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计量资讯速递,一同见证中国计量事业发展历程!
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清海,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交流。
吴清海副局长在介绍计量的重要性时指出:计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计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也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还被称为科学技术的先行官;计量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
嘉 宾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清海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 谢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访谈背景————
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市场,中国品牌不断培育壮大,同时应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类型的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少数企业忽视质量管理,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市场提高质量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的质量治理和自律能力还不强。质量问题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市场秩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如何打造成为质量强国?计量工作在此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在质量问题频发的事件中质检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本期访谈特别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清海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探讨。
主持人
网友朋友大家好,您正在关注的是由人民网为您带来的2016全国两会高端访谈,这一时段我们请来的三位嘉宾,要跟我们围绕夯实计量基础,助推质量强国建设,来跟我们一起交流、访谈,先来介绍一下三位嘉宾,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
主持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请问吴局长,您如何理解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吴清海副局长
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针对性强,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到“质量”的我统计了一下至少有13次,还有许多任务、措施都内含着质量的要求。质量话题也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们广泛热议的,可以说是一个热点的话题之一。这些就充分的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人大会议代表们热议总理的报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确实把质量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作为一名质检人,我们很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也感到使命光荣。 明确加快质量强国,就是我们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我们回顾一下,在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史上,质量在大国崛起当中扮演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在经济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这些国家走过的路子,对我们国家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启迪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我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看法。
主持人
谢谢吴局长,作为我国主管质量工作的部门,质检总局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吴清海副局长
在抓质量方面,质检总局着力四个抓,一是抓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也就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个《纲要》所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引领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提升,这是一抓。二抓,就是抓质量技术基础的建设,不断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推动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抓,就是抓质量责任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的信用信息平台,发挥质量诚信的激励约束作用。四抓,就是抓质量评价和考核,培育我们中国自己的质量品牌,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质量工作的基本责任。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概念,能不能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把计量放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第一位?
吴清海副局长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简称NQI,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在2000年前后共同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等所需要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广泛认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这个质量技术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的制度。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还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的鲜明特征,不仅仅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更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技术语言”。质量技术基础上不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质增效升级,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也就很难走入先进行列。
计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创造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物质手段。计量作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普遍属性,还具有计量自身的特有属性。当然这个计量还要同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和有效的整体,来共同支撑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计量主要解决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问题,标准解决统一性的问题,检验检测解决产品、服务质量的符合性问题,认可认证解决活动主体保障能力的公允性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制造要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首先要实现向中高端水平的迈进,计量它负有先行的责任,计量也要加快实现中高端水平,不只是计量的某一个或者某些个方面,而是计量要全方位的、成体系的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主持人
刚才吴局长给我们介绍了计量的重要性,其实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计量无非是尺、斗、秤,吴局长能不能在这儿跟我们网友科普一下这个计量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吴清海副局长
