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的区别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

从差异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了,在一个网站上看到此篇文章《从词汇现象看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感觉不错转之,原作者俟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就像文化的基石(cornerstone),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无不反映着文化的内涵。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观察世界的;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的;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the language of soul),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意义上表现出的诸多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非对称现象

某些事物或概念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在词汇方面的不对称性。例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意义旨在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我们或许把"三伏"可以用英语里的"dog days"来对应,那么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与"dog days"一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与"三九"对应了。

英语文化内涵颇为浓厚,cowboy和hippie(或hippy)在汉语中没有意义对应的词,因为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如"牧童"、"羊倌"和"牧马人",但这些都是田园牧歌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我们从港粤借来"牛仔"一词与之呼应,并且这已成为主流和经典的译法,但是英语"cowboy"中所传承的美国西进运动中那批拓荒者的英雄气概与传奇风采始终没有传达出来,倒徒增了几分只对于凡夫俗子的调侃之意;比如"打工仔"就是一个明证。另外,在汉语中,人们把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其实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风貌。有的也译成"嬉皮士",不过容易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那么,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气功"、"八卦",在操英语的人士眼里无异于"天书"(a sealed book),怎一个汉语拼音"yin","yang","taiji","qigong"或"bagua"了得?

(二)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往往会对共同的事物和现象有一个认识,但是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所以看似差不多的词汇其实往往出现了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种种变异(variation)和不等值(non-equivalence)现象。以下举例说明: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

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同样,在英语中,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第一夫人"之说。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第一夫人"是指一个男子的结发配偶或原配,而在英语中"first lady"的"first"仅表示对总统或州长夫人的特指与尊敬。

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政治家"与英语中的"politician"划上等号。其实,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别人的蔑视。因为它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

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而汉语中"政治家"这个词在英语中较等值的词应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statesman都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而politician与汉语中的"政客"或"政治贩子"含义差不多。

又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也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的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

再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但是英语中的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尽相同。首先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

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干部"一词完全相同,因为它的对应词只是"普通群众"(grassroots)。

(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似是而非现象

在英语中有许多的合成词,其意义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单词其汉语意思的合成,不可望文生义。下面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种"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现象(speciosity)。

1、指"处所"、"机构"等的词语:fire company≠纵火公司,恰恰相反,其意思是"消防队"。high school≠高等学校,指美国的中学;在英国,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rest room≠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

2、指"人"或"物"的词语:French window≠法国窗,其意思是"落地窗"。Indian Summer≠印度的夏天,其意思是"小阳春"。busboy≠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其实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碟、擦桌子的杂工。goldbrick≠金锭,这个词不是用以称赞人的词,而是美国英语中的俚语,指逃避工作的人,尤其是爱偷懒的士兵、懒汉。busybody≠大忙人,英语的busybody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从词的组成看,人们会认为goldbrick和busybody是褒义词,其实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贬义。

3、成语,谚语,惯用法:see you≠见你,恰恰相反,意思是"再见"。see John≠拜访约翰,其实是一个习语,意思是"去洗手间",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John"(约翰)的人没有关系。同样,

let George do it≠让乔治去干,其意思是"让别人去干吧",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George"(乔治)的人没有关系。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面,相当于"令人毛骨悚然"。英语中有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于人,除非用作比喻。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使其丢脸。to blow one's own horn(or trumpet)≠各吹各的号。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像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则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做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四)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殊途同归现象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圈里的人们利用各自熟悉的事与物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生活的相似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是英语和汉语中用词不同但意义相近的一些表达:

1、短语词组:汉语中"鸡皮疙瘩"在英语中为"goose flesh";汉语中"吹牛"在英语中为"talk horse";汉语中"拦路虎"在英语中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中"落汤鸡"在英语中为"a drowning rat";

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为"black sheep";汉语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为"as timid as a hare";汉语中"狐假虎威"在英语中为"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中"杀鸡用牛刀"在英语中为"break a fly upon the wheel"。

2、谚语: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Love me, love my dog";汉语中有"说曹操,曹操就到",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alk of the devil, and he'll appear";汉语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汉语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在语言范畴内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会涉及到词源学、构词法、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本文只是仅仅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些明显特征做了一些归纳。其实,单从词汇角度还可以比较词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以及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词义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等等。但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从词汇的角度考查一些文化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与尝试。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 (2006-12-30 17:26:50)

