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
核心提示:为了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6月23日,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少将颜晓峰今日做客宣讲家网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讲座深入浅出、理论性与可操作性并举,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辅导讲座。
大家好!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为了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6月23日,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理解。
一、《读本》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
首先,我们要深入理解编写、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读本》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权威标准教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宣部先后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等重要辅助材料,为全党理论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武装及时提供了权威读本,这已成为一条重要经验和举措。自从去年下半年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都盼望能有这样一本读物,更有利于理解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可以说,《读本》的问世,满足了这一学习需求,正当其时、正当其用。
第二,《读本》出版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读本》是为进一步深化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根据中央要求组织编写的。中宣部、中组部专门下发了认真组织学习《读本》的通知。这几天,《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连续刊登了国家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学习体会文章,从7月1日起,各大报纸开始连载《读本》。各地各部门正在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推动《读本》的学习、培训和宣讲,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认真学习读本,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联召开了学习座谈会。以学习《读本》为契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第三,《读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了全面准确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怎样理解把握讲话的理论贡献,《读本》在深入领会和梳理讲话基础上,归纳为12个方面,加上导言和结语,系统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阐述了讲话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学习《读本》,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就是明确方向的过程。
其次,我们要感悟《读本》的特点。
一是忠实原著精神。全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
二是突出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读本》的编写可以说是简明扼要,抓住了讲话的基本之点、创新之点、关键之点、着力之点。
三是体现讲话风格。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讲话有自己的风格,自然、朴实、大方、深邃。文风和话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朴素的话语、精辟的引语表达深邃的道理,如“缺钙”、“动‘奶酪’”、“‘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等。群众听得亲切、记得牢固。《读本》编写反映了习近平富有特色的文风、话风、语言。
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来说,学习《读本》的好处是三句话,一本在手,概览大观;提纲挈领,得其要领;进入思想、指导工作。
二、讲话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
学习《读本》,首要的目的是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大家都亲身经历和强烈感受的。我概括为这样5句话:第一句是中国梦、强军梦、人民梦,第二句是改作风、反腐败、抓党建,第三句是促改革、动利益、重治理,第四句是保安全、维主权、睦友邻,第五句是道路本、价值魂、文化根。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规律的认识。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主性、开创性、变革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使得理论指导格外重要、理论创新不能停顿,使得党的理论素养更加成熟、理论水准不断提高,使得全党的理论学习常学常新、理论武装步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阐述了讲话精神,对于深入理解讲话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有着系统梳理、提纲挈领的导读作用。学习《读本》,就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学深悟透、指导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担起重任、履行使命。习近平明确表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其勇于担当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品格、统揽大局的思维、抓住要害的能力,深刻论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论述了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论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系统支撑,论述了中国改革、中国治理的正确方向,论述了治党治风、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等等,既鲜明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决不改弦易张的坚定决心,又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取得新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新实践新问题新任务新思考,推动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指导着新的实践。学习《读本》,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一脉相承、丰富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方向,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第二,讲话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
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伟大斗争的理论反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形势下,制度较量、主权争夺、国力竞争、市场占领融为一体,发展势头与发展隐患、改革动力与改革阻力、社会活力与社会矛盾、可控风险与难控风险共存交织,政治自信与信仰动摇的矛盾、核心价值与观念多元的矛盾、加强党的领导与腐败现象蔓延的矛盾、提高治理能力与作风素质不强的矛盾集聚加深,这些都考验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锤炼着担当起重大历史责任执政党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能力,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思想高度。“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指导这样一场艰巨严峻复杂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大力倡导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倡导全民族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共同追求,大力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勇于亮剑、勇于开拓精神,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不断强化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障碍的信心更加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更加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更加凝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篇洋溢着勇于应对挑战、敢于啃硬骨头的浩然正气,充满着攻坚克难、励志奋斗的慷慨激情,对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具有主心骨、压舱石、动力源的重大作用,必须作为指引前进方向、凝聚价值共识的精神力量来汲取。学习《读本》,既要着重领会其中的深邃理论观点,也要注重领会其中的可贵精神品格,特别是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维方法,深刻领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当代中国人民、当代中国军人应有的精神底蕴、精神气质、精神风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读本》对底线思维能力的阐释,就是“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第三,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新起点标出新高度,新形势要求新视野,新阶段蕴育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推进和拓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领导、国防力量、和平环境的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支撑。讲话在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的系统阐述中,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思想逻辑,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讲话是习近平长期思考党和国家前途重大问题,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发展关键,科学统筹大国治理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例如,邓小平把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就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从“四个现代化”到制度和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的认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方向。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遵循,就要以《读本》的通知、导言、12个方面、结语为基本框架,系统深入地领会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掌握讲话对各个领域、各项事业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针,持续跟进、不断拓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宝贵成果
丰富深刻、开拓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沃土。党的理论创新每一重大成果,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硕果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凝结民族优秀传统,十分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反映当代变革趋势,从时代与中国的相互引领标定中国的发展坐标。要求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代表人民利益需求,从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中确定党的建设重点,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典范。
从讲话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更好地观大势、谋大事,排除各种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切实承担起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以《读本》为基本框架学习讲话精神
读本设12章,建立了讲话精神的逻辑框架。下面,我把这12章归纳为6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串讲。
(一)坚定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读本》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讲话关于坚持这条道路的论述,可以从4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经历了6个时间段。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比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四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有的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有的用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总之,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走自己的路,顺应世界大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二)明确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读本》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二是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四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