计量是世界上通用的术语。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是度量衡,所以大家很正常就联想到尺斗秤,但是今天计量的科学内涵远远比度量衡、尺斗秤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物质都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并且有量就有值,也就是要有个数。凡是需要量值的地方,就离不开计量。计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并且因量值而定义世界。我们用18世纪中期以来,全球200多年发生的多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过程,以它作为例子,可以说每次的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测量技术的飞跃和计量的重大变革。当今社会,量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无论是我们国家西气东输还是航空航天,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新能源、新材料,以至于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穿衣、住房、医疗、环保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准确的测量,都离不开计量,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在医疗卫生领域,诊断、化验、手术、监护、治疗全过程,都离不开计量器具,需要计量量值来为患者传递服务。再比如说国际贸易当中,计量不仅是交易的依据,更是打破技术贸易壁垒的关键。
有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就是在2010年这个时间段,由于制造商的计量标准溯源到了中国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我们中国制造飞机的零部件就打破了某些国家的技术壁垒,而顺利的进入到了波音公司的全球采购链当中,由此也就标志着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进入了国际市场。再比如说,在天然气的国际贸易当中,以中哈天然气管道在我们国家霍尔果斯口岸这个点为例,每年我们国家进口的天然气大概是300亿立方米,那么计量的不确定度,这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词,这个不确定度每提高0.5%就意味着维护合法权益相当于年供气量1.5亿立方米的偏差,如果提高0.5%,我们中国就少亏损1.5亿立方米。
从科学上来讲,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测量的科学和应用。它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历史地、发展地来看,我想了一下,说成这么四句话,叫做计量起源于贸易交换,成形于近现代工业,发展于国防和科技,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把这四句话还可以进一步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计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我们统计了一下,全球有44个国家把计量写入了国家宪法,作为中央事权和统一管理国家的基本要求。
第二,计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度和准绳,更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大家都熟悉,我们国家司法公正、公平常用天平来表示,这个天平就是一个称重的计量器具,由此我们可以联系起来,计量就代表着公平正义。
第三,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也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还被称为科学技术的先行官。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技术革命,都和计量测试技术的突破息息相关。绝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成果都和测量技术息息相关,它要么就是由于计量技术的突破带来重大发展,要么就是重大技术的发明直接推动了计量技术的革命,就是科技和计量实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计量科学被普遍的认为是离诺贝尔物理奖最近的一个科学。近年来,美国国家计量院NIST,诞生了四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工程,比如说近些年实施的北斗导航,这个北斗导航已经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大家非常关注的探月工程,还包括深海探测计划等等,这样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都离不开计量科学的支撑和参与。
第四,计量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在经济交往当中,超过80%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实现。做贸易就要结算,结算无非一个是量,一个是价格,价格是互相协商的,这个量可不是协商的。量一定是建立在公允的基础上,公允就是你接受,我也得接受,那唯有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双方的公允。计量被称作工业生产的“眼睛”,也被称为工业生产的“神经”。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工业装备并列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计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持人
吴局长作为质检总局的副局长,给我们刚才大篇幅的说了一下计量,计量对提升质量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包括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计量采取哪些措施?
吴清海副局长
计量对质量的作用关系,我想也同样的要历史地、发展的加以观察。客观地讲,现代计量成形于近现代工业,近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成形,我们中国缺位了上百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首先统一了六国的度量衡,因此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上千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但是随着近二百多年,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心的转移,我们中国的计量也同样的落下来了。今天支撑我们国家发展的工业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起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这个巨大的成就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前面这二百多年近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国的缺位这段历史我们不要忘了总结它,给我们今天有很多启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的体系,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这也就是说,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缺少核心技术,它局限了我们对计量、质量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缺少这个实践啊。但是发达国家人家的实践我们不要忘了,它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当前,要想充分的发挥计量对建设质量强国的作用,应当牢牢地结合我们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地结合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来客观地分析,来进行全面的部署,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实际情况的新路。
主持人
说到国家的重大战略,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也是非常热议的话题,请问谢司长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供给质量方面计量有哪些举措?
谢军司长
刚才清海副局长已经就计量对质量提升的作用和关系做了阐述。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结构适应性,使供给体系质量更高,能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计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计量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
第一,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基标准的供给,必须是最高级别的,也应当是最优质的,更应该是最精准的。我们应当紧抓国际计量变革的机遇,加快建立国际一流的量子基准和新一代的计量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抢占计量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在这次计量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计量的供给还应当是有效的,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测量技术和能力,科技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测量设备、手段和解决方案,我们就要努力的提供什么样的计量服务。这里既包括计量基标准的建设,也包括相应的计量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总之,要使计量供给成为符合实际需求的有效的供给。
