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必需品具有无法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粮食安全超越了一切制度、一切国家、一切社会和一切权利。世界各地因粮食危机而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层面上深刻影响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同时人们也在寻求多种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 粮食危机 国际贸易 应对措施
【正文】(一)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渊源
粮食危机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欧洲的连年动乱。导致粮食的供不应求,许多国家爆发了粮食危机。二战后由于战争影响了粮食的生产,粮荒升级,许多战前的粮食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亚洲和非洲的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粮食问题成了世界关心的头号问题;【1】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应紧张,而生物燃料工业的兴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二)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其演变
1983年4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Edouard Saouma )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物。”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将粮食安全的概念更加全面的表述为“粮食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物质和经济的能力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富有营养的的食物,以满足为保持健康和富有朝气的生活需要对饮食的需求和事物的偏好”并且要求“到2015年把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减少一半”,这就把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使营养安全成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必将对21世纪人们的膳食结构、农业发展和粮食种植品种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2】
(三)粮食安全与贸易市场联系分析
1、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指一个国家抵御粮食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这种不测事件,可能来自于市场波动;可能来自于生产环节,也可能来自于流通环节;可能来自于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中国是粮食自
给率很高的国家,因此,上述可能性中以国内的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为主。因此,粮食的安全储备应以烫平国内的生产和市场波动为目标。
2、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目前已稳定的跨越了温饱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某些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而是使人们吃的更好。而一个国家人们的口粮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粮食安全的水平。下表全球稻谷产量及库存消费比
1993—2010全球稻谷产量及库存消费比
3、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好坏。因为,进口粮食不仅需要一定的外汇支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才能保证粮食供给,又具备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产量之后,进口量的规模还要由外汇支付能力进一步决定,而进口的风险则在于与各个粮食贸易伙伴国的关系。此外,进口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进口的效益减少。这里我们以小麦为例看世界贸易量的走势
1993—2010年世界小麦贸易量
(四)世界粮食供需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这里我们同样以小麦为例分析
2003-2004 粮食年度世界小麦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 Milling & Baking News 》 Nov.25.2003
结合图标分析可得
1、生物能源大规模消耗粮食,是当前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出现转折性变化的主因。近年来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局面。据统计,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其中,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占70%以上。美国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其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达1.28亿吨,相当于美国玉米产量的41%以及全球玉米产量的25%。与此同时,巴西50%的甘蔗生产用于燃料乙醇生产,全球20%的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全球20%及欧盟65%的菜籽油均用于生物柴油生产,这都加剧了全球食糖与植物油市场的波动。
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推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也逐步改变了全球粮食供需格局,例如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和食糖进口国。 3、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繁,也直接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有效供给。目前全球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美、南美粮食生产充裕,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6.2%,世界粮食出口的55%来自这两个地区。而亚洲与非洲多年来粮食供应紧张,每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世界进口总量的70%以上。在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全球粮食新增的供给与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国家,全球粮食供给和价格体系更加脆弱。特别是,粮食主产国的任何灾害性天气都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大幅度波动,既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也直接影响缺粮国的粮食安全。
4、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全球通胀风险,也是导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粮食“能源化”、“金融化”【3】趋势日益增强,粮价和石油价格联动的趋势更加明显,与美元汇率波动的联系更加密切,受投机资本炒作的影响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将更趋剧烈。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指出的,粮价上涨引发的是“无声的海啸”,不仅直接影响到全球近1亿多人的生计和10亿多人的吃
饭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多年来,由于发达国家高额补贴农业,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提供的低价粮食,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出现严重失误,忽略了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一旦主产国粮食减产,发生全球性粮食价格波动,缺粮的发展中国家就会陷入严重危机和饥荒。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挥政策和投资作用,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重视提高小农户生产效率,努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粮食安全保障能力。【4】
