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前和吴三桂的对话内容,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愤怒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实不是崇祯,而是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叫朱由榔,原来只是王子,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老爹当年被封为桂王,辖地衡州。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以后,天下大乱。桂王带着家眷逃亡到广西桂林,苟度光阴。

1646年10月,隆武皇帝被清军俘获后杀害,他手下的大臣们四散奔逃。这时,桂王已死,有人找到桂王的儿子朱由榔,请他出山监国。朱由榔无处可选,被推上皇位。

到了这个时代,兵为将有,真心忠于明皇室的将领们凤毛麟角,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这些掌军大将,基本都是从清军中不得重用叛逃回来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则是原来的大西军出身。固然李定国本人是个异类,完全不计成败的忠于明朝,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窘迫时,永历皇帝甚至寻求过澳门葡萄牙人的帮助,当时的澳门只是个小地方,葡萄牙人不过数千,最后派出了300名葡萄牙军人,也确实在防御桂林时起到了作用,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势。

永历的地盘就像挤牙膏一样,最后流亡到了缅甸。在这里,他们被缅甸国王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且与李定国的大军失散。他们被没收了武器,没有粮食。到1660年,缅甸人供应的粮食越来越少,永历朝廷一贫如洗。

1661年缅王弟弟发动政变杀害其兄篡位,并公开残杀明朝官员,袭击永历等驻地,永历随行人员只能夺刀或者举柴还击,马吉翔,沐天波等绝大多数随行人员尽被杀害。永历虽然幸免,但经此劫难,已成了缅王的俘虏。

最后缅王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朝南坐,到天亮时。吴三桂和标下旧官相继入见,有的下拜,有的磕个头然后出去。

等到吴三桂进见时,一开始非常傲慢,见了皇帝后仅仅长揖。

皇帝问:你是谁?

吴三桂默不敢对。

皇帝再问之。吴三桂遂伏地不起,才说了自己的身份。

皇帝切责曰:“你不是汉人吗?你不是大明臣子吗?为甚么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自问你之良心安在?

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般不说话。

皇帝最后说:“罢了,我本是北京人,想还见十二陵而死,你能做到吗?

吴三桂答:'我能任之。'

皇帝令之退下,吴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

但是吴三桂退下来后细想,认为如果真的押解赴京献俘,路途中难免产生问题,而且八旗军是打着为明朝复仇的名义入关的,抓住明朝皇帝从政治上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主动为主人把坏事做绝,才能赢取信任,吴三桂于是力主就地处决永历皇帝,得到了清廷的核准。

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这时就连满洲人都看不下去了,建议还是让他自尽得好。

于是,吴三桂把朱由榔父子拉出去用弓弦勒死。同时死的还有随员25人。

在云南,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仍然坚持抗战的李定国呕血数升,大哭道:“恢复国事还有可能吗?我辜负了国家,怎么面对天下万世!”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和部属说“宁死荒郊,勿降也!” (宁死于荒野,也不要投降!)

不久,在台湾,郑成功也因为此事郁郁而终,明朝最后的两根柱子也倒下了。

四川大地震时一位不知道果敢人的捐款

而李定国手下的这支明军,来到中缅边境,见该地远离清朝和缅甸,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汉人聚居区。据说,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实不是崇祯,而是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叫朱由榔,原来只是王子,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老爹当年被封为桂王,辖地衡州。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以后,天下大乱。桂王带着家眷逃亡到广西桂林,苟度光阴。

1646年10月,隆武皇帝被清军俘获后杀害,他手下的大臣们四散奔逃。这时,桂王已死,有人找到桂王的儿子朱由榔,请他出山监国。朱由榔无处可选,被推上皇位。

到了这个时代,兵为将有,真心忠于明皇室的将领们凤毛麟角,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这些掌军大将,基本都是从清军中不得重用叛逃回来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则是原来的大西军出身。固然李定国本人是个异类,完全不计成败的忠于明朝,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窘迫时,永历皇帝甚至寻求过澳门葡萄牙人的帮助,当时的澳门只是个小地方,葡萄牙人不过数千,最后派出了300名葡萄牙军人,也确实在防御桂林时起到了作用,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势。

永历的地盘就像挤牙膏一样,最后流亡到了缅甸。在这里,他们被缅甸国王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且与李定国的大军失散。他们被没收了武器,没有粮食。到1660年,缅甸人供应的粮食越来越少,永历朝廷一贫如洗。

1661年缅王弟弟发动政变杀害其兄篡位,并公开残杀明朝官员,袭击永历等驻地,永历随行人员只能夺刀或者举柴还击,马吉翔,沐天波等绝大多数随行人员尽被杀害。永历虽然幸免,但经此劫难,已成了缅王的俘虏。

最后缅王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朝南坐,到天亮时。吴三桂和标下旧官相继入见,有的下拜,有的磕个头然后出去。

等到吴三桂进见时,一开始非常傲慢,见了皇帝后仅仅长揖。

皇帝问:你是谁?

