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大纲2013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医学

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总学时: 51 理论课学时: 51 实验学时:0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简介:中医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我国民族健康,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分为导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述要、辨证、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中药、方剂、针灸学基础等章节,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互相渗透的结果。开设中医学教程,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认识它的丰富内涵,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了解其各自的优势、略势。使广大学生在接受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中医学》应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发展史与学术史、形成与发展的人文背景、认识观与方法论,与社会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常见病证的临床思维及不同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导论

【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的认知方法。 【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二)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教学内容】:元气论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 【熟悉】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般了了解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元气的主要内容。

(三) 藏象学说

【教学内容】:藏象的概念,脏腑: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六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体质概念。

【掌握】藏象的概念、中医的脏腑概念、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基本概念。 【熟悉】六腑的概念、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运动形式、分类,血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津液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气血之间的关系。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脏与脏、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质概念。

(四) 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病因: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病机: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

【掌握】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理解,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七情的概念,对脏腑气机的影响。

【熟悉】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了解】饮食、劳逸、疠气及其他致病因素。 (五) 诊法述要

【教学内容】:望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望舌;闻诊:听声音,嗅气味;问诊: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小儿与妇女;切诊:脉诊,按诊。

【掌握】中医诊法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四诊的内容,舌诊的内容及意义。 【熟悉】神的含义,望神、望色的内容,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了解】常见病脉象的特点,望小儿指纹、问诊、闻诊、切诊的内容。 (六)辨证

【教学内容】: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的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

【掌握】辨证的含义,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 【熟悉】常见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的辨证治疗及处方用药。 【了解】。一般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 (七) 治则治法

【教学内容】: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掌握】中医学的独特治疗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具体的治疗法则。 【熟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基本治疗八法。 【了解】中药、方剂、针灸、气功、推拿、按摩等防治手段。 (八)中药

【教学内容】: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熟悉】中药的配伍应用原则、用药禁忌、剂量、服用方法,煎煮方法。 【了解】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九) 方剂

【教学内容】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剂型,治法;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 【熟悉】方剂的应用及变化。 【了解】方剂的分类,常用的方剂。 (十) 针灸

【教学内容】: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经络的定义,经络的组成,经络的功能和作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分类、主治规律,腧穴的定位法,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毫针的基本知识,毫针刺法的操作,针刺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得气的意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灸法的种类,灸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的组成,腧穴的基本概念。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灸法的种类。

【熟悉】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经络的功能和作用;腧穴的分类、主治规律;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毫针刺法的操作。

【了解】腧穴的定位法。毫针的基本知识,针刺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得气的意义。灸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十一)其他疗法

【教学内容】: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常见手法,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耳穴的应用,罐具的种类,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拔罐方法。

【熟悉】推拿的常见手法、耳穴的应用、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了解】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耳穴的定位与主治,罐具的种类。 (十二)针灸治疗常见病证

【教学内容】常见病证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配穴治疗 【掌握】重点病证的概念、处方、配穴 【熟悉】重点病证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原则。 【了解】一般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

四、课外习题及课内讨论

(一)导论

1.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的内涵?

2.试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以及它们各自优势略势。 (二)中医学哲学思想

1、何谓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何实际意义? 2、何谓五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何实际意义? 3、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事物的五行归类? 4、你怎样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藏象学说

1.你是如何理解中医“脏腑”概念的?它与解剖学同名器官有何不同? 2.五脏的生理特点是什么?其各自的功能如何? 3、对于五脏之间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六腑的生理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5.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气与血?二者有何关系? 6、如何理解中医学的“神”? (四)病因、病机

1、试述外感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何谓痰饮、瘀血?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何?

3、如何认识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4、病机变化中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变化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五)诊法述要

1、诊法的内容与实际含义是什么?

2、神的概念是什么?何为“得神”、“失神”、“少神”、“假神”?请叙述常人面色与病色主病。

3、什么是舌质、舌苔?病理舌色、苔色各为几种,各主何病? 4、小便色、质、量的病理改变见何证、何病?

5、何为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与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6、声音、呼吸的异常变化与疾病的规律是什么? 7、叙述问诊的方法和内容?

8、叙述切诊的部位、方法、正常脉象、病脉与主病? (六)辨证

1、八纲辨证有何意义?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何谓阴证、阳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4、五脏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辨证要点是什么? 5、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四证有何不同? 6、气虚、气逆、气滞、气陷证病因、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是什么? (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1.祖国医学有哪些主要的治疗原则?