(五)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因素
作为一个整体,世界粮食产量的波动小于任何单一国家的产量波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遭受大灾的概率几乎为零。一些国家的歉收往往被另一些国家的丰收所弥补。世界粮食价格趋势是比较平稳的,人们关系的较多的是短期内世界;粮价较大波动。导致这种波动的基本原因是供求的短期失衡,人为因素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1、世界粮食生产和运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生产季节正好是连续的。在当今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集中在北半球,其粮食丰歉状况对于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但是南半球的粮食产量比较小,其丰歉状况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相对的也弱一些。
2、储备是平抑价格过大波动的一种补充粮源,在一个国家里,政府通过粮食缓冲储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粮价的剧烈波动。但是,在国际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会为“全人类利益”进行大规模的缓冲储备,因此,世界粮价的的短期波动往往是比较大的。【5】
3、世界粮食价格受粮食主要出口国的影响,而这些国家的数量较少,他们可供出口的数量也受天气的很大影响,并且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行为带有投机性,正常的价格波动往往会被放大。
4、粮食的特点是消费弹性小、体积大、易受损,运输和储藏费用较大。突
然的大量抛售会使粮价迅速跌落,大量的购买则会导致粮价的猛涨。
5、粮食的生产和贸易受到国家的的干预,往往会带有政治色彩。在粮食短缺的年份,粮食曾今被用作“武器”,不过粮食禁运史表明:这种与政治意图联系在一起的禁运,“打击力”并不大,成本却十分高昂。【6】 6、世界粮食供求变化。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的增长速度,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刺激了全球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趋向旺盛,对商品和服务价格必然产生普遍拉动作用。世界粮食生产的增幅和增量低于粮食消费的增幅和增量。全球市场需求增加自然会拉动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扬。
7、生物燃料兴起,也强烈刺激了世界粮价的上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和利用植物油料生产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夺走了人的食品和动物饲料。同时生物柴油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油料价格攀升的拉动因素。近年来,世界上为生产生物柴油消耗了大量植物油。
8、严重的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价格的动荡。
9、粮食库存猛降,严重削弱了调节和稳定市场粮价稳定器的功能。
10、国际资本投机。这对世界粮价的飙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大宗商品的粮食,日益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重要对象。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证券、债券等投资产品的风险加大,于是部分国际投机资本转向粮价不断上涨的粮食市场。预计美元将继续走低,这会带动以美元计价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扬。
(六)世界粮食贸易现状及未来预测
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将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进一步增长,但是有 限的资源将限制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率1997年至1999年为91%,2015年预计将 下降至88%,2030年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86%。发展中国家粮食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的年均 1.03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9亿吨和2030年的2.65亿吨。其中,小麦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均0.62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04亿吨和2030年的1.41亿吨:粗粮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
均432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8900万吨和2030年的1.28亿吨;大米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均25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300万吨和2030年的500万吨。
与此同时,世界传统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 的 出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的年均1.44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2.24亿吨和2030年的2.86亿吨。
(七)人类的应对策略
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明确指出,要实现营养不足人口减半的 奋斗目标必须从根源做起,即必须重点解决贫穷、农业生产率低下、环境退化、政府政策不完善、艾兹病 等根本性问题。
1. 正确评估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 展粮食生产
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主要分为3种,即常规农业(也称作高投 入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这3种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世界各国应当根据本 国的实际情况,在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下,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确定本国的重点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非常重视植物、动物和大地的自然属性,强调天然投入和可 再生投入,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杀虫剂和其它农药,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常规农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 粮食污染问题。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有机食品也被称作健康食品 。有机农业目前已经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得到开展,世界有机农业土地面积2002年已经超过2300万公顷。但 是,有机农业的产量有限,不能够满足全人类的粮食需求。有机农业面积目前在世界总体农业面积中的比 例仍然很小。
生物技术农业是指通过培育和种植转基因作物来迅速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转基因作物在抗病毒、抗害虫、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更高的生产力或净回报 率,并且由于传统杀虫剂用量的减少而具有
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已经遍布全球 各大洲。但是,生物技术农业正受到人们严重的怀疑。由 于判断转基因作物负面影响的确切程度需要较长时间,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因此公众 对转基因作物的忧虑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在不采用生物技术的情况下,人类能否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认为,尽管可以通过开垦新土地用于粮食生产,但是由于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这种 办法得不偿失。因此,生物技术对于受到土地或水资源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各国 应该在充分论证转基因作物潜在危害的基础之上,制定严格的相关管理规定,积极发挥转基因作物的特殊优势。
