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第4章 肝系理论与临床

第4章 肝系理论与临床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居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为阴中之阳。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脏器,其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在肝与胆之间相互络属,故肝与胆相互为表里。

二、肝的病理变化

肝的病理表现,有虚实之别,而以实证为多见。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由于情志所伤,致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自内生,风火相煽,上升巅顶,或横窜脉络,以致血不归藏,随气火并走于上,这就是肝风发生的病机。根据其病情轻重之不同,又可分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妄动等实热症候。若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则成肝阴不足、虚阳上扰的虚证。

三、理论阐要与临床应用

(一)肝主疏泄

理论阐要疏,即疏通,泄即发散。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其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血液运行的影响 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能使其他脏腑的气机调畅,从而促进血液运行。若肝失疏泄,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导致吐血、咯血等病症;气机郁结,则血行不畅,可以形成瘀血。

(2)对水液代谢的影响 人体水液是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所完成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水液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水液的代谢,也有赖于气机的调畅,即“气行则水行”之意。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以导致津液代谢失常,从而产生痰饮、水肿、水臌、梅核气等病症。

(3)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肝的疏泄,对脾胃的消化吸收起着促进作用。若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腹胀腹泄泻,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之证,临床上统称为“木不疏土”。

(4)对胆的影响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就可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症。

(5)对情志的影响 情志活动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气血的正常运行与肝疏泄关系密切。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若肝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出现郁郁寡欢,悲伤欲哭,胸胁、乳房、少腹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若肝升泄太过,导致肝气上逆或肝风内动,则可出现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

(6)对生殖机能的影响 生殖机能虽由肾所主,但又与肝的疏泄调节作用相关。其主要机理在于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在功能上隶属于肝。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任脉通,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孕育分娩顺利,在男子则媾精排精活动正常。反之,肝失疏泄,就可导致冲任失调,气血失和,在女子则出现经、带、胎、产诸疾;在男子则出现阳痿、早泄或阳强、射精不能等病症。

临床应用:凡上述由肝失疏泄而导致的一切病症,均可从肝讲行论治。

第4章 肝系理论与临床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居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为阴中之阳。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脏器,其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在肝与胆之间相互络属,故肝与胆相互为表里。

二、肝的病理变化

肝的病理表现,有虚实之别,而以实证为多见。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由于情志所伤,致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自内生,风火相煽,上升巅顶,或横窜脉络,以致血不归藏,随气火并走于上,这就是肝风发生的病机。根据其病情轻重之不同,又可分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妄动等实热症候。若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则成肝阴不足、虚阳上扰的虚证。

三、理论阐要与临床应用

(一)肝主疏泄

理论阐要疏,即疏通,泄即发散。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其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血液运行的影响 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能使其他脏腑的气机调畅,从而促进血液运行。若肝失疏泄,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导致吐血、咯血等病症;气机郁结,则血行不畅,可以形成瘀血。

(2)对水液代谢的影响 人体水液是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所完成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水液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水液的代谢,也有赖于气机的调畅,即“气行则水行”之意。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以导致津液代谢失常,从而产生痰饮、水肿、水臌、梅核气等病症。

(3)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肝的疏泄,对脾胃的消化吸收起着促进作用。若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腹胀腹泄泻,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之证,临床上统称为“木不疏土”。

(4)对胆的影响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就可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症。

(5)对情志的影响 情志活动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气血的正常运行与肝疏泄关系密切。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若肝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出现郁郁寡欢,悲伤欲哭,胸胁、乳房、少腹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若肝升泄太过,导致肝气上逆或肝风内动,则可出现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

(6)对生殖机能的影响 生殖机能虽由肾所主,但又与肝的疏泄调节作用相关。其主要机理在于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在功能上隶属于肝。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任脉通,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孕育分娩顺利,在男子则媾精排精活动正常。反之,肝失疏泄,就可导致冲任失调,气血失和,在女子则出现经、带、胎、产诸疾;在男子则出现阳痿、早泄或阳强、射精不能等病症。

临床应用:凡上述由肝失疏泄而导致的一切病症,均可从肝讲行论治。


相关文章

  •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高血压病(阴虚阳亢)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 刘某,女,61岁,陕西中医学院职工家属.1990年3月11日初诊:头痛头晕头胀手麻已十余年,右腿痛,右耳呜,睡眠差,精神委靡,腰膝酸软,血压为180/100 ram!_Ig,舌色紫暗,脉弦.曾服不少中西药,症状时轻时重 ...查看


  • 初学脉诊一点通
  • 内容简介 诊断是治病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地治疗.而中医的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种手段搜集各种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辩证论治的结果.在这四种诊断方法中,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就是切诊,所以也可以说 ...查看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教学大纲(8版)
  • <中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课时:80时.其中包括15个课 ...查看


  • 健康沙龙活动
  • 健康沙龙活动 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为提高我乡辖区内常住居民生活水平.健康养生.中医保健.医 疗卫生等知识的宣教与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护人民身体 健康,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我院组织开展以"中医治未病"为专题,现 将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_崔姗姗
  • 98 第12卷第11期·总第187期2014年6月·上半月刊 3分钟)→新课教学(60分钟)→问题讨论(7分钟)→小结(8分钟).4. 1课前提问<中药学>各论中涉及到"湿邪"的章 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 ...查看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查看


  •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 ...查看


  •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 内容摘要: [摘要] 通过分析和阐明特点.特色和优势三词的内涵,对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三者的不同概念进行科学的定义.认为特色.特点.特长都是指"特有"而言,强调其"异",表述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查看


  • 浅谈吴颂康中医内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7月第30卷第4期 浅谈吴颂康中医内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吴 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西人民医院 萧山 311203 摘要:吴颂康老师中医内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主要体现在重视八纲辨证, 从明确病性, 辨清肝腑所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