吴三桂默不敢对。

皇帝再问之。吴三桂遂伏地不起,才说了自己的身份。

皇帝切责曰:“你不是汉人吗?你不是大明臣子吗?为甚么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自问你之良心安在?

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般不说话。

皇帝最后说:“罢了,我本是北京人,想还见十二陵而死,你能做到吗?

吴三桂答:'我能任之。'

皇帝令之退下,吴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

但是吴三桂退下来后细想,认为如果真的押解赴京献俘,路途中难免产生问题,而且八旗军是打着为明朝复仇的名义入关的,抓住明朝皇帝从政治上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主动为主人把坏事做绝,才能赢取信任,吴三桂于是力主就地处决永历皇帝,得到了清廷的核准。

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这时就连满洲人都看不下去了,建议还是让他自尽得好。

于是,吴三桂把朱由榔父子拉出去用弓弦勒死。同时死的还有随员25人。

在云南,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仍然坚持抗战的李定国呕血数升,大哭道:“恢复国事还有可能吗?我辜负了国家,怎么面对天下万世!”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和部属说“宁死荒郊,勿降也!” (宁死于荒野,也不要投降!)

不久,在台湾,郑成功也因为此事郁郁而终,明朝最后的两根柱子也倒下了。

四川大地震时一位不知道果敢人的捐款

而李定国手下的这支明军,来到中缅边境,见该地远离清朝和缅甸,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汉人聚居区。据说,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


相关文章

  • 必修一第三单元
  • 必修一第三单元 单元设计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 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 ...查看


  •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解析:学生因对皇权和 ...查看


  • 两千年的政治"隐语":讽谏.避讳与文字狱
  • 讳,形声字,从言,韦声.本义违言,不说,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你最好不要想:如果你想,就不要说出来:如果你说,就不要写下来:如果你写,就不要公开发表:如果你公开发表,就不要奇怪你将会遭遇什么.――苏联谚语 在中国古代礼法中 ...查看


  • 中国历史上的敌人
  • 中国历史上的敌人 犬牙交错的土地上.一种逐水草随寒暑,食兽肉饮其汁的游牧文明也在悄然形成. 地分南北,人有东西. 华夏民族的先辈们坐井观天,以四海之中而自居.习惯把周遍非华夏的异族蔑称为' 狄夷胡蛮',这种劣等种族的蔑称显然有失公允.但是造 ...查看


  • 明朝灭亡时的囧事
  • 明朝灭亡时的囧事 崇祯死催就坏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天,由陕西总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 这场战争前,已经兵穷财尽的明朝,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稳守潼关,但猴急的崇祯不顾现实,死催孙传庭进兵河南决 ...查看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对明王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和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的形容. 明朝统一全国后,北方边患仍然十分严重.公元1381年明王朝开始修筑山海关.公元1409年,明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尔干都司,派驻 ...查看


  •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 <明朝那些事儿>之万国来朝 <明朝那些事儿>的前言加引子加简介加正文加后记,洋洋洒洒一共一百五十万九千八百四十字,全本读下来断断续续花了不少时间,记忆也有些模糊,所以只能挑其中的第二部<明朝那些事儿之万国来朝& ...查看


  • 朱祁镇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 编辑 白伟志 [email protected] 我太爷爷亲征过北元,我老爹也亲自上阵打过北元,凭什么我不能去? 23岁的朱祁镇和所有年轻人一样,踏破贺兰山缺,是他应有的梦想.当他的子民被北虏屠杀时,作为一个我心澎湃如昨的年轻人来说,没有理由不 ...查看


  • 方孝孺是明朝历史中死得最惨的
  • 方孝孺是明朝历史中死得最惨的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惨死的人,最惨的莫过于株连九族,牵涉面之广,可以说这全族已经差不多被灭了.然而,在明朝历史的长河,有那么一个人被诛十族,他也是有名的文人雅士,他叫做方孝孺,他也是明朝历史中死得最惨的人,没有之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