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调研
浅析毕业典礼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刘艳华
摘要:毕业典礼是大学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对 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何提升毕业典礼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典礼;教育意蕴 大学礼仪是一种高尚和优雅的文化, 可以使校园更加和谐, 学术更加神圣,让大学生们学会做人, 学会感恩。 随着仪式教 育不断深入, 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作为大学礼仪文化的重 要部分, 发挥着仪式庆典活动所普遍具有的功效的同时, 业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毕业典礼, 作为学生们学业生涯的节点, 也是成长过程的 节点,对外人来说,也许只是个形式,对学生自身而言,却意 义深远。 对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 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既 标志着大学时代的结束, 也意味着一个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不 管他们是继续求学, 还是就业谋生, 无论选择怎样的一个未来, 毕业典礼都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分水岭。毕业典礼的展现过程, 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巨变的转折点, 不仅是对毕业生学 业成就的确认、肯定,也是对其所获得新身份、新职责、新义 务的赋予与确认。 在我们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毕业典礼似乎是轻描淡写 的。 然而, 在西方国家, 它们被认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 值 得纪念和珍藏, 毕业典礼一般都非常隆重, 甚至有些学生都有 包括家长在内的十几位亲友前往参加。 近年来,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 毕业典礼越来越受到教育机 构的重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上演着不同的毕业典 礼,不管毕业典礼的频率多少、 规模大小, 这样的阶段性的盘 点会给每个人的学生生涯做上若干个标记点, 给在校学习经历 甚至是一生的经历增添许多个亮点, 毕业典礼让每个毕业生真 切地感觉到大学生活的结束, 也许不是所有的毕业典礼都让人 刻骨铭心, 曾经的激动和感动, 足以成为品味成长滋味的清茶。 因为, 人的一生中, 有很多触动内心的东西是通过仪式产生效 果的。 毕业典礼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在哪里呢? 一、 每个毕业生从观众到主角的转变 毕业典礼是学生展示自己和感受被重视的重要机会, 毕业 典礼过程中, 不管是校领导亲自颁发证书还是学位授予过程的 拨穗仪式,一句祝福, 一个微笑, 都是对大学毕业生们完成学 业取得成绩的的肯定, 也是对他们开始新生活的鼓舞。 例如, 学
位授予过程的拨穗仪式是对学子有所成的最高级礼遇, 拨穗礼 的大致意义是:把头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换到左边的动作。 未获得学位时, 流苏是垂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的帽檐右前侧 中部;获得学位后, 流苏则垂于帽檐左前侧的中部。 流苏位置 的移动,是由校长 (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在学位授予仪 式上, 颁授学位之后移动。 拨穗的意义, 代表稻穗或麦穗成 熟,象征毕业生已学有所成, 可以展翅高飞。 一位参加毕业典 礼的毕业生如是说: “那种感觉和平时上台有点不一样, 好象 自己成了明星, 有点万众瞩目的感觉, 开始不太适应, 后来觉 得很兴奋,感觉很棒,很难忘!” 二、校园人文教育的再一次凝聚 秉承传统和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 毕业典礼, 是一所大学 最盛大和最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 毕业典礼并不是一个 简单的庆祝活动, 它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是凝聚 学校人文精神的载体, 更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 具有深远意义。 举行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是弘扬校园人文精神,大 学仪式文化的建设环节, 让莘莘学子们感受到大学礼仪的历 史感和神圣感, 更好地理解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精神 家园, 它承载着学校文化中太多的理念与情结, 也是向学生展 演、 传授大学的价值理念, 一所大学倡导什么, 追求什么, 培 养什么样的人才, 秉承什么样的传统, 均可以在毕业典礼中再 次体现, 并使其深化认同的过程。 总之, 学校的文化与价值理 念, 弥漫在毕业典礼的任何一个细节之中。 三、思想教育的拓展延伸 教育人, 培养人, 是一系统工程。 毕业典礼是大学生学业 的终结, 人生另一个征途的开始, 同时也是学校集中教育的最 后一堂课, 但这种教育的意蕴却可以绵延学生的一生, 毕业典 礼用各种形式告诉毕业生 一个人来自于社会, : 并且最终走向 社会, 只有真正的融入社会, 那才是一生的意义所在, 使他们 的大学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同时为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作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先生与浙江大学毕业 生座谈时说, 读完了大学, 修完了学业, 大家都要参加 “毕业 典礼” 所谓 , “毕业” “结束” 带有 的意思, 但是你们知道吗? 在英文里 “毕业典礼” 这个单词是 commencement, 其本义乃 是“开始”的意思。这就是说, “毕业”其实就是“始业” 结 。 束的是一个阶段的正式学业, 开始的是绵延整个人生的事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毕业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四、寓“教
