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若即若离的春梦

  《此时此地》一书里曾经评价说,上海“永远有傲慢的仆人心态”,这话尖刻,但也反映了外地人对上海的普遍看法。表面上看,1949年成为上海风骨的分水岭—之前,当然以村松梢风的“魔都”一说最具代表,提起上海,就满溢着阮玲玉、杜月笙和张爱玲的味道,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之后,上海则像一个保守但高傲的小市民,虽有李欧梵等学者对“上海摩登”的记忆重塑,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式的生活品位的博弈,事实上也折射出不少外地人面对上海时自卑和愤怒交错的心理。  我在上海整整生活了10年,读书、毕业、就业、失业、恋爱、失恋、结婚,涉世之初的一段生命,全留在了上海。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其实是很难从骨子里找到对上海的归属感的—倒不是埋怨上海人的排外心理,即使不少上海青年用“硬盘”的蔑称来表达他们对外地人的不屑,我还是觉得能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上海。比起大陆别的城市,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白领化的生活图景初现端倪,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一定能在这个城市找到立足支点,无论是谁,上海都能轻易地把你包容进去。相较于“北漂”的泛滥,我们很难找到“上漂”之类的词汇,在上海讨生活,要么你被纳入那个宏大的初步白领化的社会体系中;要么,你就只能离开这里。  我曾经很迷恋陕西南路、瑞金二路那一片小地方,在季风书店里翻翻书,在小咖啡馆里看看美女,在国泰电影院里瞎转悠—我并不买票,就是路过时想找找中国电影繁华时的影子。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代表的石库门,确实凝聚了上海人最细密的心思—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惊异于拥挤的小阁楼上收拾得温馨迷人的沙龙会所,上海的文艺青年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看欧洲文艺电影,读拉美魔幻小说。遗憾的是,根据我的经验,上海的文青并没有北方那么高的艳遇比例,这里女孩子们的倔强渗入她们的骨髓。不少外地男青年都曾向我抱怨上海姑娘的“轻贱”,说她们眼里只有老外,其实吧,这样的女孩衡山路的酒吧里的确有许多(我很讨厌衡山路的酒吧,以前在吴江路做电影沙龙时,每次路过衡山路酒吧街都要被拉客),但对那些清淡的上海女文青来说,过于粗糙、暴躁、欲望强烈的外地男人,真的配不上她们—吃大蒜的不是不能泡喝咖啡的,但你总得先把口臭遮掉吧?  想起几年前在上海参加诗歌活动的时候,就在南京路上的黄浦区文化馆里,几个寒酸的诗人高声朗诵着不靠谱的诗句,散会后出来就上了灯火辉煌的南京路,还没来得及道别,几个人就只剩下阑珊的背影。  这就是上海,弥漫着不可名状的物欲与情调,曾有个上海小姑娘很认真地问我:“我不是讨厌外地人,可是,你们外地人为什么要来上海呢?”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就像一个恍惚的春梦。有时会让你觉得离自己的欲望触手可及,有时又会让你觉得风雨飘摇老无所依。  十年一觉,上海的某些东西无疑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我的生命里,无论我走到哪里,上海的某些烙印怕是挥不去了。  所以,直到今天,我还在静安别墅的2666图书馆里组织着电影沙龙,虽然我不能去现场,但我相信,在彼时彼地,一定有一群人,跟我当年一样,沉浸在上海的梦里。

