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有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严重违法犯罪的后果。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最终让学生能在网络中合理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成瘾,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教育对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的互联网,网民使用率还在继续上升。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有相当一部分网络使用者由于无节制的使用网络,上网已然成瘾,这对其工作、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学历层次上分析不难看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了34.6%。全国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95%左右都是网民,而大学生中平均每天
上网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已达到学生总数的29%以上。网络成瘾的状况显然已经形成。
网络成瘾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症”,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学者Ivan Goldberg提出。Goldberg将其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患者通过对网络的使用产生一种满足感,其行为变现为一种的强不自主迫性网络使用行为。长期的网络成瘾会使个体智力及自我控制力下降;经常出现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情绪困扰;导致个体体内激素失调影响免疫系统;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极大的损害。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因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力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上网的成本越来越小,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网络,无论是课堂上、宿舍里,还是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有些大学生自诩“网络弄潮儿”。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学生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们遭受着种种困惑和痛苦。很多大学生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在线聊天、浏览网站和其他各种需求而导致对网络的依赖。“寒窗苦读二十载,一招却被网络害”成了许多因沉溺于网络而葬送学业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学习原因受到学籍处理的学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在网上耗费太多时间而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而造成的。因此,网络成瘾带给学生的危害正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根据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总结,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成瘾,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破坏,使人身体虚弱,严重网瘾者还会出现神经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会引发焦虑症、忧郁症。
(2)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网络成瘾容易挤占原本属于学习的时间,容易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
(3)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充分张扬个性,获得心理满足,认为现实人际交往可有可无,拒绝融入社会。
(4)导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弱化。网络成瘾者容易在网络游戏和暴力、色情网站中放纵自己,弱化道德意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网络内容复杂,良莠不齐,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杂陈于网上,容易使辨别力较弱的网瘾者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我们知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而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
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行为失控。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让学生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成瘾,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深有感悟,提议如下。
首先,要探究大学生上网的内在动机,寻找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特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就要把握大学生上网成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动机,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所产生的内在原因;很多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是以“获取知识;劳役结合,结交朋友”等为理由,但是,笔者通过跟踪调查不难发现,学生虽有以上原因,但同时也喜欢在网上进行情感交流,网络游戏,对新鲜事物好奇,并参与体验等等因素在里面,还有一些同学,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任何想知道的问题,都会上网百度来解决,学生可以不相信老师的话,但绝对相信网上的解释。这是一种普遍但很严重的现象,必须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要寻找方法来实现大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笔者通过七八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后认为,在课堂上呼吁大家认真学习,不要上网聊天玩游戏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无异于隔空喊话,基本没有收效,要想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戒除网瘾并转移到其他方面,必须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
认为,可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辩论赛、PPT制作大赛、体育活动比赛等,再比如,定期开办相关的讲座,组织一些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网络上转向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逐步的让他们从网瘾的习惯中走出来。
最后,学校里应该积极配合教师,不给学生上网成瘾的条件;笔者曾走访了学生的男生宿舍,发现80%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大部分都在宿舍里无节制的上网打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整个通宵的玩网络游戏,因此学校很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比如,规定晚上11点钟定时断网断电,控制上网时间段,控制上网流量,清除学校周围的网吧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只能望网兴叹,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形成不上网的习惯。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我们能够逐步的解除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习惯,那么,这对学生本人、对学校、对社会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学生本人来说,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学习、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当中,我们知道,大学生每天平均花费在上网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方面,那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将会是极大的提升,当时间有了保障,学生也会更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获得成功。其次,对学校来说,学生能较好地遵守校纪校规,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因为,网络相对于单纯的校园,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在网络里面充斥着各种不
健康不文明的东西,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容易被网络所蛊惑,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所以,当减少学生上网时间,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后,这方面的问题将大大减少,这对于校园的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对社会来说,大学时期是学生的一个自我整合和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今后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如果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将能使大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的人才。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积极响应“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活动,使广大大学生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敏,丁晓玲.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15:172.
[2] 马晖,张远智.探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0(3):39.
[3] 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
报,2008(6):97.
