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融资体系
截止到2008年10月,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8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60%,上缴税收占全国的51%,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40%。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技术创新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其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其狭隘的融资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占全部经济产出的比例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股票、债券发行等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十分迫切。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状况分析
2008年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上年同比减少15%;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5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
(1)财务状况分析。首先,资金结构分析。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我国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比较迫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4%的企业表示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8.1%的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只有26.5%的企业表示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在需求的资金类型上,中小企业最需要长期投资资金。在别调查的企业中,59.1%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长期投资基金,36.3%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短期流动资金。
其次,财务结构分析。自2008年以来,贷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挤占其利润空间,使其财务状况恶化,融资资金受到影响。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统计分析,由于受银行利率上调和民间高息借贷等影响,2008年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51.7%,利息支出增长51.2%。正是出于对此问题的担忧,人民银行2008年下半年数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理论上说,利率的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但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变低,这就导致了其融资困难。
(2)融资结构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造成我国融资渠道狭窄,以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也非常单一;就资本负债率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为企业的资本负债率总体上高于一般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的抽样调查(2007),内源融资占全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2/3以上,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来源。分析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非公中小企业大都高度依赖内源融资,而来自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融资渠道单一。
2、融资问题分析
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广东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化既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测温计。据广东银监局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55.85亿元,比年初减少近150亿元,占余额1/10。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样本企业包括江苏、北京、河南、广东和江西的640家企业)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较多,依次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27.2%),贷款额度少、频率高、增加交易成本(18.9%),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15.7%),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8.6%),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6.5%),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5.3%),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2.1%)等。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并存。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表现为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
首先,企业贷款难。第一,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评估等级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第二,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免得给自己添麻烦。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第三,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中小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十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
其次,银行放款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成功申请银行贷款的比例低。根据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对34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知,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其中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贷款周期短、门槛高、成功率低。在调查的305家企业中,近三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只有135家获得银行贷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信用贷款严重缺乏,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凭借商业信用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有25家,仅占调查企业的7.2%。这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2)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从总体上说,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力度在逐渐增大,但与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一直是在10%左右徘徊,年均增幅略有增长,而从国有银行贷款比例则更为低下,还不到10%,中小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就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例如,在2008年12月4日招商银行获得银监会的正式批准,在苏州市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这是全国首家拥有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资格的金融机构。但是仅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还不足以支撑起全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银行业的共同努力。
(3)中小企业高负债率。中小企业的高负债率表明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存在困难或障碍。从2000—2007年,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资产负债率上的变化都不明显,呈略微下降,但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资产负债率高出近10%,这说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融资更依赖于银行。
(4)融资渠道单一和窄小。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以及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而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一方面说明内部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问题比较突出。
(5)融资政策和环境不健全。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不足7%;认为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认为融资环境较前几年没有变化的占59.02%;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超过20%,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比例基本相当。对现有融资方式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占19.84%和15.87%,较满意的企业占19.84%,非常满意的企业仅占3.17%。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收效并不大。特别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青岛市2008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因素,占29.64%;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政府扶持不够,各占25.93%和25.91%;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占18.52%。
由此可见,当前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产权模糊、信用能力原因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最后是政府政策因素,包括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如经营环境劣化、金融管理体制、利率管制、资本市场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制约等。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对外方面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根据世界商业环境2007年调查数据库中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解决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小企业法》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第二,建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政府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从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补助金政策等。
西方国家通过以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因地、因时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来选择融资模式。因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考察。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改善经
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大胆借鉴、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
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不畅的重要保障。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第二,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第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再次,要规范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这已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第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第二,要及时还本付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然后,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当前中小企业不仅仅是缺少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缺少如何找到适当的融资渠道。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主要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
最后,加强与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加强和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的不足。这样做,既可避免单个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弧军奋战,降低市场风险,又可使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外部经济性,还可使中小企业充分享受社会分工协作的恩惠,降低成本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一,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它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运行的基本目的不是赢利,而在于对符合政策要求但难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购买中小企业股份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投资,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拓宽资金来源;第三,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如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科技风险墓金、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等。
