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者闲谈是一件大有意思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众多的访谈录面世。梁漱溟晚年与美国汉学家艾恺的对谈,经历、学术、生活细节包括对中国道路问题的思考等无所不包,以“这个世界会好吗?”为总题,缓缓道来,真是意味绵延。
书评君选取下面一段文字,与读者们一起来了解下梁漱溟最佩服的人以及——他谈论的方式和态度。
梁漱溟
梁漱溟最佩服的中国人
艾(指艾恺):您最佩服的中国人,无论是过去的,或者是现在的中国人是谁啊?
梁(指梁漱溟):我很早,就是我年轻的时候很佩服的,是章士钊,他号叫章行严先生。他写文章的笔名有时候写秋桐——秋天的“秋”,梧桐的“桐”。我年纪小的时候,我在中学读书,十四岁到十九岁毕业了,十四五六七八,这个时候我就看见章行严先生——章士钊——他的文章,不知道他这个人的名字,姓名不知道,就是看见他的笔名叫秋桐。他写的文章,一种是欧洲通讯,他人在欧洲,写给报纸,把欧洲情况,叫作欧洲通讯、留欧通讯,我看得很有趣味。特别是呢,他有些个论政治制度的文章,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要学外国,政治上学外国,那么就有开国会的问题,有议院。议院有一个问题,就是还是两院制呢,还是一院制?议院跟政府的关系,像英国,政府是对国会负责,对众议院负责,责任内阁,政党内阁。他写文章讨论这个问题,我非常有兴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热心中国的政治改造,最欣赏的、最觉得好的是英国式的政治,他刚好是介绍这个东西,讨论这个东西,中国要学外国,就是学两院制呢,还是一院制就可以了呢?有没有必要两院呢?他这些个文章我都爱读,可是我不知道他是谁,只留个笔名。这是在我年纪轻的时候,年纪只有十几岁的时候,而且在北京中学读书的时候,看报纸、看文章看到这个,我就欣赏这个人,欣赏这个人的议论、文章。
章士钊
后来呢,就看见上海有一个叫《民立报》,《民立报》发表的文章也,多半是论政的居多,这个文章笔名就写行严。我还是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可是我看见行严的文章,就想这个人的文章恐怕跟秋桐是一个人,真的姓名我还不知道,我判断他恐怕是一个人。后来呢,在日本梁启超——梁任公出了一个刊物叫《国风报》。《国风报》上偶然登了一篇文章,《国风报》多半都是论政的,偶然登了一篇文章,是讲把西文、西洋学问的名词翻译成中文,翻译、译名的问题,怎么样的译名算是译得好。因为过去严复——严几道先生他就讨论过译名的问题,他有三个标准:一个是要信——言而有信的“信”,单人旁一个言字;一个标准是信,还有一个达,表达出来;第三个还要雅,文雅。严先生论翻译讲究这个,他翻译外国东西要遵守这三个标准,所以他翻译出来外国的东西,都是文言的,都是很文雅的,没有白话。这个问题就叫作译名问题、翻译名词的问题。在《国风报》上看见有一篇文章,是讨论译名、讨论翻译问题,署名叫“名质”——人名的“名”,物质的“质”,讨论的问题不是论政,跟我看到的文章不相合,这个“名质”用的人名、笔名,既不是秋桐,也不是行严,而是用一个很新鲜的“名质”两个字,但是我一看,这三个名字实在是一个人,我的判断是这样,后来证明果然是一个人。
这个时候,他在日本出版一个刊物,叫作《甲寅》,这个时候我和他通信,从书信上有来往,我才清楚他的名字是章士钊。后来到北京,我就很喜欢跟他亲近,很佩服他。可是佩服他之后,我又失望,怎么失望呢?因为这位章老先生,他比我岁数大了很多,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多才,多才嘛他就多欲,欲望多——吃鸦片、赌博、娶姨太,一个、两个、三个,我很失望,我很不喜欢。虽然很不喜欢,我还是一直到他九十岁的时候,我还跟他往来。
艾:在香港 1973 年逝世的。
梁:对了,九十三岁。
艾:您看这个也不错,虽然生活上这个样子,一样活到九十三岁(笑),好像没有影响他的身体。
梁:好像是那样。
艾:别人呢,您佩服的就是……
梁: 这是我年轻的时候很佩服的。再一个我佩服的也是姓章,就是章炳麟——章太炎先生。我觉得他的学问好。他也是……
梁:我认为他是外行,隔膜的,他比较年轻的时候也算是革命的重要人物,他那个时候是有点批评孔子、反驳孔子,可后来又变了,晚年他又佩服孔子。
艾:辛亥革命以前,国粹的道理,孔子不要,墨子、荀子还是要,那您对章太炎最佩服的是哪一方面的?
