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美国总统的女人们

  菲茨帕特里克的著作试图反映美国女性的勇敢执着,同时记录美国女性在参政路途上遇到的各种形式的影响、阻力和阴谋。   希拉里在2008年她的败选演讲上曾发表了一个著名宣言:虽然这次我们未能将那块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击碎,但是因为你们,这天花板已经添了1800万条裂缝,而阳光从未如今天一样倾洒而下,使我们每个人充满希望,而且确信下一次的征途要平坦很多。   2016年希拉里再次携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决心踏上了这注定不会太过平坦的道路,或许这次她真的能够打碎这块美国政坛最坚固的天花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入主白宫的女性,但她注定不能独享这份荣誉,在她之前,已经有200多位女性曾冲击这份桎梏,谋求美国总统职位,甚至其中有三位的功劳与希拉里不分上下。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历史学教授艾伦・菲茨帕特里克(Ellen Fitzpatrick)的新著《最高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对美国总统职位的追求》(The Highest Glass Ceiling: Women’s Quest for the American Presidency),通过讲述三位女性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总统过程中面对的阻碍和挑战,展现美国女性在从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维多利亚・伍德霍尔   维多利亚・伍德霍尔是第一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女性,她的这一壮举在1872年被认为是“匪夷所思和疯狂胡闹的”,因为直到50年之后美国女性才获得投票权。实际上,在当时看来她的很多行为都很“离经叛道”,并受到众多保守人士的大肆抨击。她离过婚(那时非常罕见,女人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庸,只能忍耐和服从);她抛头露面经营一种“磁疗仪”的生意,并靠此发了财;她还创办了自己的报纸《伍德胡尔&克拉夫林周刊》;并且她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在华尔街开设了第一家由女性运营的经纪公司。   其实伍德霍尔的许多思想都超越时代,这使她成为当时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权运动家。鉴于她的声望,民间政治团体“平等权利党”将她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竞选时她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比如8小时工作制、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计划、利润分享等,这些举措在其后的美国历史上陆续得到了实现。   然而在竞选当日,伍德霍尔没有获得一张选票,因为首先她的年龄就与美国总统就职条件不符(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就职时必须年满35岁,而伍德霍尔当时只有34岁。),其次在竞选前的几天伍德霍尔和她的丈夫、妹妹就遭到逮捕,罪名是他们所运营的《伍德胡尔&克拉夫林周刊》有大量淫秽内容。当时许多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伍德霍尔确实曾在该报上鼓吹卖淫合法化,这使得她一度声名受损。被捕后第二个月,伍德霍尔等三人被判无罪,但此时美国总统大选也已经结束了。此后在1884年和1892年,伍德霍尔又两次参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伍德霍尔确实称得上是 “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她向人们宣告女性入主白宫的那天必然会到来。”一位资深政治评论家称。   第二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女性名叫贝尔瓦・安・洛克伍德,她是第一位被美国最高法院承认的女律师,也是第一个出现在总统官方投票栏上的女性,她在1884年获得了4149张选票。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   这位生于1897年作风彪悍的女性能投身政界得益于“遗孀授权”(在丈夫去世后,代替丈夫完成他未履行完的任期),但史密斯自己制定的精准的竞选策略和成功的个人形象塑造在她赢得众议员席位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她是第一个凭自己的力量当选参议员的女性,也是第一个在参众两院都工作过的女人。   