其次,成立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诸如地方性民营银行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克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防范道德风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进行信贷制度改革:第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二,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贷款和审批程序,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坚持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第三,银行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基层机构的授权,简化办事程序。
(3)从担保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借鉴日本政府的做法,设立“特别信用保证制度”;第二,由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第三,鼓励民间资金投入,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
其次,建立并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与担保机制相配套的制度设施:第一,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放开准入门槛;第二,对担保公司实施减免税政策,达到一定条件的担保机构,国家减免所得税;第三,建立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再担保机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坏账分担、通过风险基金提供补偿等等。
(4)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
场。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大力开展柜台交易业务,加速形成股票二板交易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到香港和海外上市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核准制规定若干证券发行的具体条件,申请证券发行的企业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审查后,方可发现证券。我国对公司发行证券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证券发行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注册制则对证券发行管理实行公开原则,这种证券发行管理制度较核准制来说,发行条件较为宽松,中小企业很容易做到。我国应该对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有关证券发行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为中小企业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其次,建立健全的二板市场和柜台市场。建立二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要意义。我国设立二板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到港上市。因此我国的风险企业可选择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作为上市场所,有条件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争取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板市场上市。同时,柜台市场也为中国风险投资搭建了退出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而且柜台市场还能起到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成长性、成熟性企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融资循环。
最后,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如果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信水平、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还可以使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需求也会得到很好的满足。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时,政府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构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创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2、宏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政府扶持的角度考察。因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因此,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给予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及财政支撑,以政府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首先,金融支持。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一,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第二,制定强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创造条件开辟二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其次,资金支持。我国应充分考虑国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系统的建设。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第二,给予中小企业特定事项的资金扶持。政府应针对某些特定事项,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第三,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最后,政策性扶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培训及信息交流等形式。我国自2008年8月起,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等利好政策已相继由强烈诉求变成了现实,各种力量迅速集结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思考与行动中。如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随后又出台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2)从融资环境的角度考察。首先,法律环境。我国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信用管理法》,以法律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
出发,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应尽快普及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废止和清除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真正使中小企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其次,服务环境。银监会应该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必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参考文献】
[1] Thorsten Beck.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11).
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咚光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1.
凌智勇: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民营银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融资体系
截止到2008年10月,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8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60%,上缴税收占全国的51%,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40%。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技术创新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其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其狭隘的融资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占全部经济产出的比例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股票、债券发行等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十分迫切。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状况分析
2008年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上年同比减少15%;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5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
(1)财务状况分析。首先,资金结构分析。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我国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比较迫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4%的企业表示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8.1%的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只有26.5%的企业表示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在需求的资金类型上,中小企业最需要长期投资资金。在别调查的企业中,59.1%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长期投资基金,36.3%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短期流动资金。
其次,财务结构分析。自2008年以来,贷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挤占其利润空间,使其财务状况恶化,融资资金受到影响。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统计分析,由于受银行利率上调和民间高息借贷等影响,2008年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51.7%,利息支出增长51.2%。正是出于对此问题的担忧,人民银行2008年下半年数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理论上说,利率的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但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变低,这就导致了其融资困难。
(2)融资结构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造成我国融资渠道狭窄,以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也非常单一;就资本负债率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为企业的资本负债率总体上高于一般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的抽样调查(2007),内源融资占全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2/3以上,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来源。分析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非公中小企业大都高度依赖内源融资,而来自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融资渠道单一。
2、融资问题分析
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广东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化既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测温计。据广东银监局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55.85亿元,比年初减少近150亿元,占余额1/10。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样本企业包括江苏、北京、河南、广东和江西的640家企业)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较多,依次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27.2%),贷款额度少、频率高、增加交易成本(18.9%),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15.7%),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8.6%),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6.5%),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5.3%),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2.1%)等。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并存。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表现为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
首先,企业贷款难。第一,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评估等级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第二,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免得给自己添麻烦。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第三,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中小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十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
其次,银行放款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成功申请银行贷款的比例低。根据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对34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知,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其中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贷款周期短、门槛高、成功率低。在调查的305家企业中,近三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只有135家获得银行贷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信用贷款严重缺乏,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凭借商业信用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有25家,仅占调查企业的7.2%。这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2)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从总体上说,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力度在逐渐增大,但与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一直是在10%左右徘徊,年均增幅略有增长,而从国有银行贷款比例则更为低下,还不到10%,中小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就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例如,在2008年12月4日招商银行获得银监会的正式批准,在苏州市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这是全国首家拥有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资格的金融机构。但是仅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还不足以支撑起全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银行业的共同努力。