”于“别”体现对学子的关爱 在举行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教”“别” 寓 于 , 师长的一句祝福, 一声叮咛, 几点真诚的忠告, 会让学生倍感 温暖。 学校里的领导和教师们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
50
就业调研
治教育和人生指导是有意义的, 但教育的回报期是漫长的, 平 日里点点滴滴的教诲,会让毕业生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获得力 量。 园丁付出的每一分心血、 每一片苦心, 总有一天会得到学 生的理解和感恩。 “母校的怀抱是你永久的港湾”这样一句话 足以会让学子们温暖一生。 离别可以让学子们与母校远隔千山 万水但母校对学生的热爱却可以跨越时空。 五、生活教育,师生共同品味参与、奉献的意义 学成之际, 毕业生们再一次回顾成长历程、 饮水思源, 对 师长道声谢, 向自己的院系赠送纪念品, 向参加毕业典礼的亲 朋好友道谢, 是毕业典礼上的必经过程, 用温情的字眼, 表达 对所有对自己成长付出关注的人的谢意, 字数不必多, 离愁别 绪中会给学生以启迪。 无论是名校还是一所地方的小院校, 毕 竟给了学生知识与青春年少时的流金岁月, 为了这份给予, 让 学生学会感恩, 毕业了,向父母、 老师三鞠躬, 表示最诚挚的感 谢,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这是做人最起 码的品德;而一所大学的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奉 献。 在毕业典礼上, 我们的校长在恭贺学生们学有所成的同时, 为了学校办学空间有限而向毕业生真诚道歉、 建筑学院院长为 在迎接专业评估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精诚团结向毕业生们道谢 并热泪盈眶, 彼此感恩, 毕业典礼让师生一齐体味着生活中奉 献的快乐。 六、 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责任教育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 ,但在走出校门前仍不是真正的 社会人, 大学毕业, 是每个大学毕业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从 学校走向社会他们要去实践各自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的概 念中虽然有个“大” 字,但人们依然会把他们看成孩子。 孩子 要学习, 要成长, 走出校门、 踏上社会之后要生存、 要奉献、 要 工作, 要发展、 要立业, 社会角色的转变使昔日的学子们均需 担起一份责任, 无论对自己、 对家庭还是对社会、 对国家乃至 民族都必须成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毕业典礼是提示大学毕业 生们要开始懂得成人之义, “弃尔幼稚、 顺尔成德” 走出校门 的那一刻起,将要获得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 要树立起做大事 的“舍我其谁”的气度与抱负。 1924 年孙中山先生向毕业学生致训辞:学海汪洋, 毓仁作
圣, 大学毕业, 此其发轫。 植基既固, 建业立名, 登峰造极, 有 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这一训 辞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升毕业典礼对大学生的教育内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精神 应该把毕业典礼作为文化的一项内容, 突出学校的文化韵 味。 在照毕业照时、 开毕业典礼时, 选在有鲜明的学校标志或 文化象征的地方, 学校的文化便能透过校徽、 校训、 标志性建 筑, 伴随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的学子传承下去。 让每一个毕业生, 领悟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 树立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理想, 敦 笃励志。 环境塑造人,氛围感染人,毕业典礼仪式的设计和策划, 仪式的内容安排, 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的过程, 而是学校文化 的集中体现。特制内容的宣传栏、标语、彩旗、校园广播、专 题网站都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 尊敬师长, 服务社会的热情, 增强毕业生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成就感。 二、采用庄严神圣的形式 “师生着装”是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状态的体 现, 毕业典礼上, 虽不必沐浴斋戒, 全体教师均需着正装, “面 必净, 发必理, 衣必整, 纽必结。 头容正, 肩容平, 胸容宽, 背 容直” 从这一刻, ,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身着正装不仅是 礼仪的需要, 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老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 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重要会议、 重要 活动中, 老师的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所穿服饰礼仪和心灵着的和谐统一是作为教师展示为师之道的 重要方面。 