转载

分类:英语论文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ZT)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差异极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主观情理与客观现象的关系上,汉民族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中国书画就十分讲究笔墨意趣、气韵生动、传神写照、重视神似胜于形似。中国的建筑兼实用与审美、情趣与功能为一体,四平八稳、进出有序,园林的遮掩错落、曲廊幽径,体现出汉族人特有的思维和审美方式。中国的古诗歌,从开始的诗言志、诗言情,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再到神韵、格调、性灵、胸次诸说,都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正如《文心雕龙》所说的,“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物以物而宛转;属采附声,亦心与心而徘徊”。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四六骈体、声律对仗,用字凝练含蓄、简洁空灵,有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的传统和习惯。

西方民族则完全不同,几乎所有批评家都反复强调摹仿和再现。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在绘画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基础是素描,以油画为正宗,将画面的美感诉诸于数理关系,着重于再现现实,在画法上,有定点透视、以面造型、略于点线之说。西方的传统文学艺术也都强调要摹仿自然。“摹仿论”一直是西方传统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立场。稍后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本质上都源于摹仿论。西方的建筑也不例外,古希腊神庙比例合谐,古罗马建筑构图严谨、哥特式教堂气势恢宏,这些都反映出西方传统哲学“天人各一”、偏重理性、主观与客观对立的特点。相对地在语言表达上,就有了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构架规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和用词、描述强调直观可感的风格。

简单地说,汉英表达的显著差异就是,汉语潇洒随意、主观色彩十分强烈,英语则是规范严整、客观具体。例如:

Then came the twilight colors of sea and heaven, the wine pink width of water merging into lawns of aquamarines, the sky a tender palette of pink and blue.

试译为:

随之而来的是暮霭沉沉,海天一色,红浪翻涌,碧波横流,天空红蓝相映、五彩生辉。

原文有着严谨的语法结构,从英语角度看译文,会觉得汉译过于散漫。但是从汉语角度看英语,又会觉得原文过于平白。两者心理感觉差异巨大。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西湖如镜面,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汉语音韵和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而译文却完全是直观景物的罗列。(直译就是:西湖象一面镜子,周围被青山深谷的迷人美色环绕装饰着)

再看一句:

湛蓝的海水澄澈风底,微波荡漾中可见水底鱼群无数,珊瑚虹彩生辉,闪动着一片绚烂的色彩,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大海也随着潮汐着色彩,时而翠微,时而碧蓝,展现出一个迷人的绮丽世界。

Crystal clear waters rippled with myriad fish and iridescent corals. A kaleidoscope of living color. An enchanting world where the ocean turned from emerald to aquamarine with the changing tides.

原文并排堆满了主观的形容词,但英译文却长短相交,节奏快慢有序,行文如流水,给人以

美感。

汉语在描写景物常常有文字重复,而英文却要简洁明了,如:

两岸树木葱茏,鲜花繁茂,芳草萋萋。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

对英文来说,原文中葱茏、繁茂、萋萋的字眼无非就是表达一个观点:生长茂盛。译文只要表达出这个意思,再结合树、花、草等景物,去掉鲜、芳的字眼,就形成上面那种简洁的表达。

类似的典型例子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从上面三例已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重意,英语重形,应该说各有千秋。汉民族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极为成熟的语言。汉语是极富生命力的,在中国同外国的交往过程,汉语还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充实,它完全可以对各种事物作出精准而又生动的描述。我们当然也要有这个信心。语言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些不懂文化的人,仅凭着对语言一知半解,就宣扬汉语不如某些语,鼓吹什么语言文字改革,这是本民族文化的阉割。鼓吹者就是毁灭民族文化的罪人!

家居风水 装修设计 http://homebbs.gz.fang.com/board/gzzxsj/

X1a9eT85of2R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

从差异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了,在一个网站上看到此篇文章《从词汇现象看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感觉不错转之,原作者俟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就像文化的基石(cornerstone),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无不反映着文化的内涵。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观察世界的;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的;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the language of soul),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意义上表现出的诸多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非对称现象

某些事物或概念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在词汇方面的不对称性。例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意义旨在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我们或许把"三伏"可以用英语里的"dog days"来对应,那么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与"dog days"一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与"三九"对应了。

英语文化内涵颇为浓厚,cowboy和hippie(或hippy)在汉语中没有意义对应的词,因为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如"牧童"、"羊倌"和"牧马人",但这些都是田园牧歌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我们从港粤借来"牛仔"一词与之呼应,并且这已成为主流和经典的译法,但是英语"cowboy"中所传承的美国西进运动中那批拓荒者的英雄气概与传奇风采始终没有传达出来,倒徒增了几分只对于凡夫俗子的调侃之意;比如"打工仔"就是一个明证。另外,在汉语中,人们把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其实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风貌。有的也译成"嬉皮士",不过容易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那么,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气功"、"八卦",在操英语的人士眼里无异于"天书"(a sealed book),怎一个汉语拼音"yin","yang","taiji","qigong"或"bagua"了得?

