均质离心分离后的有机酸提取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使之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再用氨水洗脱,酸变为氨盐。将洗脱液用旋转式蒸发器浓缩,馏出过量的氨后再通过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有机酸成为游离态。用NaOH 滴定,酚酞做指示剂测总酸,有机酸成为钠盐,浓缩,在具塞试管内干涸。(2)酯化:将制备的样品加丁醇、无水硫酸钠、浓硫酸,连接冷凝管,电热板上平衡沸腾。(3)将酯化的有机酸加水和己烷,使酯转溶于己烷,移人装有十九烷的容量瓶定容,加无水硫酸钠去除微量硫酸,取样分析。
(4)将标准有机酸用以上方法制成丁酯后,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制作工作曲线,样品与工作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含量。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微生物发酵产生一个样品同时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酸,用HPLC 较为适宜ll1]。与气相色谱相比,HPLC 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就可以测定;且与毛细管电泳相比,HPLC 的灵敏度高2~3个数量级旧。
1.4.1 阴、阳离子交换柱分离使用装有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柱,通过离子排斥和分配色谱分离有机酸,于紫外检测器波长220 nm处和275 nm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其它组分的干扰也少,且快速方便。为了确定各种有机酸的保留时间,对各种酸的原始含水样品进行HPLC 分析,然后,用HPLC 分析有机酸的混合溶液,改变色谱分析条件以获得峰的最大分辨率,在实验的色
谱条件下,甲酸和尿酸晗好共同洗脱,未能获得最好的分辨率。因此,对分析样品可在两种波长上进行甲酸和尿酸的定量。这些标准品以双份分别在65 oC、220 nm和275 nm波长处进行HPLC 分析,确定甲酸、尿酸在波长220 nm时的峰高,当上述方法表明甲酸存在时,酸乳中甲酸的分析结果,通过50℃再次用HPLC 来确定,进行色谱分析,量取峰高,绘制标准曲线。样品经处理后进行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求出其含量㈣。
1.4.2 Cl8反向柱分离最近由于键合填料在HPLC 上的应用,出现了采用c 等反向柱、以紫外分光检测器或电化学检测器分离检测有机酸的新方法。
样品经过高速离心及超滤等适当处理后,直接注入反向化学键合柱(c 填料) 的液相色谱体系,以磷酸二氢氨为流动相,有机酸在两相中进行分配分离,于紫外检测器200 nm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步骤:(1)样品处理:样液于蒸发皿中,75℃水浴蒸干,残渣加等量80%乙醇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水浴蒸干,残渣加等量流动相溶解,离心,上清液经0.45 m 滤膜于真空下超滤后进样。(2)绘制各有机酸的标准曲线,或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各种有机酸的回归方程。(3)取适量样品处理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出样品色谱图。(4)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求出样品中各有机酸的含量。
2 .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酸乳的营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酸乳的风味、色泽、稳定性等各项指标都更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酸乳中几种常用的检测有机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分析技术,该方法高自动化、无污染、样品用量少且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在线分析,方法测定时间短,灵敏度高。离子交换色谱法可检测痕量有机酸,但有其局限。气相色谱法对设备要求不高。高效液相色谱法较方便且前处理步骤少。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智毅,陈卫东,徐玉娟.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桑椹原汁有机酸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3):296—298
[2] 池玉梅,于生,许黎君,等冲药中有机酸成分快速甲酯化方法的研究L 刀.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7,35(5):719—722
[3] 陈永福,王记成,云振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传统发酵乳中的有机酸组成L 刀.中
国乳品工业,2007,35(1):54-58
[4] 唐萍,田晶,苑广志,等.毛细管电泳测定乳酸发酵液中有机酸L 刀.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3):76—78
[5] 陈九武,赵素梅,胡伟,等.应用离子色谱技术分析食品中的痕量成分【J 】.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15(1):71—74
[6] 李锋,华欲飞.大豆酸奶的风味物质研究[J]_中国乳品工业,2004,32(121:19—21
[7] 大连轻工业学院,等.食品分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9—136
[8]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0,216—217,220
[9] 金海如,诸葛健.产甘油假丝酵母在丙三醇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及其变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9(3):205—208
[10] 史春云,田晶,马延和,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嗜碱微生物发酵液中的有机酸L 刀.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