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UNIVERSITY
题
学
学
专
学
指生生业院导姓学班名老目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名 朱兆鸿 魏天瑞 号2 [1**********] [1**********]1 级金 融工程 称金 融统计学院 师姚 小义
2015 年 6 月 28 日
摘要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简要介绍收购过程
二.国际投资理论分析
三.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四.国际投资方式分析
五.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六.现状 目录
正文
一.收购过程简要介绍
2008年1月,吉利向美国福特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
2008年12月1日,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
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福特高层会晤吉利汽车管理层。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参与收购沃尔沃。 2009年3月中旬,吉利聘请英国洛希尔公司竞购沃尔沃。 2009年12月23日,双方就出售沃尔沃轿车项目一事达成框架协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2010年6月-7月,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反 垄断审查
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 2010年8月2日,吉利和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 合资子公司。
二.使用的国际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论?
一.资金优势?
1.上面有人。政府部门和中方银行的支持。
2.杠杆收购。高盛为之募得25.86亿港元。
二.技术优势?
吉利收购沃尔沃其实就像“农村小伙”追求“大明星”,所以技术上并没优势。
三.信息与管理优势?
吉利子公司体系庞大,有100多家,然而绝大部分是在国内,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福特、捷豹、路虎、林肯。 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影响因素的利用。
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商务部明确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此次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签字仪式,本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转变增长方式和实施更有效的国际合作的期盼和鼓励。可以说吉利的这次收购行动,是对国家战略、地方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深度整合。
二.收益与成本比较
吉利以18亿美元(成本)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用内部化理论来评价:该次收购的市场内部化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 的经济收益。
三.国际投资环境
一.政治环境
1.国际关系
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
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二.经济人口环境
1.国际经济环境
受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
2.国内经济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
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三.社会文化环境
1.社会角度
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远未达到饱和,汽车的需求量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汽车安 安全和环保也越来越收关注。
2.民族文化
我国国内民族意识高涨,人们在买汽车时,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如果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必定将让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福特公司所想看到的。还有一方面就是广大民众的支持,此次收购如果成功,将使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和中国力量得以体现和 提升。
四.技术环境
1.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2.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 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
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涉及的国际投资方式
1.按跨国并购产品的异同或产业方向分类
该案例为典型的横向并购,吉利与沃尔沃均为汽车生产企业。
2.按支付方式划分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共用了18亿美金,其中16亿美金由现金支付,2 亿美金由票据收购,所以是现金收购。
该案例同样为典型的杠杆收购,杠杆收购的核心在于以小取大,在这场收购中,吉利分别成立了三家射手公司,分别为吉利凯盛,吉利万源,吉利凯旋。利用三家射手公司向银行贷款共达91亿人民币,其 余30亿由大庆国资委拿出。与传统的收购相比,其有两个特点:融资结构发生了变化,收购引起的负债主要由靶子公司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其次是投资者的投资。
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在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以及技术风险中,财务风险恐怕是在这项案例里面风险最大的也是最需要讨论的。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对该案例的财务风险作全面的分析。
1.融资风险方面
吉利本次收购成功的关键即在于融资借债,通过杠杆撬动一个很大的资本来完成这个收购。吉利集团主要选择了债务融资,而不是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顺序。因为内部股权融资实行有困难,比如发行股票有困难;股权融资易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每股收益,损害投资者利益。吉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利用债务融资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利
