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首先我想到的是,如何在一个网页的呈现中就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因为通常解决一个具体题型的问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举例讲解,网页只能是先阅读,然后脱节地自己去尝试。我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考语文分数不高,138分,作文应该是接近满分(本人从12岁起写长篇小说,个人小说将在10月底出版上市)。现在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从教已经七年了,见证了许多有好底子的学生,在学校那种只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体制下,未能完成自己的大学梦想,甚至,把之前对语文文学的那一点点热爱也消磨殆尽。万分心痛,所以我决定,从一个切实际的角度,来好好帮助大家。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让大家先明确一个观念:解题的思路、流程、方法谁都有,网上搜索也一大堆,眼花缭乱,而且我相信你自己在课堂上听老师反复介绍 也不下一百遍了,但是,在面临考试,需要你自己动手写答案时,你却忽然无从下手。原因很简单,你还没有训练自己具备有呈现完美答案的能力,或者,也许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理解高考出题人的套路,不了解他的问的点是什么,所以总是狐疑不定。所以,总结一句话:
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答”,缺少长期阅读的积淀,给你任何方法和技巧,你自己都是无法去呈现答案的。
好比,一个篮球教练苦苦告诫潘长江,只要你跳跃足够高,手掌伸直,抓球有力,然后在一个适合的高度出手下压,你就可以灌篮。你是不是听着感觉很好笑,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事实,只是一味地求方法,求招式,当事人什么都知道,但就是没有能力去呈现。
该怎么办呢?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切实际的方案,供参考。
前提:阅读足够量的高考题型文章,对文本类型足够熟悉,能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该文体的写作模式。(读书破万卷,阅读全是送分题。)
一、找一个下午或者一晚上时间,模仿近期高考试卷的阅读题题型,自己去找一篇陌生的文章,然后设计一套完整的问题,要求问的类型和试卷一样,然后自己去解答。这个训练能让你了解,什么叫“答”。答这个事情,一定是有限制范围的,你必须答出题者问问题的角度。
现在高考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小白了,变得很讨厌,就像你女朋友说话,什么都得猜一下,她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举例子,假设我遇到了麻烦,我需要找小明,于是我问你,你知道小明的电话号码吗?根据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一定回答:我知道。那我们再好好想一想,我要的答案是“我知道”吗?我要的答案是,小明的电话号码具体是多少。其实这也是我们目前学生答题的主流模式,被动、敷衍。这是不行的。
举一个具体高考的题目
2016年全国卷1语文卷小说部分第11题(4)小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怎么答呢?这个问题的真意是什么呢?答题点在什么地方?
这个时候,请把它当做你女朋友说的话,去好好揣测它这么问的意图。首先,这是一道分析题,要你分析的内容其实是“六安爷”是个什么人和“小说主旨”是什么,发现了吗?但是他有限定范围,要求你必须从“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这句话来理解。说白了,你不能结合全文是分析,而只能通过这一句话,以点带面地去分析。你的答案,应该是,通过“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来分析,六安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性格),以及六安爷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内心情感);这个占4分。再通过那句话,来分析小说的主旨,这个也占4分。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呈现应该是;
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点;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着重提醒:阅读题答案一定要分点分条来答!一定要分若干个点!这样显得你的答案是有逻辑有思路的,而不是天马行空,而且阅卷人也是按点来给分。没分点答的,认作你只有一个角度一个点,得分很低!)
好,知道了什么叫“答如所问”,接下来我们要解决,如何达到问题的点子上 去拿分。
二、具体答法模式简介。
1,先说高考阅读题的分类,有论述类文本(说明文),然后是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然后是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等),然后是古诗词的第二题,问答题。论文类说明文全是选择题,就不说,实用类文本的答案可以在文本里面找,且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有点类似于小说,而诗歌的问答题和散文类似,所以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小说和诗歌。
2,人物性格是什么?
小说,是通过环境、背景的渲染,故事情节的推进,来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文体。重点在什么?人物性格!所以,答小说,明确判断人物性格是关键,如何判定人物性格呢?想想你是如何给你身边的朋友和陌生人下性格标签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心理、情绪,以及特定情境中别人的反应和评价(这个叫侧面描写,或者衬托、对比)。高考小说,一定有道题是叫你回答小说中某个人物性格的,但是问法有很多种,比如前面我列举的那个例子,叫你从一句话去理解人物,这个就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是:
(2015年全国卷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分,从原文你看到的若干个性格特点中,任意选三点,就可以拿满分。
看参考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简单不?
