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温少华、[email protected]、[1**********]、文水县东南街第一小学、0321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面向教学, 解决教与学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方案。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它也是一门科学, 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活动的互动;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教育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规划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模式

前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展示了与传统被动的传授式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特征:趣味、探索、成功、和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的快乐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新课标提倡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的校园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作为教师都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梦想和激情吗?我们的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吗?我们的学生有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吗?我们的学生快乐吗?

作为新课标的主阵地——课堂,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课堂呈现了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充满着兴趣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思考创新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兴奋,营造出一份快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建构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如何构建“快乐的生成”?好奇的乐趣、思考创新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感悟成功的兴奋等方面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快乐生成因素。

新课标下强化基础分析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是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这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基础。

一、快乐的前提——好奇兴趣的唤醒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首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写论文,找草根论文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写数学小论文,发表数学小论文到草根论文网。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儿童喜闻乐见、色彩鲜艳的教具和图片,形象可爱的玩具和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具、玩具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逐步理解那些深奥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概念既抽象又深奥,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很难用语言向儿童说清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6只形态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从左、右两边去数,一共有几只,通过数数,学生就知道这个“6”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再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问学生第6只是什么动物?从右往左第6只又是什么动物?为什么都是第6只,却不是同一种动物呢?用这样的直观教学,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领会到“6只”和“第6只”所表示的意思不同。6只是动物的总数,第6只是指次序排列在第6只的那个动物,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好奇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时,教师不要急于讲出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考老师的方法去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度量大小各异的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当即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一个定值,它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是教师可以再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拼剪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当学生掌握这个新

知后,再进一步问学生:“四边形内角和是几度?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有利于学生不满足已知,不断去探索新知,去发现新问题。这时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告诉学生你们报出来的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哪些数能被2、3或5整除的,哪些数不能被2、3、5整除的,然后把学生报出来的数按能被2、3、5整除分类板书。这时学生就会惊奇,他们会想怎么老师没有经过演算,就知道它的结果了呢?疑问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始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求知往往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

因此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学习,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方法。如学习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可以先出470÷5、10200÷25、2400÷25、12000÷125、91000÷125„„一组计算题,然后问学生:“谁能直接说出这些题目的得数?”当学生面露难色,限于能力无法解答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470÷5时,老师是用47×2算的,2400÷25是用24×4算的,9100÷125是用91×8算的。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维,仔细观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巩固,不断发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以促使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弄,让学生把7个苹果按每盘放2个的要求,看一看可以放几盘?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会发现放了三盘后,还多一个苹果。这时学生会不知所措。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剩下一个?剩下一个能不能再放一盘。”在学生积极思维、热烈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知道,剩下的一个不够一份,所以不能再放一盘。在学生动手、思维、讨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一堆货物平均分,不一定正好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时,就有剩余,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剩下的数叫余数。从而给学生建立了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要贯穿始终。它能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它有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二、快乐的学习——课堂兴趣的养成

(一)立足“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1. 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数学课程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 学生的思维能力。

埃德? 拉诺威克兹在《思维? 学习? 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 学生的数学素养。

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学要有针对性,备课参考实效性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1. 处理好四维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教学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因材施教。

2. 设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

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角度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 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1)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有合理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

教学方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开 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我们的教学即要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对生活有帮助的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充分发挥其用处,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用数学。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时要尽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教材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不能像以往那样训练学生机械地记忆、获取知识,应多想办法,利用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室成为学生探究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场所。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要求,作为课堂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新课标能更加落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11

[2] 徐速.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

[3] 李艳. 数学教学. 小学教学报,2009,5.

[4] 白健辉. 小学数学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2007,7

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温少华、[email protected]、[1**********]、文水县东南街第一小学、0321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面向教学, 解决教与学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方案。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它也是一门科学, 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活动的互动;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教育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规划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模式

前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展示了与传统被动的传授式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特征:趣味、探索、成功、和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的快乐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新课标提倡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的校园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作为教师都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梦想和激情吗?我们的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吗?我们的学生有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吗?我们的学生快乐吗?