第三,确实我们也面对计量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国内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比较重,量值传递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现状。这样我国也急需加强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计量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增加量值传递能力供给,提高计量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计量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和灵活性,使我国计量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升级的需要,实现计量供给由目前的水平向高水平跃升,我们将作出更大的努力。
主持人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计量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尤其是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动力方面,计量应该有哪些举措?方院长听听您的高见。
方向院长
在“十三五”规划草案里提出来,要深入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要求必须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面。刚才吴局长在谈到什么是计量的时候就谈到,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和引擎,也谈到了是科学技术的先行官,其实这句话已经比较形象、比较生动的概括了计量和创新的关系。我们知道计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计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基础和手段,就像刚才说的是种子、是引擎一样。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这是聂荣臻元帅提出来的。从古至今人类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科学进步都无一例外的建立在计量的基础上,实际上计量精度每次提高都给计量科学仪器的进步以及技术创新极大的推动力量。
最近有个很热议的话题就是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其实我们说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核心就是测量技术突破了过去前人所有的极限,它的测量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10的负21次方的水平,这是很大的飞跃。实际要想充分发挥计量对创新发展的作用,就要大力的加强科技创新,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紧紧的抓住国际计量变革的重大机遇,以全球的视野积极谋划和推动计量科学的创新。要聚焦在创新链的前端进行战略布局,就是我们要去引领它,着眼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计量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和量子基准的研究,通过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量子计量基准,强化自主创新成果和计量技术的源头供给,来培养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和顶尖的成果,不断提升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为我们国家实现科技的非对称赶超发达国家发挥计量的核心作用。其实刚才谢司长和我前面都提了计量的变革,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实际上作为国际计量单位的基础和核心的关键,过去是以实物为基准的,比如说一个米尺,最准的米尺存在国际计量局的那根尺,全世界的尺准不准都拿到国际计量局去进行比较。谈到量子计量的变革,就是什么呢?以自然现象、基本物理常数这些稳定的量子现象来取代实物基准。这个里面有个最核心的就是时间频率,我们国家在时间频率研究方向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与世界顶尖水平仍然存在数量级上的差距。美国实际上在用的时间频率已经达到1乘10的负16次方这样一个量级水平,形象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如果你有一个钟,你从现在开始计,3亿年以后这个钟的误差不超过1秒,这是所谓1乘10的负16次方。我们国家的水平应该说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排在世界第六的水平,但是跟美国比我们有数量级的差距,我们现在是1.5乘10的负15次方,我们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我们是2000万年不差1秒,大概是这样的水平。这样的话就提出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建设以时间频率为核心的国家新一代计量技术体系,这也就是刚才谈到的抓住计量的变革,来建立新一代的计量技术体系。
主持人
谢谢方院长给我们深入浅出的给我们介绍了计量起到什么作用,包括我国计量水平目前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水平,在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方面,我们计量有哪些举措?
方向院长
实际上刚才吴局长也讲了,现代计量是成形于现代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在工业领域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国家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也说计量是工业的“眼睛”,其实很好理解,只有能够测量的东西才能被制造,只有能够被精确测量的东西才能被精确的制造。精准创造才是最高质量的。从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到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再到出厂产品的合格检验,等等,整个产品从发明到制造到出厂,每个流程、每套工序都离不开计量,都需要大量的计量器具和数据为之提供保障。可以说计量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工业产业的发展质量。没有准确的测量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产,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其实要想促进整个工业质量水平的提升,不断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瓶颈,使经济保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国家的整体测量能力,构建国家的先进测量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国际计量的重大变革,国际计量单位制将重新定义,计量技术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世界测量技术的规则肯定会要重构,由此带来的影响应该说是广泛而深刻的,也为解决传统测量体系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和发展的机遇。
这一次的计量变革的动力,应该说是量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变革的核心就是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和量值传递的扁平化。听着很抽象,其实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就是以量子技术和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对国际计量单位制进行重新定义,通过全面采用量子计量基准,大幅度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其实前面和现在反复提一个概念,就是单位制变革、国际计量的变革,其实核心技术就是用量子技术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单位,包括时间的秒,长度的米,温度开尔文等等,我们一共有七个基本量。
实际量值传递的扁平化是通过量子计量基准与信息化的结合,就有点像我们所谓的“互联网+”,其实这个量值传递的扁平化是“互联网+”一个非常好的在计量领域的诠释和体现。它的结合会使量传的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测量的结果更准更稳,从而实现先进计量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国家测量能力的提升。其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过去时间准不准都要听报钟声响,是北京时间几点整,现在不用了,我们手机直接在网,手机里始终保持准确的时间,这就叫做扁平化,时间量子化了,传递扁平化了。
主持人
少了中间的过渡环节。
方向院长
没错,就像一级一级的传递,每级肯定都有一点克扣和缩水,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最精准的时间。保持着我们国家最准的时间。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其实方方面面都是量子技术加信息化、量子计量加量值传递的扁平化,这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计量革命或者这个时代计量的变革,它带来的直接作用,就是使量值传递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测量结果更准更稳,这是很诱人的前景。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一方面要加强计量的科学研究,特别以量子物理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精密计量技术和嵌入式测量、在线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在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升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先进测量技术架构和测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逐步建立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