听到这样的评价,史密斯应该不会高兴,虽然在她的全部政治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为女性争取更多平等的权利,但是她却坚决拒绝为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而利用她的女性身份做文章。她说:“如果女性要赢得平等,就不能坚持过去那些被定义为女性独有的特权。”为此她经常拒绝白宫的邀请,只因白宫从未邀请她携男伴参加。她自己似乎也从未受到性别上势单力孤的影响。“我无视任何歧视,”史密斯说,“我从来,从来就没意识到它,从来没有。”   这种策略和性格与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希拉里・克林顿有些不谋而合,当时已经67岁的希拉里从不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反而刻意模糊,且时时塑造自己的铁腕形象,即使“第一位女性总统”比“第一位黑人总统”还要远具有更深刻的政治制度意义。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同样也在她一生中唯一一次总统竞选中失败了,她在1964年谋求共和党总统提名席位时,败给了她的参议院同事巴里・戈德华特,但许多人都认为史密斯所拥有的丰富的主流政治工作经验要远比戈德华特多,并且在她之后也很少有女性能够做到这一点。史密斯获得了227007张选票。但仍未能获得提名。八年之后,女国会议员雪莉・奇瑟姆成了第一个获得民主党提名的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提名的美国黑人。   雪莉・奇瑟姆   这位被称为“美国政坛黑珍珠”的雪莉・奇泽姆早期的奋斗经历比较坎坷,她1924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家庭比较贫穷,父母坚持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雪莉凭借自己刻苦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从纽约布鲁克林大学毕业。但是由于她的黑人种族身份导致找工作时处处碰壁,最后只能屈居于一个黑人托儿所里。奇泽姆没有放弃深造,她在1959年考入政府城市少儿福利办公室托儿所部门,担任教育官员。   1964年奇泽姆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她进入了纽约议会,并在4年后成功通过竞选进入美国国会担任议员。然而作为国会议员中的第一位黑人女性,奇泽姆确实受到了很多非难,《华尔街日报》担心她进入众议院“可能导致黑人贫民区据说正在蔓延的母系社会结构的固化。   在国会她首先被分配到了最不受重视的农业委员会。“显然华盛顿对布鲁克林的全部了解就是那里有棵树,”奇泽姆说。后来在她的强烈抗议下她被分配到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1977年她进入了比较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众议院规则委员会。   由于奇泽姆的出身,她一直倾力于为穷人和女性服务,也一直在为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做斗争,1969年她建立了美国国会黑人同盟,同时她也是美国妇女组织的成员。   奇泽姆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魅力,她语气强势,声音很大,带着加勒比口音,她自己最自豪于敢说别人不敢在公众或者国会上说的话,并且以此为武器,捍卫公民的权益和真相权。   1972年奇泽姆宣布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然而即使是她那些同样主张进步的同事、女权主义同行那也也没给她多少支持。但奇泽姆声称她对这一切早有预料,虽然仍然感到非常失望,但她认为她参加总统竞选的意义在于“下一次若一个女人,或者一个黑人,或者一个犹太人,或者任何一个来自这个国家没有准备好接受的团体的人,去竞选总统,我相信他或她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认真对待。”   其后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来自第三党的候选人雷诺拉・富拉尼,她是第一个能够在50个州拉选票的女性。而到今天为止,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最成功的女性候选人要数来自绿党的吉尔・史坦,她在2012年的选举中得票数超过了45万。   而这一次希拉里・克林顿以更成熟的形象和策略再次对这块天花板发起了冲击,不管成功或者失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女性投身其中,就像美国妇女基金会提出的口号:“大约在40年前,人类听到的召唤是把男人送上月球;今天我们发出的召唤是,把女人送进白宫。”