再看性格题的变式,它不仅要你明确他们的性格,还要你分析这种性格的起因和来源
比如2015年全国卷2: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参考答案:
相似之处(6分):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2分):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到没有,答如所问,且注意,你的答案是要有逻辑呈现的,要分点分条,不能写成笼统的一段,黑漆漆一大段,看不到回答逻辑的答案,就是作死!
人物传记和散文中,如有问到人物性格。根据变式,答题的方向会稍有不同,但是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思路是一样的。不多举例。
3,文章中某几个词语、某句话(某段话)、某个人物,或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作用题,有时它会出现变式,比如问你:XXXX的用意是什么?XXXX目的是什么?XXXXX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XXXXXXX这样?
无疑他们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写这段话,写这个人,写这个标题),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带来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性格+情感+主题。 根据具体文本来采用这五条当中的至少三条。因为一般是6分。
内容上的作用:(把所写内容解释一下,翻译一下,有文采地复述一遍)答案格式:强调了XXXX,描绘了XXXXX,说明了XXXXXXXX。
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问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中间(承接上文XXXXXXX(故事内容),引出下文XXXXXXX(故事内容);补充说明,丰富人物性格。)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主题);首尾呼应;意犹未尽,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
性格上的作用:突出表现了 XXX 的 XXX 的性格;通过对比,衬托了 XXX 的 XXX 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
情感上的作用:表达了 XXX 的 XXXXX感情。
主题上的作用:突出了文章XXX 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XXXXX(用意说明,一般是褒奖或批判)。
举例子
A(2015年全国卷1)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B(2016全国卷1)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C(武汉市四月调考试卷)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高考古诗词考什么?
古人最开始表达心中想法是用的诗和辞这种文体,后来文化发展,有了散文,小说等。今天高考考的文言文是一种特殊文体,带一点点写作手法,但艺术性是几乎没有的,因为高考文言文取材于史料,而古人写史重在客观和真实,虽然二十四史不代表客户事实,但无限接近于事实,所以文言文的考察其实就是考理解和翻译。但古诗词不一样,古文人最能表现写作手法和胸中文墨的写作方式是诗啊!所以高考古诗词一定要会考你该古人的写作艺术。写作艺术包括什么呢?感情的表达方式和细节的写作手法。
告诉你,高考古诗考察内容从来且绝对不会创新!然而,我们如想完美解答古诗考题,需要做以下工作来铺垫:
①了解各朝代历史背景和该朝代著名诗人的经历。特别是:
“东晋(南北朝)”,代表人物,陶渊明
“晚唐(安史之乱)”,代表人物,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
“北宋”,代表人物,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秦观
“南宋”,代表人物,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明末清初”。
这几个特殊历史时期和这几个代表人物的风格,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做古诗会非常非常难。因为高考出的古诗都是换汤不换药,作者换了,但是派别和感情是固定的 !现在,古诗会了降低考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注释,所以,高考古诗,最重要的是看“注释”。
②诗词中的意象。(略)
③古诗手法的积累。
表达情感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方式:白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等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比喻、拟人、用典、对比、联想。(千万不要说用了夸张,那是豪放派好吗!)
(对其中专业名词不了解的可以去百度)
好,列举几种题型
A 2016全国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8.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B 2015全国卷2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C 2015全国卷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9.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致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总结:现在的全国卷,诗词的内容、翻译、一部分情感、作用和手法基本都出在选择题了。第二道问答题一般会问:情感!手法和作用的赏析!
