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能学习心得体会
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的我,自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工作也充满热情,抱着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我常思考着怎样才能无愧于整天面对着我的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和能力;怎样用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的言行而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通过这次师德师能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每时每刻、每言每行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师德和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下面我就教师的师德谈几点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爱,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作为青年教师而言,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几种比较基础的教学能力,重点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再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另外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这些方法都会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迅速提高。
二、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与锤炼
一名青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要在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教学基本功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而形成自己的特点,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要把形成高层次教学风格,视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追求,由此激发形成教学风格的强大动力。要求新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自觉提炼、加工教学方法。 当然,青年教师还要对自身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单纯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而是要通过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取人之长补己不足,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教学风格,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实践锤炼,使自己的教学风格精益求精,逐步提升。
以上就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体会。
师德师能学习心得体会
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的我,自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工作也充满热情,抱着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我常思考着怎样才能无愧于整天面对着我的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和能力;怎样用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的言行而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通过这次师德师能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每时每刻、每言每行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师德和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下面我就教师的师德谈几点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爱,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作为青年教师而言,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几种比较基础的教学能力,重点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再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另外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这些方法都会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迅速提高。
二、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与锤炼
一名青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要在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教学基本功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而形成自己的特点,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要把形成高层次教学风格,视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追求,由此激发形成教学风格的强大动力。要求新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自觉提炼、加工教学方法。 当然,青年教师还要对自身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单纯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而是要通过模仿他人的教学风格,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取人之长补己不足,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教学风格,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实践锤炼,使自己的教学风格精益求精,逐步提升。
以上就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