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最近,我们在走访和指导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并不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不知如何把握难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不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机结合。同时,还存在活动形式多样性、趣味性、运动特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活动只能让幼儿停留在“玩玩而已”的层面,并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首先,教师要学习和了解幼儿各年龄段基本动作能力发展的特点(见上海市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运动》教材),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准线。其次,教师要在日常低结构的自主式体育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在自然运动状态中的动作发展现状,归纳大多数幼儿动作发展现状与应达成的动作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本班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例如,大班幼儿应该会进行各种复杂的跳跃,但在日常观察中,教师如果发现多数幼儿并不能进行连续的跨越式跳跃,就可以设计以“我来学做小刘翔”为主题的、以连续跨越多个障碍为重点内容的活动。又如,在区域运动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不太会摆弄一些运动小器械或不能创新玩法,就可以设计以发展幼儿探索各种器械玩法为主的活动,如“好
玩的路障”“高物上玩球”“篮球高手”等。再如,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在运动中不遵守规则,相互争抢器材、乱拿乱放,或者不愿意相互协商合作运动,教师就可以设计以提高幼儿运动规则意识为主题的活动,如“双人跳水”“逃避火球”“小小快递员”等。
二、把握运动活动的目标定位
运动活动的目标应该反映本次活动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所概括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幼儿对运动的态度情感、运动的核心经验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有机整合。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所描述的核心经验要高于幼儿日常所表现的已有运动经验,表述要尽可能具体,并能突出与本次活动内容相连的、体现运动领域特质的幼儿核心经验。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目标:①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②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小班“会飞的球宝宝”的活动目标:①尝试手眼协调地将皮球向上抛过2米以上的标志物;②体验将皮球抛向空中的乐趣。小班“小猪造房子”的活动目标:①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运动,感知鹅卵石的特性,体验玩鹅卵石的乐趣;②发展搬运物体走、跑的基本运动能力。
三、确定运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运动活动的重点,主要来源于幼儿运动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幼儿的基本运动经验。幼儿运动活动的难点,就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缺乏的基本运动经验,或者从来没有接受相关的运动教
育,对此没有相应的认知。如幼儿跳跃中上下肢体的配合和腿部膝关节屈伸动作协调能力较差,脚落地很重,这就成为幼儿跳跃教学中的难点,也成为教师在运动活动中要提升幼儿运动经验的核心要求。
教师可以在活动目标中确定活动重点和难点。如大班“我的身体会移动”的活动目标:①能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手脚、腰腹、臀部等不同身体部位来移动身体:②提高调整自己身体移动的能力及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认知。活动重点是“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来移动身体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移动身体时动作协调灵活,控制能力增强”。又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重点是“助跑后连续跨跳过六个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活动难点是“连续单跳单落、跨跳不停顿、不碰到障碍物”。
四、筹划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设计幼儿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时,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本着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运动活动特点的原则来筹划。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一般可以从引出主题、扮演角色、活动身体等角度来设计,主要让幼儿在教师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下迅速了解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如在中班“小小魔术师”活动中,教师先集中幼儿,运用语言讲解法和演示法引出活动主题:“看!我带来了什么?(教师从身后拿出彩色短棒,幼儿抢答是棍棒、棍子),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棍棒,它是一根魔棒,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魔术师,用自己的身体把棍棒变成
一根魔棒好吗?(好!)来!先跟着我做几个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转动棍棒、掌心托棍棒走、一手支撑棍棒倾斜转圈走、两腿夹棍棒跳跃等动作。
在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可以围绕活动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各种运动。以发展运动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关键问题提问法——问题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再次发现探究法”。在“再次发现探究法”环节,教师要预设比第一次运动经验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教师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把自己的玩法展示给对方看,相互不能重复。又如教师要求幼儿做“推小车”动作,两人合作时要手脚配合,比一比哪辆小车推的时间长。
以学习新动作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讲解结合示范法——练习法一保护帮助法一纠正错误法一游戏法”。在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学习的新动作渗透到游戏中,并在游戏中变换游戏规则,以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我来学做小刘翔”活动中,教师在游戏环节逐渐增加栏架数量、栏间距离和高度。又如“跳马小运动员”活动中,最后的游戏规则由一个跳马增加到两个跳马,要求两人同时出发跳马,助跑速度、起跳分腿支撑落地时间要同步。
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前面两部分,组织幼儿开展运动量小的身体放松活动。如教师可以说:“小马们本领都练好了,大家有点累了,来!我们边走边吃吃青草、喝喝水。”接着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器材,最后教师围绕活动目标点评幼儿的运动现状,轻松地离开场地返回教室。
附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运动活动:我来学做小刘翔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
2.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运动前向幼儿介绍刘翔刻苦训练、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故事。
2.纸箱、纸棒、高低不同的栏架、四面小旗等。
3.布置分组比赛场地起点、终点线(8米左右)。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6分)
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手持一根纸棍,热身。
1.幼儿手持纸棍,利用操场空地做各种队形的跑跳交替动作。
2.纸棍操:上肢左右摆动、弓步压腿、上体向左右侧屈、上体前后屈、两脚交换跳(纸棍放在地上)、连续跳过纸棍(分组把纸棍间隔放在地上分组跳跃)。
二、学习跨栏(11分)
1.中国“飞人”是谁?他获得过什么冠军?他有什么本领?我们也来学跨栏好吗?