2.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正逐步成为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近年来, 与食品相关的疾病传染事件的多次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造成消费观念发生了影响持久 的变化。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世界 各国必须针对国内农业生产和进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3. 突出保障重点,合理分配水和土地资源
目前,全球性淡水资源缺乏现象非常严重,而农业则是淡水的最大用 户。世界耕地的18%需要浇灌,这些耕地生产的粮食占总产量的40%。世界每年的淡水消费量中有70%用 于农业浇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农业浇灌必将导致农民与城市居民就水资源使用问题产生越来越激烈 的竞争。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淡水资源,世界各国必须根据本国情况确定优先保障对象,同时还要合理确定 水价和提高淡水利用率。 世界各国还必须就粮食生产面积问题做出正确决择。世界现有耕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
一。如果将更多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世界必将丧失更多的森林和其它天然栖息地,从而伤害周围环境。
4. 大力增加农业投资,强化农业技术开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为了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农村经济多样 性发展和缩小缄乡收入差距,1997年至2020年,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农业方面投资5790亿美元,年均投资额 约占发展中国家政府总支出的3.6%。总投资额的30%用于水利建设,42%用于乡村道路和农业研究,15% 用于净水供应,13%用于教育。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投资额将为最高,分别为1480亿美元和1400亿美元;撒 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必须投资1070亿美元;西亚/北非必须投资805亿美元;印度必须投资1105亿美元; 东南亚必须投资526亿美元。
5. 完善农业政策,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世界部分地区粮食短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种自然灾害和客 观条件限制,但是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国家的现行农业政策不适当和各种人为灾害与动乱。为了实现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所确定目标,世界各国必须努力完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保政局稳定,加强农村整 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艳秋,四川大学南亚事务研究所《浅析粮食问题国际合作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com/view/c28d2388d0d233d4b14e691f.html
【2】 胡越岷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 科学出版社2006(华夏英才基金
学术文库)
【3】 李东卫 《粮食金融化对策与思考》
【4】 《全球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分析》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10930/485790.html
【5】 《中国粮食经济》2011.9期
【6】 农业软科学研究丛书之三《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农业出版社
【7】 《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
【8】 朱 杰 聂振邦:《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 马晓河中国计划出版社
【9】 中国水稻信息网
http://www.chinariceinfo.com/news/zonghe/20040526/2354.asp
【10】 蒋庭松.2004《加入WTO 与中国粮食安全》管理世界 第三期
【11】 颜景晨 雷海章.2005.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世界农业第
一期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必需品具有无法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粮食安全超越了一切制度、一切国家、一切社会和一切权利。世界各地因粮食危机而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层面上深刻影响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同时人们也在寻求多种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 粮食危机 国际贸易 应对措施
【正文】(一)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渊源
粮食危机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欧洲的连年动乱。导致粮食的供不应求,许多国家爆发了粮食危机。二战后由于战争影响了粮食的生产,粮荒升级,许多战前的粮食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亚洲和非洲的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粮食问题成了世界关心的头号问题;【1】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应紧张,而生物燃料工业的兴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二)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其演变
1983年4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Edouard Saouma )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物。”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将粮食安全的概念更加全面的表述为“粮食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物质和经济的能力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富有营养的的食物,以满足为保持健康和富有朝气的生活需要对饮食的需求和事物的偏好”并且要求“到2015年把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减少一半”,这就把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使营养安全成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必将对21世纪人们的膳食结构、农业发展和粮食种植品种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2】
(三)粮食安全与贸易市场联系分析
1、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指一个国家抵御粮食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这种不测事件,可能来自于市场波动;可能来自于生产环节,也可能来自于流通环节;可能来自于国内,也可能来自国外。中国是粮食自
给率很高的国家,因此,上述可能性中以国内的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为主。因此,粮食的安全储备应以烫平国内的生产和市场波动为目标。
2、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目前已稳定的跨越了温饱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某些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而是使人们吃的更好。而一个国家人们的口粮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粮食安全的水平。下表全球稻谷产量及库存消费比
1993—2010全球稻谷产量及库存消费比
3、粮食安全又反应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好坏。因为,进口粮食不仅需要一定的外汇支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才能保证粮食供给,又具备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产量之后,进口量的规模还要由外汇支付能力进一步决定,而进口的风险则在于与各个粮食贸易伙伴国的关系。此外,进口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进口的效益减少。这里我们以小麦为例看世界贸易量的走势