主持人
刚才方院长给我们讲的让很多网友一听就明白了,就是计量在提升质量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计量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谢军司长
刚才方向院长描述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通过我们计量服务于绿色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计量也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眼睛,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关键。无论是能耗数据的监测、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交易等,均要依赖于准确、可靠、可溯源的计量数据,也都需要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可以说,只有数据准了,才能真正点亮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之“眼睛”,像我们熟悉的碳足迹、碳交易等政策的实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绿色发展,也都给计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计量职能优势,加强能源资源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资源计量检测能力水平,完善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
主持人
其实刚才三位都提到了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吴局长一开始提到的计量对打开国外的市场其实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走出去方面,尤其支撑“一带一路”方面,计量有哪些举措或者用武之地?
谢军司长
计量如同大家知道的,是人类通用的技术语言,也是世界各国发挥技术交流手段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我国西汉时期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把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也把我们的度量衡制度和方法带到了国外,通过计量方法和技术的对外输出,可以展现一个东方文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带来的影响和作用都非常深远,是双赢多赢的结果,也使我国获益良多。计量走出去应成为技术交流乃至技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与沿线沿路国家计量的交流与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用计量服务保障贸易的便利和贸易的公平,面向重要产业、重点企业,瞄准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对计量的迫切需求,来提升计量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助推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能够走出去。
主持人
谢谢谢司长的解释,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计量工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谢军司长
“十三五”期间的计量工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聚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全面聚焦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推动《计量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积极构建以计量为核心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总体来说,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规划“十三五”期间的计量工作。
第一,突出国家计量基准战略资源地位,夯实计量发展的基础。以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计量服务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全面系统审视和梳理我们国家的计量基标准体系、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计量基标准的建立、改造、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评价和国家报告制度,以开放、合作、共享为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计量基准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要紧盯国际发展前沿,建立一批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国家量子计量基准,坚持问题导向,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重大领域的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的标准物质。
第二,要加强管理协调,积极构建“大计量”的工作格局。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发挥部门、行业积极性和作用,推动计量全国“一盘棋”发展。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把深入贯彻《计量发展规划》与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建立起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同时,我们要推进《计量法》的修订工作,要搞好中国计量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民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计量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探索形成全要素、高效率的计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
第三,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高计量服务。推动重大测量基础设施和计量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标杆示范带动工业产业整体测量能力的提升。按照全产业链、全量传链、全寿命周期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这“三全一前”为建设思路,拓展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平台、联盟整体发展路径,构建起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区域发展计量支撑服务、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等体系建设。我们要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的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满足社会对量传溯源和校准服务需求。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中国计量体系的国际化发展,这个是要以贸易便利化、服务外贸进出口、密切国际合作、促进装备走出去为目标,实施计量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行动,为建立和维护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在海外的良好声誉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主持人
谢谢您的介绍。最后也请吴局长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计量发展,并寄予希望。
吴清海副局长
各位网友,按照总理的要求,建设质量强国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梦想,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盼。计量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我期望我们国家广大的计量工作机构和计量工作人员,这也包含在企业、科研院所等许多许多从事计量测试的研究人员,我们能够进一步的念好服务经、打好计量这个技术牌,不断的夯实中国计量基础,为我们国家早日实现质量强国这个目标而贡献更多的计量力量。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
也谢谢您。再次感谢三位领导作客人民网。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再见!
「来源:人民网 计量资讯速递编辑整理」
— END —
计量资讯速递
微信公众号:JLZXSD
专注计量资讯分享与传播
第一时间发布有价值的计量行业资讯
点击关注 计量资讯速递,一同见证中国计量事业发展历程!
