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习近平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出版说明
学术升降,代有沉浮。中华学术,继近现代大量吸纳西学、涤荡本土体系以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因重开国门,迎来了学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之下,中华大地集中迸发出学术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强大力量,产生了一大批卓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出自新一代学人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当代学术精神,不仅与中国近现代学术成就先后辉映,也成为激荡未来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
为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我馆组织出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旨在系统整理当代学人的学术成果,展现当代中国学术的演进与突破,更立足于向世界展示中华学人立足本土、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与学术智慧,使其不仅并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更成为滋养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主要收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兼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名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众多学科。
丛书选目遵循优中选精的原则,所收须为立意高远、见解独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或论文集;须经历时间的积淀,具有定评,且侧重于首次出版十年以上的著作;须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近年又确立了“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的出版宗旨,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系统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近期又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大型学术经典丛书陆续推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为又一重要接续,冀彼此间相互辉映,促成域外经典、中华现代与当代经典的聚首,全景式展示世界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尤其寄望于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仅服务于当下学术,更成为引领未来学术的基础,并让经典激发思想,激荡社会,推动文明滚滚向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已出版的13种著作。
书目:
(1)《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2)《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3)《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4)《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5)《逻辑的观念》
(6)《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
(7)《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
(8)《研究》
(9)《拜占庭帝国史》
(10)《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
(11)《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12)《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13)《唐诗流变论要》
1.《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借助于现存的文学文本,发掘并重建古人的心灵世界,进而深入地审视古人的文化心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形象而直接地触摸历史的脉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真谛。
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正是提升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原的认识,亦即西哲所谓“认识你自己”。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由内而外地铺陈开来,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书中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学研究的精华,充分展示出“问题—文献—历史—理论”四位一体、依次递进的研究范式,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术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传奇戏曲,也有诗文小说,既有宏观的理论辨析,又有微观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视角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历史思考的深度。
2.《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力求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
太康文人对文辞的追求,已经超过前任不自觉的模仿,或是羞涩的写作状态,他们勇敢地实践者,实践中的体会上升为清谈中的主题,而清谈形成的风尚又反馈于创作的前进。
本书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考察,依照诗歌发展的规律重新确定各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考察作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书中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史上有争议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和判断。
本书名为诗歌史论,是一种新的写作尝试,试图在弄清文学史事实的基础上立论,同时又站在当代学者思考立场上以论带史,故以史实为主,以论为纲,力求还原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是个发展的实貌。
目录:
第一章 “兼笼前美,作范后来”的建安诗歌
第二章 作家主体意识的介入——正始诗歌的文人化
第三章 近体诗进图历史行程——
第四章 玄言诗——从生命意识角度解读
第五章 陶渊明论
第六章 “声色大开”——南朝诗歌发展的背景描述与活跃状态
······
3.《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为当今经济改革乃至社会改革之明鉴
探索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的互动关系,正是应了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唐力行
本书初版至今二十余年来,社会变迁跌宕起伏,商人的两难境地依然如故。笔者与商人阶层的对话还将进行下去。雷蒙·阿隆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此言得之。
商人的活动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本书正是从商人与近世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广阔视野,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作者从近代商人群体的形成、商人的地域分布、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及其方式、商人的社会生活与心态、商人与都市文化、都市社会经济的变迁及近世商人自身的变迁等各个侧面详述精析,指出在中国特有社会结构下,商人始终处于两难境地,至今难以走出近世社会的怪圈。研究颇具功力和新意,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4.《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国内最早且最系统地从制度正义角度理解道德失范现象的学术著作
探寻美德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世界,美德究竟以怎样的姿态存在?
什么样的日常生活世界才能滋养那些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德?
人们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持续自然地保持这些美德?
