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践行[弟子规]从孝开始

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

------ 践行《弟子规》从“孝”开始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弟子规》,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和我们现在接触过的学生才深知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仔细再读《弟子规》,对这部童蒙读物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活学活用,自觉地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 《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

作为国学经典,《弟子规》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本身就在把人类社会置于整个自然界当中并努力寻求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弟子规》就是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都将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你想想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有问题其结果是什么是不言自明的,私欲如壑永难填,无私相让天地宽。而在这五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孝”被摆在了首位。“天地君亲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亲”是直接面对的人,至亲者即是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教育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以至于《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正说明中国传统孝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孝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他的传承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

今天,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是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溺爱孩子,很多事情包办代替,促使一部分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觉得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享受。即便做错什么也会得到家长的宽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自然就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所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缺勤,课堂表现差注意力不集中,沉迷于虚拟世界网络游戏,言行粗俗脏话连篇,卫生习惯差,过度消费,破坏公物,抽烟,喝酒,打架,赌博,偷窃等等。

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犯了错误在家长面前不知道真心悔过,反而对着父母吼叫,而父母在一旁无言以对,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在长辈的纵容下他从来就没犯过“错误”,自然就没有纠错的机会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摔了跟头才会有痛的感觉,所以这种吼叫说明了什么?正说明了对自己“一贯正确”的怀疑。《礼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最高一等的孝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而我们的学生能公然侮辱父母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在其他方面又能奢求什么呢!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家长方面也有问题,在与众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接触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家长存有共同特点: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责之中出“蛟龙”,对孩子非打即骂;也有的家长本身不善于交流,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劝导,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长自身素养也有问题,老师教一套,家长教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协作,如只靠学校教育这一根支柱,是很无助的。

因此,我们的很多学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但亡羊补牢,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的教育机会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而《弟子规》仍然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教材。其中尤以《入则孝》最为重要,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把“孝”作为选拔任用官吏很重要的标准之一,汉代武帝时有“举孝廉”一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爱及天下的百姓,如果没有这个“孝”,后面也就无从谈起,你连父母都不要了,还说你会爱兄弟爱朋友,爱国家,那都是假的。因此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要开好一节班会课。

只有能触动人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班会课的素材选择很重要,中国古代孝的故事很多,但只能取一两个使用,因为这些故事很感人但很难与学生形成共鸣,我曾经在实际操作中

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假期让学生跟随父母身边,用相机拍下他们的生活点滴,参与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所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才知道父母的辛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又怎么能感受到这些呢?这些素材经过选取在班会课上使用,这样不管学生的父母是什么情况都可以起到教育意义。孟子列举了不孝的种种表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学生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二,学校与家长之间做好一次家校互动。

费孝通讲过:“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父母永远对自己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单纯做一名消防队员,很多班主任都会在学生犯错之后带家长进行协同教育,其实这种方式效果并不好,处理不好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就会形成新的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做家校互动呢,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有荣誉感,希望被别人认同。因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又能起到教育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生与家长之间做一次形式多样的深入交流。

伊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因此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切都要为这一环

节服务,这一层次的交流可以与前两点结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进行,可以作为假期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只有交流才能形成共同的思想,作为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父母在想什么,才能懂得尊重父母,进而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尊重别人。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让学生从尽孝开始,学会做人做事,学会遵守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崇尚与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对于学校来讲,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诵读《弟子规》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让我们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

------ 践行《弟子规》从“孝”开始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弟子规》,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和我们现在接触过的学生才深知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仔细再读《弟子规》,对这部童蒙读物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活学活用,自觉地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 《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

作为国学经典,《弟子规》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本身就在把人类社会置于整个自然界当中并努力寻求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弟子规》就是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都将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你想想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有问题其结果是什么是不言自明的,私欲如壑永难填,无私相让天地宽。而在这五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孝”被摆在了首位。“天地君亲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亲”是直接面对的人,至亲者即是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教育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以至于《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正说明中国传统孝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孝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他的传承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

今天,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是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溺爱孩子,很多事情包办代替,促使一部分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觉得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享受。即便做错什么也会得到家长的宽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自然就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所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缺勤,课堂表现差注意力不集中,沉迷于虚拟世界网络游戏,言行粗俗脏话连篇,卫生习惯差,过度消费,破坏公物,抽烟,喝酒,打架,赌博,偷窃等等。

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犯了错误在家长面前不知道真心悔过,反而对着父母吼叫,而父母在一旁无言以对,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在长辈的纵容下他从来就没犯过“错误”,自然就没有纠错的机会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摔了跟头才会有痛的感觉,所以这种吼叫说明了什么?正说明了对自己“一贯正确”的怀疑。《礼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最高一等的孝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而我们的学生能公然侮辱父母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在其他方面又能奢求什么呢!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家长方面也有问题,在与众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接触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家长存有共同特点: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责之中出“蛟龙”,对孩子非打即骂;也有的家长本身不善于交流,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劝导,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长自身素养也有问题,老师教一套,家长教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协作,如只靠学校教育这一根支柱,是很无助的。

因此,我们的很多学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但亡羊补牢,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的教育机会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而《弟子规》仍然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教材。其中尤以《入则孝》最为重要,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把“孝”作为选拔任用官吏很重要的标准之一,汉代武帝时有“举孝廉”一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爱及天下的百姓,如果没有这个“孝”,后面也就无从谈起,你连父母都不要了,还说你会爱兄弟爱朋友,爱国家,那都是假的。因此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要开好一节班会课。

只有能触动人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班会课的素材选择很重要,中国古代孝的故事很多,但只能取一两个使用,因为这些故事很感人但很难与学生形成共鸣,我曾经在实际操作中

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假期让学生跟随父母身边,用相机拍下他们的生活点滴,参与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所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才知道父母的辛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又怎么能感受到这些呢?这些素材经过选取在班会课上使用,这样不管学生的父母是什么情况都可以起到教育意义。孟子列举了不孝的种种表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学生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二,学校与家长之间做好一次家校互动。

费孝通讲过:“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父母永远对自己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单纯做一名消防队员,很多班主任都会在学生犯错之后带家长进行协同教育,其实这种方式效果并不好,处理不好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就会形成新的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做家校互动呢,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有荣誉感,希望被别人认同。因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又能起到教育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生与家长之间做一次形式多样的深入交流。

伊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因此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切都要为这一环

节服务,这一层次的交流可以与前两点结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进行,可以作为假期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只有交流才能形成共同的思想,作为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父母在想什么,才能懂得尊重父母,进而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尊重别人。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让学生从尽孝开始,学会做人做事,学会遵守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崇尚与遵守规则,对个人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对于学校来讲,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诵读《弟子规》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让我们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相关文章

  • 关于母爱的名言:白头老母遮门啼
  • 1.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2.顾我,复我.<诗经> 3.母爱是一种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她联结着人生的命运,母爱是一份亲情,一缕情思,一种幸福.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多少 ...查看


  • 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诗句
  • 1.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5.尊前 ...查看


  • 赞美母爱的诗句
  • 一方水土8065|七级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仉端璩<忆母>)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 ...查看


  • 关于母爱的名言:儿劳母不安
  •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 ...查看


  • 母亲节作文:赞颂母爱的诗歌_1200字
  •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查看


  • 关于母亲节的诗词:写母爱的诗词
  • 关于母亲节的诗词:写母爱的诗词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查看


  • 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 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晓荷工作室高英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中小学优秀传统 ...查看


  • 描写母亲的诗句
  • 1.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2.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 ...查看


  • 关于母爱的名言:2015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
  •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有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