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基础:标准值求基础面积,设计值求基础配筋。
A 1.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计算
也可以自己估算 柱子轴压力
算出 Fa (修正地基承载力) 轴力标准值/Fa = 地基面积
例如
:
2基础高度 (用冲切去验算)因比较繁琐 。根据经验得高度。 知道轴力 直接查表。
其实这个表里的高度有点大,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柱子对基础进行45°的冲切。 说白了就是 验算混凝土斜截面计算。
3 基础配筋
可简化为
当偏心受压时
知道了M 就 As 就不言而喻了。
M
0. 9f y h 0
A s 1=A s 2=
h 0基础截面有效高度(基 础高度-保护层厚度)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举个例子: (1)轴心受压时
(2)偏心受压时
。
对独立基础的配筋做一下小小阐述:
其实咱们前面的一推公式算来算去就是算第一个图形的梯形的受荷面积。 如果你想取得保守一些,也可以取第二个矩形受荷面积(类似于条形基础), 这样会使结构更加保守。M=二分之一ql2,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4)
当做独立基础受限制时,独立基础做条形基础:
地基梁估算好基础梁的截面后建模输入进去 。 注意 。高度大概为 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的柱间距。
如果有悬挑 ,悬挑长度为四分之一。悬挑是为了平衡一端对柱子的不利影响。
基础梁的梁底标高从正负零算。 而埋置深度从室外地坪算。 室内外高+基础埋置深度=基础梁梁底标高
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 一定要大于 底板平均反力 。如不大于,将尺寸调大。
地基梁要大,梁高一般做1/6,因为要承担基底反力,梁底必须在持力层,相当于承担上部所有层的荷载,小了做不下来。
拉梁不是地基梁,仅仅是在地面以下的梁而已。拉梁一般只需要1/12~1/15,它不承担基底反力,也不需要在持力层,因为它仅需要承担首层的荷载或不承担荷载仅做构造设置,所以不需要那么大。
拉梁计算
拉梁尺寸
跨度的十五分之一
考虑地震作用 全长箍筋加密
十分之一轴力 加上 上部隔墙的重量 得M 求配筋
假如 轴力为4200 取十分之一 为420 用四级钢 用420000/360 16 的? 上下各3根 16 假如加上隔墙的 为各3根18
地基梁长宽的确定。
= 1166.7
取6根
宽度 柱宽+2*50 高度 六分之一的跨度 3600/6=600
地基梁翼缘配筋 (类似条形基础求配筋) 地基梁的根部厚大概为基础底板半宽的一半
B 条形基础
高度大概为底板宽度的八分之一。而根部厚大概为条基半宽的五分之一。
举个例子:
C 筏板基础
第一条按每层50mm 大致 计算一下。配筋率不小于0.15%
筏板基础的配筋 可以等效为一般板求配筋
地基反力作为荷载, 看板几跨, 然后布置荷载求配筋!
注:基础:标准值求基础面积,设计值求基础配筋。
A 1.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计算
也可以自己估算 柱子轴压力
算出 Fa (修正地基承载力) 轴力标准值/Fa = 地基面积
例如
:
2基础高度 (用冲切去验算)因比较繁琐 。根据经验得高度。 知道轴力 直接查表。
其实这个表里的高度有点大,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柱子对基础进行45°的冲切。 说白了就是 验算混凝土斜截面计算。
3 基础配筋
可简化为
当偏心受压时
知道了M 就 As 就不言而喻了。
M
0. 9f y h 0
A s 1=A s 2=
h 0基础截面有效高度(基 础高度-保护层厚度)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举个例子: (1)轴心受压时
(2)偏心受压时
。
对独立基础的配筋做一下小小阐述:
其实咱们前面的一推公式算来算去就是算第一个图形的梯形的受荷面积。 如果你想取得保守一些,也可以取第二个矩形受荷面积(类似于条形基础), 这样会使结构更加保守。M=二分之一ql2,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4)
当做独立基础受限制时,独立基础做条形基础:
地基梁估算好基础梁的截面后建模输入进去 。 注意 。高度大概为 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的柱间距。
如果有悬挑 ,悬挑长度为四分之一。悬挑是为了平衡一端对柱子的不利影响。
基础梁的梁底标高从正负零算。 而埋置深度从室外地坪算。 室内外高+基础埋置深度=基础梁梁底标高
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 一定要大于 底板平均反力 。如不大于,将尺寸调大。
地基梁要大,梁高一般做1/6,因为要承担基底反力,梁底必须在持力层,相当于承担上部所有层的荷载,小了做不下来。
拉梁不是地基梁,仅仅是在地面以下的梁而已。拉梁一般只需要1/12~1/15,它不承担基底反力,也不需要在持力层,因为它仅需要承担首层的荷载或不承担荷载仅做构造设置,所以不需要那么大。
拉梁计算
拉梁尺寸
跨度的十五分之一
考虑地震作用 全长箍筋加密
十分之一轴力 加上 上部隔墙的重量 得M 求配筋
假如 轴力为4200 取十分之一 为420 用四级钢 用420000/360 16 的? 上下各3根 16 假如加上隔墙的 为各3根18
地基梁长宽的确定。
= 1166.7
取6根
宽度 柱宽+2*50 高度 六分之一的跨度 3600/6=600
地基梁翼缘配筋 (类似条形基础求配筋) 地基梁的根部厚大概为基础底板半宽的一半
B 条形基础
高度大概为底板宽度的八分之一。而根部厚大概为条基半宽的五分之一。
举个例子:
C 筏板基础
第一条按每层50mm 大致 计算一下。配筋率不小于0.15%
筏板基础的配筋 可以等效为一般板求配筋
地基反力作为荷载, 看板几跨, 然后布置荷载求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