毕业典礼是毕业生踏上社会的第一个隆重场合, 正 装体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标志着神圣庄严, 虽然依然是那样一 张张稚气未脱的脸, 但这种体味毕竟会与平日里的休闲装有着 巨大区别。 三、精心组织、丰富内涵 每年毕业生的毕业典礼是校园中的大事, 虽然它是常规性 质的,是每年必做的, 对于承办部门的人来说, 也许已经难有 刺激, 可是, 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经历。 仪 式的隆重、 正式, 典礼的热烈、 典雅, 会深深地留在脑海中, 成 为终生值得回味的记忆。 因此, 各级单位应该把它作为教育的 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 精心筹划的毕业典礼,将成为大学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 不仅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闪光点, 同时使学生度过一个终生难 忘的节日, 更将成为学校人文精神的传统。 我们的组织者自然 应该慎重对待并力求通过典礼来升华学子们对母校的情感。 毕 业
典礼的议程不能只停留在领导讲话、 毕业生代表发言、 匆匆 发证书等固化的环节上, 随着时间的变化, 毕业典礼的意义和 内涵也应不断变化,毕业典礼应摈弃“假、大、空”的流于形 式,精心策划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议程,以“近、短、实” 的丰富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 使毕业典礼的教 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凝聚力量、促进教育教学 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典礼都仅限于毕业生参加, 应更为充 分的调动在校生、 教师、 毕业生家长及校友参与毕业典礼的积 极性, 但需进一步扩大毕业典礼的覆盖面, 提升学校知名度, 凝 成教育合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毕业典礼是学生成长成 才过程中的重要仪式, 不仅可以使毕业生再次接受学校优秀传 统和优秀文化的教育,而且可以使教育重心下移至在校学生, 见证学生的成长、 收获, 可以提升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习预期,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玉丽.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河南机电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5.3. 2 、余清臣. 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 教育科学研究. 2 0 0 5 . 8 .
中国大学生就业 51
就业调研
浅析毕业典礼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刘艳华
摘要:毕业典礼是大学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对 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何提升毕业典礼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典礼;教育意蕴 大学礼仪是一种高尚和优雅的文化, 可以使校园更加和谐, 学术更加神圣,让大学生们学会做人, 学会感恩。 随着仪式教 育不断深入, 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作为大学礼仪文化的重 要部分, 发挥着仪式庆典活动所普遍具有的功效的同时, 业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毕业典礼, 作为学生们学业生涯的节点, 也是成长过程的 节点,对外人来说,也许只是个形式,对学生自身而言,却意 义深远。 对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 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既 标志着大学时代的结束, 也意味着一个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不 管他们是继续求学, 还是就业谋生, 无论选择怎样的一个未来, 毕业典礼都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分水岭。毕业典礼的展现过程, 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巨变的转折点, 不仅是对毕业生学 业成就的确认、肯定,也是对其所获得新身份、新职责、新义 务的赋予与确认。 在我们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毕业典礼似乎是轻描淡写 的。 然而, 在西方国家, 它们被认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 值 得纪念和珍藏, 毕业典礼一般都非常隆重, 甚至有些学生都有 包括家长在内的十几位亲友前往参加。 近年来,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 毕业典礼越来越受到教育机 构的重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上演着不同的毕业典 礼,不管毕业典礼的频率多少、 规模大小, 这样的阶段性的盘 点会给每个人的学生生涯做上若干个标记点, 给在校学习经历 甚至是一生的经历增添许多个亮点, 毕业典礼让每个毕业生真 切地感觉到大学生活的结束, 也许不是所有的毕业典礼都让人 刻骨铭心, 曾经的激动和感动, 足以成为品味成长滋味的清茶。 因为, 人的一生中, 有很多触动内心的东西是通过仪式产生效 果的。 毕业典礼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在哪里呢? 一、 每个毕业生从观众到主角的转变 毕业典礼是学生展示自己和感受被重视的重要机会, 毕业 典礼过程中, 不管是校领导亲自颁发证书还是学位授予过程的 拨穗仪式,一句祝福, 一个微笑, 都是对大学毕业生们完成学 业取得成绩的的肯定, 也是对他们开始新生活的鼓舞。 例如, 学