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清海,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交流。
吴清海副局长在介绍计量的重要性时指出:计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计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也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还被称为科学技术的先行官;计量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
嘉 宾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清海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 谢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访谈背景————
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市场,中国品牌不断培育壮大,同时应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类型的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少数企业忽视质量管理,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市场提高质量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的质量治理和自律能力还不强。质量问题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市场秩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如何打造成为质量强国?计量工作在此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在质量问题频发的事件中质检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本期访谈特别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清海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探讨。
主持人
网友朋友大家好,您正在关注的是由人民网为您带来的2016全国两会高端访谈,这一时段我们请来的三位嘉宾,要跟我们围绕夯实计量基础,助推质量强国建设,来跟我们一起交流、访谈,先来介绍一下三位嘉宾,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
主持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请问吴局长,您如何理解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吴清海副局长
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针对性强,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到“质量”的我统计了一下至少有13次,还有许多任务、措施都内含着质量的要求。质量话题也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们广泛热议的,可以说是一个热点的话题之一。这些就充分的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人大会议代表们热议总理的报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确实把质量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作为一名质检人,我们很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也感到使命光荣。 明确加快质量强国,就是我们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我们回顾一下,在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史上,质量在大国崛起当中扮演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在经济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这些国家走过的路子,对我们国家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启迪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我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看法。
主持人
谢谢吴局长,作为我国主管质量工作的部门,质检总局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吴清海副局长
在抓质量方面,质检总局着力四个抓,一是抓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也就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个《纲要》所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引领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提升,这是一抓。二抓,就是抓质量技术基础的建设,不断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推动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抓,就是抓质量责任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的信用信息平台,发挥质量诚信的激励约束作用。四抓,就是抓质量评价和考核,培育我们中国自己的质量品牌,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质量工作的基本责任。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概念,能不能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把计量放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第一位?
吴清海副局长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简称NQI,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在2000年前后共同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等所需要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广泛认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这个质量技术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的制度。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还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的鲜明特征,不仅仅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更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技术语言”。质量技术基础上不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质增效升级,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也就很难走入先进行列。
计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创造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物质手段。计量作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普遍属性,还具有计量自身的特有属性。当然这个计量还要同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和有效的整体,来共同支撑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计量主要解决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问题,标准解决统一性的问题,检验检测解决产品、服务质量的符合性问题,认可认证解决活动主体保障能力的公允性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制造要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首先要实现向中高端水平的迈进,计量它负有先行的责任,计量也要加快实现中高端水平,不只是计量的某一个或者某些个方面,而是计量要全方位的、成体系的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主持人
刚才吴局长给我们介绍了计量的重要性,其实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计量无非是尺、斗、秤,吴局长能不能在这儿跟我们网友科普一下这个计量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吴清海副局长
