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作者:shandiann 于 2010-12-27 16:30 发表

12月6日到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重庆进行了考察。在考察基层党建工作的时候,习近平说了一句话:“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

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以老百姓一句通俗的话叫做“板凳换着坐”。做基层群众工作的精髓和着力点即在于此。通过前一阶段的创先争优、一评二讲三公示活动,广大基层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极大的改进。但是比起党中央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愿望来说,还有值得努力的地方。今后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放在着力为民办实事上,进一步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做到“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

为什么要强调注意换位思考?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基层干部有着服务人民的真心,但是有时候由于基层工作事务的繁琐、或者自身没有亲身经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可能无法真切地体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能和老百姓的想法合拍。还有就是懒惰,惰性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一些干部的通病。工作中的惰性会导致一些病症的出现,比如说经验主义,习惯凭老办法、老方式想问题,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做事情;官僚主义,不肯下村进户入门,只会待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发号令;消极主义,消极怠工,得过且过,工作缺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只要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积极主动起来,戒除惰性。只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坚持以责人之心责己,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作出决策,就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干群关系永远是鱼水关系,因此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以责人之心责己,换位思考不可少。因此今后做群众工作,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注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做到思想上和老百姓“合拍”。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0:19

连载:听南怀瑾讲《论语》   作者:张保文,许庆元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南先生说,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自己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在心里马上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想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一个人成大事和获取成功的关键。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军远不如袁军强大,但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一再坐失战机;曹操则富有谋略,善于用兵。结果,战事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打败袁绍后,曹军将士在袁军的帐篷里搜到了一些信件,是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武将与袁绍暗相勾结、示好献媚的信。有人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

曹操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十分强大,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假如我站在他们的位置,当时也会这么做的。”

于是,曹操下令把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一概不予追究。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卖力相助了。

曹操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使他更多地赢得了人心,愿意投奔他并甘心为他效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曹操的力量便越来越强大,手下谋臣将士如云,他借此很快打败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你的身边就会集聚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你结交,你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广,你的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儿童患病增加,大医院门庭若市。为给孩子看病,许多家长通宵排队挂号。要问“为什么都挤到大医院?”主管部门包括院方自然会列出种种原因,这是事实,排队的家长,出于对大医院的信任,择院就医,这也是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除了扎扎实实的配套解决方案,双方能够换位思考,也是缓解解决“就医难”的一种心理基础。

在各类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中,换位思维看似简单容易实则效果非常。

想他人所想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以个人为中心,只顾及自身感受,老是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比如家长责备孩子调皮,孩子埋怨家长唠叨;老板埋怨员工能力不强,员工埋怨老板态度苛刻……

其实,当我们在埋怨他人的时候,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思想意识,并且用来比较与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呢?放到企业管理中,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思考:一个人的缺点往往暗示着他的优点。

比如你讨厌一个人急性子,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行动力?当你讨厌一个人很强势,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决断力?当你讨厌一个人说话绕弯,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思维缜密?当你讨厌一个人行动缓慢,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包容和淡定?……

这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即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发生矛盾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互相宽容、理解。

在管理学中,换位思考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正被许多企业所提倡和应用着。它就像块魔法石,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变并润滑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磨合期,构筑人类沟通的新平台。

顺道 重人 求和

虽然在经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换位思考”这个名词,但从管理学的发展史中,这一思维随处都有体现。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分为顺道、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其中“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要顺应人心。“道法自然”,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规律;“重人”就是得人心,讲究的是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说法;“求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和则兴邦,和则生财。

可见,“顺道、重人、求和”,均需要换位思考。治国要为百姓谋幸福;要得民心,就要为民办事,替民着想。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在管理中做到顺应客观规律、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

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换位思考的做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往往因事而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换位思考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韩国三星董事会主席李健熙感到,位居世界手机市场第二的三星,由于没能领先推出革新产品,危机感正逐渐蔓延。正当集团内部仍醉心于规模经营之传统窠臼时,李健熙进行了换位思考。他站在人类生活和健康的角度,敏锐地捕捉到了“能源”二字,明确提出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从消费类电子向人类核心活动转变,这为三星下一步发展继续占据先机。

因此,换位思考,于管理者而言,在企业发展上,有助于视野开阔,做出理性明确的判断;在对待员工上,能降低姿态,袒露真实想法,谦虚向下属学习,融入到员工的灵魂深处;在个人修养上,则容易产生宽容态度,将心比心,做到知足常乐。

佛山日报记者 余慎

作者:shandiann 于 2010-12-27 16:30 发表

12月6日到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重庆进行了考察。在考察基层党建工作的时候,习近平说了一句话:“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

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以老百姓一句通俗的话叫做“板凳换着坐”。做基层群众工作的精髓和着力点即在于此。通过前一阶段的创先争优、一评二讲三公示活动,广大基层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极大的改进。但是比起党中央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愿望来说,还有值得努力的地方。今后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放在着力为民办实事上,进一步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做到“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