梁:学问很深造,人品也个性很强,不是一个很随便的人。
章太炎
艾:有没有别人了?您讲的……
梁:两个章。
艾:后来您到了 30 年代、40 年代、50 年代,您佩服的人有没有变?
梁:如果说那个时候,在中国的名人里头不是有康、梁吗?(艾:是。)我是很不喜欢康;我佩服梁任公,喜欢梁任公,刚好跟梁任公也有来往、亲近,并且这个亲近呢是,我嘛比他是后辈啦,小学生啊,他来我家先看我,很虚心,这点我很佩服他。他大我二十岁,他从办《新民丛报》那个时候,我就爱读他的文章,后来就跟他认识了。像刚才所说的,民国九年(1920),他居然一个老前辈,很有名望的,先到我家里来看我,我那时候还没有名,我心里头很佩服他。那么他为什么来看我呢?原来他这个时候注意佛学,人家告诉他,说我讲佛学,所以他来看我。在佛学方面他很虚心,尽管我们是后辈,他很虚心。可惜他给我很多信,我都损失了,没有保留。(指在“文革”中被毁。——整理者)
梁启超
艾:您跟他有往来一直到……
梁:一直到后来,到后来民国十八年(1929)春他故去了。民国十八年我从广东往北方回来,到的时候他已经故去了,在广东的时候,他还跟我通信。可是我很不喜欢康。
艾:是。尤其是他提倡儒家为宗教以后,好像您……
梁:他不是要搞什么孔教会?不过这个问题还小(艾:这个问题还小?您说他……),最大的问题是他这个人虚假,很多事他做假。比如他写文章,有倒填年月的事情,后来写的东西,他把它作为多少年以前写的东西。这何必来呢?不老实。
三联书店最新增订本
本文选自2015年8月增订版《这个世界会好吗?》,由出版社授权发布。编辑:西门忘我。
听学者闲谈是一件大有意思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众多的访谈录面世。梁漱溟晚年与美国汉学家艾恺的对谈,经历、学术、生活细节包括对中国道路问题的思考等无所不包,以“这个世界会好吗?”为总题,缓缓道来,真是意味绵延。
书评君选取下面一段文字,与读者们一起来了解下梁漱溟最佩服的人以及——他谈论的方式和态度。
梁漱溟
梁漱溟最佩服的中国人
艾(指艾恺):您最佩服的中国人,无论是过去的,或者是现在的中国人是谁啊?
梁(指梁漱溟):我很早,就是我年轻的时候很佩服的,是章士钊,他号叫章行严先生。他写文章的笔名有时候写秋桐——秋天的“秋”,梧桐的“桐”。我年纪小的时候,我在中学读书,十四岁到十九岁毕业了,十四五六七八,这个时候我就看见章行严先生——章士钊——他的文章,不知道他这个人的名字,姓名不知道,就是看见他的笔名叫秋桐。他写的文章,一种是欧洲通讯,他人在欧洲,写给报纸,把欧洲情况,叫作欧洲通讯、留欧通讯,我看得很有趣味。特别是呢,他有些个论政治制度的文章,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要学外国,政治上学外国,那么就有开国会的问题,有议院。议院有一个问题,就是还是两院制呢,还是一院制?议院跟政府的关系,像英国,政府是对国会负责,对众议院负责,责任内阁,政党内阁。他写文章讨论这个问题,我非常有兴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热心中国的政治改造,最欣赏的、最觉得好的是英国式的政治,他刚好是介绍这个东西,讨论这个东西,中国要学外国,就是学两院制呢,还是一院制就可以了呢?有没有必要两院呢?他这些个文章我都爱读,可是我不知道他是谁,只留个笔名。这是在我年纪轻的时候,年纪只有十几岁的时候,而且在北京中学读书的时候,看报纸、看文章看到这个,我就欣赏这个人,欣赏这个人的议论、文章。
章士钊
