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技巧|世界三大顶尖通讯社教你当记者?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优秀媒体人必看!

听世界三大顶尖通讯社教你怎样当记者?

转自:南方传媒书院

来源:解放小报微信  上海报业集团

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媒体,对于采编人员的规范化要求各不相同,但其中还是有些共性的东西值得借鉴。报业君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世界三大新闻社——法新社、路透社和美联社的《采编手册》里都写了些什么。

1《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制订于1991年,后来修订过一次,全文约20万字,涉及采编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采编人员的行为道德、采访技巧、各种报道体裁的要求、一些词语的用法等等。它是按辞书的体例写作的,以英文字母为序,将各个注意事项写成词条,用词比较简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2《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

美联社在新闻报道方面的体例手册名叫《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由该社资深记者杰克.卡彭写于1977年,以后基本上每年修订一次。

1982年开始公开出版发行,全书约20万字,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各种技巧和要求。由于这是以个人名义写作的书,它看上去更像一本教科书,但美联社一直要求其员工按书中的要求行事。

3《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1983年制订,全文约5.5万字。它实际上是对整个采编系统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内容包括编辑部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采访技巧,写作要求等。

概括起来,西方三大通讯社的采编工作规范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

?

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即对新闻采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采编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等作出规定,或对可能影响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关问题予以提醒。

例一:关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搜索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在我们的报道中,准确性高于一切。

切勿歪曲事实,切勿加入不公正的感情色彩,切勿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导语或生动的短语而失去平衡。

记者在搜集材料时必须核对每项事实。编辑必须对报道中前后不一或未注明出处的有争议的说法提出质疑。记者和编辑都必须确保报道的意思和平衡不因使用不精确的文字而受到损害。

如果你对报道中的某个重要事实有疑问,在未弄清其准确性之前不要发稿。如果你对某个次要细节没有把握,而稿子的时效性又很强,那就先省略掉这个细节,发稿完后再去核查,然后予以补充。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一个通讯社的威望高低取决于它所发布的消息的公正和可靠,以及是否能一贯取信于观点各异的用户。

新闻报道不允许带有成见和偏见。尽一切可能客观地再现事实是通讯社应当遵守的规律,如有违背必遭损失。

通讯社的一切消息都必须有来源。一般说,在导语中就应点明来源。如果消息来源不清或不准,首先应求准而不求快:记者要在核实来源后再发消息。

唯一例外的是当某种谣传本身可能就是一条新闻的时候,但必须说明这是谣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交代谣传的范围及起源地。报道谣传消息应该极其慎重。

例二:关于引语的使用。搜索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引语可以使报道体现人物个性,并给报道带来直接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尽量在每篇报道的前三段使用一段引语。

应该确信你所使用的引语体现了说话人的意思,你对那些可能影响报道内容的意思的形体语言(一个微笑或眼色)作了描绘。

避免使用破碎的引语,主要在导语中使用这种引语,除非它有特殊意义。任何这样的部分引语都必须在下文有完整的引语做支持。

引语是郑重的。不要改动引号内的任何东西,但可以删除某些词,前提是这种删除不能改变引语的意思。应该删除那些淫秽的词语。要用删节号表示对引语做了删节。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绝对的原则是,引号内的话必须是消息来源自己发表或书写的原话。此条原则没有任何例外。

绝不可以把几个零散的词捏成句子并加上引号,好像是在引用某人的原话。

如果对原话的准确性有怀疑,又无法立即核对,就应避免引用全句,而只在你确实有把握的词上加引号。

《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

在直接引述的情况下,你处理素材的方式只能是要么照引,要么不用。同其他事实一样,引语是不能修改的。凡被引号括起来的部分,都必须是新闻人物讲的话。

试图通过挪动甚至改换字词以“改进”引文的做法都是重大的罪过和不端行为。你最多只能改正那些小小的语法错误,或者删除那些显而易见的唠叨或毫无意义的重复。

?

?

