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 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 授课学时: 学 分:
总 纲
课程的性质:
《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
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 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 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 2、什么是主调音乐 3、什么是复调音乐
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
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
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 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 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
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
第三章 四部和声
(一)基本要求
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 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 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
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
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
第四章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 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 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 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
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
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第五章 正三和弦的转位
(一)基本要求
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
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 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六章 和弦外音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 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 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
第七章 属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 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 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
第八章 副三、副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 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二)主要教学内容
1、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I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3、V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V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
第九章 守调模进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 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 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 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什么是和声模进?
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 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第十章 副属和弦与离调
(一)基本要求
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 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 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
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 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
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第十一章 转调、近关系转调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 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
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主要分为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两种
2、调性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离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转调
3、转调的方法主要有:经过共同和弦转调、经过中介调转调、调性对置等,主要学习经过共同和弦转调
4、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步骤:①确立原调②引用共同和弦③转调和弦④建立新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近关系转调
2、难点是近关系转调的四个步骤的具体运用,①确立原调:确立原调是在改变调性之前用原调的和声进行把原调确定下来②引用共同和弦:共同和弦是原调和新调之间共有的和弦,是原调的自然音和弦也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是向新调过渡的一个和弦,共同和弦的位置很重要③转调和弦:转调和弦是紧接在共同和弦之后的和弦,是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和弦,转调和弦的出现标志着新调的产生,转调和弦的位置一定是在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地方,在转调和弦之后的和弦都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④建立新调:建立新调是完成转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用新调的和弦来建立一组和声进行,把新调确立下来。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 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 授课学时: 学 分:
总 纲
课程的性质:
《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
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 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 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 2、什么是主调音乐 3、什么是复调音乐
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
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
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 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 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
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
第三章 四部和声
(一)基本要求
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 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 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
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
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
第四章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 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 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 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
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
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第五章 正三和弦的转位
(一)基本要求
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
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 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六章 和弦外音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 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 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
第七章 属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 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 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
第八章 副三、副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 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二)主要教学内容
1、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I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3、V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VII 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
第九章 守调模进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 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 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 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什么是和声模进?
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 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第十章 副属和弦与离调
(一)基本要求
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 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 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
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 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
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第十一章 转调、近关系转调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 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
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主要分为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两种
2、调性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离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转调
3、转调的方法主要有:经过共同和弦转调、经过中介调转调、调性对置等,主要学习经过共同和弦转调
4、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步骤:①确立原调②引用共同和弦③转调和弦④建立新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近关系转调
2、难点是近关系转调的四个步骤的具体运用,①确立原调:确立原调是在改变调性之前用原调的和声进行把原调确定下来②引用共同和弦:共同和弦是原调和新调之间共有的和弦,是原调的自然音和弦也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是向新调过渡的一个和弦,共同和弦的位置很重要③转调和弦:转调和弦是紧接在共同和弦之后的和弦,是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和弦,转调和弦的出现标志着新调的产生,转调和弦的位置一定是在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地方,在转调和弦之后的和弦都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④建立新调:建立新调是完成转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用新调的和弦来建立一组和声进行,把新调确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