用财务杠杆。但是融资之后资产负债率达到69%,大大提高了财务杠杆,如果未来3年,沃尔沃的现金流仍然不能“反哺”吉利,那么吉利面临极大的偿债压力。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吉利将被收购方的收益作为担保,并成立吉利万源作为并购的运作公司。因此看来,吉利所采用的并购沃尔沃的融资方式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
2.支付风险方面
(1)资金成本增加,还本付息压力增大。 吉利09年各种银行贷款均增加了70%以上,由于负债需到期偿还利息的刚性性质,意味着收购公司可能因负债比例过高、资本结构恶化,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2)偿债风险增大。短期偿债风险方面,通常认为生产性企业的流动比率不能低于2。吉利2005年到2009年的流动比率均低于2。这说明该公司资产流动性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比较大。
长期偿债风险方面,吉利2008年、2009年的产权比率均大于1,说明负债超过净资产,长期偿债能力弱。而吉利2005年到2009年,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表明长期偿债能力下降,偿债风险增大。
(4)高息风险债券带来的风险。杠杆收购中通常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高息风险债券,很高的资金成本和很大的变化系数使风险调整贴现率变大。中国在2010年已经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这将加大吉利的利息负担,甚至出现难以支付的情况。所以一旦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吉利可能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从而面临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危机。
4、财务整合风险
(1)吉利杠杆收购后,可能存在后续运营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了维护沃尔沃管理的独立性和高端品牌形象,吉利还保留了原管理团队、总部和经销渠道,高昂的品牌运营成本和开发成本挑战资金链的连续性。沃尔沃复活的关键是补充资金,保守估计在l5亿美元左右,但2009年吉利全部收入不过5O多亿元人民币,无法不令外界担忧资金链的持续性。
(2)杠杆收购后,吉利将会受到销售市场、品牌、中西方文化冲突、工会难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运营风险。
现状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杨学良表示,4年多的时间,在吉利控股集团所有权架构下,沃尔沃的盈利和口碑实现了双丰收。2014年销售业绩除了在全球增长10%以外,中国的市场也增长了30%左右。目前沃尔沃已经走上了正轨,技术能力在提升,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渠道在增加,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沃尔沃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沃尔沃在华销售增长46%,中
国成为沃尔沃全球增长最迅猛的市场。在2013年上半年业绩负增长的情况下,凭借中国市场的振兴,沃尔沃实现全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31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对应于沃尔沃复兴的重要性。
位于比利时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是沃尔沃在瑞典以外规模最大的汽车总装厂,2010年时仅有2000余名工人,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产量稳步增长,工厂员工也增加到5500多名。
在收购沃尔沃后,不仅仅复兴了沃尔沃品牌,由于国产后带来的价格优势,也给国内的汽车购买者带来了福利与新的参考。目前沃尔沃已经在内地建立了起了两个新的汽车生产研发中心:成都与大庆工厂。 作为一名大庆人,我也亲眼见证了吉利沃尔沃给一座资源型城市所注入的新的活力,自建成后吸引了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给了很多本地有志青年施展拳脚的机会,很多在国内外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也自愿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工厂的建成让经济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石油产业,很大程度的推动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再发展。从最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国内外的红火发展。吉利沃尔沃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也祝愿吉利集团延续奇迹,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HUNAN UNIVERSITY
题
学
学
专
学
指生生业院导姓学班名老目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名 朱兆鸿 魏天瑞 号2 [1**********] [1**********]1 级金 融工程 称金 融统计学院 师姚 小义
2015 年 6 月 28 日
摘要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简要介绍收购过程
二.国际投资理论分析
三.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四.国际投资方式分析
五.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六.现状 目录
正文
一.收购过程简要介绍
2008年1月,吉利向美国福特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
2008年12月1日,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
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福特高层会晤吉利汽车管理层。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参与收购沃尔沃。 2009年3月中旬,吉利聘请英国洛希尔公司竞购沃尔沃。 2009年12月23日,双方就出售沃尔沃轿车项目一事达成框架协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2010年6月-7月,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反 垄断审查
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 2010年8月2日,吉利和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 合资子公司。
二.使用的国际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论?
一.资金优势?
1.上面有人。政府部门和中方银行的支持。
2.杠杆收购。高盛为之募得25.86亿港元。
二.技术优势?
吉利收购沃尔沃其实就像“农村小伙”追求“大明星”,所以技术上并没优势。
三.信息与管理优势?