2.教师讲解示范跨一个栏的动作。
方法与要求.先摆放一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一条腿向前抬起跨过纸棍栏杆,另一条腿跟着跨过。可以先跨左腿,也可以先跨右腿,不能碰倒栏架。
3.幼儿三人一组跨一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四周,用纸盒、纸棍自主搭建栏架,分小组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三人是否能合作,是否在标志线起跑,是否跨栏时做到不碰倒栏架。
4.教师讲解示范连续跨三个栏的动作。
教师示范摆放有间隔距离的三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跨过一个栏架,跑几步后再跨过一个栏架,连续跨过三个栏架。栏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直到固定不动。
5.幼儿三人一组跨三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自主增添至三个栏架,学习连续跨栏。
教师重点指导:器材摆放时小组之间是否有影响,是否能连续跨栏,提示前一个幼儿跨完三个栏后,后面的幼儿再起跑,观察栏架间距是否合适。
6.交流分享:请多组幼儿演示连续跨栏。
三、分组跨栏比赛(8分)
1.教师讲解示范:分四组开展比赛,每组四个栏架,栏间距六米,栏高依据之前的练习情况设定,各组听到“预备——跑!”的信号后,第
一个幼儿在起点线起跑后连续跨栏,跑到终点以举旗为信号,后者起跑出发。碰倒栏架要摆放好。
2.每组按要求摆放栏架并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帮助幼儿布置场地(放好四面小旗),查看栏架数、间距是否合理、安全,幼儿练习是否顺利。
3.分组比赛。
教师做裁判发令,引发幼儿相互加油。幼儿分组比赛(2次以上)。
四、小结讲评、放松整理(5分)
1.教师简单小结讲评。
2.师幼共同收拾整理器材。
3.拿取衣物散步离场。
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最近,我们在走访和指导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并不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不知如何把握难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不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机结合。同时,还存在活动形式多样性、趣味性、运动特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活动只能让幼儿停留在“玩玩而已”的层面,并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首先,教师要学习和了解幼儿各年龄段基本动作能力发展的特点(见上海市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运动》教材),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准线。其次,教师要在日常低结构的自主式体育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在自然运动状态中的动作发展现状,归纳大多数幼儿动作发展现状与应达成的动作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本班幼儿的最近动作发展区。
例如,大班幼儿应该会进行各种复杂的跳跃,但在日常观察中,教师如果发现多数幼儿并不能进行连续的跨越式跳跃,就可以设计以“我来学做小刘翔”为主题的、以连续跨越多个障碍为重点内容的活动。又如,在区域运动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不太会摆弄一些运动小器械或不能创新玩法,就可以设计以发展幼儿探索各种器械玩法为主的活动,如“好
玩的路障”“高物上玩球”“篮球高手”等。再如,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在运动中不遵守规则,相互争抢器材、乱拿乱放,或者不愿意相互协商合作运动,教师就可以设计以提高幼儿运动规则意识为主题的活动,如“双人跳水”“逃避火球”“小小快递员”等。
二、把握运动活动的目标定位
运动活动的目标应该反映本次活动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所概括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幼儿对运动的态度情感、运动的核心经验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有机整合。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所描述的核心经验要高于幼儿日常所表现的已有运动经验,表述要尽可能具体,并能突出与本次活动内容相连的、体现运动领域特质的幼儿核心经验。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目标:①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②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小班“会飞的球宝宝”的活动目标:①尝试手眼协调地将皮球向上抛过2米以上的标志物;②体验将皮球抛向空中的乐趣。小班“小猪造房子”的活动目标:①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运动,感知鹅卵石的特性,体验玩鹅卵石的乐趣;②发展搬运物体走、跑的基本运动能力。
三、确定运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运动活动的重点,主要来源于幼儿运动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幼儿的基本运动经验。幼儿运动活动的难点,就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缺乏的基本运动经验,或者从来没有接受相关的运动教
育,对此没有相应的认知。如幼儿跳跃中上下肢体的配合和腿部膝关节屈伸动作协调能力较差,脚落地很重,这就成为幼儿跳跃教学中的难点,也成为教师在运动活动中要提升幼儿运动经验的核心要求。
教师可以在活动目标中确定活动重点和难点。如大班“我的身体会移动”的活动目标:①能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手脚、腰腹、臀部等不同身体部位来移动身体:②提高调整自己身体移动的能力及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认知。活动重点是“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来移动身体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移动身体时动作协调灵活,控制能力增强”。又如大班“我来学做小刘翔”的活动重点是“助跑后连续跨跳过六个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活动难点是“连续单跳单落、跨跳不停顿、不碰到障碍物”。