五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曲解为“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我们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例如,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5亿人次,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商机。
(三)强化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读本》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一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期待的必然选择,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这是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总体上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打好攻坚战。
二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这就是“六个坚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所走路径。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同时我们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四是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2)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同时要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抓“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3)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4)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5)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稳妥审慎、稳扎稳打,做到“蹄疾而步稳”。(6)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6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巨大的政治智慧,是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重要结论。
(四)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这是《读本》第四、五、六、七、八章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必须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执政党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在社会建设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这都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提供保证:国防、国际、党的领导
这是《读本》第九、十、十一章的主要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国防力量保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安全保障。强军目标适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我国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如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强军目标抓住了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二是国际环境保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
三是党的领导保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在思想建设上,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下决心改变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在纪律建设上,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六)贯穿全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是《读本》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讲话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要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提高5种思维能力。
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也就是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就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二是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在社会治理上,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四是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就要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五是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四、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重要任务。主要要求有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
一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领悟讲话的基本内涵。二是要着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精神实质、精髓要义。三是要从整体上有机统一地把握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地学、融会贯通地学。四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二,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着。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责任,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要把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拓展到基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第三,必须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和推进实际工作。
学习讲话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
核心提示:为了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6月23日,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少将颜晓峰今日做客宣讲家网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讲座深入浅出、理论性与可操作性并举,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辅导讲座。
大家好!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为了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6月23日,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理解。
一、《读本》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
首先,我们要深入理解编写、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读本》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权威标准教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宣部先后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等重要辅助材料,为全党理论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武装及时提供了权威读本,这已成为一条重要经验和举措。自从去年下半年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都盼望能有这样一本读物,更有利于理解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可以说,《读本》的问世,满足了这一学习需求,正当其时、正当其用。
第二,《读本》出版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读本》是为进一步深化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根据中央要求组织编写的。中宣部、中组部专门下发了认真组织学习《读本》的通知。这几天,《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连续刊登了国家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学习体会文章,从7月1日起,各大报纸开始连载《读本》。各地各部门正在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推动《读本》的学习、培训和宣讲,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认真学习读本,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联召开了学习座谈会。以学习《读本》为契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第三,《读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了全面准确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怎样理解把握讲话的理论贡献,《读本》在深入领会和梳理讲话基础上,归纳为12个方面,加上导言和结语,系统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阐述了讲话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学习《读本》,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就是明确方向的过程。
其次,我们要感悟《读本》的特点。
一是忠实原著精神。全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
二是突出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读本》的编写可以说是简明扼要,抓住了讲话的基本之点、创新之点、关键之点、着力之点。
三是体现讲话风格。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讲话有自己的风格,自然、朴实、大方、深邃。文风和话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朴素的话语、精辟的引语表达深邃的道理,如“缺钙”、“动‘奶酪’”、“‘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等。群众听得亲切、记得牢固。《读本》编写反映了习近平富有特色的文风、话风、语言。
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来说,学习《读本》的好处是三句话,一本在手,概览大观;提纲挈领,得其要领;进入思想、指导工作。
二、讲话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
学习《读本》,首要的目的是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大家都亲身经历和强烈感受的。我概括为这样5句话:第一句是中国梦、强军梦、人民梦,第二句是改作风、反腐败、抓党建,第三句是促改革、动利益、重治理,第四句是保安全、维主权、睦友邻,第五句是道路本、价值魂、文化根。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规律的认识。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主性、开创性、变革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使得理论指导格外重要、理论创新不能停顿,使得党的理论素养更加成熟、理论水准不断提高,使得全党的理论学习常学常新、理论武装步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阐述了讲话精神,对于深入理解讲话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有着系统梳理、提纲挈领的导读作用。学习《读本》,就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学深悟透、指导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担起重任、履行使命。习近平明确表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其勇于担当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品格、统揽大局的思维、抓住要害的能力,深刻论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论述了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论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系统支撑,论述了中国改革、中国治理的正确方向,论述了治党治风、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等等,既鲜明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决不改弦易张的坚定决心,又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取得新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新实践新问题新任务新思考,推动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指导着新的实践。学习《读本》,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一脉相承、丰富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方向,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第二,讲话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
