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论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作者:蔡源源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7期

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法》。该原则的出现也是根据我国长期立法实践的经验形成的结果。我国的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

《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对于立法的国家法制统一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l.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这不仅是对立法的程序性要求,也是国家法制能够保持统一的前提条件。所谓依照立法的法定权限,是指立法要依照宪法、法律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制度即立法体制和立法事项的规定进行。所谓依照立法的法定程序,是指立法要依照宪法、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在我国,虽然人们在根本利益、共同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是还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的利益要求也有所不同,多种、多元利益间还存在差异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的同时,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这些调整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不利于人们积极性调动、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利益格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格局的打破与重建,都需要立法对各种利益做出取舍和协调,而根本出发点是国家的整体利益。

3.立法应当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首先,在立法中,应当注意使我国法的体系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和内在的协调性。这种整体统一性既是法律内容的统一,又是法律形式的统

一。它主要表现为:我国的一切现行法律都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而不得与之相抵触;各法律部门之间也必须保持一致,不应相互矛盾;普遍性较大的规范(如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规范),应当在普遍性较小的规范中得到具体化;遵守、适用或违反一些法律规范,会引起另外一些法律规范发生作用。所以,在立法时必须统筹考虑形成较为完备的、门类齐全的、彼此配合发挥作用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在立法法中,应当注意使我国法的体系具有尊严性。第一,立法要十分严肃谨慎,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考虑,全面权衡利弊,集中正确的意见,这样法的权威就可以慢慢地树立起来。第二,立法要注意法的稳定性,绝不能朝令夕改。第三,立法要保持法的连续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应当注意保持与原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在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生效之前不能随意终止原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

二、民主的原则

《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对于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立法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立法活动,实质上是有关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的活动。我国国家的民主性质,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2.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立法活动应当实行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立法作为涉及人民重大利益的活动,要求我们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尽可能把所有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高度集中。所以,各级国家机关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群众路线。

3.要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我国在长期的立法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立法活动,《立法法》第35条专门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法律草案公布,征求意见。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送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立法法》

第58条还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三、科学的原则

《立法法》第6条规定:“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对于立法的科学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立法应当从中国和各地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科学立法的灵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因此,立法工作也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衡。所以,各地和各部门立法还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立法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进行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调查研究,还包括立法时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对我们有用的好经验,前提是这些总结、体现、借鉴和吸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3.立法科学与否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立法工作必须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立法工作的要求。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标准,当然也包括检验立法工作在内。这就要求立法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且以中国的实践来检验。实事求是,适合中国的现实和国情,既是我国立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立法的结果是否科学、正确的归宿。

4.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或进行、不进行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或进行、不进行某种行为的必要性。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共处于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统一体中,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立法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权利和义务,尊重立法本身的规律性。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有所不同,其根本的区别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执行国家职能的,其权力属于国家和人民,而不是属于其单位的,更不是属于其个人的。所以,其权力也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家机关的职权也是职责,不得放弃或转让,否则就是失职。这就要求立法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要以法律制约权力,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同时立法也要保证国家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责任。在立法工作中,同样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权力和责任,尊重立法本身的规律性。

论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作者:蔡源源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7期

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法》。该原则的出现也是根据我国长期立法实践的经验形成的结果。我国的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

《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对于立法的国家法制统一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l.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这不仅是对立法的程序性要求,也是国家法制能够保持统一的前提条件。所谓依照立法的法定权限,是指立法要依照宪法、法律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制度即立法体制和立法事项的规定进行。所谓依照立法的法定程序,是指立法要依照宪法、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在我国,虽然人们在根本利益、共同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是还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的利益要求也有所不同,多种、多元利益间还存在差异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的同时,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这些调整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不利于人们积极性调动、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利益格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格局的打破与重建,都需要立法对各种利益做出取舍和协调,而根本出发点是国家的整体利益。

3.立法应当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首先,在立法中,应当注意使我国法的体系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和内在的协调性。这种整体统一性既是法律内容的统一,又是法律形式的统