计量是世界上通用的术语。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是度量衡,所以大家很正常就联想到尺斗秤,但是今天计量的科学内涵远远比度量衡、尺斗秤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物质都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并且有量就有值,也就是要有个数。凡是需要量值的地方,就离不开计量。计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并且因量值而定义世界。我们用18世纪中期以来,全球200多年发生的多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过程,以它作为例子,可以说每次的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测量技术的飞跃和计量的重大变革。当今社会,量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无论是我们国家西气东输还是航空航天,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新能源、新材料,以至于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穿衣、住房、医疗、环保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准确的测量,都离不开计量,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在医疗卫生领域,诊断、化验、手术、监护、治疗全过程,都离不开计量器具,需要计量量值来为患者传递服务。再比如说国际贸易当中,计量不仅是交易的依据,更是打破技术贸易壁垒的关键。
有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就是在2010年这个时间段,由于制造商的计量标准溯源到了中国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我们中国制造飞机的零部件就打破了某些国家的技术壁垒,而顺利的进入到了波音公司的全球采购链当中,由此也就标志着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进入了国际市场。再比如说,在天然气的国际贸易当中,以中哈天然气管道在我们国家霍尔果斯口岸这个点为例,每年我们国家进口的天然气大概是300亿立方米,那么计量的不确定度,这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词,这个不确定度每提高0.5%就意味着维护合法权益相当于年供气量1.5亿立方米的偏差,如果提高0.5%,我们中国就少亏损1.5亿立方米。
从科学上来讲,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测量的科学和应用。它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历史地、发展地来看,我想了一下,说成这么四句话,叫做计量起源于贸易交换,成形于近现代工业,发展于国防和科技,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把这四句话还可以进一步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计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我们统计了一下,全球有44个国家把计量写入了国家宪法,作为中央事权和统一管理国家的基本要求。
第二,计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度和准绳,更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大家都熟悉,我们国家司法公正、公平常用天平来表示,这个天平就是一个称重的计量器具,由此我们可以联系起来,计量就代表着公平正义。
第三,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也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还被称为科学技术的先行官。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技术革命,都和计量测试技术的突破息息相关。绝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成果都和测量技术息息相关,它要么就是由于计量技术的突破带来重大发展,要么就是重大技术的发明直接推动了计量技术的革命,就是科技和计量实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计量科学被普遍的认为是离诺贝尔物理奖最近的一个科学。近年来,美国国家计量院NIST,诞生了四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工程,比如说近些年实施的北斗导航,这个北斗导航已经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大家非常关注的探月工程,还包括深海探测计划等等,这样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都离不开计量科学的支撑和参与。
第四,计量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在经济交往当中,超过80%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实现。做贸易就要结算,结算无非一个是量,一个是价格,价格是互相协商的,这个量可不是协商的。量一定是建立在公允的基础上,公允就是你接受,我也得接受,那唯有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双方的公允。计量被称作工业生产的“眼睛”,也被称为工业生产的“神经”。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工业装备并列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计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持人
吴局长作为质检总局的副局长,给我们刚才大篇幅的说了一下计量,计量对提升质量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包括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计量采取哪些措施?
吴清海副局长
计量对质量的作用关系,我想也同样的要历史地、发展的加以观察。客观地讲,现代计量成形于近现代工业,近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成形,我们中国缺位了上百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首先统一了六国的度量衡,因此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上千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但是随着近二百多年,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心的转移,我们中国的计量也同样的落下来了。今天支撑我们国家发展的工业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起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这个巨大的成就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前面这二百多年近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国的缺位这段历史我们不要忘了总结它,给我们今天有很多启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的体系,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这也就是说,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缺少核心技术,它局限了我们对计量、质量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缺少这个实践啊。但是发达国家人家的实践我们不要忘了,它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当前,要想充分的发挥计量对建设质量强国的作用,应当牢牢地结合我们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地结合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来客观地分析,来进行全面的部署,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实际情况的新路。
主持人
说到国家的重大战略,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也是非常热议的话题,请问谢司长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供给质量方面计量有哪些举措?
谢军司长
刚才清海副局长已经就计量对质量提升的作用和关系做了阐述。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结构适应性,使供给体系质量更高,能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计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计量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
第一,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基标准的供给,必须是最高级别的,也应当是最优质的,更应该是最精准的。我们应当紧抓国际计量变革的机遇,加快建立国际一流的量子基准和新一代的计量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抢占计量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在这次计量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计量的供给还应当是有效的,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测量技术和能力,科技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测量设备、手段和解决方案,我们就要努力的提供什么样的计量服务。这里既包括计量基标准的建设,也包括相应的计量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总之,要使计量供给成为符合实际需求的有效的供给。
