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四
——冬季节气
云南省昭阳区 陈华
立冬
立冬是一年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到来,故立冬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7日~11月21日(或者是11月8日~11月22日)。“立冬”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到了立冬节气,天气渐渐变冷。在生活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保暖避寒,做到早睡晚起;饮食要“少咸增苦”,多吃莴笋、苦菊等食品。用冷水洗脸洗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强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另外,在饮食方面,公众还应更多地把胡萝卜、百合、山芋、藕、青菜、大白菜、虾皮、花生、牛奶等蔬菜和奶制品摆放在餐桌上,这些食物,既可以御寒,也可以补钙。
小雪
小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在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到来,故小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22日~12月5日、6日(或者是11月23日~12月6日、7日)。“小雪”是“开始下雪,雪量较少”之意。在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就会出现飘雪现象。从气温上来说,小雪节气的气温较之以前的节气有所下降。
所以,在饮食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御寒保暖。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滋补肝肾,清泻内火,黑芝麻、黑荸荠、黑大豆等都是此时不错的补身食物。
大雪
大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在公历的12月6日(或7日、8日)到来,故大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6日~12月20日(或者是12月7日~12月21日;12月8日~12月22日)。“大雪”是“降雪增多,地面有积雪”的意思。在大雪节气,降雪天气明显增多,大量的降雪为小麦等耐寒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所以,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盛产小麦等农作物,和寒冷的气候是密不可分的。在养生保健方面,公众要注重防寒保暖,尤其是脚部的保暖愈为重要。饮食上多吃山药、桂圆等性属温热的食物,能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23日)到来,故冬至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21日~下一年的1月4日(或者是12月22日~下一年的1月5日;12月23日~下一年的1月6日)。“冬至”是“冬天极至”之意,即“寒冬已经开始”的意思。“冬至日”这一天是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节气,我国很多
地方都有“进补”的习俗。例如,云南就有冬至吃狗肉(或羊肉、鸡肉、牛肉)的风俗习惯。“冬至进补”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食肉,滋补身体;二是希求吉利,企盼来年有个好兆头。冬至开始,真正的冬天也就开始了,我国农历的“寒冬数九”就是从冬至开始的。因此,御寒保暖,添加衣物仍然是该节气的生活要求。
小寒
小寒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在公历新一年的1月5日(或6日、7日)到来,故小寒节气的时间段为公历新一年的1月5日~1月19日(或者是1月6日~1月20日;1月7日~1月20日)。“小寒”是“气候开始寒冷”的意思。到了小寒节气,气温进入全年最冷。因此,公众应注意头、足、背等部位的保暖,戴冬帽、护耳,穿防寒服、羽绒服、皮鞋等,均能很好地抵御寒冷的天气。此时节也是最佳的进补时期,多吃羊肉、虾、韭菜、核桃等温热性食物,有助于增加身体热量,补充钙含量,增强抵御寒冷天气的能力。
大寒
大寒是一年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在公历新一年的1月20 日(或21日)到来,故大寒节气的时间段为公历新一年的1月20日~2月2日、3日(或者是1月21日~2月3日、4日)。“大寒”是“一年
中最冷的时候”。在寒冷的节气,防寒保暖依然十分重要。公众应多吃牛羊肉、海带、菠菜等御寒食物,这些食物能增加热量,对御寒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农户已开始翻挖土地(或犁耕土地),为新一年的春耕播种作出准备。此时节,果农也成天忙碌于果园之中,对果树进行修枝打叉,为新一年苹果的稳产丰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简明百科便览》P528.节气表.巴蜀书社出版.1987年版.
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四
——冬季节气
云南省昭阳区 陈华
立冬
立冬是一年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到来,故立冬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7日~11月21日(或者是11月8日~11月22日)。“立冬”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到了立冬节气,天气渐渐变冷。在生活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保暖避寒,做到早睡晚起;饮食要“少咸增苦”,多吃莴笋、苦菊等食品。用冷水洗脸洗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强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另外,在饮食方面,公众还应更多地把胡萝卜、百合、山芋、藕、青菜、大白菜、虾皮、花生、牛奶等蔬菜和奶制品摆放在餐桌上,这些食物,既可以御寒,也可以补钙。
小雪
小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在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到来,故小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1月22日~12月5日、6日(或者是11月23日~12月6日、7日)。“小雪”是“开始下雪,雪量较少”之意。在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就会出现飘雪现象。从气温上来说,小雪节气的气温较之以前的节气有所下降。
所以,在饮食起居方面,公众应注意御寒保暖。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滋补肝肾,清泻内火,黑芝麻、黑荸荠、黑大豆等都是此时不错的补身食物。
大雪
大雪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在公历的12月6日(或7日、8日)到来,故大雪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6日~12月20日(或者是12月7日~12月21日;12月8日~12月22日)。“大雪”是“降雪增多,地面有积雪”的意思。在大雪节气,降雪天气明显增多,大量的降雪为小麦等耐寒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所以,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盛产小麦等农作物,和寒冷的气候是密不可分的。在养生保健方面,公众要注重防寒保暖,尤其是脚部的保暖愈为重要。饮食上多吃山药、桂圆等性属温热的食物,能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23日)到来,故冬至节气的时间段为12月21日~下一年的1月4日(或者是12月22日~下一年的1月5日;12月23日~下一年的1月6日)。“冬至”是“冬天极至”之意,即“寒冬已经开始”的意思。“冬至日”这一天是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节气,我国很多
地方都有“进补”的习俗。例如,云南就有冬至吃狗肉(或羊肉、鸡肉、牛肉)的风俗习惯。“冬至进补”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食肉,滋补身体;二是希求吉利,企盼来年有个好兆头。冬至开始,真正的冬天也就开始了,我国农历的“寒冬数九”就是从冬至开始的。因此,御寒保暖,添加衣物仍然是该节气的生活要求。
小寒
小寒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在公历新一年的1月5日(或6日、7日)到来,故小寒节气的时间段为公历新一年的1月5日~1月19日(或者是1月6日~1月20日;1月7日~1月20日)。“小寒”是“气候开始寒冷”的意思。到了小寒节气,气温进入全年最冷。因此,公众应注意头、足、背等部位的保暖,戴冬帽、护耳,穿防寒服、羽绒服、皮鞋等,均能很好地抵御寒冷的天气。此时节也是最佳的进补时期,多吃羊肉、虾、韭菜、核桃等温热性食物,有助于增加身体热量,补充钙含量,增强抵御寒冷天气的能力。
大寒
大寒是一年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在公历新一年的1月20 日(或21日)到来,故大寒节气的时间段为公历新一年的1月20日~2月2日、3日(或者是1月21日~2月3日、4日)。“大寒”是“一年
中最冷的时候”。在寒冷的节气,防寒保暖依然十分重要。公众应多吃牛羊肉、海带、菠菜等御寒食物,这些食物能增加热量,对御寒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农户已开始翻挖土地(或犁耕土地),为新一年的春耕播种作出准备。此时节,果农也成天忙碌于果园之中,对果树进行修枝打叉,为新一年苹果的稳产丰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简明百科便览》P528.节气表.巴蜀书社出版.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