一。它主要表现为:我国的一切现行法律都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而不得与之相抵触;各法律部门之间也必须保持一致,不应相互矛盾;普遍性较大的规范(如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规范),应当在普遍性较小的规范中得到具体化;遵守、适用或违反一些法律规范,会引起另外一些法律规范发生作用。所以,在立法时必须统筹考虑形成较为完备的、门类齐全的、彼此配合发挥作用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在立法法中,应当注意使我国法的体系具有尊严性。第一,立法要十分严肃谨慎,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考虑,全面权衡利弊,集中正确的意见,这样法的权威就可以慢慢地树立起来。第二,立法要注意法的稳定性,绝不能朝令夕改。第三,立法要保持法的连续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应当注意保持与原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在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生效之前不能随意终止原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

二、民主的原则

《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对于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立法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立法活动,实质上是有关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的活动。我国国家的民主性质,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2.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立法活动应当实行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立法作为涉及人民重大利益的活动,要求我们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尽可能把所有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高度集中。所以,各级国家机关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群众路线。

3.要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我国在长期的立法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途径和形式。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立法活动,《立法法》第35条专门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法律草案公布,征求意见。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送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立法法》

第58条还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三、科学的原则

《立法法》第6条规定:“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对于立法的科学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立法应当从中国和各地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科学立法的灵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因此,立法工作也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衡。所以,各地和各部门立法还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立法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进行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调查研究,还包括立法时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对我们有用的好经验,前提是这些总结、体现、借鉴和吸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3.立法科学与否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立法工作必须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立法工作的要求。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标准,当然也包括检验立法工作在内。这就要求立法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且以中国的实践来检验。实事求是,适合中国的现实和国情,既是我国立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立法的结果是否科学、正确的归宿。

4.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或进行、不进行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或进行、不进行某种行为的必要性。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共处于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统一体中,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立法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权利和义务,尊重立法本身的规律性。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有所不同,其根本的区别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执行国家职能的,其权力属于国家和人民,而不是属于其单位的,更不是属于其个人的。所以,其权力也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家机关的职权也是职责,不得放弃或转让,否则就是失职。这就要求立法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要以法律制约权力,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同时立法也要保证国家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责任。在立法工作中,同样应当科学合理地设定权力和责任,尊重立法本身的规律性。


相关文章

  • 村委会的建立是否符合法律的需求科技期刊论文格式
  • 村委会的建立是否符合法律的需求 本文摘自:城市问题 网址:http://www.bestqikan.com/a/bsb/011W2H012.html 一.问题的引入 宪法学的研究应该以文本研究为基本和中心,但是文本研究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我国 ...查看


  • 现代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现代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行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客观经济基础和市场法律秩序良胜互动的结果.我国物流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物流法律法规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因而构建和完善我 ...查看


  • 试论我国税收立法体制之完善
  • 税收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规范的专门活动.税收立法体制主要是规定税收立法权限在一定的国家机关之间划分的制度,其核心是明确中央和地方之间有关税收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在复合立法体制下,还包 ...查看


  • 论我国_环境保护法_的现状和修改定位
  • 法制与管理 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现状和修改定位 ! 汪劲(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摘要本文围绕<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效力和内容定位问题,对<环境保护法>的现状.问题及其在我国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 ...查看


  • 我国军事法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独立法律部门
  •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丛文胜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仍有许多重点.难点问题亟待深入研 ...查看


  • 论税收基本法的价值定位
  • <税收基本法>已经列入中国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长久以来税收领域法律层次偏低的"法律倒置"现象有望就此解决.<税收基本法>的制定将开启中国税收法治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税收法治建设的重大发展.它对于规 ...查看


  • 论立法法对行政立法的规定及其完善
  • 行政立法的规范化,是指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范的国家机关,在各自的权限内对过去所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进行审查,确定哪些法律.法规.规章已全部或部分不适应现实需要,应予以全部或部分废止:下位法律规范是否与上位法律规范存在抵触,发现抵触,应尽快修 ...查看


  •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发表时间:2011-5-20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 作者:骆朝伟 [导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 骆朝伟 中图分类号:D911 ...查看


  • 民法总则制定中商法总则内容的加入
  • 作者:周林彬 社会科学战线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5)12-0205-10 一.我国民法总则的制定不能忽视商法总则内容的加入 自<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查看


  • 法学概论1-3
  • 自考"法学概论"串讲笔记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一.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二.奴隶制法律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 三.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四.法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