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弟子规》为主,通过诵读原著经典、感受名人志士故事、评味艺术文化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学期主要教学目标
1. 能够诵读《弟子规》全部原文内容。
2. 了解文章原文的大概意思。
3. 初步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 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教材为江庆柏主编的国学经典特级读本丛
书之《弟子规》,该教材分将弟子规分为五个单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中两句或四句成一小节,每一小节都包含弟子规原文、特级注释、特级解说、经典故事、特级拓
- 1 -
展五个模块,做到读。悟、练相结合。其思想和内容都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诵读。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因此课堂上要加强老师的范读,多重复几遍保证让学生记住、会读。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爱动,对学校学习生活不熟悉,自理能力较差,缺乏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课堂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学过弟子规,巧妙发挥这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利用他们带动其他同学读书。
五、主要教学措施
1.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重点字音讲解以及学生小组间互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通读。
3. 知道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利用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感悟作品进行张贴,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六、课时安排
第二周 父母呼
第三周 亲所好
第四周 亲有疾
- 2 -
第五周 或饮食 第六周 朝起早 第七周 对饮食 第八周 事勿忙 第九周 凡出言 第十周 见人善页 第十一周 凡是人 第十二周 人不闲 第十三周 凡取与 第十四周 同是人 第十五周 不力行 第十六周 房室清
一年级
年8月28日
- 3 - 2016
国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弟子规》为主,通过诵读原著经典、感受名人志士故事、评味艺术文化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学期主要教学目标
1. 能够诵读《弟子规》全部原文内容。
2. 了解文章原文的大概意思。
3. 初步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 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教材为江庆柏主编的国学经典特级读本丛
书之《弟子规》,该教材分将弟子规分为五个单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中两句或四句成一小节,每一小节都包含弟子规原文、特级注释、特级解说、经典故事、特级拓
- 1 -
展五个模块,做到读。悟、练相结合。其思想和内容都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诵读。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因此课堂上要加强老师的范读,多重复几遍保证让学生记住、会读。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爱动,对学校学习生活不熟悉,自理能力较差,缺乏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课堂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学过弟子规,巧妙发挥这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利用他们带动其他同学读书。
五、主要教学措施
1.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重点字音讲解以及学生小组间互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通读。
3. 知道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利用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感悟作品进行张贴,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六、课时安排
第二周 父母呼
第三周 亲所好
第四周 亲有疾
- 2 -
第五周 或饮食 第六周 朝起早 第七周 对饮食 第八周 事勿忙 第九周 凡出言 第十周 见人善页 第十一周 凡是人 第十二周 人不闲 第十三周 凡取与 第十四周 同是人 第十五周 不力行 第十六周 房室清
一年级
年8月28日
- 3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