  《此时此地》一书里曾经评价说,上海“永远有傲慢的仆人心态”,这话尖刻,但也反映了外地人对上海的普遍看法。表面上看,1949年成为上海风骨的分水岭—之前,当然以村松梢风的“魔都”一说最具代表,提起上海,就满溢着阮玲玉、杜月笙和张爱玲的味道,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之后,上海则像一个保守但高傲的小市民,虽有李欧梵等学者对“上海摩登”的记忆重塑,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式的生活品位的博弈,事实上也折射出不少外地人面对上海时自卑和愤怒交错的心理。  我在上海整整生活了10年,读书、毕业、就业、失业、恋爱、失恋、结婚,涉世之初的一段生命,全留在了上海。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其实是很难从骨子里找到对上海的归属感的—倒不是埋怨上海人的排外心理,即使不少上海青年用“硬盘”的蔑称来表达他们对外地人的不屑,我还是觉得能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上海。比起大陆别的城市,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白领化的生活图景初现端倪,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一定能在这个城市找到立足支点,无论是谁,上海都能轻易地把你包容进去。相较于“北漂”的泛滥,我们很难找到“上漂”之类的词汇,在上海讨生活,要么你被纳入那个宏大的初步白领化的社会体系中;要么,你就只能离开这里。  我曾经很迷恋陕西南路、瑞金二路那一片小地方,在季风书店里翻翻书,在小咖啡馆里看看美女,在国泰电影院里瞎转悠—我并不买票,就是路过时想找找中国电影繁华时的影子。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代表的石库门,确实凝聚了上海人最细密的心思—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惊异于拥挤的小阁楼上收拾得温馨迷人的沙龙会所,上海的文艺青年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看欧洲文艺电影,读拉美魔幻小说。遗憾的是,根据我的经验,上海的文青并没有北方那么高的艳遇比例,这里女孩子们的倔强渗入她们的骨髓。不少外地男青年都曾向我抱怨上海姑娘的“轻贱”,说她们眼里只有老外,其实吧,这样的女孩衡山路的酒吧里的确有许多(我很讨厌衡山路的酒吧,以前在吴江路做电影沙龙时,每次路过衡山路酒吧街都要被拉客),但对那些清淡的上海女文青来说,过于粗糙、暴躁、欲望强烈的外地男人,真的配不上她们—吃大蒜的不是不能泡喝咖啡的,但你总得先把口臭遮掉吧?  想起几年前在上海参加诗歌活动的时候,就在南京路上的黄浦区文化馆里,几个寒酸的诗人高声朗诵着不靠谱的诗句,散会后出来就上了灯火辉煌的南京路,还没来得及道别,几个人就只剩下阑珊的背影。  这就是上海,弥漫着不可名状的物欲与情调,曾有个上海小姑娘很认真地问我:“我不是讨厌外地人,可是,你们外地人为什么要来上海呢?”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就像一个恍惚的春梦。有时会让你觉得离自己的欲望触手可及,有时又会让你觉得风雨飘摇老无所依。  十年一觉,上海的某些东西无疑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我的生命里,无论我走到哪里,上海的某些烙印怕是挥不去了。  所以,直到今天,我还在静安别墅的2666图书馆里组织着电影沙龙,虽然我不能去现场,但我相信,在彼时彼地,一定有一群人,跟我当年一样,沉浸在上海的梦里。


相关文章

  • 中国老电影目录(1905-1949)
  • 中国老电影名录(1905-1949) 1 定军山 2 庄子试妻 3 春香闹学 4 天女散花 5 劳工之爱情 6 孤儿救祖记 7 玉梨魂 8 弃妇 9 盲孤女 10最后之良心 11儿孙福 12道义之交 13玉洁冰清 14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查看


  • 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
  • 儿童发展研究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总第22011年第4期 -4期 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 吴华雯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冯延巳与晏殊是小令派的代表词人,他们的词题材相近.格调高雅.表达 ...查看


  • 歌曲[花非花]教案
  • 歌曲<花非花>教案 教学内容: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 教学目的: 1 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 ...查看


  • 熊希龄与毛彦文的婚礼
  • 1935年2月10日,66岁的熊希龄和33岁的毛彦文在上海西藏路慕尔教堂举行婚礼,采用基督教仪式,轰动全国,新闻报道数月不止.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16岁中举,19岁中进士,21岁点翰林,与张謇同榜.1913年9月,熊希龄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查看


  • 慕容雪村经典语录
  • 我们没想到那是游戏,我们如此投入,抱头痛哭,相对嘻笑,但直到结局才明白,一切原来都是虚幻.取经路上的一切山,一切水,一切妖魔鬼怪,都是如来设的障眼法. ---<唐僧情史> 我知道,我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幻影,来一阵风,一切就会无影 ...查看


  • 巴金的[家]与家
  • 巴金的<家>与家作者:李菁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活了一个世纪的巴金给后人的印象温和而谦逊,但在那个时代的那个家庭里,像他小说<家>里的觉慧一样,巴金却扮演了一个激烈的"叛逆者"的角色:与他资质及成 ...查看


  • 金戈铁马的边塞诗人也做"春梦"
  • <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一生曾两度出塞从军,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但他的笔下并非全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qu ...查看


  • 中国银行待遇及笔试
  • 中国银行待遇及笔试.一二面面筋(转贴) 问题一:论坛里面问总行直接招人的比较多,[url=file://\\7]想知道总行直接招人待遇如7[/url] 何? 答:第一年(半年)3000左右一个月,拿半年左右(我所知道的,带过几轮MT弟弟妹妹 ...查看


  • 如何做春梦
  • 如何做春梦 想做一个很好的梦,有一段黄金时间,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那就是自己还有理智而非常困的情况下,最长出现的情况就是因为某种原因突然惊醒(非正常睡醒),而恢复理智,但是马上又会进入睡眠的这段时间.因为这种巧合出现几率并不高,所以是非常宝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