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
(二) 组织者随意性强
(三) 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茫然,甚至于拒绝
(四) 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
(五) 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
二、 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原因
组织者自身能力不足,造成活动目的不明,方向不清
(二)客观原因
1. 国学博大精深
2. 不良的社会务虚之风的影响
3. 应试教育的阴影尚存
三、 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对教师,要解决 “什么是国学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国学教育?”,“怎样进行国学教育?”等认识问题
2.走“专家指导教师参与”的路子,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3.逐步树立务实之风
三明市梅列区东安小学 包剑雄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在中国原指的是太学、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后来专门指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学问。章太炎语:“国学者,一国固有之学也”。国学于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兴起, 二十世纪20年开始盛行。后受文革影响而深受打击,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复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它(国学)的价值得到中国(包括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和认同。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国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同样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重新认识和重视。因此,许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开始实施和推进国学教育。本人作为普通的一名小学教师,在这种实施和推进国学教育的氛围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加强国学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从本人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中小学的国学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就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
许多中小学教师、校长对国学的概念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国学经典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书籍。将国学教育仅仅定位在诵读这些经典书籍活动上。
(二)组织者随意性强
由于对国学的认识问题和其它原因,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组织者(主要是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国学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常常是“脚踩西瓜——滑到
哪里是哪里”。
(三)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茫然,甚至于拒绝
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自我加压,去承担国学教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临时性工作。对于这种工作一些教师常常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些教师甚至不认可学校的安排,认为进行国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什么帮助,还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成绩。
(四)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
(五)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
一、 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
(二) 组织者随意性强
(三) 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茫然,甚至于拒绝
(四) 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
(五) 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
二、 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原因
组织者自身能力不足,造成活动目的不明,方向不清
(二)客观原因
1. 国学博大精深
2. 不良的社会务虚之风的影响
3. 应试教育的阴影尚存
三、 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对教师,要解决 “什么是国学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国学教育?”,“怎样进行国学教育?”等认识问题
2.走“专家指导教师参与”的路子,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3.逐步树立务实之风
三明市梅列区东安小学 包剑雄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在中国原指的是太学、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后来专门指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学问。章太炎语:“国学者,一国固有之学也”。国学于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兴起, 二十世纪20年开始盛行。后受文革影响而深受打击,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复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它(国学)的价值得到中国(包括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和认同。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国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同样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重新认识和重视。因此,许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开始实施和推进国学教育。本人作为普通的一名小学教师,在这种实施和推进国学教育的氛围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加强国学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从本人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中小学的国学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就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
许多中小学教师、校长对国学的概念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国学经典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书籍。将国学教育仅仅定位在诵读这些经典书籍活动上。
(二)组织者随意性强
由于对国学的认识问题和其它原因,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组织者(主要是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国学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常常是“脚踩西瓜——滑到
哪里是哪里”。
(三)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茫然,甚至于拒绝
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自我加压,去承担国学教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临时性工作。对于这种工作一些教师常常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些教师甚至不认可学校的安排,认为进行国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什么帮助,还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成绩。
(四)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
(五)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