为什么要强调注意换位思考?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基层干部有着服务人民的真心,但是有时候由于基层工作事务的繁琐、或者自身没有亲身经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可能无法真切地体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能和老百姓的想法合拍。还有就是懒惰,惰性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一些干部的通病。工作中的惰性会导致一些病症的出现,比如说经验主义,习惯凭老办法、老方式想问题,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做事情;官僚主义,不肯下村进户入门,只会待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发号令;消极主义,消极怠工,得过且过,工作缺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只要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积极主动起来,戒除惰性。只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坚持以责人之心责己,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作出决策,就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干群关系永远是鱼水关系,因此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以责人之心责己,换位思考不可少。因此今后做群众工作,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注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做到思想上和老百姓“合拍”。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0:19

连载:听南怀瑾讲《论语》   作者:张保文,许庆元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南先生说,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自己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在心里马上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想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一个人成大事和获取成功的关键。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军远不如袁军强大,但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一再坐失战机;曹操则富有谋略,善于用兵。结果,战事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打败袁绍后,曹军将士在袁军的帐篷里搜到了一些信件,是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武将与袁绍暗相勾结、示好献媚的信。有人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

曹操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十分强大,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假如我站在他们的位置,当时也会这么做的。”

于是,曹操下令把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一概不予追究。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卖力相助了。

曹操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使他更多地赢得了人心,愿意投奔他并甘心为他效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曹操的力量便越来越强大,手下谋臣将士如云,他借此很快打败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你的身边就会集聚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你结交,你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广,你的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儿童患病增加,大医院门庭若市。为给孩子看病,许多家长通宵排队挂号。要问“为什么都挤到大医院?”主管部门包括院方自然会列出种种原因,这是事实,排队的家长,出于对大医院的信任,择院就医,这也是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除了扎扎实实的配套解决方案,双方能够换位思考,也是缓解解决“就医难”的一种心理基础。

在各类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中,换位思维看似简单容易实则效果非常。

想他人所想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以个人为中心,只顾及自身感受,老是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比如家长责备孩子调皮,孩子埋怨家长唠叨;老板埋怨员工能力不强,员工埋怨老板态度苛刻……

其实,当我们在埋怨他人的时候,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思想意识,并且用来比较与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呢?放到企业管理中,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思考:一个人的缺点往往暗示着他的优点。

比如你讨厌一个人急性子,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行动力?当你讨厌一个人很强势,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决断力?当你讨厌一个人说话绕弯,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思维缜密?当你讨厌一个人行动缓慢,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包容和淡定?……

这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即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发生矛盾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互相宽容、理解。

在管理学中,换位思考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正被许多企业所提倡和应用着。它就像块魔法石,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变并润滑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磨合期,构筑人类沟通的新平台。

顺道 重人 求和

虽然在经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换位思考”这个名词,但从管理学的发展史中,这一思维随处都有体现。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分为顺道、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其中“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要顺应人心。“道法自然”,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规律;“重人”就是得人心,讲究的是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说法;“求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和则兴邦,和则生财。

可见,“顺道、重人、求和”,均需要换位思考。治国要为百姓谋幸福;要得民心,就要为民办事,替民着想。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在管理中做到顺应客观规律、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

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换位思考的做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往往因事而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换位思考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韩国三星董事会主席李健熙感到,位居世界手机市场第二的三星,由于没能领先推出革新产品,危机感正逐渐蔓延。正当集团内部仍醉心于规模经营之传统窠臼时,李健熙进行了换位思考。他站在人类生活和健康的角度,敏锐地捕捉到了“能源”二字,明确提出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从消费类电子向人类核心活动转变,这为三星下一步发展继续占据先机。

因此,换位思考,于管理者而言,在企业发展上,有助于视野开阔,做出理性明确的判断;在对待员工上,能降低姿态,袒露真实想法,谦虚向下属学习,融入到员工的灵魂深处;在个人修养上,则容易产生宽容态度,将心比心,做到知足常乐。

佛山日报记者 余慎


相关文章

  • 作文:将心比心
  • 将心比心 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场'西游'再去取得真经的路途上,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在许多时候那我们也要真诚的去与他们沟通,换位思考,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师生之间,正处于叛逆中的我们总免不了与老师之间碰撞出火花.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要 ...查看


  •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浅析激发妇女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 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浅析激发妇女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曾 莉 陈小强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 摘 要 文章结合学校妇女工作的实际,得出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真正站在妇女同志的立场走进妇女,做生活的知心者:爱护妇女,做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帮助妇女 ...查看


  • [换位思考作文]换位思考--关爱
  • 提起关爱,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查看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活动目标: 1.待他人对人对己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善由我始"的交往态度: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和素质,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掌握换位思考 ...查看


  • 换位思考 服务群众
  • 换位思考 服务群众 我经常都在想: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优质高效的工作态度,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为监管对象.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每天我们都要和大量的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遍看我们日常 ...查看


  • 换位思考演讲稿
  • 换位思考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错,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读认为他那句"生存:还是死 亡,这是一个问题"深刻至极. 读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 ...查看


  • 2[1].3与人为善2
  • 政治讲学稿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2.3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 ...查看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提高辩证分析 ...查看


  • F快乐小天使2-1课时
  • 学会换位思考 一.小游戏:是"人"是"入"? 1.伸出你的手来.用两根食指来做出一个"人"字给同桌看. 2. 同桌检查自己看到的是"人"字还是"入&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