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浅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刘剑华 杨 娜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本文主要对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层次性以及该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奈达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层次性 适用性 局限性 读者反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16-02

【Abstract】Since the inception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it had great influence among translating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focus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not rigidly adhere to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his paper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hierarchy, applic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Key words】Nida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Hierarchy Applicability Limitations Reader Response 尤金・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观,其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动态对等理论高度重视译语与源语的契合程度,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一 动态对等翻译的层次性

动态对等,即“从语义到语体,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包含形式对等、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地位和意义不尽相同。

形式对等是翻译时的最低标准,它强调翻译时字对字、句对句、概念对概念的对等,以使译语与源语之间在词性、字序和句序方面实现完全对应。“动态对等”承认形式对等在英汉互译中确实存在。例如:“I am a college student.”可直接译为:“我是一名大学生”。译语和源语基本对等。但汉语、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差异很大,翻译中过分强调形式对等往往导致费解。例如:如果A被欺负了,向B诉苦,B说“Don’t worry,I’ll clean his damn clock.”如果按照形式对等的要求翻译为:“别担心,我会擦他的那块儿破表的”,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上下文。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舍弃形式对等,追求意义对等。

意义对等是翻译的根本要求,是准确传达信息的根本保障,在翻译中居核心地位。意义对等就是通过译语将源语的含义传达出来,这不仅要求译者对源语意义有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还要求译语必须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例如:上文中“Don’t worry, I’ll clean his damn clock.”应译为:别担心,我会好好收拾他的。再如,“It’s kinda embarrassing, so please keep it under your hat.”如果翻译成“挺尴尬的,所以把它放在你的帽子底下吧”,难免让人费解,而如果翻译成“挺尴尬的,所以请别告诉别人”,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比如:“I have no choice but bite the bullet.”如果译成“我没有选择,只能咬子弹”会让人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没选择时就要咬子弹呢?而如果按照意义对等,根据上下文翻译成“我没有选择,只能忍辱负重”。或“我没有选择,只能顶住压力”,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再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按字面意思翻译为“两个脑袋要比一个脑袋好使”,虽然读者可以明白意思,但如果翻译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则更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更利于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风格对等是翻译对等理论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实现的一种

对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语言习惯都会影响到风格对等的实现。同时,它对译者的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对翻译的源材料有很深的体会,同时要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中国婉约派宋词风格婉转含蓄、清新绮丽,如果把柳永、李清照等人的宋词翻译成英语,我们最多只能做到把大概意思表达出来,而原词中的种种意境和优美用另一种语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传递的。风格对等是达到效果对等的关键所在,它能使读者获得和阅读原文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感受,从而实现动态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二 动态对等理论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动态对等”理论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在指导以传达信息为主,表达形式不是很重要的翻译实践,如《圣经》翻译、科技文体的翻译中,确实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和准确地传递信息;但如果用动态对等理论来指导所有的翻译实践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翻译。诗歌是一种非常注重形式表达的文学体裁,在翻译中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内容一致而忽视诗歌的形式。如英语中有sonnet, heroic line等诗歌形式,汉语中则更多,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等,每一种对各行的字数都有严格要求,用英语字对字的翻译过来而又不失原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还有,英语为语调语言,讲求头韵,而汉语为声调语言,诗歌注重句尾押韵,如果在翻译诗歌时,运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讲求内容重于形式,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可以改变形式的原则,那互译出来的诗歌肯定无法达到传神的效果。英语国家的读者读着白居易的英译本《琵琶行》时,肯定体会不到我们用汉语读时的意境与优美;同样,我们在读莎士比亚的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的汉译本时,恐怕和英语国家的读者读原版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诗歌翻译领域是不可能做到在风格上完全对等的。

表达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凝练、生动、优美,小说则简洁、朴素。因此,若用动态对等理论来指导文学翻译,一旦碰到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时,只从让译文读者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考虑,形式让位于内容,势必造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丧失。而读者只有在读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时,才能更好地领略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理解和把握异域文化。因而,动态对等理论也不是万能的,它在指导文学翻译时确实有其局限性。

