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画画?我便考你一考。中国学国画最好的学府,在哪里?”
“西湖之畔,上海之岸,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我知道呀,在北京,那里的孩子画画可厉害了„„回答错误。那是中央美术学院。
国美?你要去国美?我家的空调坏了,在你这里买可以打个折吗?
说到中国美术学院,人们往往只知道它既带有“中国”,又带有“美术”,很厉害。中国美术学院,在许许多多人眼中,华丽而又神秘。真实的中国美术学院不在北京,也和卖电器的那个国美没什么干系,它的本部在杭州,分部在上海,共有三个校区,越走越大,越走越美。
中国熬夜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朋友圈:啊„„天亮了。
子夜,中国美术学院的宿舍楼灯火通明。在学校里,熬夜是优良传统与风俗。熬夜打游戏?那可是少数人干的事。越是寂静的夜,学艺术的人越是能获得无数灵感。谁不曾因为灵光一动,就与月亮和星空伴到三四点钟呢?
十二点多,造型专业的同学的宿舍整整齐齐地亮着灯。别以为他们在打游戏,各个人都在创作呢。你也知道,夜晚是最好的灵感呀。
还有教学楼上的教室,关着的是学设计的同学。当年的小鲜肉们颜值爆表,这一两年熬下来,脸是越来越黄了。特别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同学,他们从不爱吃早餐,只因为他们把早餐称为夜宵。
咦?那边那个灰头土脸的同学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吗?当然是,肯定是雕塑系的同学趁晚上出来“捡垃圾”了,那些废弃的材料可是弥足珍贵的抢手货呢。
我们熬的不是夜,是艺术。当熬夜成为一种必需品,发根也随着出现了危机。你要是仔细观察,学校里很多的男老师要么是“聪明绝顶”,要么是“一梳独秀”。他们笑称,这是当代艺术家的风范。
中国吃土学院
对,即使没饭吃也要做好作品!
这些学艺术的人啊,为了做好作品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见过几个同学约饭不是下馆子,而是去超市的试吃台;我也见过有人花上半个月的生活费来裱画。学艺术,着实是一笔大开销。“吃土”也成了同学们的自嘲。
学艺术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强烈的偏执,买纸一定要是好纸,买框一定要是好框。普通人也许不能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花上几百元去买纸,那还用说,用好画纸画出来的画效果就是不一样呀!从材料到工序,品质感是最重要的,艺术家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作品出现瑕疵呢? “结课了,最近两元钱以上的活动别喊我”是每位学设计的同学心中不可言之痛。每次专业课结课时,光是材料费就常常得花上一两千元。这还没有算上布展的钱呢。俗话说“七分画三分裱”,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更精致,精心的修饰是必要的。
不过,这并不是一笔奢侈的消费。作为中国最好的艺术类大学之一,无论是占尽人文优势的杭州南山校区、象山校区,还是独享地域优势的上海张江校区,每一年的毕业生布展都有许多艺术名人或大型企业来参观,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好好表现怎么行?万一被伯乐相中,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不再是梦。这样一想,所有吃进去的土都是值得的吧。
中国套路学院
最大的套路就是让人找不到我们的套路。
不按套路出牌一直都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风格。
每年的艺考,中国美术学院都以多变的考题让考生们摸不着头脑。上一年的考题是画鞋子画雨伞,结果下一年的考题变成了给师兄画人头像,还是彩色的。画人物正面像也就算了,还要求考生画侧面像。正是这一点点变,让中国美术学院的入学难度非常高,国家级美术殿堂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好不容易通过了艺考,入学之后,与众不同的学制也让人感到中国美术学院深深的套路。我入学那年恰逢招生改革,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大类招生制”,一切专业的划定等大一结束后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兴趣来分。要知道,你身边的同学可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画画好手,这不就相当于重新考一次精英级难度的艺考吗?