[4] 陈启新.戒“网瘾”从找原因入手[J].湖北教育,2010(6):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有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严重违法犯罪的后果。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最终让学生能在网络中合理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成瘾,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教育对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的互联网,网民使用率还在继续上升。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有相当一部分网络使用者由于无节制的使用网络,上网已然成瘾,这对其工作、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学历层次上分析不难看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了34.6%。全国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95%左右都是网民,而大学生中平均每天
上网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已达到学生总数的29%以上。网络成瘾的状况显然已经形成。
网络成瘾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症”,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学者Ivan Goldberg提出。Goldberg将其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患者通过对网络的使用产生一种满足感,其行为变现为一种的强不自主迫性网络使用行为。长期的网络成瘾会使个体智力及自我控制力下降;经常出现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情绪困扰;导致个体体内激素失调影响免疫系统;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极大的损害。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因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力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上网的成本越来越小,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网络,无论是课堂上、宿舍里,还是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有些大学生自诩“网络弄潮儿”。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学生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们遭受着种种困惑和痛苦。很多大学生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在线聊天、浏览网站和其他各种需求而导致对网络的依赖。“寒窗苦读二十载,一招却被网络害”成了许多因沉溺于网络而葬送学业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学习原因受到学籍处理的学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在网上耗费太多时间而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而造成的。因此,网络成瘾带给学生的危害正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根据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总结,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成瘾,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破坏,使人身体虚弱,严重网瘾者还会出现神经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会引发焦虑症、忧郁症。
(2)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网络成瘾容易挤占原本属于学习的时间,容易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
(3)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充分张扬个性,获得心理满足,认为现实人际交往可有可无,拒绝融入社会。
(4)导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弱化。网络成瘾者容易在网络游戏和暴力、色情网站中放纵自己,弱化道德意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网络内容复杂,良莠不齐,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杂陈于网上,容易使辨别力较弱的网瘾者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我们知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而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
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行为失控。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作为学生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让学生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遨游而避免成瘾,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深有感悟,提议如下。
首先,要探究大学生上网的内在动机,寻找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特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就要把握大学生上网成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动机,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所产生的内在原因;很多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是以“获取知识;劳役结合,结交朋友”等为理由,但是,笔者通过跟踪调查不难发现,学生虽有以上原因,但同时也喜欢在网上进行情感交流,网络游戏,对新鲜事物好奇,并参与体验等等因素在里面,还有一些同学,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任何想知道的问题,都会上网百度来解决,学生可以不相信老师的话,但绝对相信网上的解释。这是一种普遍但很严重的现象,必须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要寻找方法来实现大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笔者通过七八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后认为,在课堂上呼吁大家认真学习,不要上网聊天玩游戏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无异于隔空喊话,基本没有收效,要想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戒除网瘾并转移到其他方面,必须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
认为,可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辩论赛、PPT制作大赛、体育活动比赛等,再比如,定期开办相关的讲座,组织一些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网络上转向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逐步的让他们从网瘾的习惯中走出来。
最后,学校里应该积极配合教师,不给学生上网成瘾的条件;笔者曾走访了学生的男生宿舍,发现80%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大部分都在宿舍里无节制的上网打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整个通宵的玩网络游戏,因此学校很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比如,规定晚上11点钟定时断网断电,控制上网时间段,控制上网流量,清除学校周围的网吧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只能望网兴叹,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形成不上网的习惯。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我们能够逐步的解除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习惯,那么,这对学生本人、对学校、对社会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学生本人来说,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学习、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当中,我们知道,大学生每天平均花费在上网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方面,那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将会是极大的提升,当时间有了保障,学生也会更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获得成功。其次,对学校来说,学生能较好地遵守校纪校规,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因为,网络相对于单纯的校园,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在网络里面充斥着各种不
健康不文明的东西,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交流,容易被网络所蛊惑,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所以,当减少学生上网时间,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后,这方面的问题将大大减少,这对于校园的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对社会来说,大学时期是学生的一个自我整合和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今后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如果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将能使大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的人才。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积极响应“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活动,使广大大学生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敏,丁晓玲.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15:172.
[2] 马晖,张远智.探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0(3):39.
[3] 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
报,2008(6):97.
[4] 陈启新.戒“网瘾”从找原因入手[J].湖北教育,20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