(二)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往往会对共同的事物和现象有一个认识,但是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所以看似差不多的词汇其实往往出现了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种种变异(variation)和不等值(non-equivalence)现象。以下举例说明: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

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同样,在英语中,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第一夫人"之说。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第一夫人"是指一个男子的结发配偶或原配,而在英语中"first lady"的"first"仅表示对总统或州长夫人的特指与尊敬。

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政治家"与英语中的"politician"划上等号。其实,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别人的蔑视。因为它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

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指一个人做事或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而汉语中"政治家"这个词在英语中较等值的词应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statesman都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而politician与汉语中的"政客"或"政治贩子"含义差不多。

又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也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的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

再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但是英语中的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尽相同。首先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functionary(机关工作人员,官员);

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干部"一词完全相同,因为它的对应词只是"普通群众"(grassroots)。

(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似是而非现象

在英语中有许多的合成词,其意义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单词其汉语意思的合成,不可望文生义。下面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种"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现象(speciosity)。

1、指"处所"、"机构"等的词语:fire company≠纵火公司,恰恰相反,其意思是"消防队"。high school≠高等学校,指美国的中学;在英国,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rest room≠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

2、指"人"或"物"的词语:French window≠法国窗,其意思是"落地窗"。Indian Summer≠印度的夏天,其意思是"小阳春"。busboy≠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其实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碟、擦桌子的杂工。goldbrick≠金锭,这个词不是用以称赞人的词,而是美国英语中的俚语,指逃避工作的人,尤其是爱偷懒的士兵、懒汉。busybody≠大忙人,英语的busybody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从词的组成看,人们会认为goldbrick和busybody是褒义词,其实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贬义。

3、成语,谚语,惯用法:see you≠见你,恰恰相反,意思是"再见"。see John≠拜访约翰,其实是一个习语,意思是"去洗手间",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John"(约翰)的人没有关系。同样,

let George do it≠让乔治去干,其意思是"让别人去干吧",与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那个叫"George"(乔治)的人没有关系。令人发指≠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前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行等而十分"气愤"的场合;后者用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的场面,相当于"令人毛骨悚然"。英语中有to bristle with anger一语,表示"气得毛发竖起来",但多用于动物,不用于人,除非用作比喻。自食其言≠to eat one's own words。前者指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后者指收回自己说的话,一般多用于强迫别人收回所说的话,使其丢脸。to blow one's own horn(or trumpet)≠各吹各的号。前者是个成语,表示"自吹自擂",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技能、智力等,很像汉语中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则表示两个或几个人各做各的事或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协调一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四)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的殊途同归现象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圈里的人们利用各自熟悉的事与物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生活的相似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是英语和汉语中用词不同但意义相近的一些表达:

1、短语词组:汉语中"鸡皮疙瘩"在英语中为"goose flesh";汉语中"吹牛"在英语中为"talk horse";汉语中"拦路虎"在英语中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中"落汤鸡"在英语中为"a drowning rat";

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为"black sheep";汉语中"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为"as timid as a hare";汉语中"狐假虎威"在英语中为"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中"杀鸡用牛刀"在英语中为"break a fly upon the wheel"。

2、谚语:汉语中有"爱屋及乌",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Love me, love my dog";汉语中有"说曹操,曹操就到",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alk of the devil, and he'll appear";汉语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汉语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英语中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达"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在语言范畴内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会涉及到词源学、构词法、语义学、语用学、民俗学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本文只是仅仅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些明显特征做了一些归纳。其实,单从词汇角度还可以比较词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以及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词义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等等。但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从词汇的角度考查一些文化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与尝试。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 (2006-12-30 17:26:50)

转载

分类:英语论文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ZT)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差异极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主观情理与客观现象的关系上,汉民族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中国书画就十分讲究笔墨意趣、气韵生动、传神写照、重视神似胜于形似。中国的建筑兼实用与审美、情趣与功能为一体,四平八稳、进出有序,园林的遮掩错落、曲廊幽径,体现出汉族人特有的思维和审美方式。中国的古诗歌,从开始的诗言志、诗言情,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再到神韵、格调、性灵、胸次诸说,都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正如《文心雕龙》所说的,“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物以物而宛转;属采附声,亦心与心而徘徊”。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四六骈体、声律对仗,用字凝练含蓄、简洁空灵,有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的传统和习惯。