本书以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伦理”-“道德”人理论框架中,以制度公正为切入点、制度有效供给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注的焦点不是制度公正的具体内容,而是提示制度公正建设对于克服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意义。
5.《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中国大陆研究韦伯的开山之作
是国内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
韦伯把他的全部社会学研究与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联系在一起,他企图用意志自由的行动绕到伦理背后达到价值,以此迂回办法接近康德的(只能认识现象不能把我本体的)“自在之物”。
韦伯用西方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观念看待东方宗教,用西方宗教概念分析东方宗教现象,总使人产生不贴切之感。
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6.《逻辑的观念》:“逻辑的核心是‘必然地得出’,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不是逻辑”
逻辑是什么,这是由它自身的内在机制决定的。用哲学的话说,就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如果说不宽容,那么这不是我不宽容,而是逻辑这门学科的性质不宽容,正是这种性质把不符合它的东西排除在逻辑之外。
不懂一阶逻辑,就是不懂逻辑。一阶逻辑不普及,我们的哲学研究和逻辑研究状况就不会有什么根本的改观。
本书从“逻辑”这个名称的不同含义、不同逻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逻辑史著作的不同内容出发,寻找其中共同的东西,探讨其内在机制。
作者围绕着逻辑的“必然地得出”的基本思想,论述了逻辑这门科学的性质,分析论证了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是不是逻辑的问题;论述了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指出逻辑对于本世界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重要作用,以及逻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的必要性。
7.《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当我们说《精神现象学》以《逻辑学》为范本时,我们指的是纯粹逻辑的,即抽象本质上的意义,也就是说,《精神现象学》是根据后来在《逻辑学》中系统地正式表述出来的那种逻辑范畴关系,来规范和表述经验意识的现象运动的。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
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8.《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图纵深宽广、内涵丰富的诗学思想
尽管对于诗和诗人的态度有时相当严酷,但他从不认为人的生活可以没有诗的参与和点缀。诗是神赐的愉悦,是技巧的产儿,是哲学的对手(由此可见诗的能耐)。
本书分作十章,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神学、心魂学以及政治与道德的角度切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图纵深宽广、内涵丰富的诗学思想,客观评估了其理论价值和深远影响。
本书还就诗与技巧、诗与哲学的“结合”等议题展开了有深度的讨论,研究并解析了柏拉图关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的诸多精彩论述。
9.《研究》:《逻辑哲学论》中文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著作,为该世纪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作为说明的哲学和作为职业的哲学都是与语言有关的活动,它们都是“语言批判”。
维特根斯坦在这里用的是复数形式,诸基本事态和诸基本事实。
本书利用维特根斯坦所有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大量的二手研究资料,严谨、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细致地研究了其中最为困难的几大问题。
10.《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自希腊自由人的形象出现起,不管是微小的、局部的反抗,还是彻底的、大规模的决裂都是以失范(即非关系)的样式呈现出来的,它始终在向 '外'而在之中,在苏格拉底式的自我技术中,使日常事件活动具有了自由的本真意义。
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
另外,本书是出于对'失范现象'之命运的'关怀',是一份研究性纲领,其写作在各种思想和各种思想风格之间来回跳跃和游移,不限于某种特定的或既定的说法。
11.《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2002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
该书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的著作。
——张卓元(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性经济管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科技进步则对放松经济管制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性管制体制存在的一些低效率问题,客观上也要求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
本书分析了政府管制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收益;从总体上阐述了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政府管制过程、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管制理论和政府庋俘虏理论等基本原理。
本书还在探讨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政府对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管制问题。最后,本书对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和加强社会性管制这两大发展趋势作了预判,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
第二章 政府管制概述
第二篇 经济性管制
第三章 自然垄断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投资管制理论
······
第三篇 社会性管制
第十二章 外部性理论
第十三章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四篇 展望
第十六章 中国政府管制的两大趋势及其政策思路
12.《拜占庭帝国史》: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拜占廷帝国史的专著
该书的出版,全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对推动国内“拜占廷学”的进一步发展,当有助益。
拜占庭帝国强盛时期的皇帝都有值得一书的过人之处,而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医生、教师和学者也无不被后世千古传颂。
——陈志强(作者)
全书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君士坦丁时代、查士丁尼时代、伊拉克略时代、毁坏圣像时代、马其顿王朝的统治、帝国衰落与十字军运动、尼西亚流亡政府、拜占庭末代王朝与灭亡等,从而较为全面阐释了该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
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以时间为序,系统勾画了各个时代的军政大事及其影响;第九章则以拜占庭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
13.《唐诗流变论要》:当代唐诗研究的重量级著作
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章,亦可看作是作者学术人生的浓缩和精华。
对唐诗的整体艺术特征及成因作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有《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等7篇文章,从唐诗诗歌自身的格律、调式、审美风格等内在特征着手讨论形成原因及演变规律,论及五古、五律、绝句、七律、七言歌行等诗体。
下编包括《东晋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兼论支遁注〈逍遥游〉新义》等7篇文章,从政治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思潮、历史考证等外部因素研究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的形成和变化。
目录
上编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
——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
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
──从《李峤百咏》谈起
初盛唐绝句的发展
──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