  菲茨帕特里克的著作试图反映美国女性的勇敢执着,同时记录美国女性在参政路途上遇到的各种形式的影响、阻力和阴谋。   希拉里在2008年她的败选演讲上曾发表了一个著名宣言:虽然这次我们未能将那块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击碎,但是因为你们,这天花板已经添了1800万条裂缝,而阳光从未如今天一样倾洒而下,使我们每个人充满希望,而且确信下一次的征途要平坦很多。   2016年希拉里再次携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决心踏上了这注定不会太过平坦的道路,或许这次她真的能够打碎这块美国政坛最坚固的天花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入主白宫的女性,但她注定不能独享这份荣誉,在她之前,已经有200多位女性曾冲击这份桎梏,谋求美国总统职位,甚至其中有三位的功劳与希拉里不分上下。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历史学教授艾伦・菲茨帕特里克(Ellen Fitzpatrick)的新著《最高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对美国总统职位的追求》(The Highest Glass Ceiling: Women’s Quest for the American Presidency),通过讲述三位女性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总统过程中面对的阻碍和挑战,展现美国女性在从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维多利亚・伍德霍尔   维多利亚・伍德霍尔是第一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女性,她的这一壮举在1872年被认为是“匪夷所思和疯狂胡闹的”,因为直到50年之后美国女性才获得投票权。实际上,在当时看来她的很多行为都很“离经叛道”,并受到众多保守人士的大肆抨击。她离过婚(那时非常罕见,女人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庸,只能忍耐和服从);她抛头露面经营一种“磁疗仪”的生意,并靠此发了财;她还创办了自己的报纸《伍德胡尔&克拉夫林周刊》;并且她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在华尔街开设了第一家由女性运营的经纪公司。   其实伍德霍尔的许多思想都超越时代,这使她成为当时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权运动家。鉴于她的声望,民间政治团体“平等权利党”将她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竞选时她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比如8小时工作制、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计划、利润分享等,这些举措在其后的美国历史上陆续得到了实现。   然而在竞选当日,伍德霍尔没有获得一张选票,因为首先她的年龄就与美国总统就职条件不符(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就职时必须年满35岁,而伍德霍尔当时只有34岁。),其次在竞选前的几天伍德霍尔和她的丈夫、妹妹就遭到逮捕,罪名是他们所运营的《伍德胡尔&克拉夫林周刊》有大量淫秽内容。当时许多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伍德霍尔确实曾在该报上鼓吹卖淫合法化,这使得她一度声名受损。被捕后第二个月,伍德霍尔等三人被判无罪,但此时美国总统大选也已经结束了。此后在1884年和1892年,伍德霍尔又两次参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伍德霍尔确实称得上是 “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她向人们宣告女性入主白宫的那天必然会到来。”一位资深政治评论家称。   第二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女性名叫贝尔瓦・安・洛克伍德,她是第一位被美国最高法院承认的女律师,也是第一个出现在总统官方投票栏上的女性,她在1884年获得了4149张选票。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   这位生于1897年作风彪悍的女性能投身政界得益于“遗孀授权”(在丈夫去世后,代替丈夫完成他未履行完的任期),但史密斯自己制定的精准的竞选策略和成功的个人形象塑造在她赢得众议员席位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她是第一个凭自己的力量当选参议员的女性,也是第一个在参众两院都工作过的女人。   听到这样的评价,史密斯应该不会高兴,虽然在她的全部政治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为女性争取更多平等的权利,但是她却坚决拒绝为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而利用她的女性身份做文章。她说:“如果女性要赢得平等,就不能坚持过去那些被定义为女性独有的特权。”为此她经常拒绝白宫的邀请,只因白宫从未邀请她携男伴参加。她自己似乎也从未受到性别上势单力孤的影响。“我无视任何歧视,”史密斯说,“我从来,从来就没意识到它,从来没有。”   这种策略和性格与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希拉里・克林顿有些不谋而合,当时已经67岁的希拉里从不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反而刻意模糊,且时时塑造自己的铁腕形象,即使“第一位女性总统”比“第一位黑人总统”还要远具有更深刻的政治制度意义。   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同样也在她一生中唯一一次总统竞选中失败了,她在1964年谋求共和党总统提名席位时,败给了她的参议院同事巴里・戈德华特,但许多人都认为史密斯所拥有的丰富的主流政治工作经验要远比戈德华特多,并且在她之后也很少有女性能够做到这一点。史密斯获得了227007张选票。但仍未能获得提名。八年之后,女国会议员雪莉・奇瑟姆成了第一个获得民主党提名的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提名的美国黑人。   雪莉・奇瑟姆   这位被称为“美国政坛黑珍珠”的雪莉・奇泽姆早期的奋斗经历比较坎坷,她1924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家庭比较贫穷,父母坚持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雪莉凭借自己刻苦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从纽约布鲁克林大学毕业。但是由于她的黑人种族身份导致找工作时处处碰壁,最后只能屈居于一个黑人托儿所里。奇泽姆没有放弃深造,她在1959年考入政府城市少儿福利办公室托儿所部门,担任教育官员。   1964年奇泽姆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她进入了纽约议会,并在4年后成功通过竞选进入美国国会担任议员。然而作为国会议员中的第一位黑人女性,奇泽姆确实受到了很多非难,《华尔街日报》担心她进入众议院“可能导致黑人贫民区据说正在蔓延的母系社会结构的固化。   在国会她首先被分配到了最不受重视的农业委员会。“显然华盛顿对布鲁克林的全部了解就是那里有棵树,”奇泽姆说。后来在她的强烈抗议下她被分配到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1977年她进入了比较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众议院规则委员会。   由于奇泽姆的出身,她一直倾力于为穷人和女性服务,也一直在为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做斗争,1969年她建立了美国国会黑人同盟,同时她也是美国妇女组织的成员。   奇泽姆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魅力,她语气强势,声音很大,带着加勒比口音,她自己最自豪于敢说别人不敢在公众或者国会上说的话,并且以此为武器,捍卫公民的权益和真相权。   1972年奇泽姆宣布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然而即使是她那些同样主张进步的同事、女权主义同行那也也没给她多少支持。但奇泽姆声称她对这一切早有预料,虽然仍然感到非常失望,但她认为她参加总统竞选的意义在于“下一次若一个女人,或者一个黑人,或者一个犹太人,或者任何一个来自这个国家没有准备好接受的团体的人,去竞选总统,我相信他或她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认真对待。”   其后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来自第三党的候选人雷诺拉・富拉尼,她是第一个能够在50个州拉选票的女性。而到今天为止,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最成功的女性候选人要数来自绿党的吉尔・史坦,她在2012年的选举中得票数超过了45万。   而这一次希拉里・克林顿以更成熟的形象和策略再次对这块天花板发起了冲击,不管成功或者失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女性投身其中,就像美国妇女基金会提出的口号:“大约在40年前,人类听到的召唤是把男人送上月球;今天我们发出的召唤是,把女人送进白宫。”


