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雷雨老师主讲)

近体诗的格律

在讲格律之前 需要先讲韵 关于 近体诗的韵 进行几个课时的讲解 以便大家一步一步熟悉

近体诗 又叫 格律诗 那么究竟有哪些格律呢 可以开阔为 12字 限篇幅 讲音韵 论平仄 用对句

关于 近体诗的篇幅字数 前面已经讲过 现在我们重点讲一下 音韵与平仄 对仗 的格律

韵 是诗歌的基本要素 诗歌里面用了韵 就造成了一种抑扬顿挫 和谐完美的语感 这样 循环往复的类似音乐的美感 会使得声情并茂 增强感染力 便于朗诵吟哦 也便于记忆 可以说 没有韵 就不成其为诗歌

那么 什么是韵呢

所谓韵 是指一个字音的收声

也就是 大致与汉语拼音的韵母所发的音 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汉字的字音是由声 调 韵 三部分组合而成 声母 是由辅音充当

韵母 由两个元音充当的叫单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充当的叫做复韵母

韵尾含有鼻音的叫做鼻韵母

调 现代汉语分为 阴平【1声】阳平【2声】上声【3声】去声【4声】4个调

古音 分为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4个调

那么 在现代汉语里面 也就是新韵 按照新华字典的发音 1 2 声为平 3 4声为仄

而 在古音里面就是我们学习的平水韵里面 只有平声为平 其他 上声 入声 去声 均为仄

关于 入声 过几天会系统的讲解

一个复韵母 或鼻韵母 是由韵头 韵腹 韵尾 组成

比如 uan 这个复韵母 u 为韵头 a 为韵腹 n为韵尾

具体来说 单韵母 就是韵 复韵母或鼻韵母的主要元音连同的韵尾就是韵

韵头 韵腹 与韵尾齐备的 不算韵头 比如 间jian 韵头i 不能酸味韵

不能算为韵

韵母 相同或相近的字 叫同韵字

诗人在自己的诗歌里面 在诗歌的句脚使用同韵字 这就是押韵

诗句里 押韵的字 放在句末 就称之为 韵脚

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韵 那么 我们接下来讲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

近体诗在押韵上面要求极其严格 其规则可以概括以下几条

1 、韵脚的位置是固定的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奇数句不押韵 偶数句必须押韵 首句是否押韵 有作者自己来选择 格律

五律 五绝 首句不用韵为正体 用韵为变体

七律 七绝 首句用韵为正体 不用韵 为变体

那么 正体 变体 用哪个都可以 属于作者自己的创作自由 都是可以写出好的近体诗的

2、 一般用平韵 而且 一韵到底 不得换韵

律诗 绝句 的韵脚 都要用同一韵部的字 如果押错了韵 称为 出韵 或 落韵 这是不允许的

那么如果首句用韵 可以借邻部的韵字 比如 1东部韵 如果首句借2冬 部韵 是可以的 这不算落韵 但不可以借 其他韵部的 一定要借邻部 这是特指 平水韵 新韵 就不存在着这个现象 因为新韵 很宽 无需借

3 、押韵 不能凑韵 叠韵或同义相押所谓凑韵 是指为了押韵所选的韵字与全句不能自然贯通 而是勉强凑合 这样 就不通了 不通顺的句子用韵 为凑韵 这是诗词用韵的忌讳

所谓 叠韵 也叫 重韵 是指一首诗词里面 一个韵字被重复用韵了 这也是不允许的

所谓 同义相押 是指同韵而又是同义的韵字同时出现在一首诗词里面

比如 花 葩  芳 香  忧 愁 等等

这样的用韵 初学者 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点需要大家一定注意

还有就是一个 同音的韵字问题  比如 留 流 同时用在一首里面 那么这样会显得韵感呆板 这也是需要避免的 这点 大家也要注意

关于 重字 问题

如果 没有技法 那么重字就显得 词穷 单调了

一首诗词里面 要尽量避免重复某个字 但是 有些技法是除外的 比如 反复技法 就是因为有了重字 才更显得递进的关系 这点 与单纯的重字 是要分开来看的

近体诗的格律

在讲格律之前 需要先讲韵 关于 近体诗的韵 进行几个课时的讲解 以便大家一步一步熟悉

近体诗 又叫 格律诗 那么究竟有哪些格律呢 可以开阔为 12字 限篇幅 讲音韵 论平仄 用对句

关于 近体诗的篇幅字数 前面已经讲过 现在我们重点讲一下 音韵与平仄 对仗 的格律

韵 是诗歌的基本要素 诗歌里面用了韵 就造成了一种抑扬顿挫 和谐完美的语感 这样 循环往复的类似音乐的美感 会使得声情并茂 增强感染力 便于朗诵吟哦 也便于记忆 可以说 没有韵 就不成其为诗歌

那么 什么是韵呢

所谓韵 是指一个字音的收声

也就是 大致与汉语拼音的韵母所发的音 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汉字的字音是由声 调 韵 三部分组合而成 声母 是由辅音充当