后来呢,就看见上海有一个叫《民立报》,《民立报》发表的文章也,多半是论政的居多,这个文章笔名就写行严。我还是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可是我看见行严的文章,就想这个人的文章恐怕跟秋桐是一个人,真的姓名我还不知道,我判断他恐怕是一个人。后来呢,在日本梁启超——梁任公出了一个刊物叫《国风报》。《国风报》上偶然登了一篇文章,《国风报》多半都是论政的,偶然登了一篇文章,是讲把西文、西洋学问的名词翻译成中文,翻译、译名的问题,怎么样的译名算是译得好。因为过去严复——严几道先生他就讨论过译名的问题,他有三个标准:一个是要信——言而有信的“信”,单人旁一个言字;一个标准是信,还有一个达,表达出来;第三个还要雅,文雅。严先生论翻译讲究这个,他翻译外国东西要遵守这三个标准,所以他翻译出来外国的东西,都是文言的,都是很文雅的,没有白话。这个问题就叫作译名问题、翻译名词的问题。在《国风报》上看见有一篇文章,是讨论译名、讨论翻译问题,署名叫“名质”——人名的“名”,物质的“质”,讨论的问题不是论政,跟我看到的文章不相合,这个“名质”用的人名、笔名,既不是秋桐,也不是行严,而是用一个很新鲜的“名质”两个字,但是我一看,这三个名字实在是一个人,我的判断是这样,后来证明果然是一个人。
这个时候,他在日本出版一个刊物,叫作《甲寅》,这个时候我和他通信,从书信上有来往,我才清楚他的名字是章士钊。后来到北京,我就很喜欢跟他亲近,很佩服他。可是佩服他之后,我又失望,怎么失望呢?因为这位章老先生,他比我岁数大了很多,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多才,多才嘛他就多欲,欲望多——吃鸦片、赌博、娶姨太,一个、两个、三个,我很失望,我很不喜欢。虽然很不喜欢,我还是一直到他九十岁的时候,我还跟他往来。
艾:在香港 1973 年逝世的。
梁:对了,九十三岁。
艾:您看这个也不错,虽然生活上这个样子,一样活到九十三岁(笑),好像没有影响他的身体。
梁:好像是那样。
艾:别人呢,您佩服的就是……
梁: 这是我年轻的时候很佩服的。再一个我佩服的也是姓章,就是章炳麟——章太炎先生。我觉得他的学问好。他也是……
梁:我认为他是外行,隔膜的,他比较年轻的时候也算是革命的重要人物,他那个时候是有点批评孔子、反驳孔子,可后来又变了,晚年他又佩服孔子。
艾:辛亥革命以前,国粹的道理,孔子不要,墨子、荀子还是要,那您对章太炎最佩服的是哪一方面的?
梁:学问很深造,人品也个性很强,不是一个很随便的人。
章太炎
艾:有没有别人了?您讲的……
梁:两个章。
艾:后来您到了 30 年代、40 年代、50 年代,您佩服的人有没有变?
梁:如果说那个时候,在中国的名人里头不是有康、梁吗?(艾:是。)我是很不喜欢康;我佩服梁任公,喜欢梁任公,刚好跟梁任公也有来往、亲近,并且这个亲近呢是,我嘛比他是后辈啦,小学生啊,他来我家先看我,很虚心,这点我很佩服他。他大我二十岁,他从办《新民丛报》那个时候,我就爱读他的文章,后来就跟他认识了。像刚才所说的,民国九年(1920),他居然一个老前辈,很有名望的,先到我家里来看我,我那时候还没有名,我心里头很佩服他。那么他为什么来看我呢?原来他这个时候注意佛学,人家告诉他,说我讲佛学,所以他来看我。在佛学方面他很虚心,尽管我们是后辈,他很虚心。可惜他给我很多信,我都损失了,没有保留。(指在“文革”中被毁。——整理者)
梁启超
艾:您跟他有往来一直到……
梁:一直到后来,到后来民国十八年(1929)春他故去了。民国十八年我从广东往北方回来,到的时候他已经故去了,在广东的时候,他还跟我通信。可是我很不喜欢康。
艾:是。尤其是他提倡儒家为宗教以后,好像您……
梁:他不是要搞什么孔教会?不过这个问题还小(艾:这个问题还小?您说他……),最大的问题是他这个人虚假,很多事他做假。比如他写文章,有倒填年月的事情,后来写的东西,他把它作为多少年以前写的东西。这何必来呢?不老实。
三联书店最新增订本
本文选自2015年8月增订版《这个世界会好吗?》,由出版社授权发布。编辑:西门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