具体诗词的固定情感分类、写作手法的明确、题目的答题格式,古诗派别、人物、历史和其它各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请参考我的新浪微博(搜索语文老师黄政,教育领域专业认证),我将定期更新详细讲解视频。这里很难展示。
单独说一下练字题的答题格式。
格式:该字的意思(解释)+深层含义(诗中是什么意思)+手法和作用(拟人?通感?突出表现了XX的XX特点?)。另外,特殊情况下,还要+情感+主题。看需要。
好了,题主的问题基本全面搞定。如有更多需要,请留言、评论或关注我新浪微博。(搜索语文老师黄政。)
谢谢邀请,首先我想到的是,如何在一个网页的呈现中就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因为通常解决一个具体题型的问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举例讲解,网页只能是先阅读,然后脱节地自己去尝试。我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考语文分数不高,138分,作文应该是接近满分(本人从12岁起写长篇小说,个人小说将在10月底出版上市)。现在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从教已经七年了,见证了许多有好底子的学生,在学校那种只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体制下,未能完成自己的大学梦想,甚至,把之前对语文文学的那一点点热爱也消磨殆尽。万分心痛,所以我决定,从一个切实际的角度,来好好帮助大家。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让大家先明确一个观念:解题的思路、流程、方法谁都有,网上搜索也一大堆,眼花缭乱,而且我相信你自己在课堂上听老师反复介绍 也不下一百遍了,但是,在面临考试,需要你自己动手写答案时,你却忽然无从下手。原因很简单,你还没有训练自己具备有呈现完美答案的能力,或者,也许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理解高考出题人的套路,不了解他的问的点是什么,所以总是狐疑不定。所以,总结一句话:
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答”,缺少长期阅读的积淀,给你任何方法和技巧,你自己都是无法去呈现答案的。
好比,一个篮球教练苦苦告诫潘长江,只要你跳跃足够高,手掌伸直,抓球有力,然后在一个适合的高度出手下压,你就可以灌篮。你是不是听着感觉很好笑,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事实,只是一味地求方法,求招式,当事人什么都知道,但就是没有能力去呈现。
该怎么办呢?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切实际的方案,供参考。
前提:阅读足够量的高考题型文章,对文本类型足够熟悉,能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该文体的写作模式。(读书破万卷,阅读全是送分题。)
一、找一个下午或者一晚上时间,模仿近期高考试卷的阅读题题型,自己去找一篇陌生的文章,然后设计一套完整的问题,要求问的类型和试卷一样,然后自己去解答。这个训练能让你了解,什么叫“答”。答这个事情,一定是有限制范围的,你必须答出题者问问题的角度。
现在高考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小白了,变得很讨厌,就像你女朋友说话,什么都得猜一下,她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举例子,假设我遇到了麻烦,我需要找小明,于是我问你,你知道小明的电话号码吗?根据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一定回答:我知道。那我们再好好想一想,我要的答案是“我知道”吗?我要的答案是,小明的电话号码具体是多少。其实这也是我们目前学生答题的主流模式,被动、敷衍。这是不行的。
举一个具体高考的题目
2016年全国卷1语文卷小说部分第11题(4)小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怎么答呢?这个问题的真意是什么呢?答题点在什么地方?
这个时候,请把它当做你女朋友说的话,去好好揣测它这么问的意图。首先,这是一道分析题,要你分析的内容其实是“六安爷”是个什么人和“小说主旨”是什么,发现了吗?但是他有限定范围,要求你必须从“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这句话来理解。说白了,你不能结合全文是分析,而只能通过这一句话,以点带面地去分析。你的答案,应该是,通过“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来分析,六安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性格),以及六安爷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内心情感);这个占4分。再通过那句话,来分析小说的主旨,这个也占4分。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呈现应该是;
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点;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着重提醒:阅读题答案一定要分点分条来答!一定要分若干个点!这样显得你的答案是有逻辑有思路的,而不是天马行空,而且阅卷人也是按点来给分。没分点答的,认作你只有一个角度一个点,得分很低!)
好,知道了什么叫“答如所问”,接下来我们要解决,如何达到问题的点子上 去拿分。
二、具体答法模式简介。
1,先说高考阅读题的分类,有论述类文本(说明文),然后是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然后是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等),然后是古诗词的第二题,问答题。论文类说明文全是选择题,就不说,实用类文本的答案可以在文本里面找,且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有点类似于小说,而诗歌的问答题和散文类似,所以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小说和诗歌。
2,人物性格是什么?
小说,是通过环境、背景的渲染,故事情节的推进,来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文体。重点在什么?人物性格!所以,答小说,明确判断人物性格是关键,如何判定人物性格呢?想想你是如何给你身边的朋友和陌生人下性格标签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心理、情绪,以及特定情境中别人的反应和评价(这个叫侧面描写,或者衬托、对比)。高考小说,一定有道题是叫你回答小说中某个人物性格的,但是问法有很多种,比如前面我列举的那个例子,叫你从一句话去理解人物,这个就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是:
(2015年全国卷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分,从原文你看到的若干个性格特点中,任意选三点,就可以拿满分。
看参考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简单不?