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也走在了全国艺术类大学的前列。我和以前一起学画画的朋友们聊天时,发现他们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我们的不一样,一和老师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国美术学院早在几年前就淘汰了那种教学方法。同学们都戏称,普通大学是按岗位的需要来教,重点大学是按国家需要来教,中国美术学院则是别出心裁,爱怎么教就怎么教。
在中国美术学院,不仅仅要学画画,还要学跑步。据说某一年杭州突击检查高校学生的体育水平,中国美术学院排名全杭垫底,于是校方制订了令人苦不堪言的晨跑制度。熬夜做了一夜的作品后,还得要绕着学校中间的象山,从学校北门操场跑到南门操场,整个人都是懵的。想逃?不行,这可是跟学分挂钩的大事儿。
中国颜值学院
画美,校园美,人也很美哦。
说来说去,还是艺术家骨子里的那股偏执在作怪。他们不仅要把生活的地方布置得像一个艺术馆,就连自己也要张罗成一件艺术品。
在校园里,你可以看到头发染得比老奶奶的发色还要灰的高挑美女,也可以看到穿着t台秀上常见的概念服饰的帅哥。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打底衫的领口开到哪里,扩口裤的裤腿提到哪里,马丁靴配系带还是搭扣,通通都有讲究。下课去食堂打个饭,都仿佛不小心走到了巴黎时装周的后场。
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式学位服也是全国首创,中国传统直筒袍和宽袖的设计让整套服装“中国味儿”十足。
大学校园大多喜欢突出宏伟的高楼,加以花草作为点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则恰好相反。象山校区的教学楼是隐在山水之间的,据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象山校区里的建筑都比山要低一些。这校园依山傍水,却让人感受不到市井之气。看到向日葵与教学楼合为一景,我仿佛知道为什么学校的国画专业是全国第一了。
教学楼中有许多穿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和宽阔走廊,它们既是赏山赏水的好景点(听听音乐,泡壶小茶),又成了绝佳的学术讨论之所。
学校的校徽,是一个没有外包围的赤色的“国”字,也是一个变体的“美”字。这或许是祖祖辈辈艺术家的精神呼唤吧,国无边,美无界。
“想学画画?我便考你一考。中国学国画最好的学府,在哪里?”
“西湖之畔,上海之岸,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我知道呀,在北京,那里的孩子画画可厉害了„„回答错误。那是中央美术学院。
国美?你要去国美?我家的空调坏了,在你这里买可以打个折吗?
说到中国美术学院,人们往往只知道它既带有“中国”,又带有“美术”,很厉害。中国美术学院,在许许多多人眼中,华丽而又神秘。真实的中国美术学院不在北京,也和卖电器的那个国美没什么干系,它的本部在杭州,分部在上海,共有三个校区,越走越大,越走越美。
中国熬夜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朋友圈:啊„„天亮了。
子夜,中国美术学院的宿舍楼灯火通明。在学校里,熬夜是优良传统与风俗。熬夜打游戏?那可是少数人干的事。越是寂静的夜,学艺术的人越是能获得无数灵感。谁不曾因为灵光一动,就与月亮和星空伴到三四点钟呢?
十二点多,造型专业的同学的宿舍整整齐齐地亮着灯。别以为他们在打游戏,各个人都在创作呢。你也知道,夜晚是最好的灵感呀。
还有教学楼上的教室,关着的是学设计的同学。当年的小鲜肉们颜值爆表,这一两年熬下来,脸是越来越黄了。特别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同学,他们从不爱吃早餐,只因为他们把早餐称为夜宵。
咦?那边那个灰头土脸的同学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吗?当然是,肯定是雕塑系的同学趁晚上出来“捡垃圾”了,那些废弃的材料可是弥足珍贵的抢手货呢。
我们熬的不是夜,是艺术。当熬夜成为一种必需品,发根也随着出现了危机。你要是仔细观察,学校里很多的男老师要么是“聪明绝顶”,要么是“一梳独秀”。他们笑称,这是当代艺术家的风范。
中国吃土学院
对,即使没饭吃也要做好作品!
