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京教版数学七下[不等式的解集]word教案.doc

数学: 5.3《不等式的解集》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

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

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不等式? 什么叫方程? 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

(3)x与3的和小于6; (4)x的1/4小于2.

3.当x 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 +3

-4,3.5,4,-2.5,3,0,2.9.

((2)、(3)两题用投影打在屏幕上)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方程的解的意义:

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方程x+3=6的解是

x=3.)

不等式的解:

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如上面练习第(3)题中

-4,-2.5,0,2.9均是不等式x+3

请你填写下表:书p10-表 通过填表可知,-3,1.2, π, …都是x-2

可见, 不等式x-2

实际上, 当x 取小于7的每一个数时, 都能使不等式x-2

任何一个数时, 都不能使不等式x-2

式x-2

我们把不等式x-2

x-2

1. 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

集合. 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般有无限多个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 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 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

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

在数铀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

-4 -3 -2 –1 0 1 2 3 4 x

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

x=3这个点)

记号" ≥" 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 记号" ≤" 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 ≥-2(想一想,为什么? 并请一名学生回答) 在数轴上表示

如下图.

-4 -3 -2 –1

0 1 2

3 4 x

即用数铀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 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

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

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 还是用实心圆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1

2;

(4)1≤x ≤4; (5)-2

解:略. (分别让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

例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再用数轴表示出来:

(1)x小于-1; (2)x不小于-1;

(3)a是正数; (4)b是非负数.

解:(1)x小于-1表示为x

(2),(3),(4)(略)

(请四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最后,请学生在笔记本上画数轴表示)

例3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数轴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投影请学生口答)

-4 -3 -2 –1 0 1 2 3

x

-4 -3 -1.5 –1 0 1 2 3

x

4 4

-4 -3 -2 –1 0 1 2 3 4 x

解:(1)x

(本题从另一例面来揭示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表示数的范围的-种对应关系,从而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

说明问题的优点)

练习(1)用简明语言叙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么数:02>0;0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3; x≥-1; x≤-1.5;

0≤x

(3)用观察法求不等式x/2

(4)观察不等式x-4

自然数解是什么?

四、小结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用三者的定义)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 解" ," 求解" 等概念上的异同点.

3.记号" ≥" 、" ≤" 各表示什么含义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应注意什么? (解的范围的分界点)

五、作业

1.不等式x+3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

(4)-31133≤x ≤2; (5)-2

板书设计:

反馈:

数学: 5.3《不等式的解集》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

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

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不等式? 什么叫方程? 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

(3)x与3的和小于6; (4)x的1/4小于2.

3.当x 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 +3

-4,3.5,4,-2.5,3,0,2.9.

((2)、(3)两题用投影打在屏幕上)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方程的解的意义:

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方程x+3=6的解是

x=3.)

不等式的解:

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如上面练习第(3)题中

-4,-2.5,0,2.9均是不等式x+3

请你填写下表:书p10-表 通过填表可知,-3,1.2, π, …都是x-2

可见, 不等式x-2

实际上, 当x 取小于7的每一个数时, 都能使不等式x-2

任何一个数时, 都不能使不等式x-2

式x-2

我们把不等式x-2

x-2

1. 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

集合. 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般有无限多个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 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 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

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

在数铀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

-4 -3 -2 –1 0 1 2 3 4 x

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

x=3这个点)

记号" ≥" 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 记号" ≤" 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 ≥-2(想一想,为什么? 并请一名学生回答) 在数轴上表示

如下图.

-4 -3 -2 –1

0 1 2

3 4 x

即用数铀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 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

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

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 还是用实心圆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1

2;

(4)1≤x ≤4; (5)-2

解:略. (分别让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

例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再用数轴表示出来:

(1)x小于-1; (2)x不小于-1;

(3)a是正数; (4)b是非负数.

解:(1)x小于-1表示为x

(2),(3),(4)(略)

(请四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最后,请学生在笔记本上画数轴表示)

例3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数轴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投影请学生口答)

-4 -3 -2 –1 0 1 2 3

x

-4 -3 -1.5 –1 0 1 2 3

x

4 4

-4 -3 -2 –1 0 1 2 3 4 x

解:(1)x

(本题从另一例面来揭示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表示数的范围的-种对应关系,从而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

说明问题的优点)

练习(1)用简明语言叙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么数:02>0;0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3; x≥-1; x≤-1.5;

0≤x

(3)用观察法求不等式x/2

(4)观察不等式x-4

自然数解是什么?

四、小结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用三者的定义)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 解" ," 求解" 等概念上的异同点.

3.记号" ≥" 、" ≤" 各表示什么含义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应注意什么? (解的范围的分界点)

五、作业

1.不等式x+3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

(4)-31133≤x ≤2; (5)-2

板书设计:

反馈:


相关文章

  • 2017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doc
  • <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的: 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 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应用题的多种解. ...查看


  • 2013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按角分类]word教案.doc
  • 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总课时数:第14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p.26.27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集合图揭示了这3种三角形都是三角形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 ...查看


  • 2017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
  •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 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 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quo ...查看


  • 2017不等式证明1.doc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41) 2004.10.18 一.复习目标: 二.知识要点: 1.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反设--推理--导出矛盾(得出结论): 2.换元法:一般由代数式的整体换元.三角换元,换元时要注意等价性: 3.放缩法:要注意放缩的 ...查看


  • 2017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doc
  •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能利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 .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各部 ...查看


  • 2017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doc
  •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 课 题:相似三角形(2) 教学目的: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探究一些以相似为背景的综合性考题. 教学重点: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例题分析 例1.如图,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查看


  • 2017七年级数学平方根5.doc
  • 10.1 平 方 金乡县金曼克中学 赵德玉根 2006年5月23日 一.课题:平方根(3)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课本七年级下册P 164-P 168.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 ...查看


  • 2016-2017数学小升初模拟试题(一).doc
  • 数学综合练习题(一) (本卷共有六个大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在每小题中,请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约为十三亿四千五百三十一万人,这个数写 ...查看


  • 2017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doc
  •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北京三帆中学(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部)耿旭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