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附答案)

【2013石景山中考一模】(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②“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分)

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50字)(7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5.联想到①《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艾蒿的青年男女)。②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③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满艾蒿气味的童年)④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评分:4分。每个要点1分。

16.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普通和朴实,把艾蒿比成“婴儿”更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情。(2分)

17.共7分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3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分)语言表达(2分)

【2013石景山中考一模】(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②“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分)

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50字)(7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5.联想到①《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艾蒿的青年男女)。②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③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满艾蒿气味的童年)④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评分:4分。每个要点1分。

16.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普通和朴实,把艾蒿比成“婴儿”更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情。(2分)

17.共7分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3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分)语言表达(2分)


相关文章

  • 2013一模记叙文汇总
  • 那一些晶莹的泪花(昌平区共15分) 安谅 ①都说,南疆多是不长眼睛的青杨,没有流泪的胡杨.我踏进沙漠的那一瞬间,就断定胡杨是坚韧顽强的化身,似乎与涟涟泪水无缘.但不久的那些天,我却真切地感觉到了令人心动的胡杨之泪. ②喀什市区有高楼霓虹,也 ...查看


  • 丁酉年端午节有感
  • 丁酉年端午节有感 关振多 又是一年端午至,石岛依然粽子香. 端午节无外乎包粽子.煮鸡蛋.插艾蒿等内容,至于祭奠屈原.赛龙舟等活动则受文化层次和地域条件影响.有文化的人知道是纪念屈原,江南水乡赛龙舟,老百姓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北方老百姓就只知道 ...查看


  • [一株野百合开了]阅读答案
  • 一株野百合开了 李汉荣 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其实是专心享用.这香气含着苦味,就比芳香多了些深厚,有点像佛教,很有智慧,似乎也有解脱的喜悦,但其底蕴却是 ...查看


  • 端午节与艾蒿
  • 2012年06月22日 08:36新华吉林网点击( 308)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艾蒿又名蕲艾.香艾.艾叶等. 我国过端午节的历史较早,源于中原.北方各民族过端午节,在辽金时代就有记载了.端午的"端"是开始的意思.过去以 ...查看


  • 综合素质模拟题7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包括(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 ...查看


  • 冬天里的一把火阅读答案
  • 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阅读理解题,一般考查表达技巧.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语言的鉴赏.思想内容赏析以及知识运用和探究能力.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就以某一年的考题为例--冬天里的一把火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冬天里的一团火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 ...查看


  • 麦田里的生日阅读答案大全
  • 篇一:麦田里的生日阅读答案大全 篇二:麦田里的生日阅读答案大全 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 ...查看


  • 又到艾叶飘香时
  • 今天朋友给我发来的一条信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猛然间我想到又快过端午节了. 也许每个地 ...查看


  • 永不录用阅读答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永不录用 朱晖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出来时,满脑子仍然是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的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