第三,确实我们也面对计量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国内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比较重,量值传递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现状。这样我国也急需加强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计量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增加量值传递能力供给,提高计量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计量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和灵活性,使我国计量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升级的需要,实现计量供给由目前的水平向高水平跃升,我们将作出更大的努力。
主持人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计量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尤其是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动力方面,计量应该有哪些举措?方院长听听您的高见。
方向院长
在“十三五”规划草案里提出来,要深入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要求必须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面。刚才吴局长在谈到什么是计量的时候就谈到,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和引擎,也谈到了是科学技术的先行官,其实这句话已经比较形象、比较生动的概括了计量和创新的关系。我们知道计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计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基础和手段,就像刚才说的是种子、是引擎一样。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这是聂荣臻元帅提出来的。从古至今人类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科学进步都无一例外的建立在计量的基础上,实际上计量精度每次提高都给计量科学仪器的进步以及技术创新极大的推动力量。
最近有个很热议的话题就是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其实我们说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核心就是测量技术突破了过去前人所有的极限,它的测量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10的负21次方的水平,这是很大的飞跃。实际要想充分发挥计量对创新发展的作用,就要大力的加强科技创新,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紧紧的抓住国际计量变革的重大机遇,以全球的视野积极谋划和推动计量科学的创新。要聚焦在创新链的前端进行战略布局,就是我们要去引领它,着眼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计量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和量子基准的研究,通过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量子计量基准,强化自主创新成果和计量技术的源头供给,来培养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和顶尖的成果,不断提升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为我们国家实现科技的非对称赶超发达国家发挥计量的核心作用。其实刚才谢司长和我前面都提了计量的变革,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实际上作为国际计量单位的基础和核心的关键,过去是以实物为基准的,比如说一个米尺,最准的米尺存在国际计量局的那根尺,全世界的尺准不准都拿到国际计量局去进行比较。谈到量子计量的变革,就是什么呢?以自然现象、基本物理常数这些稳定的量子现象来取代实物基准。这个里面有个最核心的就是时间频率,我们国家在时间频率研究方向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与世界顶尖水平仍然存在数量级上的差距。美国实际上在用的时间频率已经达到1乘10的负16次方这样一个量级水平,形象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如果你有一个钟,你从现在开始计,3亿年以后这个钟的误差不超过1秒,这是所谓1乘10的负16次方。我们国家的水平应该说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排在世界第六的水平,但是跟美国比我们有数量级的差距,我们现在是1.5乘10的负15次方,我们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我们是2000万年不差1秒,大概是这样的水平。这样的话就提出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建设以时间频率为核心的国家新一代计量技术体系,这也就是刚才谈到的抓住计量的变革,来建立新一代的计量技术体系。
主持人
谢谢方院长给我们深入浅出的给我们介绍了计量起到什么作用,包括我国计量水平目前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水平,在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方面,我们计量有哪些举措?
方向院长
实际上刚才吴局长也讲了,现代计量是成形于现代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在工业领域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国家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也说计量是工业的“眼睛”,其实很好理解,只有能够测量的东西才能被制造,只有能够被精确测量的东西才能被精确的制造。精准创造才是最高质量的。从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到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再到出厂产品的合格检验,等等,整个产品从发明到制造到出厂,每个流程、每套工序都离不开计量,都需要大量的计量器具和数据为之提供保障。可以说计量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工业产业的发展质量。没有准确的测量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产,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其实要想促进整个工业质量水平的提升,不断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瓶颈,使经济保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国家的整体测量能力,构建国家的先进测量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国际计量的重大变革,国际计量单位制将重新定义,计量技术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世界测量技术的规则肯定会要重构,由此带来的影响应该说是广泛而深刻的,也为解决传统测量体系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和发展的机遇。
这一次的计量变革的动力,应该说是量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变革的核心就是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和量值传递的扁平化。听着很抽象,其实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就是以量子技术和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对国际计量单位制进行重新定义,通过全面采用量子计量基准,大幅度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其实前面和现在反复提一个概念,就是单位制变革、国际计量的变革,其实核心技术就是用量子技术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单位,包括时间的秒,长度的米,温度开尔文等等,我们一共有七个基本量。
实际量值传递的扁平化是通过量子计量基准与信息化的结合,就有点像我们所谓的“互联网+”,其实这个量值传递的扁平化是“互联网+”一个非常好的在计量领域的诠释和体现。它的结合会使量传的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测量的结果更准更稳,从而实现先进计量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国家测量能力的提升。其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过去时间准不准都要听报钟声响,是北京时间几点整,现在不用了,我们手机直接在网,手机里始终保持准确的时间,这就叫做扁平化,时间量子化了,传递扁平化了。
主持人
少了中间的过渡环节。
方向院长
没错,就像一级一级的传递,每级肯定都有一点克扣和缩水,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最精准的时间。保持着我们国家最准的时间。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其实方方面面都是量子技术加信息化、量子计量加量值传递的扁平化,这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计量革命或者这个时代计量的变革,它带来的直接作用,就是使量值传递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测量结果更准更稳,这是很诱人的前景。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一方面要加强计量的科学研究,特别以量子物理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精密计量技术和嵌入式测量、在线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在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升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先进测量技术架构和测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逐步建立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