位授予过程的拨穗仪式是对学子有所成的最高级礼遇, 拨穗礼 的大致意义是:把头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换到左边的动作。 未获得学位时, 流苏是垂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的帽檐右前侧 中部;获得学位后, 流苏则垂于帽檐左前侧的中部。 流苏位置 的移动,是由校长 (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在学位授予仪 式上, 颁授学位之后移动。 拨穗的意义, 代表稻穗或麦穗成 熟,象征毕业生已学有所成, 可以展翅高飞。 一位参加毕业典 礼的毕业生如是说: “那种感觉和平时上台有点不一样, 好象 自己成了明星, 有点万众瞩目的感觉, 开始不太适应, 后来觉 得很兴奋,感觉很棒,很难忘!” 二、校园人文教育的再一次凝聚 秉承传统和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 毕业典礼, 是一所大学 最盛大和最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 毕业典礼并不是一个 简单的庆祝活动, 它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是凝聚 学校人文精神的载体, 更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 具有深远意义。 举行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是弘扬校园人文精神,大 学仪式文化的建设环节, 让莘莘学子们感受到大学礼仪的历 史感和神圣感, 更好地理解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精神 家园, 它承载着学校文化中太多的理念与情结, 也是向学生展 演、 传授大学的价值理念, 一所大学倡导什么, 追求什么, 培 养什么样的人才, 秉承什么样的传统, 均可以在毕业典礼中再 次体现, 并使其深化认同的过程。 总之, 学校的文化与价值理 念, 弥漫在毕业典礼的任何一个细节之中。 三、思想教育的拓展延伸 教育人, 培养人, 是一系统工程。 毕业典礼是大学生学业 的终结, 人生另一个征途的开始, 同时也是学校集中教育的最 后一堂课, 但这种教育的意蕴却可以绵延学生的一生, 毕业典 礼用各种形式告诉毕业生 一个人来自于社会, : 并且最终走向 社会, 只有真正的融入社会, 那才是一生的意义所在, 使他们 的大学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同时为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作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先生与浙江大学毕业 生座谈时说, 读完了大学, 修完了学业, 大家都要参加 “毕业 典礼” 所谓 , “毕业” “结束” 带有 的意思, 但是你们知道吗? 在英文里 “毕业典礼” 这个单词是 commencement, 其本义乃 是“开始”的意思。这就是说, “毕业”其实就是“始业” 结 。 束的是一个阶段的正式学业, 开始的是绵延整个人生的事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毕业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四、寓“教
”于“别”体现对学子的关爱 在举行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教”“别” 寓 于 , 师长的一句祝福, 一声叮咛, 几点真诚的忠告, 会让学生倍感 温暖。 学校里的领导和教师们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
50
就业调研
治教育和人生指导是有意义的, 但教育的回报期是漫长的, 平 日里点点滴滴的教诲,会让毕业生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获得力 量。 园丁付出的每一分心血、 每一片苦心, 总有一天会得到学 生的理解和感恩。 “母校的怀抱是你永久的港湾”这样一句话 足以会让学子们温暖一生。 离别可以让学子们与母校远隔千山 万水但母校对学生的热爱却可以跨越时空。 五、生活教育,师生共同品味参与、奉献的意义 学成之际, 毕业生们再一次回顾成长历程、 饮水思源, 对 师长道声谢, 向自己的院系赠送纪念品, 向参加毕业典礼的亲 朋好友道谢, 是毕业典礼上的必经过程, 用温情的字眼, 表达 对所有对自己成长付出关注的人的谢意, 字数不必多, 离愁别 绪中会给学生以启迪。 无论是名校还是一所地方的小院校, 毕 竟给了学生知识与青春年少时的流金岁月, 为了这份给予, 让 学生学会感恩, 毕业了,向父母、 老师三鞠躬, 表示最诚挚的感 谢,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这是做人最起 码的品德;而一所大学的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奉 献。 在毕业典礼上, 我们的校长在恭贺学生们学有所成的同时, 为了学校办学空间有限而向毕业生真诚道歉、 建筑学院院长为 在迎接专业评估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精诚团结向毕业生们道谢 并热泪盈眶, 彼此感恩, 毕业典礼让师生一齐体味着生活中奉 献的快乐。 六、 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责任教育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 ,但在走出校门前仍不是真正的 社会人, 大学毕业, 是每个大学毕业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从 学校走向社会他们要去实践各自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的概 念中虽然有个“大” 字,但人们依然会把他们看成孩子。 孩子 要学习, 要成长, 走出校门、 踏上社会之后要生存、 要奉献、 要 工作, 要发展、 要立业, 社会角色的转变使昔日的学子们均需 担起一份责任, 无论对自己、 对家庭还是对社会、 对国家乃至 民族都必须成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毕业典礼是提示大学毕业 生们要开始懂得成人之义, “弃尔幼稚、 顺尔成德” 走出校门 的那一刻起,将要获得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 要树立起做大事 的“舍我其谁”的气度与抱负。 1924 年孙中山先生向毕业学生致训辞:学海汪洋, 毓仁作
