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会计的难点
初学会计,难免会遇到不少难点,如果不下决心把这些难点彻底弄通弄懂,会使得会计人员一直处于一种迷茫和朦胧的状态,对会计的进一步学习和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造成重大障碍。有些会计人员直到退休,不少基础会计问题都未得到解决。
现将一些难点归纳并分析如下,供大家探讨。 1 、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
会计恒等式到底有多少?由于各种教科书的观点不完全相同,会计恒等式出现很多种,随意归纳一些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众多的会计恒等式给会计初学者带来了困惑,增加了难度。实际上会计恒等式应当只有一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初学者只需要牢记和理解这一个等式就可,至于收入-费用=利润,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则可当成两个一般公式,知道就行,不必去多记多考虑和思考。其余所谓等式都是引申出来的,没有实际价值,稍
微了解一下就行,现实中无任何价值,国家考试时也不考。
会计恒等式的作用和意义贯穿于整个会计学科之中,是一切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也是编制报表的基础。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说单位的资产不是投资者投入的(包括取得的利润),就是负债形成的。比如:某单位有100万元的资产,其中60万是投资者投入的,40万是借款借来的,资产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这100万资产属于资金占用,这负债40万和所有者权益60万属于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反映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进一步说明,假如还是上述某单位,资产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经过经营,现收入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用上述公式表示就是收入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
两个等式同时列示如下:
资产
(1)
收入
(2)
等式(1)加等式(2),得等式(3):
资产100万+收入50万-费用4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
(3)
即:资产11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70万 利润10万 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 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
最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演算说明,无论经济业务发生什么变化,会计恒等式都是永恒不变的。
会计恒等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复式记账又是会计恒等式形成的原因。
复式记账,是指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记录,复式记账能弄清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单式记账,是指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单式记账不能弄清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如果某公司销售商品收入一万元存入银行,按复式记账,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一方面在银行存款中记录,另一方面在收入中记录(假设不考虑增值税),以后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都知道这笔存入银行的一万元款项是销售商品的收入。而单式记账因只在银行存款一个账户中记录,时间长了就会记不清这一万元是销售商品的收入,还是其他收入(如对外投资的收益)。再如某公司购买商品用银行存款支付八千元,按复式记账,一方面记录库存商品(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另一方面记录银行存款,什么时候检查业务,都知道这八千元是因购买商品而支出的。单式记账由于只在一个账户即银行存款中登记,账务一多就想不起当时是购买商品支出还是其他原因(如借款利息)的支出。
再回到上面,还是比如某单位有100万元,其中60万是投资者投入的,40万是借来的。按复式记账,当投资者投入60万时,一方
面在银行存款(资产)中记录增加60万,另一方面在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中记录增加60万;当取得借款时,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资产)中记录增加40万,另一方面在借款(负债)中记录增加40万。资产(银行存款)两笔60万加40万是100万,负债(借款)和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分别是40万和60万,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而复式记账又是会计恒等式形成的原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会计初学者的难点,也是所有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预付账款,是指为购买商品预先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资产类账户(科目,下同),可以这样理解,预付出去的款项最终要购买回商品作为自己单位的资产,或者最后因没有购入而能得到退回的款项,所以是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如果被核算单位预付的款项较少,也可以不设预付账款这个账户,把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的借方。
会计实务中预付账款核算举例:
为购原材料预付某公司10万元,一月后购原材料含税价9万元,增值税17%,原材料已入库,余额收回。作会计分录如下:
(1)预付时:
借: 预付账款 10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0
(2) 购原材料时:
借: 原材料 76923.0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3076.92
贷: 预付账款 90000
(3)余额收回时:
借: 银行存款 10000
贷: 预付账款 10000
预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预先从购货方收取的款项。
预收账款是负债类账户,可以这样理解,预收到款项是为了销售自己的商品,如果没有销售出商品,应退回款项,预收的款项是单位的负担,所以预收账款是负债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如果被核算单位预收的款项较少,可以不设预收账款这个科目,把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的贷方。
现实中预收账款实例:
预收某企业货款15万元,当月销售给该企业商品12.5万元(含税价),货已发出,增值税17%,余款退回。作会计分录如下:
(1)预收时:
借: 银行存款 150000