1993—2010年世界小麦贸易量
(四)世界粮食供需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这里我们同样以小麦为例分析
2003-2004 粮食年度世界小麦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 Milling & Baking News 》 Nov.25.2003
结合图标分析可得
1、生物能源大规模消耗粮食,是当前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出现转折性变化的主因。近年来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局面。据统计,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其中,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占70%以上。美国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其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达1.28亿吨,相当于美国玉米产量的41%以及全球玉米产量的25%。与此同时,巴西50%的甘蔗生产用于燃料乙醇生产,全球20%的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全球20%及欧盟65%的菜籽油均用于生物柴油生产,这都加剧了全球食糖与植物油市场的波动。
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推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也逐步改变了全球粮食供需格局,例如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和食糖进口国。 3、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繁,也直接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有效供给。目前全球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美、南美粮食生产充裕,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6.2%,世界粮食出口的55%来自这两个地区。而亚洲与非洲多年来粮食供应紧张,每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世界进口总量的70%以上。在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全球粮食新增的供给与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国家,全球粮食供给和价格体系更加脆弱。特别是,粮食主产国的任何灾害性天气都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大幅度波动,既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也直接影响缺粮国的粮食安全。
4、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全球通胀风险,也是导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粮食“能源化”、“金融化”【3】趋势日益增强,粮价和石油价格联动的趋势更加明显,与美元汇率波动的联系更加密切,受投机资本炒作的影响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将更趋剧烈。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指出的,粮价上涨引发的是“无声的海啸”,不仅直接影响到全球近1亿多人的生计和10亿多人的吃
饭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多年来,由于发达国家高额补贴农业,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提供的低价粮食,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出现严重失误,忽略了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一旦主产国粮食减产,发生全球性粮食价格波动,缺粮的发展中国家就会陷入严重危机和饥荒。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挥政策和投资作用,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重视提高小农户生产效率,努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粮食安全保障能力。【4】
(五)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因素
作为一个整体,世界粮食产量的波动小于任何单一国家的产量波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遭受大灾的概率几乎为零。一些国家的歉收往往被另一些国家的丰收所弥补。世界粮食价格趋势是比较平稳的,人们关系的较多的是短期内世界;粮价较大波动。导致这种波动的基本原因是供求的短期失衡,人为因素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1、世界粮食生产和运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生产季节正好是连续的。在当今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集中在北半球,其粮食丰歉状况对于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但是南半球的粮食产量比较小,其丰歉状况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相对的也弱一些。
2、储备是平抑价格过大波动的一种补充粮源,在一个国家里,政府通过粮食缓冲储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粮价的剧烈波动。但是,在国际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会为“全人类利益”进行大规模的缓冲储备,因此,世界粮价的的短期波动往往是比较大的。【5】
3、世界粮食价格受粮食主要出口国的影响,而这些国家的数量较少,他们可供出口的数量也受天气的很大影响,并且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行为带有投机性,正常的价格波动往往会被放大。
4、粮食的特点是消费弹性小、体积大、易受损,运输和储藏费用较大。突
然的大量抛售会使粮价迅速跌落,大量的购买则会导致粮价的猛涨。
5、粮食的生产和贸易受到国家的的干预,往往会带有政治色彩。在粮食短缺的年份,粮食曾今被用作“武器”,不过粮食禁运史表明:这种与政治意图联系在一起的禁运,“打击力”并不大,成本却十分高昂。【6】 6、世界粮食供求变化。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的增长速度,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刺激了全球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趋向旺盛,对商品和服务价格必然产生普遍拉动作用。世界粮食生产的增幅和增量低于粮食消费的增幅和增量。全球市场需求增加自然会拉动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扬。
7、生物燃料兴起,也强烈刺激了世界粮价的上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和利用植物油料生产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夺走了人的食品和动物饲料。同时生物柴油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油料价格攀升的拉动因素。近年来,世界上为生产生物柴油消耗了大量植物油。
8、严重的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价格的动荡。
9、粮食库存猛降,严重削弱了调节和稳定市场粮价稳定器的功能。
10、国际资本投机。这对世界粮价的飙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大宗商品的粮食,日益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重要对象。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证券、债券等投资产品的风险加大,于是部分国际投机资本转向粮价不断上涨的粮食市场。预计美元将继续走低,这会带动以美元计价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扬。
(六)世界粮食贸易现状及未来预测
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将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进一步增长,但是有 限的资源将限制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率1997年至1999年为91%,2015年预计将 下降至88%,2030年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86%。发展中国家粮食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的年均 1.03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9亿吨和2030年的2.65亿吨。其中,小麦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均0.62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04亿吨和2030年的1.41亿吨:粗粮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