主持人
刚才方院长给我们讲的让很多网友一听就明白了,就是计量在提升质量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计量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谢军司长
刚才方向院长描述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通过我们计量服务于绿色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计量也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眼睛,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关键。无论是能耗数据的监测、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交易等,均要依赖于准确、可靠、可溯源的计量数据,也都需要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可以说,只有数据准了,才能真正点亮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之“眼睛”,像我们熟悉的碳足迹、碳交易等政策的实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绿色发展,也都给计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计量职能优势,加强能源资源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资源计量检测能力水平,完善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
主持人
其实刚才三位都提到了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吴局长一开始提到的计量对打开国外的市场其实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走出去方面,尤其支撑“一带一路”方面,计量有哪些举措或者用武之地?
谢军司长
计量如同大家知道的,是人类通用的技术语言,也是世界各国发挥技术交流手段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我国西汉时期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把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也把我们的度量衡制度和方法带到了国外,通过计量方法和技术的对外输出,可以展现一个东方文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带来的影响和作用都非常深远,是双赢多赢的结果,也使我国获益良多。计量走出去应成为技术交流乃至技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与沿线沿路国家计量的交流与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用计量服务保障贸易的便利和贸易的公平,面向重要产业、重点企业,瞄准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对计量的迫切需求,来提升计量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助推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能够走出去。
主持人
谢谢谢司长的解释,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计量工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谢军司长
“十三五”期间的计量工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聚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全面聚焦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推动《计量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积极构建以计量为核心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总体来说,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规划“十三五”期间的计量工作。
第一,突出国家计量基准战略资源地位,夯实计量发展的基础。以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计量服务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全面系统审视和梳理我们国家的计量基标准体系、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计量基标准的建立、改造、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评价和国家报告制度,以开放、合作、共享为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计量基准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要紧盯国际发展前沿,建立一批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国家量子计量基准,坚持问题导向,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重大领域的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的标准物质。
第二,要加强管理协调,积极构建“大计量”的工作格局。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发挥部门、行业积极性和作用,推动计量全国“一盘棋”发展。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把深入贯彻《计量发展规划》与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建立起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同时,我们要推进《计量法》的修订工作,要搞好中国计量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民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计量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探索形成全要素、高效率的计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
第三,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高计量服务。推动重大测量基础设施和计量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标杆示范带动工业产业整体测量能力的提升。按照全产业链、全量传链、全寿命周期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这“三全一前”为建设思路,拓展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平台、联盟整体发展路径,构建起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区域发展计量支撑服务、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等体系建设。我们要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的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满足社会对量传溯源和校准服务需求。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中国计量体系的国际化发展,这个是要以贸易便利化、服务外贸进出口、密切国际合作、促进装备走出去为目标,实施计量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行动,为建立和维护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在海外的良好声誉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主持人
谢谢您的介绍。最后也请吴局长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计量发展,并寄予希望。
吴清海副局长
各位网友,按照总理的要求,建设质量强国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梦想,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盼。计量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我期望我们国家广大的计量工作机构和计量工作人员,这也包含在企业、科研院所等许多许多从事计量测试的研究人员,我们能够进一步的念好服务经、打好计量这个技术牌,不断的夯实中国计量基础,为我们国家早日实现质量强国这个目标而贡献更多的计量力量。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
也谢谢您。再次感谢三位领导作客人民网。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再见!
「来源:人民网 计量资讯速递编辑整理」
— END —
计量资讯速递
微信公众号:JLZXSD
专注计量资讯分享与传播
第一时间发布有价值的计量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