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实不是崇祯,而是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叫朱由榔,原来只是王子,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老爹当年被封为桂王,辖地衡州。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以后,天下大乱。桂王带着家眷逃亡到广西桂林,苟度光阴。
1646年10月,隆武皇帝被清军俘获后杀害,他手下的大臣们四散奔逃。这时,桂王已死,有人找到桂王的儿子朱由榔,请他出山监国。朱由榔无处可选,被推上皇位。
到了这个时代,兵为将有,真心忠于明皇室的将领们凤毛麟角,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这些掌军大将,基本都是从清军中不得重用叛逃回来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则是原来的大西军出身。固然李定国本人是个异类,完全不计成败的忠于明朝,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窘迫时,永历皇帝甚至寻求过澳门葡萄牙人的帮助,当时的澳门只是个小地方,葡萄牙人不过数千,最后派出了300名葡萄牙军人,也确实在防御桂林时起到了作用,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势。
永历的地盘就像挤牙膏一样,最后流亡到了缅甸。在这里,他们被缅甸国王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且与李定国的大军失散。他们被没收了武器,没有粮食。到1660年,缅甸人供应的粮食越来越少,永历朝廷一贫如洗。
1661年缅王弟弟发动政变杀害其兄篡位,并公开残杀明朝官员,袭击永历等驻地,永历随行人员只能夺刀或者举柴还击,马吉翔,沐天波等绝大多数随行人员尽被杀害。永历虽然幸免,但经此劫难,已成了缅王的俘虏。
最后缅王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朝南坐,到天亮时。吴三桂和标下旧官相继入见,有的下拜,有的磕个头然后出去。
等到吴三桂进见时,一开始非常傲慢,见了皇帝后仅仅长揖。
皇帝问:你是谁?
吴三桂默不敢对。
皇帝再问之。吴三桂遂伏地不起,才说了自己的身份。
皇帝切责曰:“你不是汉人吗?你不是大明臣子吗?为甚么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自问你之良心安在?
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般不说话。
皇帝最后说:“罢了,我本是北京人,想还见十二陵而死,你能做到吗?
吴三桂答:'我能任之。'
皇帝令之退下,吴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
但是吴三桂退下来后细想,认为如果真的押解赴京献俘,路途中难免产生问题,而且八旗军是打着为明朝复仇的名义入关的,抓住明朝皇帝从政治上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主动为主人把坏事做绝,才能赢取信任,吴三桂于是力主就地处决永历皇帝,得到了清廷的核准。
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这时就连满洲人都看不下去了,建议还是让他自尽得好。
于是,吴三桂把朱由榔父子拉出去用弓弦勒死。同时死的还有随员25人。
在云南,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仍然坚持抗战的李定国呕血数升,大哭道:“恢复国事还有可能吗?我辜负了国家,怎么面对天下万世!”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和部属说“宁死荒郊,勿降也!” (宁死于荒野,也不要投降!)
不久,在台湾,郑成功也因为此事郁郁而终,明朝最后的两根柱子也倒下了。
四川大地震时一位不知道果敢人的捐款
而李定国手下的这支明军,来到中缅边境,见该地远离清朝和缅甸,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汉人聚居区。据说,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实不是崇祯,而是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叫朱由榔,原来只是王子,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老爹当年被封为桂王,辖地衡州。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以后,天下大乱。桂王带着家眷逃亡到广西桂林,苟度光阴。
1646年10月,隆武皇帝被清军俘获后杀害,他手下的大臣们四散奔逃。这时,桂王已死,有人找到桂王的儿子朱由榔,请他出山监国。朱由榔无处可选,被推上皇位。
到了这个时代,兵为将有,真心忠于明皇室的将领们凤毛麟角,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这些掌军大将,基本都是从清军中不得重用叛逃回来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则是原来的大西军出身。固然李定国本人是个异类,完全不计成败的忠于明朝,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窘迫时,永历皇帝甚至寻求过澳门葡萄牙人的帮助,当时的澳门只是个小地方,葡萄牙人不过数千,最后派出了300名葡萄牙军人,也确实在防御桂林时起到了作用,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势。
永历的地盘就像挤牙膏一样,最后流亡到了缅甸。在这里,他们被缅甸国王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且与李定国的大军失散。他们被没收了武器,没有粮食。到1660年,缅甸人供应的粮食越来越少,永历朝廷一贫如洗。
1661年缅王弟弟发动政变杀害其兄篡位,并公开残杀明朝官员,袭击永历等驻地,永历随行人员只能夺刀或者举柴还击,马吉翔,沐天波等绝大多数随行人员尽被杀害。永历虽然幸免,但经此劫难,已成了缅王的俘虏。
最后缅王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朝南坐,到天亮时。吴三桂和标下旧官相继入见,有的下拜,有的磕个头然后出去。
等到吴三桂进见时,一开始非常傲慢,见了皇帝后仅仅长揖。
皇帝问:你是谁?
吴三桂默不敢对。
皇帝再问之。吴三桂遂伏地不起,才说了自己的身份。
皇帝切责曰:“你不是汉人吗?你不是大明臣子吗?为甚么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自问你之良心安在?
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般不说话。
皇帝最后说:“罢了,我本是北京人,想还见十二陵而死,你能做到吗?
吴三桂答:'我能任之。'
皇帝令之退下,吴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
但是吴三桂退下来后细想,认为如果真的押解赴京献俘,路途中难免产生问题,而且八旗军是打着为明朝复仇的名义入关的,抓住明朝皇帝从政治上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主动为主人把坏事做绝,才能赢取信任,吴三桂于是力主就地处决永历皇帝,得到了清廷的核准。
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这时就连满洲人都看不下去了,建议还是让他自尽得好。
于是,吴三桂把朱由榔父子拉出去用弓弦勒死。同时死的还有随员25人。
在云南,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仍然坚持抗战的李定国呕血数升,大哭道:“恢复国事还有可能吗?我辜负了国家,怎么面对天下万世!”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和部属说“宁死荒郊,勿降也!” (宁死于荒野,也不要投降!)
不久,在台湾,郑成功也因为此事郁郁而终,明朝最后的两根柱子也倒下了。
四川大地震时一位不知道果敢人的捐款
而李定国手下的这支明军,来到中缅边境,见该地远离清朝和缅甸,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汉人聚居区。据说,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