圣, 大学毕业, 此其发轫。 植基既固, 建业立名, 登峰造极, 有 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这一训 辞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升毕业典礼对大学生的教育内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精神 应该把毕业典礼作为文化的一项内容, 突出学校的文化韵 味。 在照毕业照时、 开毕业典礼时, 选在有鲜明的学校标志或 文化象征的地方, 学校的文化便能透过校徽、 校训、 标志性建 筑, 伴随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的学子传承下去。 让每一个毕业生, 领悟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 树立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理想, 敦 笃励志。 环境塑造人,氛围感染人,毕业典礼仪式的设计和策划, 仪式的内容安排, 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的过程, 而是学校文化 的集中体现。特制内容的宣传栏、标语、彩旗、校园广播、专 题网站都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 尊敬师长, 服务社会的热情, 增强毕业生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成就感。 二、采用庄严神圣的形式 “师生着装”是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状态的体 现, 毕业典礼上, 虽不必沐浴斋戒, 全体教师均需着正装, “面 必净, 发必理, 衣必整, 纽必结。 头容正, 肩容平, 胸容宽, 背 容直” 从这一刻, ,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身着正装不仅是 礼仪的需要, 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老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 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重要会议、 重要 活动中, 老师的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所穿服饰礼仪和心灵着的和谐统一是作为教师展示为师之道的 重要方面。 毕业典礼是毕业生踏上社会的第一个隆重场合, 正 装体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标志着神圣庄严, 虽然依然是那样一 张张稚气未脱的脸, 但这种体味毕竟会与平日里的休闲装有着 巨大区别。 三、精心组织、丰富内涵 每年毕业生的毕业典礼是校园中的大事, 虽然它是常规性 质的,是每年必做的, 对于承办部门的人来说, 也许已经难有 刺激, 可是, 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经历。 仪 式的隆重、 正式, 典礼的热烈、 典雅, 会深深地留在脑海中, 成 为终生值得回味的记忆。 因此, 各级单位应该把它作为教育的 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 精心筹划的毕业典礼,将成为大学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 不仅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闪光点, 同时使学生度过一个终生难 忘的节日, 更将成为学校人文精神的传统。 我们的组织者自然 应该慎重对待并力求通过典礼来升华学子们对母校的情感。 毕 业
典礼的议程不能只停留在领导讲话、 毕业生代表发言、 匆匆 发证书等固化的环节上, 随着时间的变化, 毕业典礼的意义和 内涵也应不断变化,毕业典礼应摈弃“假、大、空”的流于形 式,精心策划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议程,以“近、短、实” 的丰富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 使毕业典礼的教 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凝聚力量、促进教育教学 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典礼都仅限于毕业生参加, 应更为充 分的调动在校生、 教师、 毕业生家长及校友参与毕业典礼的积 极性, 但需进一步扩大毕业典礼的覆盖面, 提升学校知名度, 凝 成教育合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毕业典礼是学生成长成 才过程中的重要仪式, 不仅可以使毕业生再次接受学校优秀传 统和优秀文化的教育,而且可以使教育重心下移至在校学生, 见证学生的成长、 收获, 可以提升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习预期,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玉丽.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河南机电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5.3. 2 、余清臣. 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 教育科学研究. 2 0 0 5 . 8 .
中国大学生就业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