均432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8900万吨和2030年的1.28亿吨;大米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 的年均25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300万吨和2030年的500万吨。
与此同时,世界传统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 的 出口量,预计将从1997年至1999年的年均1.44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2.24亿吨和2030年的2.86亿吨。
(七)人类的应对策略
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明确指出,要实现营养不足人口减半的 奋斗目标必须从根源做起,即必须重点解决贫穷、农业生产率低下、环境退化、政府政策不完善、艾兹病 等根本性问题。
1. 正确评估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 展粮食生产
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主要分为3种,即常规农业(也称作高投 入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农业。这3种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世界各国应当根据本 国的实际情况,在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下,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确定本国的重点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非常重视植物、动物和大地的自然属性,强调天然投入和可 再生投入,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杀虫剂和其它农药,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常规农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 粮食污染问题。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有机食品也被称作健康食品 。有机农业目前已经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得到开展,世界有机农业土地面积2002年已经超过2300万公顷。但 是,有机农业的产量有限,不能够满足全人类的粮食需求。有机农业面积目前在世界总体农业面积中的比 例仍然很小。
生物技术农业是指通过培育和种植转基因作物来迅速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转基因作物在抗病毒、抗害虫、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更高的生产力或净回报 率,并且由于传统杀虫剂用量的减少而具有
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已经遍布全球 各大洲。但是,生物技术农业正受到人们严重的怀疑。由 于判断转基因作物负面影响的确切程度需要较长时间,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因此公众 对转基因作物的忧虑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在不采用生物技术的情况下,人类能否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认为,尽管可以通过开垦新土地用于粮食生产,但是由于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这种 办法得不偿失。因此,生物技术对于受到土地或水资源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各国 应该在充分论证转基因作物潜在危害的基础之上,制定严格的相关管理规定,积极发挥转基因作物的特殊优势。
2.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正逐步成为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近年来, 与食品相关的疾病传染事件的多次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造成消费观念发生了影响持久 的变化。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世界 各国必须针对国内农业生产和进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3. 突出保障重点,合理分配水和土地资源
目前,全球性淡水资源缺乏现象非常严重,而农业则是淡水的最大用 户。世界耕地的18%需要浇灌,这些耕地生产的粮食占总产量的40%。世界每年的淡水消费量中有70%用 于农业浇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农业浇灌必将导致农民与城市居民就水资源使用问题产生越来越激烈 的竞争。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淡水资源,世界各国必须根据本国情况确定优先保障对象,同时还要合理确定 水价和提高淡水利用率。 世界各国还必须就粮食生产面积问题做出正确决择。世界现有耕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
一。如果将更多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世界必将丧失更多的森林和其它天然栖息地,从而伤害周围环境。
4. 大力增加农业投资,强化农业技术开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为了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农村经济多样 性发展和缩小缄乡收入差距,1997年至2020年,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农业方面投资5790亿美元,年均投资额 约占发展中国家政府总支出的3.6%。总投资额的30%用于水利建设,42%用于乡村道路和农业研究,15% 用于净水供应,13%用于教育。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投资额将为最高,分别为1480亿美元和1400亿美元;撒 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必须投资1070亿美元;西亚/北非必须投资805亿美元;印度必须投资1105亿美元; 东南亚必须投资526亿美元。
5. 完善农业政策,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世界部分地区粮食短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种自然灾害和客 观条件限制,但是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国家的现行农业政策不适当和各种人为灾害与动乱。为了实现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所确定目标,世界各国必须努力完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保政局稳定,加强农村整 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艳秋,四川大学南亚事务研究所《浅析粮食问题国际合作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com/view/c28d2388d0d233d4b14e691f.html
【2】 胡越岷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 科学出版社2006(华夏英才基金
学术文库)
【3】 李东卫 《粮食金融化对策与思考》
【4】 《全球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分析》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10930/485790.html
【5】 《中国粮食经济》2011.9期
【6】 农业软科学研究丛书之三《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农业出版社
【7】 《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
【8】 朱 杰 聂振邦:《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 马晓河中国计划出版社
【9】 中国水稻信息网
http://www.chinariceinfo.com/news/zonghe/20040526/2354.asp
【10】 蒋庭松.2004《加入WTO 与中国粮食安全》管理世界 第三期
【11】 颜景晨 雷海章.2005.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世界农业第
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