二、对各种新闻体裁的具体要求,即对各种新闻体裁的构成要素、篇幅长短、写作特点等加以规定。

例一:关于快讯。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特急快讯在向媒体供稿业务中享有最高的优先发稿权。它通常只有三四个词,最多不超过10个词,并交代消息来源。它标有6个星号,没有标题,一般没有电头。例如:特急快讯:官方消息——林肯遇刺。

如果不加电头可能产生混乱,则应加上电头。假如林肯不是在华盛顿而是在巴黎遇刺的,就应该这样写:巴黎特急快讯:官方消息——林肯遇刺。

在特急快讯播发后两分钟内,必须接着播发一条只有一段文字的特急简讯(bulletin)。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快讯:快讯是用几个词宣布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包括新闻来源在内,快讯不超过一行字。快讯永远不能写好了等待事件发生。快讯是异常少的,要反对滥用快讯的倾向。快讯后紧接着要有后续报道,发回新闻简讯,继续说明事件的发展情况。

和云朵相比,生活牢固多了。经久不变,近乎永恒。—— 辛波斯卡

例二:关于人物介绍。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人物介绍是对政治、经济、体育、艺术和娱乐、科技界及其他各行各业中的主要人物所作的自成一体的描绘。

篇幅:500至1000个词,根据其重要性而定。重要的世界性人物可以例外地写得更长。

内容:追求全面。准确的出生地点及日期、文化程度、婚姻和家庭状况、业余爱好、宗教信仰等细节,以及精确的就任、离职及班子改组的时间,发表的著作名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物介绍的头半部分应该对人物知名度的主要方面做一简明扼要的概述,加上极少的生平细节,这样,这一部分本身就可以当作一篇经过压缩但仍是全面的人物介绍。其余部分应按时间顺序评介人物的职业经历。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人物介绍(传记消息)可分长短两种。

短的在400个词以内。事件(当选、死亡、得奖等)发生后立即加上导语发出。

长的可达800个词,可在人物各阶段的事业经历中加进对其性格、作用的描写。

次要人物只发短的传记消息,重要人物可先短后长发两条,也要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兴趣。

三、采编人员的行为规范。对采编人员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如何遵循职业道德作出明确规定,或提出警示。

例如,《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对工作人员接受被采访对象的礼品有这样的规定:

路透社绝不会允许其工作人员接受除价值微不足道者以外的礼品而置编辑方针的正直于危险之中。

那些放在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发放的材料口袋里的礼物和按传统在圣诞节及类似节日发送的礼物是可以默许接受的。大致上,价值不超过一瓶威士忌的礼物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它是作为一种公认的普遍的友好姿态的组成部分而发放的。

如果某件礼物是专门送给某位路透社记者的,则无论其价值几何,都应该拒绝。

所有超过上述价值的礼物都应该拒绝。如果拒绝会得罪人,那就应当把礼物送给慈善机构,并索取收据,给送礼者和你的新闻主编各寄一份。

四、词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例如,《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有这样的条文:

好,坏(good, bad):在商业活动中,一条消息是好还是坏取决于你是谁和你在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避免使用这两个词。

纪录(record):不要写“他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从定义上说,刚刚创造的任何一项纪录都是新的。

Beijing:不要写成Peking。

《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有这样的条文:

含混不清的修饰语:并不是每个名词都需要有个形容词。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需要一个副词。并不是每个记者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文章的力量来自名词和动词。只要名词和动词选择得当,是不需要多少修饰语的。修饰语应当用来把意思表达清楚,而不是事后想起来做点缀用的。

避免讨厌的被动语态:只要有可能,就应当使用主动语态。“警察逮捕了约翰·史密斯”要比“史密斯被警察逮捕了”更简短、利落。当然,新闻价值有时要求使用被动语态。如果约翰·史密斯是市长,那么新闻中最好用他的名字打头。

◆ 总出品人/传媒指导老师_ 陈安庆

◆ 统筹编辑_王露珠

◆ 视觉编辑_陈婧怡

◆ 责任编辑_ 刘静贤

◆ 出品单位_ 南方传媒书院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与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摄像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版权声明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优秀媒体人必看!

听世界三大顶尖通讯社教你怎样当记者?