作为新课标的主阵地——课堂,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课堂呈现了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充满着兴趣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思考创新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兴奋,营造出一份快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建构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如何构建“快乐的生成”?好奇的乐趣、思考创新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感悟成功的兴奋等方面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快乐生成因素。

新课标下强化基础分析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是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这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基础。

一、快乐的前提——好奇兴趣的唤醒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首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写论文,找草根论文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课堂教学是实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写数学小论文,发表数学小论文到草根论文网。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儿童喜闻乐见、色彩鲜艳的教具和图片,形象可爱的玩具和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具、玩具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逐步理解那些深奥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概念既抽象又深奥,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很难用语言向儿童说清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6只形态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从左、右两边去数,一共有几只,通过数数,学生就知道这个“6”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再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问学生第6只是什么动物?从右往左第6只又是什么动物?为什么都是第6只,却不是同一种动物呢?用这样的直观教学,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领会到“6只”和“第6只”所表示的意思不同。6只是动物的总数,第6只是指次序排列在第6只的那个动物,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好奇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时,教师不要急于讲出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考老师的方法去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度量大小各异的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当即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一个定值,它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是教师可以再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拼剪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当学生掌握这个新

知后,再进一步问学生:“四边形内角和是几度?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有利于学生不满足已知,不断去探索新知,去发现新问题。这时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告诉学生你们报出来的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哪些数能被2、3或5整除的,哪些数不能被2、3、5整除的,然后把学生报出来的数按能被2、3、5整除分类板书。这时学生就会惊奇,他们会想怎么老师没有经过演算,就知道它的结果了呢?疑问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始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求知往往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

因此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学习,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方法。如学习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可以先出470÷5、10200÷25、2400÷25、12000÷125、91000÷125„„一组计算题,然后问学生:“谁能直接说出这些题目的得数?”当学生面露难色,限于能力无法解答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470÷5时,老师是用47×2算的,2400÷25是用24×4算的,9100÷125是用91×8算的。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维,仔细观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巩固,不断发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以促使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弄,让学生把7个苹果按每盘放2个的要求,看一看可以放几盘?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会发现放了三盘后,还多一个苹果。这时学生会不知所措。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剩下一个?剩下一个能不能再放一盘。”在学生积极思维、热烈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知道,剩下的一个不够一份,所以不能再放一盘。在学生动手、思维、讨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一堆货物平均分,不一定正好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时,就有剩余,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剩下的数叫余数。从而给学生建立了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要贯穿始终。它能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它有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二、快乐的学习——课堂兴趣的养成

(一)立足“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1. 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数学课程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 学生的思维能力。

埃德? 拉诺威克兹在《思维? 学习? 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 学生的数学素养。

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学要有针对性,备课参考实效性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1. 处理好四维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教学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因材施教。

2. 设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

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角度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 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1)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有合理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

教学方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开 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我们的教学即要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对生活有帮助的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充分发挥其用处,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用数学。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时要尽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教材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不能像以往那样训练学生机械地记忆、获取知识,应多想办法,利用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室成为学生探究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场所。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要求,作为课堂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新课标能更加落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11

[2] 徐速.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

[3] 李艳. 数学教学. 小学教学报,2009,5.

[4] 白健辉. 小学数学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2007,7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度"
  • [摘要]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笔者认为要从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学生广泛参与.课后 ...查看


  • 台教研室200909号
  • 台教研室[2009]09号 关于公布2009年台州市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直属学校: 根据<台州市教研系统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管理办法>精神,经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或市直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 ...查看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查看


  • 巧设悬念,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 巧设悬念,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内容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通过巧设悬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丰富想象力, 增强记忆力, 开拓思维, ...查看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 ...查看


  •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与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与方法 作者:罗红英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学好和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 ...查看


  • 新桥小学第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及现场观摩活动方案
  • 桃花源镇新桥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及现场观摩活动方案 桃花源镇新桥小学„2012‟3号 各年级组办公室: 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镇第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及观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