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江苏铜山 孙建锋)

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读书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

师:你就是咱们班读书最棒的?!

生:是呀!(她摇动着两条羊角辫,显得信心十足。)

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生读课文1—5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师:经过四遍读书的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师: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师:体会得很准确。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

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师: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孙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是用麦穗。

师:你善于比较,很快找到了“苏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很不简单!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你思路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丰富的知识。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会记不住,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有时靠着别人告诉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发、假牙一样,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却没有生命力;而靠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生机勃勃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老师讲的很少,仅仅讲了三次话。第一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这是提出一个要求。第二次,“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进行一次提醒。第三次,“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进行一次启发。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老师”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生: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实践很认真,这从课文的第三节可以看出,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生: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师:“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们是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佳!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师:这些问题,我课前也没有想到。你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的确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评析:

案例评析:《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江苏铜山 孙建锋)

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读书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

师:你就是咱们班读书最棒的?!

生:是呀!(她摇动着两条羊角辫,显得信心十足。)

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生读课文1—5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师:经过四遍读书的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师: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师:体会得很准确。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

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师: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孙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是用麦穗。

师:你善于比较,很快找到了“苏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很不简单!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你思路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丰富的知识。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会记不住,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有时靠着别人告诉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发、假牙一样,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却没有生命力;而靠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生机勃勃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老师讲的很少,仅仅讲了三次话。第一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这是提出一个要求。第二次,“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进行一次提醒。第三次,“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进行一次启发。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老师”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生: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实践很认真,这从课文的第三节可以看出,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生: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师:“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们是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佳!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师:这些问题,我课前也没有想到。你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的确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评析:


相关文章

  • 最大的麦穗经典教学实录片段
  • 欣赏特级教师孙建锋的课,你一定会被师生间那充满魔力的对话深深折服,孙老师如同一位语言大师,用自己饱含真情的隽永话语引领学生共同进到了由文本和师生所共同营造的精神殿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去聆听他 ...查看


  • 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案例编写的一般要求
  • 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案例编写的一般要求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在我们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许多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一的案例,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思想, ...查看


  • 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
  • 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一) 源于实践 意在教育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 苍南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万湘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行: 下午好!首先让我说声感谢.感谢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学评价办公室董加选主任,在百忙中, ...查看


  • 02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
  • <数学教学论>教案 开课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授课教研室:数学教育教研室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 教材: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高教出版社,2004年) 课题:第二章--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 课时安排:4课时 学习 ...查看


  • 从小事做起 1
  • 从小事做起,力求低碳生活 近日,平阴县少岱小学结合实际,迅速启动"低碳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倡议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一是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倡议书.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 ...查看


  • 第一节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 教育反思 第一节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 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 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 ◆ 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 ...查看


  •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教学实录与评析
  • 勘案例分析 新课程学习NEW COURSES'STUDY 联辱生话 了锯生产 刘建东 (浙江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感叠高科技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教学实录与评析 摘要: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实 ...查看


  • _数学广角_搭配_一_教学实录与评析
  • 邱丽郑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 ...查看


  •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作业
  •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