这些学艺术的人啊,为了做好作品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见过几个同学约饭不是下馆子,而是去超市的试吃台;我也见过有人花上半个月的生活费来裱画。学艺术,着实是一笔大开销。“吃土”也成了同学们的自嘲。
学艺术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强烈的偏执,买纸一定要是好纸,买框一定要是好框。普通人也许不能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花上几百元去买纸,那还用说,用好画纸画出来的画效果就是不一样呀!从材料到工序,品质感是最重要的,艺术家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作品出现瑕疵呢? “结课了,最近两元钱以上的活动别喊我”是每位学设计的同学心中不可言之痛。每次专业课结课时,光是材料费就常常得花上一两千元。这还没有算上布展的钱呢。俗话说“七分画三分裱”,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更精致,精心的修饰是必要的。
不过,这并不是一笔奢侈的消费。作为中国最好的艺术类大学之一,无论是占尽人文优势的杭州南山校区、象山校区,还是独享地域优势的上海张江校区,每一年的毕业生布展都有许多艺术名人或大型企业来参观,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好好表现怎么行?万一被伯乐相中,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不再是梦。这样一想,所有吃进去的土都是值得的吧。
中国套路学院
最大的套路就是让人找不到我们的套路。
不按套路出牌一直都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风格。
每年的艺考,中国美术学院都以多变的考题让考生们摸不着头脑。上一年的考题是画鞋子画雨伞,结果下一年的考题变成了给师兄画人头像,还是彩色的。画人物正面像也就算了,还要求考生画侧面像。正是这一点点变,让中国美术学院的入学难度非常高,国家级美术殿堂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好不容易通过了艺考,入学之后,与众不同的学制也让人感到中国美术学院深深的套路。我入学那年恰逢招生改革,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大类招生制”,一切专业的划定等大一结束后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兴趣来分。要知道,你身边的同学可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画画好手,这不就相当于重新考一次精英级难度的艺考吗?
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也走在了全国艺术类大学的前列。我和以前一起学画画的朋友们聊天时,发现他们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我们的不一样,一和老师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国美术学院早在几年前就淘汰了那种教学方法。同学们都戏称,普通大学是按岗位的需要来教,重点大学是按国家需要来教,中国美术学院则是别出心裁,爱怎么教就怎么教。
在中国美术学院,不仅仅要学画画,还要学跑步。据说某一年杭州突击检查高校学生的体育水平,中国美术学院排名全杭垫底,于是校方制订了令人苦不堪言的晨跑制度。熬夜做了一夜的作品后,还得要绕着学校中间的象山,从学校北门操场跑到南门操场,整个人都是懵的。想逃?不行,这可是跟学分挂钩的大事儿。
中国颜值学院
画美,校园美,人也很美哦。
说来说去,还是艺术家骨子里的那股偏执在作怪。他们不仅要把生活的地方布置得像一个艺术馆,就连自己也要张罗成一件艺术品。
在校园里,你可以看到头发染得比老奶奶的发色还要灰的高挑美女,也可以看到穿着t台秀上常见的概念服饰的帅哥。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打底衫的领口开到哪里,扩口裤的裤腿提到哪里,马丁靴配系带还是搭扣,通通都有讲究。下课去食堂打个饭,都仿佛不小心走到了巴黎时装周的后场。
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式学位服也是全国首创,中国传统直筒袍和宽袖的设计让整套服装“中国味儿”十足。
大学校园大多喜欢突出宏伟的高楼,加以花草作为点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则恰好相反。象山校区的教学楼是隐在山水之间的,据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象山校区里的建筑都比山要低一些。这校园依山傍水,却让人感受不到市井之气。看到向日葵与教学楼合为一景,我仿佛知道为什么学校的国画专业是全国第一了。
教学楼中有许多穿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和宽阔走廊,它们既是赏山赏水的好景点(听听音乐,泡壶小茶),又成了绝佳的学术讨论之所。
学校的校徽,是一个没有外包围的赤色的“国”字,也是一个变体的“美”字。这或许是祖祖辈辈艺术家的精神呼唤吧,国无边,美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