西方民族则完全不同,几乎所有批评家都反复强调摹仿和再现。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在绘画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基础是素描,以油画为正宗,将画面的美感诉诸于数理关系,着重于再现现实,在画法上,有定点透视、以面造型、略于点线之说。西方的传统文学艺术也都强调要摹仿自然。“摹仿论”一直是西方传统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立场。稍后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本质上都源于摹仿论。西方的建筑也不例外,古希腊神庙比例合谐,古罗马建筑构图严谨、哥特式教堂气势恢宏,这些都反映出西方传统哲学“天人各一”、偏重理性、主观与客观对立的特点。相对地在语言表达上,就有了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构架规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和用词、描述强调直观可感的风格。

简单地说,汉英表达的显著差异就是,汉语潇洒随意、主观色彩十分强烈,英语则是规范严整、客观具体。例如:

Then came the twilight colors of sea and heaven, the wine pink width of water merging into lawns of aquamarines, the sky a tender palette of pink and blue.

试译为:

随之而来的是暮霭沉沉,海天一色,红浪翻涌,碧波横流,天空红蓝相映、五彩生辉。

原文有着严谨的语法结构,从英语角度看译文,会觉得汉译过于散漫。但是从汉语角度看英语,又会觉得原文过于平白。两者心理感觉差异巨大。

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

西湖如镜面,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汉语音韵和美,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而译文却完全是直观景物的罗列。(直译就是:西湖象一面镜子,周围被青山深谷的迷人美色环绕装饰着)

再看一句:

湛蓝的海水澄澈风底,微波荡漾中可见水底鱼群无数,珊瑚虹彩生辉,闪动着一片绚烂的色彩,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大海也随着潮汐着色彩,时而翠微,时而碧蓝,展现出一个迷人的绮丽世界。

Crystal clear waters rippled with myriad fish and iridescent corals. A kaleidoscope of living color. An enchanting world where the ocean turned from emerald to aquamarine with the changing tides.

原文并排堆满了主观的形容词,但英译文却长短相交,节奏快慢有序,行文如流水,给人以

美感。

汉语在描写景物常常有文字重复,而英文却要简洁明了,如:

两岸树木葱茏,鲜花繁茂,芳草萋萋。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

对英文来说,原文中葱茏、繁茂、萋萋的字眼无非就是表达一个观点:生长茂盛。译文只要表达出这个意思,再结合树、花、草等景物,去掉鲜、芳的字眼,就形成上面那种简洁的表达。

类似的典型例子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从上面三例已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重意,英语重形,应该说各有千秋。汉民族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极为成熟的语言。汉语是极富生命力的,在中国同外国的交往过程,汉语还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充实,它完全可以对各种事物作出精准而又生动的描述。我们当然也要有这个信心。语言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些不懂文化的人,仅凭着对语言一知半解,就宣扬汉语不如某些语,鼓吹什么语言文字改革,这是本民族文化的阉割。鼓吹者就是毁灭民族文化的罪人!

家居风水 装修设计 http://homebbs.gz.fang.com/board/gzzxsj/

X1a9eT85of2R


相关文章

  • 英语与汉语内在的区别
  •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10-29 08:33 | 提问者:问答者 谢谢! 问题补充:可以说一说语法结构,逻辑思维等的不同.1楼,你还没有所逻辑方面的区别. 最佳答案 就逻辑思维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 ...查看


  •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与区别
  •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与区别 作者:王小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要:每一种语言的研究,必有一个单位是基本单位,它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在英 ...查看


  • 第四节 音位
  • 第四节 音位 教学目的:认识音位及与音素的联系与区别,掌握音位的划分原则,认识音位.音位变体及相互关系,认识非音质音位的构成. 教学重点:音位.音位变体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音位的划分原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和实践练习相 ...查看


  • 英语清音浊化
  • 文章二 论所谓"清音浊化"错误的提法 一.引言 关于英语爆破音中的三个清辅音[p ].[t ]和[k ]在重读音节中位于[s ]音后的读法,有人认为speak ,student 和skate 中的[p ],[t ]和[k ...查看


  • 2016中考英语专项复习反义疑问句
  • 中考复习反义疑问句专项练习 单项选择 1." What should I get my mum for her birthday ?" "Why _____ get her a scarf ?" A. ...查看


  •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
  •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 ...查看


  •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引 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 ...查看


  • 语言学练习答案
  • <语言学概论>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揭示 语言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言: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 ...查看


  • 孩子会不会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淆?
  • 孩子会不会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淆?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早一点学英语,但又担心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不敢让孩子学,拼音会与字母混淆吗?拼音和英语能不能同时学,这让家长很困惑. 答案是不会,有新的资讯证明,语言实际上是硬性根植于脑海中的.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