再看性格题的变式,它不仅要你明确他们的性格,还要你分析这种性格的起因和来源
比如2015年全国卷2: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参考答案:
相似之处(6分):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2分):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到没有,答如所问,且注意,你的答案是要有逻辑呈现的,要分点分条,不能写成笼统的一段,黑漆漆一大段,看不到回答逻辑的答案,就是作死!
人物传记和散文中,如有问到人物性格。根据变式,答题的方向会稍有不同,但是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思路是一样的。不多举例。
3,文章中某几个词语、某句话(某段话)、某个人物,或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作用题,有时它会出现变式,比如问你:XXXX的用意是什么?XXXX目的是什么?XXXXX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XXXXXXX这样?
无疑他们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写这段话,写这个人,写这个标题),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带来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性格+情感+主题。 根据具体文本来采用这五条当中的至少三条。因为一般是6分。
内容上的作用:(把所写内容解释一下,翻译一下,有文采地复述一遍)答案格式:强调了XXXX,描绘了XXXXX,说明了XXXXXXXX。
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问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中间(承接上文XXXXXXX(故事内容),引出下文XXXXXXX(故事内容);补充说明,丰富人物性格。)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主题);首尾呼应;意犹未尽,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
性格上的作用:突出表现了 XXX 的 XXX 的性格;通过对比,衬托了 XXX 的 XXX 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
情感上的作用:表达了 XXX 的 XXXXX感情。
主题上的作用:突出了文章XXX 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XXXXX(用意说明,一般是褒奖或批判)。
举例子
A(2015年全国卷1)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B(2016全国卷1)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C(武汉市四月调考试卷)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高考古诗词考什么?
古人最开始表达心中想法是用的诗和辞这种文体,后来文化发展,有了散文,小说等。今天高考考的文言文是一种特殊文体,带一点点写作手法,但艺术性是几乎没有的,因为高考文言文取材于史料,而古人写史重在客观和真实,虽然二十四史不代表客户事实,但无限接近于事实,所以文言文的考察其实就是考理解和翻译。但古诗词不一样,古文人最能表现写作手法和胸中文墨的写作方式是诗啊!所以高考古诗词一定要会考你该古人的写作艺术。写作艺术包括什么呢?感情的表达方式和细节的写作手法。
告诉你,高考古诗考察内容从来且绝对不会创新!然而,我们如想完美解答古诗考题,需要做以下工作来铺垫:
①了解各朝代历史背景和该朝代著名诗人的经历。特别是:
“东晋(南北朝)”,代表人物,陶渊明
“晚唐(安史之乱)”,代表人物,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
“北宋”,代表人物,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秦观
“南宋”,代表人物,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明末清初”。
这几个特殊历史时期和这几个代表人物的风格,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做古诗会非常非常难。因为高考出的古诗都是换汤不换药,作者换了,但是派别和感情是固定的 !现在,古诗会了降低考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注释,所以,高考古诗,最重要的是看“注释”。
②诗词中的意象。(略)
③古诗手法的积累。
表达情感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方式:白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等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比喻、拟人、用典、对比、联想。(千万不要说用了夸张,那是豪放派好吗!)
(对其中专业名词不了解的可以去百度)
好,列举几种题型
A 2016全国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8.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B 2015全国卷2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C 2015全国卷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9.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致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总结:现在的全国卷,诗词的内容、翻译、一部分情感、作用和手法基本都出在选择题了。第二道问答题一般会问:情感!手法和作用的赏析!
具体诗词的固定情感分类、写作手法的明确、题目的答题格式,古诗派别、人物、历史和其它各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请参考我的新浪微博(搜索语文老师黄政,教育领域专业认证),我将定期更新详细讲解视频。这里很难展示。
单独说一下练字题的答题格式。
格式:该字的意思(解释)+深层含义(诗中是什么意思)+手法和作用(拟人?通感?突出表现了XX的XX特点?)。另外,特殊情况下,还要+情感+主题。看需要。
好了,题主的问题基本全面搞定。如有更多需要,请留言、评论或关注我新浪微博。(搜索语文老师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