猜你喜欢: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个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篇暖文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习近平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出版说明
学术升降,代有沉浮。中华学术,继近现代大量吸纳西学、涤荡本土体系以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因重开国门,迎来了学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之下,中华大地集中迸发出学术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强大力量,产生了一大批卓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出自新一代学人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当代学术精神,不仅与中国近现代学术成就先后辉映,也成为激荡未来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
为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我馆组织出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旨在系统整理当代学人的学术成果,展现当代中国学术的演进与突破,更立足于向世界展示中华学人立足本土、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与学术智慧,使其不仅并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更成为滋养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主要收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兼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名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众多学科。
丛书选目遵循优中选精的原则,所收须为立意高远、见解独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或论文集;须经历时间的积淀,具有定评,且侧重于首次出版十年以上的著作;须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近年又确立了“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的出版宗旨,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系统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近期又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大型学术经典丛书陆续推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为又一重要接续,冀彼此间相互辉映,促成域外经典、中华现代与当代经典的聚首,全景式展示世界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尤其寄望于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仅服务于当下学术,更成为引领未来学术的基础,并让经典激发思想,激荡社会,推动文明滚滚向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已出版的13种著作。
书目:
(1)《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2)《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3)《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4)《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5)《逻辑的观念》
(6)《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
(7)《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
(8)《研究》
(9)《拜占庭帝国史》
(10)《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
(11)《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
(12)《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13)《唐诗流变论要》
1.《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借助于现存的文学文本,发掘并重建古人的心灵世界,进而深入地审视古人的文化心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形象而直接地触摸历史的脉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真谛。
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正是提升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原的认识,亦即西哲所谓“认识你自己”。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从审美趣味、文体特性、叙事观念、文化心态、文学教育等多个视角,由内而外地铺陈开来,揭示出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使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书中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学研究的精华,充分展示出“问题—文献—历史—理论”四位一体、依次递进的研究范式,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术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传奇戏曲,也有诗文小说,既有宏观的理论辨析,又有微观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视角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历史思考的深度。
2.《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力求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
太康文人对文辞的追求,已经超过前任不自觉的模仿,或是羞涩的写作状态,他们勇敢地实践者,实践中的体会上升为清谈中的主题,而清谈形成的风尚又反馈于创作的前进。
本书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考察,依照诗歌发展的规律重新确定各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考察作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书中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史上有争议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和判断。
本书名为诗歌史论,是一种新的写作尝试,试图在弄清文学史事实的基础上立论,同时又站在当代学者思考立场上以论带史,故以史实为主,以论为纲,力求还原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是个发展的实貌。
目录:
第一章 “兼笼前美,作范后来”的建安诗歌
第二章 作家主体意识的介入——正始诗歌的文人化
第三章 近体诗进图历史行程——
第四章 玄言诗——从生命意识角度解读
第五章 陶渊明论
第六章 “声色大开”——南朝诗歌发展的背景描述与活跃状态
······
3.《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为当今经济改革乃至社会改革之明鉴
探索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的互动关系,正是应了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唐力行
本书初版至今二十余年来,社会变迁跌宕起伏,商人的两难境地依然如故。笔者与商人阶层的对话还将进行下去。雷蒙·阿隆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此言得之。
商人的活动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本书正是从商人与近世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广阔视野,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作者从近代商人群体的形成、商人的地域分布、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及其方式、商人的社会生活与心态、商人与都市文化、都市社会经济的变迁及近世商人自身的变迁等各个侧面详述精析,指出在中国特有社会结构下,商人始终处于两难境地,至今难以走出近世社会的怪圈。研究颇具功力和新意,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
4.《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国内最早且最系统地从制度正义角度理解道德失范现象的学术著作
探寻美德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世界,美德究竟以怎样的姿态存在?
什么样的日常生活世界才能滋养那些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德?
人们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持续自然地保持这些美德?