相关文章

  • 美国总统竞选提前开场
  • 作者:周锡生 瞭望 1996年03期 华盛顿专电 新年伊始,几十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风雪接连袭击美国东部地区,到处天寒地冻.冰雪覆盖.然而,美国的政治舞台却显得异常热烈:从白宫到国会山.从民主党到共和党.从各大电视网.广播电台到报刊杂志,到处弥 ...查看


  • 试析美国媒体对总统选举投票率的影响
  • 作者:胡水娟 国际政治研究 2007年01期 选举在美国政治生活中非常频繁,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选出能在政府各个部门中代表他们利益的领导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绝大多数民众都会非常珍惜他们的选举权并且会在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 ...查看


  • 美国第一位参与竞选总统的女性是谁
  • 美国第一位参与竞选总统的女性是谁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正在为2016年总统大选四处奔波,随着她宣布第二次冲击总统宝座,美国国内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乐见女性入主白宫.在美国历史上,有多名女性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在女性参政环境尚未培育成熟的 ...查看


  •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与竞选总统宝座的女性是谁?|竞选总统|女性
  •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与竞选总统宝座的女性是谁? 2015年07月02日 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车仁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选总统的女性名叫维多利亚·伍德胡尔,她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作 ...查看


  • 典型国家:英.法.美
  • 一.考点突破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和实质: 2. 3. 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与共同点: 4. 课标要求: 1.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 的异同. 3. "两党制""以 ...查看


  • 特朗普竞选中的传播策略分析
  • 特朗普竞选中的传播策略分析 □李凌凌 [摘要]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选情一路飙升,最终从共 和党预选中成功胜出,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从传播策略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核心竞选口号简单易记,引发选民广泛共鸣:精准把握受众 ...查看


  • 样本扩展阅读-管窥美国调查业之二
  • 管窥美国调查业之二 之所以对美国调查业的研究选择民意测验(调查),是因为民意测验是最早的调查,也是调查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域.对美国民意测验历史的研究与反思,对正在成长的中国调查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公众需求造就调查业的历史 说 ...查看


  •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评述
  •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评述 1787年,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将国家元首(总统)的选举权交给了人民.215年来,美国的选举制度随着美国的政治气候变化而变化,产生了许多不成文的习惯.原宪法和不成文的习惯同时生效,使美 ...查看


  • 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评价3
  • 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评价 美国 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