贷: 预收账款 150000
(2)销售时:
借: 预收账款 125000
初学会计的难点
初学会计,难免会遇到不少难点,如果不下决心把这些难点彻底弄通弄懂,会使得会计人员一直处于一种迷茫和朦胧的状态,对会计的进一步学习和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造成重大障碍。有些会计人员直到退休,不少基础会计问题都未得到解决。
现将一些难点归纳并分析如下,供大家探讨。 1 、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
会计恒等式到底有多少?由于各种教科书的观点不完全相同,会计恒等式出现很多种,随意归纳一些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众多的会计恒等式给会计初学者带来了困惑,增加了难度。实际上会计恒等式应当只有一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初学者只需要牢记和理解这一个等式就可,至于收入-费用=利润,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则可当成两个一般公式,知道就行,不必去多记多考虑和思考。其余所谓等式都是引申出来的,没有实际价值,稍
微了解一下就行,现实中无任何价值,国家考试时也不考。
会计恒等式的作用和意义贯穿于整个会计学科之中,是一切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也是编制报表的基础。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说单位的资产不是投资者投入的(包括取得的利润),就是负债形成的。比如:某单位有100万元的资产,其中60万是投资者投入的,40万是借款借来的,资产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这100万资产属于资金占用,这负债40万和所有者权益60万属于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反映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进一步说明,假如还是上述某单位,资产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经过经营,现收入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用上述公式表示就是收入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
两个等式同时列示如下:
资产
(1)
收入
(2)
等式(1)加等式(2),得等式(3):
资产100万+收入50万-费用4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
(3)
即:资产11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70万 利润10万 50万-费用40万=利润10万 100万=负债40万+所有者权益60万
最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演算说明,无论经济业务发生什么变化,会计恒等式都是永恒不变的。
会计恒等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复式记账又是会计恒等式形成的原因。
复式记账,是指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记录,复式记账能弄清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单式记账,是指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单式记账不能弄清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如果某公司销售商品收入一万元存入银行,按复式记账,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一方面在银行存款中记录,另一方面在收入中记录(假设不考虑增值税),以后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都知道这笔存入银行的一万元款项是销售商品的收入。而单式记账因只在银行存款一个账户中记录,时间长了就会记不清这一万元是销售商品的收入,还是其他收入(如对外投资的收益)。再如某公司购买商品用银行存款支付八千元,按复式记账,一方面记录库存商品(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另一方面记录银行存款,什么时候检查业务,都知道这八千元是因购买商品而支出的。单式记账由于只在一个账户即银行存款中登记,账务一多就想不起当时是购买商品支出还是其他原因(如借款利息)的支出。
再回到上面,还是比如某单位有100万元,其中60万是投资者投入的,40万是借来的。按复式记账,当投资者投入60万时,一方
面在银行存款(资产)中记录增加60万,另一方面在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中记录增加60万;当取得借款时,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资产)中记录增加40万,另一方面在借款(负债)中记录增加40万。资产(银行存款)两笔60万加40万是100万,负债(借款)和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分别是40万和60万,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而复式记账又是会计恒等式形成的原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会计初学者的难点,也是所有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预付账款,是指为购买商品预先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资产类账户(科目,下同),可以这样理解,预付出去的款项最终要购买回商品作为自己单位的资产,或者最后因没有购入而能得到退回的款项,所以是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如果被核算单位预付的款项较少,也可以不设预付账款这个账户,把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的借方。
会计实务中预付账款核算举例:
为购原材料预付某公司10万元,一月后购原材料含税价9万元,增值税17%,原材料已入库,余额收回。作会计分录如下:
(1)预付时:
借: 预付账款 10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0
(2) 购原材料时:
借: 原材料 76923.0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3076.92
贷: 预付账款 90000
(3)余额收回时:
借: 银行存款 10000
贷: 预付账款 10000
预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预先从购货方收取的款项。
预收账款是负债类账户,可以这样理解,预收到款项是为了销售自己的商品,如果没有销售出商品,应退回款项,预收的款项是单位的负担,所以预收账款是负债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如果被核算单位预收的款项较少,可以不设预收账款这个科目,把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的贷方。
现实中预收账款实例:
预收某企业货款15万元,当月销售给该企业商品12.5万元(含税价),货已发出,增值税17%,余款退回。作会计分录如下:
(1)预收时:
借: 银行存款 150000
贷: 预收账款 150000
(2)销售时:
借: 预收账款 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