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稿
九龙乡中心小学 裴明娜
二0一三年四月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九龙乡中心小学 裴明娜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剪一剪,看一看等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
五、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六、 说教法
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学法”,辅以“观察发现法”、“引导探究法”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
八、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按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展示几幅图片(幻灯播放),让同学们通过欣赏图片,回答以下问题:①这些物品的包装盒都是什么形状?②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
什么特点?③在标有数字的长方体上指出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针对最后给出的长方体,我想用彩纸重新包装一下,可不知至少裁多大的纸。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既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又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下课堂活动。
1、分组操作
让全体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先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长方体的六个面,然后沿着棱剪开再展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通过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探究概括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我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的加深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利用课件将长方体展开后的形状分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让学生讨论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第二种计算方法。
5、让学生根据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讨论回答要想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需知道长方体的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知道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6、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我通过设计有易到难,形式多样,有梯度的训练题目(幻灯出示题目)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稿
九龙乡中心小学 裴明娜
二0一三年四月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九龙乡中心小学 裴明娜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剪一剪,看一看等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
五、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六、 说教法
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学法”,辅以“观察发现法”、“引导探究法”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
八、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按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展示几幅图片(幻灯播放),让同学们通过欣赏图片,回答以下问题:①这些物品的包装盒都是什么形状?②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
什么特点?③在标有数字的长方体上指出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针对最后给出的长方体,我想用彩纸重新包装一下,可不知至少裁多大的纸。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既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又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下课堂活动。
1、分组操作
让全体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先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长方体的六个面,然后沿着棱剪开再展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通过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探究概括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我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的加深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利用课件将长方体展开后的形状分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让学生讨论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第二种计算方法。
5、让学生根据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讨论回答要想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需知道长方体的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知道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6、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我通过设计有易到难,形式多样,有梯度的训练题目(幻灯出示题目)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