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挂起。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应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赏析]:
1、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洛阳的思念。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①以小景与大景相映衬。②若用来描写三峡风光就不合适,因为只有在长江下游,才会出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是哲理。
4、诗人注意词语的锤炼,“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在黄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赏析]:
1、借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叹。
2、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
3、以小见大:①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②以“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在思路奇特,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3、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1、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诗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作者对上天的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人间,幻想现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过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富有哲理: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
3、 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
4、 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的街道如同被从羊牛奶中提取的脂肪滋润,
草色远远看去一片碧绿,而近看却没有。
这是一年中春天最美的时候,绝对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
[中心]: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艺术特色]:
1、 抓住特色,描摹早春:小雨、草色。
2、 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早春与“满城烟柳色”作对比,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赏析]:
“草色遥看近却无”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此景描写早春是再恰当没有了。
[拓展]:描写春天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闻王昌另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怀念之情。
[赏析]:
1、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不如归去”的子规,渲染漂泊
之感、离别之恨。
2、 次句写闻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在内(龙标在当时属于荒远
之地,要渡过湘西的五条河流才能到达,可以想见旅途的艰难)。
3、 后两句抒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
[艺术特色]:
想象奇特。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挂起。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应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赏析]:
1、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洛阳的思念。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①以小景与大景相映衬。②若用来描写三峡风光就不合适,因为只有在长江下游,才会出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是哲理。
4、诗人注意词语的锤炼,“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在黄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赏析]:
1、借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叹。
2、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
3、以小见大:①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②以“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在思路奇特,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3、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1、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诗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作者对上天的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人间,幻想现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过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富有哲理: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
3、 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
4、 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的街道如同被从羊牛奶中提取的脂肪滋润,
草色远远看去一片碧绿,而近看却没有。
这是一年中春天最美的时候,绝对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
[中心]: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艺术特色]:
1、 抓住特色,描摹早春:小雨、草色。
2、 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早春与“满城烟柳色”作对比,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赏析]:
“草色遥看近却无”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此景描写早春是再恰当没有了。
[拓展]:描写春天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闻王昌另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怀念之情。
[赏析]:
1、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不如归去”的子规,渲染漂泊
之感、离别之恨。
2、 次句写闻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在内(龙标在当时属于荒远
之地,要渡过湘西的五条河流才能到达,可以想见旅途的艰难)。
3、 后两句抒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
[艺术特色]:
想象奇特。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