(3)中小企业高负债率。中小企业的高负债率表明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存在困难或障碍。从2000—2007年,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资产负债率上的变化都不明显,呈略微下降,但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资产负债率高出近10%,这说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融资更依赖于银行。
(4)融资渠道单一和窄小。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以及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而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一方面说明内部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问题比较突出。
(5)融资政策和环境不健全。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不足7%;认为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认为融资环境较前几年没有变化的占59.02%;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超过20%,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比例基本相当。对现有融资方式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占19.84%和15.87%,较满意的企业占19.84%,非常满意的企业仅占3.17%。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收效并不大。特别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青岛市2008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因素,占29.64%;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政府扶持不够,各占25.93%和25.91%;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占18.52%。
由此可见,当前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产权模糊、信用能力原因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最后是政府政策因素,包括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如经营环境劣化、金融管理体制、利率管制、资本市场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制约等。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对外方面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根据世界商业环境2007年调查数据库中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解决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小企业法》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第二,建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政府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从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补助金政策等。
西方国家通过以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因地、因时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来选择融资模式。因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考察。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改善经
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大胆借鉴、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
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不畅的重要保障。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第二,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第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再次,要规范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这已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第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第二,要及时还本付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然后,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当前中小企业不仅仅是缺少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缺少如何找到适当的融资渠道。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主要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
最后,加强与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加强和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的不足。这样做,既可避免单个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弧军奋战,降低市场风险,又可使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外部经济性,还可使中小企业充分享受社会分工协作的恩惠,降低成本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一,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它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运行的基本目的不是赢利,而在于对符合政策要求但难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购买中小企业股份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投资,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拓宽资金来源;第三,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如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科技风险墓金、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等。
其次,成立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诸如地方性民营银行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克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防范道德风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进行信贷制度改革:第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二,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贷款和审批程序,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坚持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第三,银行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基层机构的授权,简化办事程序。
(3)从担保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借鉴日本政府的做法,设立“特别信用保证制度”;第二,由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第三,鼓励民间资金投入,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
其次,建立并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与担保机制相配套的制度设施:第一,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放开准入门槛;第二,对担保公司实施减免税政策,达到一定条件的担保机构,国家减免所得税;第三,建立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再担保机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坏账分担、通过风险基金提供补偿等等。
(4)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
场。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大力开展柜台交易业务,加速形成股票二板交易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到香港和海外上市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核准制规定若干证券发行的具体条件,申请证券发行的企业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审查后,方可发现证券。我国对公司发行证券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证券发行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注册制则对证券发行管理实行公开原则,这种证券发行管理制度较核准制来说,发行条件较为宽松,中小企业很容易做到。我国应该对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有关证券发行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为中小企业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其次,建立健全的二板市场和柜台市场。建立二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要意义。我国设立二板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到港上市。因此我国的风险企业可选择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作为上市场所,有条件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争取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板市场上市。同时,柜台市场也为中国风险投资搭建了退出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而且柜台市场还能起到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成长性、成熟性企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融资循环。
最后,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如果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信水平、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还可以使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需求也会得到很好的满足。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时,政府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构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创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2、宏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政府扶持的角度考察。因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因此,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给予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及财政支撑,以政府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首先,金融支持。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一,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第二,制定强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创造条件开辟二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其次,资金支持。我国应充分考虑国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系统的建设。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第二,给予中小企业特定事项的资金扶持。政府应针对某些特定事项,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第三,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最后,政策性扶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培训及信息交流等形式。我国自2008年8月起,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等利好政策已相继由强烈诉求变成了现实,各种力量迅速集结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思考与行动中。如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随后又出台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2)从融资环境的角度考察。首先,法律环境。我国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信用管理法》,以法律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
出发,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应尽快普及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废止和清除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真正使中小企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其次,服务环境。银监会应该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必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参考文献】
[1] Thorsten Beck.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11).
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咚光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1.
凌智勇: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民营银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