韵母 由两个元音充当的叫单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充当的叫做复韵母

韵尾含有鼻音的叫做鼻韵母

调 现代汉语分为 阴平【1声】阳平【2声】上声【3声】去声【4声】4个调

古音 分为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4个调

那么 在现代汉语里面 也就是新韵 按照新华字典的发音 1 2 声为平 3 4声为仄

而 在古音里面就是我们学习的平水韵里面 只有平声为平 其他 上声 入声 去声 均为仄

关于 入声 过几天会系统的讲解

一个复韵母 或鼻韵母 是由韵头 韵腹 韵尾 组成

比如 uan 这个复韵母 u 为韵头 a 为韵腹 n为韵尾

具体来说 单韵母 就是韵 复韵母或鼻韵母的主要元音连同的韵尾就是韵

韵头 韵腹 与韵尾齐备的 不算韵头 比如 间jian 韵头i 不能酸味韵

不能算为韵

韵母 相同或相近的字 叫同韵字

诗人在自己的诗歌里面 在诗歌的句脚使用同韵字 这就是押韵

诗句里 押韵的字 放在句末 就称之为 韵脚

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韵 那么 我们接下来讲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

近体诗在押韵上面要求极其严格 其规则可以概括以下几条

1 、韵脚的位置是固定的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奇数句不押韵 偶数句必须押韵 首句是否押韵 有作者自己来选择 格律

五律 五绝 首句不用韵为正体 用韵为变体

七律 七绝 首句用韵为正体 不用韵 为变体

那么 正体 变体 用哪个都可以 属于作者自己的创作自由 都是可以写出好的近体诗的

2、 一般用平韵 而且 一韵到底 不得换韵

律诗 绝句 的韵脚 都要用同一韵部的字 如果押错了韵 称为 出韵 或 落韵 这是不允许的

那么如果首句用韵 可以借邻部的韵字 比如 1东部韵 如果首句借2冬 部韵 是可以的 这不算落韵 但不可以借 其他韵部的 一定要借邻部 这是特指 平水韵 新韵 就不存在着这个现象 因为新韵 很宽 无需借

3 、押韵 不能凑韵 叠韵或同义相押所谓凑韵 是指为了押韵所选的韵字与全句不能自然贯通 而是勉强凑合 这样 就不通了 不通顺的句子用韵 为凑韵 这是诗词用韵的忌讳

所谓 叠韵 也叫 重韵 是指一首诗词里面 一个韵字被重复用韵了 这也是不允许的

所谓 同义相押 是指同韵而又是同义的韵字同时出现在一首诗词里面

比如 花 葩  芳 香  忧 愁 等等

这样的用韵 初学者 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点需要大家一定注意

还有就是一个 同音的韵字问题  比如 留 流 同时用在一首里面 那么这样会显得韵感呆板 这也是需要避免的 这点 大家也要注意

关于 重字 问题

如果 没有技法 那么重字就显得 词穷 单调了

一首诗词里面 要尽量避免重复某个字 但是 有些技法是除外的 比如 反复技法 就是因为有了重字 才更显得递进的关系 这点 与单纯的重字 是要分开来看的


相关文章

  • 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 第十讲 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一.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但绝不是古风,真正的古风只有"歌"."行 ...查看


  • 浅谈格律诗的律
  • 在前些时间,给大家讲了马蹄韵和古音字的查找.今天要给大家讲讲格律诗. 平时大家也会写些诗歌.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律诗.所谓格律诗,就是有格式,讲究音律的诗歌.中国诗歌的老祖宗,就是<诗经>.在格律诗形成之前,是在唐朝之 ...查看


  • 古诗应用题 1
  • 六.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1. 诗歌的分类: 按题材分,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 按形式分,有格律诗( ...查看


  • 诗词格律基本常识
  • 诗词格律基本常识 平声.仄声 始学近体诗,要先弄明白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对应的字如"妈"."麻"."马"."骂" ...查看


  • 作诗要求押韵
  • 押韵.对仗与平仄 绝句为1.3.4句押韵 律诗为2.4.6.8句押韵,1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无所谓对仗 律诗的三四.五六句式需要押韵的. 平仄就无所谓了.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 ...查看


  • [诗词入门八]
  • 八 辨四声是学平仄的基础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它的声调.格式走向严格的规范化,形成一种格律诗.早在南北朝,诗歌就讲究声律,同时受骈体文的影响,诗歌中的对偶逐渐工仗.因此,从南北朝到唐初,就出现了不少暗合格律诗形式的作品.到了武后时代,杜 ...查看


  • "对偶"与"对仗"关系刍议
  • [提要]"对偶"和"对仗"之间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偶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仗是诗词骈文中按照字音的虚实做成的对偶句.对偶只是修辞上的要求,对仗除了修辞上的要求外 ...查看


  • 浅谈近体诗的格律
  • 首 先谈谈 平 仄 问 题. 自 朝 沈南 古代 是入 的声字, 今 天的在普通话里 已 面 经不存在 了 ,它 在语 音的演 变 中 , 被分到派天今 "的 上去阳四" 阴 当声中了 . 句换 话 说,就是 今 天 的 ...查看


  • 唐诗的格律
  • 唐诗的格律 摘要:<诗经>.<楚辞>以后,诗歌的形式不断有新的发展.唐代律诗兴起以后,诗歌更有了严密的格律.了解诗歌的格律有助于我们欣赏诗歌. 关键词:唐诗格律.平仄.五律格式.七律格式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