四、筹划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设计幼儿运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时,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本着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运动活动特点的原则来筹划。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一般可以从引出主题、扮演角色、活动身体等角度来设计,主要让幼儿在教师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下迅速了解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如在中班“小小魔术师”活动中,教师先集中幼儿,运用语言讲解法和演示法引出活动主题:“看!我带来了什么?(教师从身后拿出彩色短棒,幼儿抢答是棍棒、棍子),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棍棒,它是一根魔棒,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魔术师,用自己的身体把棍棒变成
一根魔棒好吗?(好!)来!先跟着我做几个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转动棍棒、掌心托棍棒走、一手支撑棍棒倾斜转圈走、两腿夹棍棒跳跃等动作。
在活动的主要部分,教师可以围绕活动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各种运动。以发展运动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关键问题提问法——问题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再次发现探究法”。在“再次发现探究法”环节,教师要预设比第一次运动经验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教师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把自己的玩法展示给对方看,相互不能重复。又如教师要求幼儿做“推小车”动作,两人合作时要手脚配合,比一比哪辆小车推的时间长。
以学习新动作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可以设计成“讲解结合示范法——练习法一保护帮助法一纠正错误法一游戏法”。在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学习的新动作渗透到游戏中,并在游戏中变换游戏规则,以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如“我来学做小刘翔”活动中,教师在游戏环节逐渐增加栏架数量、栏间距离和高度。又如“跳马小运动员”活动中,最后的游戏规则由一个跳马增加到两个跳马,要求两人同时出发跳马,助跑速度、起跳分腿支撑落地时间要同步。
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前面两部分,组织幼儿开展运动量小的身体放松活动。如教师可以说:“小马们本领都练好了,大家有点累了,来!我们边走边吃吃青草、喝喝水。”接着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器材,最后教师围绕活动目标点评幼儿的运动现状,轻松地离开场地返回教室。
附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运动活动:我来学做小刘翔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续跨跳六个以上障碍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
2.尝试分组摆放不同材料、高度、间距的栏架,并开展小组比赛,培养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运动前向幼儿介绍刘翔刻苦训练、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故事。
2.纸箱、纸棒、高低不同的栏架、四面小旗等。
3.布置分组比赛场地起点、终点线(8米左右)。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6分)
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手持一根纸棍,热身。
1.幼儿手持纸棍,利用操场空地做各种队形的跑跳交替动作。
2.纸棍操:上肢左右摆动、弓步压腿、上体向左右侧屈、上体前后屈、两脚交换跳(纸棍放在地上)、连续跳过纸棍(分组把纸棍间隔放在地上分组跳跃)。
二、学习跨栏(11分)
1.中国“飞人”是谁?他获得过什么冠军?他有什么本领?我们也来学跨栏好吗?
2.教师讲解示范跨一个栏的动作。
方法与要求.先摆放一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一条腿向前抬起跨过纸棍栏杆,另一条腿跟着跨过。可以先跨左腿,也可以先跨右腿,不能碰倒栏架。
3.幼儿三人一组跨一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四周,用纸盒、纸棍自主搭建栏架,分小组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三人是否能合作,是否在标志线起跑,是否跨栏时做到不碰倒栏架。
4.教师讲解示范连续跨三个栏的动作。
教师示范摆放有间隔距离的三个栏架,在标志线起跑几步后,跨过一个栏架,跑几步后再跨过一个栏架,连续跨过三个栏架。栏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直到固定不动。
5.幼儿三人一组跨三个栏。
幼儿三人一组,自主增添至三个栏架,学习连续跨栏。
教师重点指导:器材摆放时小组之间是否有影响,是否能连续跨栏,提示前一个幼儿跨完三个栏后,后面的幼儿再起跑,观察栏架间距是否合适。
6.交流分享:请多组幼儿演示连续跨栏。
三、分组跨栏比赛(8分)
1.教师讲解示范:分四组开展比赛,每组四个栏架,栏间距六米,栏高依据之前的练习情况设定,各组听到“预备——跑!”的信号后,第
一个幼儿在起点线起跑后连续跨栏,跑到终点以举旗为信号,后者起跑出发。碰倒栏架要摆放好。
2.每组按要求摆放栏架并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帮助幼儿布置场地(放好四面小旗),查看栏架数、间距是否合理、安全,幼儿练习是否顺利。
3.分组比赛。
教师做裁判发令,引发幼儿相互加油。幼儿分组比赛(2次以上)。
四、小结讲评、放松整理(5分)
1.教师简单小结讲评。
2.师幼共同收拾整理器材。
3.拿取衣物散步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