-16-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许 佳 西安科技大学

【摘 要】构建数字化校园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17-02 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诞生了“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化”技术与远程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日渐扩大,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多校区异地办学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分散、信息传递慢、准确性差、重复劳动多、工作强度大、办公效率低等问题,给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校园也称校园信息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面信息数字化。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环境,从而扩展了传统校园网的功能,提升了传统校园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的。数字化校园是在可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基础上对学校使用的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充分有效利用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成不但为实现管理工作无纸化,事务处理自动化,咨询决策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而目能够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校园网络信息,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

二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框架和构成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与现实校园紧密相关的数字空间,它是现实校园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结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

最内圆是网络基础层,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涉及网络的 三 结语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奈达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对实际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动态对等”理论也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因此,我们应辩证地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J.Brill,1964

[2]Nida.Eugene A&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6]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主干道和核心交换机、数据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就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空间。

次内圆是网络基本服务层,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信息发布、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

中间圆是应用支撑层,主要处理业务逻辑,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计算机校园网、数据库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和网络应用基础等的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

次外圆是信息服务层,主要处理用户逻辑,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将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为校内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数字化图书馆、后勤服务、网络课程管理、教务管理、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

最外圆是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总入口,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在校园充分数字化后,大学就将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球的无疆域的大学。

图1 数字化校园结构图

三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想和必然目标,它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

-17-

浅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刘剑华 杨 娜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本文主要对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层次性以及该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奈达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层次性 适用性 局限性 读者反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16-02

【Abstract】Since the inception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it had great influence among translating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focus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not rigidly adhere to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his paper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hierarchy, applic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Key words】Nida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Hierarchy Applicability Limitations Reader Response 尤金・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观,其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动态对等理论高度重视译语与源语的契合程度,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一 动态对等翻译的层次性

动态对等,即“从语义到语体,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包含形式对等、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地位和意义不尽相同。

形式对等是翻译时的最低标准,它强调翻译时字对字、句对句、概念对概念的对等,以使译语与源语之间在词性、字序和句序方面实现完全对应。“动态对等”承认形式对等在英汉互译中确实存在。例如:“I am a college student.”可直接译为:“我是一名大学生”。译语和源语基本对等。但汉语、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差异很大,翻译中过分强调形式对等往往导致费解。例如:如果A被欺负了,向B诉苦,B说“Don’t worry,I’ll clean his damn clock.”如果按照形式对等的要求翻译为:“别担心,我会擦他的那块儿破表的”,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上下文。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舍弃形式对等,追求意义对等。

意义对等是翻译的根本要求,是准确传达信息的根本保障,在翻译中居核心地位。意义对等就是通过译语将源语的含义传达出来,这不仅要求译者对源语意义有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还要求译语必须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例如:上文中“Don’t worry, I’ll clean his damn clock.”应译为:别担心,我会好好收拾他的。再如,“It’s kinda embarrassing, so please keep it under your hat.”如果翻译成“挺尴尬的,所以把它放在你的帽子底下吧”,难免让人费解,而如果翻译成“挺尴尬的,所以请别告诉别人”,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比如:“I have no choice but bite the bullet.”如果译成“我没有选择,只能咬子弹”会让人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没选择时就要咬子弹呢?而如果按照意义对等,根据上下文翻译成“我没有选择,只能忍辱负重”。或“我没有选择,只能顶住压力”,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再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按字面意思翻译为“两个脑袋要比一个脑袋好使”,虽然读者可以明白意思,但如果翻译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则更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更利于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风格对等是翻译对等理论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实现的一种