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伟大斗争的理论反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形势下,制度较量、主权争夺、国力竞争、市场占领融为一体,发展势头与发展隐患、改革动力与改革阻力、社会活力与社会矛盾、可控风险与难控风险共存交织,政治自信与信仰动摇的矛盾、核心价值与观念多元的矛盾、加强党的领导与腐败现象蔓延的矛盾、提高治理能力与作风素质不强的矛盾集聚加深,这些都考验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锤炼着担当起重大历史责任执政党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能力,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思想高度。“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指导这样一场艰巨严峻复杂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大力倡导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倡导全民族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共同追求,大力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勇于亮剑、勇于开拓精神,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不断强化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障碍的信心更加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更加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更加凝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篇洋溢着勇于应对挑战、敢于啃硬骨头的浩然正气,充满着攻坚克难、励志奋斗的慷慨激情,对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具有主心骨、压舱石、动力源的重大作用,必须作为指引前进方向、凝聚价值共识的精神力量来汲取。学习《读本》,既要着重领会其中的深邃理论观点,也要注重领会其中的可贵精神品格,特别是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维方法,深刻领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当代中国人民、当代中国军人应有的精神底蕴、精神气质、精神风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读本》对底线思维能力的阐释,就是“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第三,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新起点标出新高度,新形势要求新视野,新阶段蕴育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推进和拓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领导、国防力量、和平环境的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支撑。讲话在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的系统阐述中,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思想逻辑,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讲话是习近平长期思考党和国家前途重大问题,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发展关键,科学统筹大国治理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例如,邓小平把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就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从“四个现代化”到制度和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的认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方向。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遵循,就要以《读本》的通知、导言、12个方面、结语为基本框架,系统深入地领会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掌握讲话对各个领域、各项事业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针,持续跟进、不断拓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宝贵成果
丰富深刻、开拓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沃土。党的理论创新每一重大成果,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硕果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凝结民族优秀传统,十分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反映当代变革趋势,从时代与中国的相互引领标定中国的发展坐标。要求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代表人民利益需求,从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中确定党的建设重点,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典范。
从讲话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更好地观大势、谋大事,排除各种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切实承担起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以《读本》为基本框架学习讲话精神
读本设12章,建立了讲话精神的逻辑框架。下面,我把这12章归纳为6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串讲。
(一)坚定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读本》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讲话关于坚持这条道路的论述,可以从4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经历了6个时间段。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比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四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有的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有的用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总之,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走自己的路,顺应世界大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二)明确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读本》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二是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四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
五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曲解为“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我们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例如,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5亿人次,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商机。
(三)强化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读本》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一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期待的必然选择,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这是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总体上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打好攻坚战。
二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这就是“六个坚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所走路径。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同时我们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四是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2)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同时要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抓“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3)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4)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5)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稳妥审慎、稳扎稳打,做到“蹄疾而步稳”。(6)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6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巨大的政治智慧,是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重要结论。
(四)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这是《读本》第四、五、六、七、八章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必须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执政党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在社会建设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这都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提供保证:国防、国际、党的领导
这是《读本》第九、十、十一章的主要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国防力量保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安全保障。强军目标适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我国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如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强军目标抓住了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二是国际环境保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
三是党的领导保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在思想建设上,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下决心改变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在纪律建设上,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六)贯穿全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是《读本》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讲话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要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提高5种思维能力。
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也就是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就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二是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在社会治理上,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四是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就要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五是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四、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重要任务。主要要求有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
一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领悟讲话的基本内涵。二是要着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精神实质、精髓要义。三是要从整体上有机统一地把握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地学、融会贯通地学。四是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二,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着。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责任,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要把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拓展到基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第三,必须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和推进实际工作。
学习讲话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