2.熟悉各种治则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并掌握各种治则的含义及内容。 3.治法包括哪些内容?掌握各种治法的应用范围、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八)中药

1.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什么? 2.中药的配伍原则有哪些? (九)方剂

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加减变化规律如何? 2.试述麻黄汤的功效主治及药物组成。 (十)针灸

1. 针灸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针灸学有哪3大总结。 2. 针灸为什么能治疗内脏疾病? 3. 奇经八脉有何功能与作用? 4. 腧穴有什么主治规律? 5. 腰背痛为什么常选委中穴? 6. 内关穴为什么能治胃、心、胸疾患?

7.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如何?有哪些交接规律? 8. 什么叫行针?简述两种行针基本手法的概念? (十一)其他疗法

1. 谈谈你对推拿和针灸的认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 2. 试述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 3. 试述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4. 简述拔罐闪火法的操作方法? (十二)针灸治疗常见病证 1. 什么是随证取穴法? 请举例说明。 2. 写出针灸治疗实证痛经的基本处方。 写出治疗胃痛的针灸基本处方 3. 简述少阳头痛的头痛部位?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面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图谱、模型、多媒体教学。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笔试、闭卷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中医学基础》(第六版),印会和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中医诊断学》(第六版),邓铁涛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九、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 2013年10月15日 审阅人: 2012年10月15日

临床教学部中医学教研室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医学

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总学时: 51 理论课学时: 51 实验学时:0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简介:中医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我国民族健康,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分为导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述要、辨证、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中药、方剂、针灸学基础等章节,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互相渗透的结果。开设中医学教程,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认识它的丰富内涵,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了解其各自的优势、略势。使广大学生在接受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中医学》应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发展史与学术史、形成与发展的人文背景、认识观与方法论,与社会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常见病证的临床思维及不同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导论

【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的认知方法。 【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二)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教学内容】:元气论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 【熟悉】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般了了解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元气的主要内容。

(三) 藏象学说

【教学内容】:藏象的概念,脏腑: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六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体质概念。

【掌握】藏象的概念、中医的脏腑概念、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基本概念。 【熟悉】六腑的概念、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运动形式、分类,血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津液基本概念、生理功能,气血之间的关系。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脏与脏、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质概念。

(四) 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病因: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病机: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

【掌握】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理解,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七情的概念,对脏腑气机的影响。

【熟悉】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了解】饮食、劳逸、疠气及其他致病因素。 (五) 诊法述要

【教学内容】:望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望舌;闻诊:听声音,嗅气味;问诊: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小儿与妇女;切诊:脉诊,按诊。

【掌握】中医诊法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四诊的内容,舌诊的内容及意义。 【熟悉】神的含义,望神、望色的内容,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了解】常见病脉象的特点,望小儿指纹、问诊、闻诊、切诊的内容。 (六)辨证

【教学内容】: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的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

【掌握】辨证的含义,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 【熟悉】常见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的辨证治疗及处方用药。 【了解】。一般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 (七) 治则治法

【教学内容】: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掌握】中医学的独特治疗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具体的治疗法则。 【熟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基本治疗八法。 【了解】中药、方剂、针灸、气功、推拿、按摩等防治手段。 (八)中药

【教学内容】: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熟悉】中药的配伍应用原则、用药禁忌、剂量、服用方法,煎煮方法。 【了解】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九) 方剂

【教学内容】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剂型,治法;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 【熟悉】方剂的应用及变化。 【了解】方剂的分类,常用的方剂。 (十) 针灸

【教学内容】: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经络的定义,经络的组成,经络的功能和作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分类、主治规律,腧穴的定位法,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毫针的基本知识,毫针刺法的操作,针刺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得气的意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灸法的种类,灸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的组成,腧穴的基本概念。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灸法的种类。

【熟悉】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经络的功能和作用;腧穴的分类、主治规律;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毫针刺法的操作。

【了解】腧穴的定位法。毫针的基本知识,针刺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得气的意义。灸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十一)其他疗法

【教学内容】: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常见手法,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耳穴的应用,罐具的种类,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拔罐方法。

【熟悉】推拿的常见手法、耳穴的应用、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了解】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耳穴的定位与主治,罐具的种类。 (十二)针灸治疗常见病证

【教学内容】常见病证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配穴治疗 【掌握】重点病证的概念、处方、配穴 【熟悉】重点病证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原则。 【了解】一般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

四、课外习题及课内讨论

(一)导论

1.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的内涵?