吉利子公司体系庞大,有100多家,然而绝大部分是在国内,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福特、捷豹、路虎、林肯。 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影响因素的利用。
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商务部明确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此次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签字仪式,本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转变增长方式和实施更有效的国际合作的期盼和鼓励。可以说吉利的这次收购行动,是对国家战略、地方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深度整合。
二.收益与成本比较
吉利以18亿美元(成本)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用内部化理论来评价:该次收购的市场内部化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 的经济收益。
三.国际投资环境
一.政治环境
1.国际关系
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
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二.经济人口环境
1.国际经济环境
受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
2.国内经济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
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三.社会文化环境
1.社会角度
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远未达到饱和,汽车的需求量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汽车安 安全和环保也越来越收关注。
2.民族文化
我国国内民族意识高涨,人们在买汽车时,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如果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必定将让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福特公司所想看到的。还有一方面就是广大民众的支持,此次收购如果成功,将使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和中国力量得以体现和 提升。
四.技术环境
1.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2.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 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
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涉及的国际投资方式
1.按跨国并购产品的异同或产业方向分类
该案例为典型的横向并购,吉利与沃尔沃均为汽车生产企业。
2.按支付方式划分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共用了18亿美金,其中16亿美金由现金支付,2 亿美金由票据收购,所以是现金收购。
该案例同样为典型的杠杆收购,杠杆收购的核心在于以小取大,在这场收购中,吉利分别成立了三家射手公司,分别为吉利凯盛,吉利万源,吉利凯旋。利用三家射手公司向银行贷款共达91亿人民币,其 余30亿由大庆国资委拿出。与传统的收购相比,其有两个特点:融资结构发生了变化,收购引起的负债主要由靶子公司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其次是投资者的投资。
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在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以及技术风险中,财务风险恐怕是在这项案例里面风险最大的也是最需要讨论的。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对该案例的财务风险作全面的分析。
1.融资风险方面
吉利本次收购成功的关键即在于融资借债,通过杠杆撬动一个很大的资本来完成这个收购。吉利集团主要选择了债务融资,而不是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顺序。因为内部股权融资实行有困难,比如发行股票有困难;股权融资易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每股收益,损害投资者利益。吉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利用债务融资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利
用财务杠杆。但是融资之后资产负债率达到69%,大大提高了财务杠杆,如果未来3年,沃尔沃的现金流仍然不能“反哺”吉利,那么吉利面临极大的偿债压力。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吉利将被收购方的收益作为担保,并成立吉利万源作为并购的运作公司。因此看来,吉利所采用的并购沃尔沃的融资方式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
2.支付风险方面
(1)资金成本增加,还本付息压力增大。 吉利09年各种银行贷款均增加了70%以上,由于负债需到期偿还利息的刚性性质,意味着收购公司可能因负债比例过高、资本结构恶化,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2)偿债风险增大。短期偿债风险方面,通常认为生产性企业的流动比率不能低于2。吉利2005年到2009年的流动比率均低于2。这说明该公司资产流动性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比较大。
长期偿债风险方面,吉利2008年、2009年的产权比率均大于1,说明负债超过净资产,长期偿债能力弱。而吉利2005年到2009年,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表明长期偿债能力下降,偿债风险增大。
(4)高息风险债券带来的风险。杠杆收购中通常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高息风险债券,很高的资金成本和很大的变化系数使风险调整贴现率变大。中国在2010年已经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这将加大吉利的利息负担,甚至出现难以支付的情况。所以一旦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吉利可能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从而面临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危机。
4、财务整合风险
(1)吉利杠杆收购后,可能存在后续运营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了维护沃尔沃管理的独立性和高端品牌形象,吉利还保留了原管理团队、总部和经销渠道,高昂的品牌运营成本和开发成本挑战资金链的连续性。沃尔沃复活的关键是补充资金,保守估计在l5亿美元左右,但2009年吉利全部收入不过5O多亿元人民币,无法不令外界担忧资金链的持续性。
(2)杠杆收购后,吉利将会受到销售市场、品牌、中西方文化冲突、工会难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运营风险。
现状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杨学良表示,4年多的时间,在吉利控股集团所有权架构下,沃尔沃的盈利和口碑实现了双丰收。2014年销售业绩除了在全球增长10%以外,中国的市场也增长了30%左右。目前沃尔沃已经走上了正轨,技术能力在提升,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渠道在增加,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沃尔沃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沃尔沃在华销售增长46%,中
国成为沃尔沃全球增长最迅猛的市场。在2013年上半年业绩负增长的情况下,凭借中国市场的振兴,沃尔沃实现全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31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对应于沃尔沃复兴的重要性。
位于比利时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是沃尔沃在瑞典以外规模最大的汽车总装厂,2010年时仅有2000余名工人,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产量稳步增长,工厂员工也增加到5500多名。
在收购沃尔沃后,不仅仅复兴了沃尔沃品牌,由于国产后带来的价格优势,也给国内的汽车购买者带来了福利与新的参考。目前沃尔沃已经在内地建立了起了两个新的汽车生产研发中心:成都与大庆工厂。 作为一名大庆人,我也亲眼见证了吉利沃尔沃给一座资源型城市所注入的新的活力,自建成后吸引了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给了很多本地有志青年施展拳脚的机会,很多在国内外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也自愿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工厂的建成让经济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石油产业,很大程度的推动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再发展。从最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国内外的红火发展。吉利沃尔沃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也祝愿吉利集团延续奇迹,成功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