对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语言习惯都会影响到风格对等的实现。同时,它对译者的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对翻译的源材料有很深的体会,同时要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中国婉约派宋词风格婉转含蓄、清新绮丽,如果把柳永、李清照等人的宋词翻译成英语,我们最多只能做到把大概意思表达出来,而原词中的种种意境和优美用另一种语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传递的。风格对等是达到效果对等的关键所在,它能使读者获得和阅读原文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感受,从而实现动态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二 动态对等理论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动态对等”理论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在指导以传达信息为主,表达形式不是很重要的翻译实践,如《圣经》翻译、科技文体的翻译中,确实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和准确地传递信息;但如果用动态对等理论来指导所有的翻译实践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翻译。诗歌是一种非常注重形式表达的文学体裁,在翻译中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内容一致而忽视诗歌的形式。如英语中有sonnet, heroic line等诗歌形式,汉语中则更多,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等,每一种对各行的字数都有严格要求,用英语字对字的翻译过来而又不失原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还有,英语为语调语言,讲求头韵,而汉语为声调语言,诗歌注重句尾押韵,如果在翻译诗歌时,运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讲求内容重于形式,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可以改变形式的原则,那互译出来的诗歌肯定无法达到传神的效果。英语国家的读者读着白居易的英译本《琵琶行》时,肯定体会不到我们用汉语读时的意境与优美;同样,我们在读莎士比亚的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的汉译本时,恐怕和英语国家的读者读原版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诗歌翻译领域是不可能做到在风格上完全对等的。

表达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凝练、生动、优美,小说则简洁、朴素。因此,若用动态对等理论来指导文学翻译,一旦碰到内容与形式发生矛盾时,只从让译文读者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考虑,形式让位于内容,势必造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丧失。而读者只有在读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时,才能更好地领略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理解和把握异域文化。因而,动态对等理论也不是万能的,它在指导文学翻译时确实有其局限性。

-16-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许 佳 西安科技大学

【摘 要】构建数字化校园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17-02 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诞生了“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化”技术与远程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日渐扩大,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多校区异地办学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分散、信息传递慢、准确性差、重复劳动多、工作强度大、办公效率低等问题,给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校园也称校园信息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面信息数字化。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环境,从而扩展了传统校园网的功能,提升了传统校园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的。数字化校园是在可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基础上对学校使用的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充分有效利用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成不但为实现管理工作无纸化,事务处理自动化,咨询决策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而目能够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校园网络信息,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

二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框架和构成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与现实校园紧密相关的数字空间,它是现实校园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结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

最内圆是网络基础层,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涉及网络的 三 结语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奈达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对实际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动态对等”理论也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因此,我们应辩证地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J.Brill,1964

[2]Nida.Eugene A&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6]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主干道和核心交换机、数据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就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空间。

次内圆是网络基本服务层,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信息发布、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

中间圆是应用支撑层,主要处理业务逻辑,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计算机校园网、数据库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和网络应用基础等的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

次外圆是信息服务层,主要处理用户逻辑,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将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为校内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数字化图书馆、后勤服务、网络课程管理、教务管理、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

最外圆是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总入口,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在校园充分数字化后,大学就将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球的无疆域的大学。

图1 数字化校园结构图

三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想和必然目标,它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

-17-


相关文章

  • (6)尤金.奈达简介
  • 尤金.奈达简介 尤金.奈达,在美国翻译理论界和语言学界均声名显赫,其翻译理论在西方国家声名远扬,他的一系列关于翻译的作品开启了现代翻译之先河.因此他也当之无愧的被公认为"翻译学的鼻祖.翻译学科的奠基人". 1943年,奈 ...查看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 ...查看


  • 英汉翻译中动态等值理论的研究
  • [语言文字] ·总第440期· 英汉翻译中动态等值理论的研究 □许长清 (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 鞍山114003) 摘要:等值理论在英汉翻译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翻译理论创立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译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语言学.交际学.翻 ...查看


  • 奈达功能对等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 浅谈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商务英语翻译 摘要:现在,商务英语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商务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的关键就是领会并体现这些特点,实现语体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商务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 ...查看


  • 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
  • 摘 要:国内外翻译家以及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其中,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可谓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两位集大成者.将从不同维度对他们的翻译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位翻译大师理论的概览和异 ...查看


  • 功能对等理论
  •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 ...查看


  • 奈达的翻译思想
  • 奈达翻译思想简介 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对大量翻译 ...查看


  • 字幕的翻译1
  • 本文由rayleelily贡献 pdf1. 动态对等理论下 影视字幕文化因素的翻译 ●宋妙辉(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53) [摘要] 本文以对等理论为指导,对字幕文化因素的翻译做了系统性的研究.介绍了影视翻译的定义分类,对 其翻译过 ...查看


  •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双月刊2006年9月出版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方岳华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奈达翻译定义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被误译和误读.由于误译误导,中国读者将奈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