2.试比较中西医学不同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以及它们各自优势略势。 (二)中医学哲学思想

1、何谓阴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何实际意义? 2、何谓五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何实际意义? 3、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事物的五行归类? 4、你怎样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藏象学说

1.你是如何理解中医“脏腑”概念的?它与解剖学同名器官有何不同? 2.五脏的生理特点是什么?其各自的功能如何? 3、对于五脏之间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六腑的生理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5.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气与血?二者有何关系? 6、如何理解中医学的“神”? (四)病因、病机

1、试述外感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何谓痰饮、瘀血?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何?

3、如何认识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4、病机变化中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变化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五)诊法述要

1、诊法的内容与实际含义是什么?

2、神的概念是什么?何为“得神”、“失神”、“少神”、“假神”?请叙述常人面色与病色主病。

3、什么是舌质、舌苔?病理舌色、苔色各为几种,各主何病? 4、小便色、质、量的病理改变见何证、何病?

5、何为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与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6、声音、呼吸的异常变化与疾病的规律是什么? 7、叙述问诊的方法和内容?

8、叙述切诊的部位、方法、正常脉象、病脉与主病? (六)辨证

1、八纲辨证有何意义?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何谓阴证、阳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4、五脏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辨证要点是什么? 5、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四证有何不同? 6、气虚、气逆、气滞、气陷证病因、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是什么? (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1.祖国医学有哪些主要的治疗原则?

2.熟悉各种治则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并掌握各种治则的含义及内容。 3.治法包括哪些内容?掌握各种治法的应用范围、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八)中药

1.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什么? 2.中药的配伍原则有哪些? (九)方剂

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加减变化规律如何? 2.试述麻黄汤的功效主治及药物组成。 (十)针灸

1. 针灸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针灸学有哪3大总结。 2. 针灸为什么能治疗内脏疾病? 3. 奇经八脉有何功能与作用? 4. 腧穴有什么主治规律? 5. 腰背痛为什么常选委中穴? 6. 内关穴为什么能治胃、心、胸疾患?

7.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如何?有哪些交接规律? 8. 什么叫行针?简述两种行针基本手法的概念? (十一)其他疗法

1. 谈谈你对推拿和针灸的认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 2. 试述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 3. 试述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4. 简述拔罐闪火法的操作方法? (十二)针灸治疗常见病证 1. 什么是随证取穴法? 请举例说明。 2. 写出针灸治疗实证痛经的基本处方。 写出治疗胃痛的针灸基本处方 3. 简述少阳头痛的头痛部位?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面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图谱、模型、多媒体教学。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笔试、闭卷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中医学基础》(第六版),印会和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中医诊断学》(第六版),邓铁涛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九、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 2013年10月15日 审阅人: 2012年10月15日

临床教学部中医学教研室


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 北京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北京大学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学质量优先,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北京大学继续推进小班课教学改革.英文平台课建设.医学部教育教学改革等,同时加快建设北 ...查看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按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总体要求,山西医科大学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查看


  • 医师资格考试
  • >>考试介绍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其区别在于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 ...查看


  • 中医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是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 ...查看


  • 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工作实施与思考
  •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工作实施与思考 张新华,唐志晗 摘要:介绍湖南省首期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的举办情况,从教学安排与组织.学员规模与构成.教员组成与 班务管理与考核等4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讨论培训内容的组织和讲课教 ...查看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学科建设 截至2012年12月,北医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个博士后流动站[6] .  重点学科 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免 ...查看


  • 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
  • 第26卷第4期2013年4月 医学与社会 Medicine and Society V01.26No.4Apr.2013 ・85・ 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 张津铭刘春艳刘文励舒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 ...查看


  • 我国高校遗传学教材的出版及使用现状的调查
  • HEREDITAS (Beijing) 2014年*月, 36(*): 我国高校遗传学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现状的调查 陈喜文, 陈德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天津300071 摘要: 利用国家图书馆"文津"搜 ...查看


  • 2013年护理人员中医药培训计划
  • 北京大卫中医院 2013年各级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