本书以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伦理”-“道德”人理论框架中,以制度公正为切入点、制度有效供给为基本分析方法,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注的焦点不是制度公正的具体内容,而是提示制度公正建设对于克服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意义。
5.《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中国大陆研究韦伯的开山之作
是国内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
韦伯把他的全部社会学研究与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联系在一起,他企图用意志自由的行动绕到伦理背后达到价值,以此迂回办法接近康德的(只能认识现象不能把我本体的)“自在之物”。
韦伯用西方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观念看待东方宗教,用西方宗教概念分析东方宗教现象,总使人产生不贴切之感。
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6.《逻辑的观念》:“逻辑的核心是‘必然地得出’,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不是逻辑”
逻辑是什么,这是由它自身的内在机制决定的。用哲学的话说,就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如果说不宽容,那么这不是我不宽容,而是逻辑这门学科的性质不宽容,正是这种性质把不符合它的东西排除在逻辑之外。
不懂一阶逻辑,就是不懂逻辑。一阶逻辑不普及,我们的哲学研究和逻辑研究状况就不会有什么根本的改观。
本书从“逻辑”这个名称的不同含义、不同逻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逻辑史著作的不同内容出发,寻找其中共同的东西,探讨其内在机制。
作者围绕着逻辑的“必然地得出”的基本思想,论述了逻辑这门科学的性质,分析论证了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是不是逻辑的问题;论述了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指出逻辑对于本世界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重要作用,以及逻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的必要性。
7.《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当我们说《精神现象学》以《逻辑学》为范本时,我们指的是纯粹逻辑的,即抽象本质上的意义,也就是说,《精神现象学》是根据后来在《逻辑学》中系统地正式表述出来的那种逻辑范畴关系,来规范和表述经验意识的现象运动的。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
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8.《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修订版):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图纵深宽广、内涵丰富的诗学思想
尽管对于诗和诗人的态度有时相当严酷,但他从不认为人的生活可以没有诗的参与和点缀。诗是神赐的愉悦,是技巧的产儿,是哲学的对手(由此可见诗的能耐)。
本书分作十章,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神学、心魂学以及政治与道德的角度切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图纵深宽广、内涵丰富的诗学思想,客观评估了其理论价值和深远影响。
本书还就诗与技巧、诗与哲学的“结合”等议题展开了有深度的讨论,研究并解析了柏拉图关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的诸多精彩论述。
9.《研究》:《逻辑哲学论》中文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著作,为该世纪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作为说明的哲学和作为职业的哲学都是与语言有关的活动,它们都是“语言批判”。
维特根斯坦在这里用的是复数形式,诸基本事态和诸基本事实。
本书利用维特根斯坦所有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大量的二手研究资料,严谨、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细致地研究了其中最为困难的几大问题。
10.《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自希腊自由人的形象出现起,不管是微小的、局部的反抗,还是彻底的、大规模的决裂都是以失范(即非关系)的样式呈现出来的,它始终在向 '外'而在之中,在苏格拉底式的自我技术中,使日常事件活动具有了自由的本真意义。
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
另外,本书是出于对'失范现象'之命运的'关怀',是一份研究性纲领,其写作在各种思想和各种思想风格之间来回跳跃和游移,不限于某种特定的或既定的说法。
11.《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2002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
该书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的著作。
——张卓元(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性经济管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科技进步则对放松经济管制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性管制体制存在的一些低效率问题,客观上也要求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
本书分析了政府管制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收益;从总体上阐述了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政府管制过程、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管制理论和政府庋俘虏理论等基本原理。
本书还在探讨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政府对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管制问题。最后,本书对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和加强社会性管制这两大发展趋势作了预判,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
第二章 政府管制概述
第二篇 经济性管制
第三章 自然垄断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投资管制理论
······
第三篇 社会性管制
第十二章 外部性理论
第十三章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四篇 展望
第十六章 中国政府管制的两大趋势及其政策思路
12.《拜占庭帝国史》: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拜占廷帝国史的专著
该书的出版,全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对推动国内“拜占廷学”的进一步发展,当有助益。
拜占庭帝国强盛时期的皇帝都有值得一书的过人之处,而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医生、教师和学者也无不被后世千古传颂。
——陈志强(作者)
全书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君士坦丁时代、查士丁尼时代、伊拉克略时代、毁坏圣像时代、马其顿王朝的统治、帝国衰落与十字军运动、尼西亚流亡政府、拜占庭末代王朝与灭亡等,从而较为全面阐释了该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
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以时间为序,系统勾画了各个时代的军政大事及其影响;第九章则以拜占庭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
13.《唐诗流变论要》:当代唐诗研究的重量级著作
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章,亦可看作是作者学术人生的浓缩和精华。
对唐诗的整体艺术特征及成因作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有《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等7篇文章,从唐诗诗歌自身的格律、调式、审美风格等内在特征着手讨论形成原因及演变规律,论及五古、五律、绝句、七律、七言歌行等诗体。
下编包括《东晋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兼论支遁注〈逍遥游〉新义》等7篇文章,从政治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思潮、历史考证等外部因素研究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的形成和变化。
目录
上编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陈子昂与初唐五言诗古、律体调的界分
——兼论明清诗论中的“唐无五古”说
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
──从《李峤百咏》谈起
初盛唐绝句的发展
──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
猜你喜欢: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个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200篇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