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29《湖心亭看雪》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

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知识链接】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

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

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

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

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

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

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

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

匮书》等。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定( ) 拏( ) 毳衣 ( ) 雾凇沆砀( )( ).....

( ) 一芥( )铺毡( ) 更有此人( ) ...

喃喃( ) 长堤( )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 ( ) ...

(3)更定( ) (4)余拏一小舟( ) ..

(5)拥毳衣炉火( ) ..

(6)雾凇沆砀 ( )(7)上下一白( ) ......

(8)焉得更有此人( ) ...

(9)强饮三大白( )( ) ..

(10)莫说相公痴( ) ..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 ) 三大白( )

(2)余:余住西湖( ) 上下十余里( )

(3)大:大喜( ) 三大白( )

(4)是: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5)绝: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6)更:时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结合文意写诗句:(从你积累的诗句中找)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三、合作探究

7、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

9、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

是否矛盾?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

如何体会句中的“绝”字?

11、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12、文章结尾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13、对“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中几个“一”,结合文

章内容,怎样理解?

14、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

15、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提及姓名?

16、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四、课堂达标检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拥毳衣炉火( ) .

(3)与余舟一芥( )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18、(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

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19、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意境相同,是

”。

第二十九课 答案

2、(1)消失 (2)这 (3)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4)撑,划 (5)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6)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7)全,都 (8)焉得:哪能。更:还 (9)强饮:痛饮。白:酒杯。大白:大酒杯。 (10)痴迷 (11)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3、(1)白色 酒杯 (2)我 整数后的零数 (3)表程度,十分,非常 跟“小”相对 (4)这,代词 表判断,与今义相同 (5)断绝 非常,极 (6)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还

4、(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是“西湖”,天气环境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是在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气中去赏雪的,反映出作者此时的心态是孤独的、伤感的。

8、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9、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10、这里作者是从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雪景的。“绝”字写进了天寒地冻、万籁无声的气氛,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衬托了作者的孤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11、好。开头用“独”字,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铺垫,为下文湖心亭遇知音蓄势,使文章波澜顿现。

12、借舟子的话,来点明自己看雪的痴态。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且用另一个更痴的人来做陪衬,显示天下还有不少这样的高逸之士。

13、“一白”写出造化的神奇力量,天地间举目皆白;“一痕”、“一点”、“一芥”则写出人类的渺小和柔韧,可以从中领悟到作者那种沧海一粟的孤独和自我陶醉的孤傲

14、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

15、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16、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18、(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19、“落霞与孤鹜(w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9《湖心亭看雪》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

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知识链接】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

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

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

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

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

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

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

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

匮书》等。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定( ) 拏( ) 毳衣 ( ) 雾凇沆砀( )( ).....

( ) 一芥( )铺毡( ) 更有此人( ) ...

喃喃( ) 长堤( )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 ( ) ...

(3)更定( ) (4)余拏一小舟( ) ..

(5)拥毳衣炉火( ) ..

(6)雾凇沆砀 ( )(7)上下一白( ) ......

(8)焉得更有此人( ) ...

(9)强饮三大白( )( ) ..

(10)莫说相公痴( ) ..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 ) 三大白( )

(2)余:余住西湖( ) 上下十余里( )

(3)大:大喜( ) 三大白( )

(4)是: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5)绝: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6)更:时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结合文意写诗句:(从你积累的诗句中找)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三、合作探究

7、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

9、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

是否矛盾?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

如何体会句中的“绝”字?

11、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12、文章结尾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13、对“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中几个“一”,结合文

章内容,怎样理解?

14、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

15、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提及姓名?

16、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四、课堂达标检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拥毳衣炉火( ) .

(3)与余舟一芥( )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18、(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

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19、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意境相同,是

”。

第二十九课 答案

2、(1)消失 (2)这 (3)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4)撑,划 (5)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6)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7)全,都 (8)焉得:哪能。更:还 (9)强饮:痛饮。白:酒杯。大白:大酒杯。 (10)痴迷 (11)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3、(1)白色 酒杯 (2)我 整数后的零数 (3)表程度,十分,非常 跟“小”相对 (4)这,代词 表判断,与今义相同 (5)断绝 非常,极 (6)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还

4、(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是“西湖”,天气环境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是在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气中去赏雪的,反映出作者此时的心态是孤独的、伤感的。

8、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9、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10、这里作者是从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雪景的。“绝”字写进了天寒地冻、万籁无声的气氛,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衬托了作者的孤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11、好。开头用“独”字,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铺垫,为下文湖心亭遇知音蓄势,使文章波澜顿现。

12、借舟子的话,来点明自己看雪的痴态。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且用另一个更痴的人来做陪衬,显示天下还有不少这样的高逸之士。

13、“一白”写出造化的神奇力量,天地间举目皆白;“一痕”、“一点”、“一芥”则写出人类的渺小和柔韧,可以从中领悟到作者那种沧海一粟的孤独和自我陶醉的孤傲

14、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

15、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16、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18、(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19、“落霞与孤鹜(w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相关文章

  • 湖心亭阅读答案
  • 湖心亭 ①江南多湖,湖心常立小亭.烟中,雨中,晨霭中,斜阳中,弄一番景致. ②只是,湖水有声,舟楫有声,绿阴有声,钓钩有声,然亭子无声,月月年年. ③但,亭子无门,亭亦无窗.永远不会关闭,永远不会开启:从来也不曾有过拒绝,自然从来也不曾有过 ...查看


  • 湖心亭看雪阅读附答案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查看


  •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笔记+习题(附答案)
  • 湖心亭看雪 1.出处:<陶庵梦忆> 2.体裁:小品文,主要指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 形式比较活泼,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3.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查看


  •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设计:枣阳三中 学校 八 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3.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4.用普 ...查看


  • 湖心亭阅读练习带答案1
  • 同步练习(1) _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 ...查看


  • 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查看


  • 文言文山水篇比较阅读
  • 中考山水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一.[参考范围]:<三峡>.<湖心亭看雪>.<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二.[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