转自:南方传媒书院

来源:解放小报微信  上海报业集团

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媒体,对于采编人员的规范化要求各不相同,但其中还是有些共性的东西值得借鉴。报业君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世界三大新闻社——法新社、路透社和美联社的《采编手册》里都写了些什么。

1《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制订于1991年,后来修订过一次,全文约20万字,涉及采编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采编人员的行为道德、采访技巧、各种报道体裁的要求、一些词语的用法等等。它是按辞书的体例写作的,以英文字母为序,将各个注意事项写成词条,用词比较简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2《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

美联社在新闻报道方面的体例手册名叫《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由该社资深记者杰克.卡彭写于1977年,以后基本上每年修订一次。

1982年开始公开出版发行,全书约20万字,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各种技巧和要求。由于这是以个人名义写作的书,它看上去更像一本教科书,但美联社一直要求其员工按书中的要求行事。

3《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1983年制订,全文约5.5万字。它实际上是对整个采编系统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内容包括编辑部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采访技巧,写作要求等。

概括起来,西方三大通讯社的采编工作规范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

?

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即对新闻采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采编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等作出规定,或对可能影响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关问题予以提醒。

例一:关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搜索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在我们的报道中,准确性高于一切。

切勿歪曲事实,切勿加入不公正的感情色彩,切勿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导语或生动的短语而失去平衡。

记者在搜集材料时必须核对每项事实。编辑必须对报道中前后不一或未注明出处的有争议的说法提出质疑。记者和编辑都必须确保报道的意思和平衡不因使用不精确的文字而受到损害。

如果你对报道中的某个重要事实有疑问,在未弄清其准确性之前不要发稿。如果你对某个次要细节没有把握,而稿子的时效性又很强,那就先省略掉这个细节,发稿完后再去核查,然后予以补充。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一个通讯社的威望高低取决于它所发布的消息的公正和可靠,以及是否能一贯取信于观点各异的用户。

新闻报道不允许带有成见和偏见。尽一切可能客观地再现事实是通讯社应当遵守的规律,如有违背必遭损失。

通讯社的一切消息都必须有来源。一般说,在导语中就应点明来源。如果消息来源不清或不准,首先应求准而不求快:记者要在核实来源后再发消息。

唯一例外的是当某种谣传本身可能就是一条新闻的时候,但必须说明这是谣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交代谣传的范围及起源地。报道谣传消息应该极其慎重。

例二:关于引语的使用。搜索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引语可以使报道体现人物个性,并给报道带来直接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尽量在每篇报道的前三段使用一段引语。

应该确信你所使用的引语体现了说话人的意思,你对那些可能影响报道内容的意思的形体语言(一个微笑或眼色)作了描绘。

避免使用破碎的引语,主要在导语中使用这种引语,除非它有特殊意义。任何这样的部分引语都必须在下文有完整的引语做支持。

引语是郑重的。不要改动引号内的任何东西,但可以删除某些词,前提是这种删除不能改变引语的意思。应该删除那些淫秽的词语。要用删节号表示对引语做了删节。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绝对的原则是,引号内的话必须是消息来源自己发表或书写的原话。此条原则没有任何例外。

绝不可以把几个零散的词捏成句子并加上引号,好像是在引用某人的原话。

如果对原话的准确性有怀疑,又无法立即核对,就应避免引用全句,而只在你确实有把握的词上加引号。

《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

在直接引述的情况下,你处理素材的方式只能是要么照引,要么不用。同其他事实一样,引语是不能修改的。凡被引号括起来的部分,都必须是新闻人物讲的话。

试图通过挪动甚至改换字词以“改进”引文的做法都是重大的罪过和不端行为。你最多只能改正那些小小的语法错误,或者删除那些显而易见的唠叨或毫无意义的重复。

?

?

二、对各种新闻体裁的具体要求,即对各种新闻体裁的构成要素、篇幅长短、写作特点等加以规定。

例一:关于快讯。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特急快讯在向媒体供稿业务中享有最高的优先发稿权。它通常只有三四个词,最多不超过10个词,并交代消息来源。它标有6个星号,没有标题,一般没有电头。例如:特急快讯:官方消息——林肯遇刺。

如果不加电头可能产生混乱,则应加上电头。假如林肯不是在华盛顿而是在巴黎遇刺的,就应该这样写:巴黎特急快讯:官方消息——林肯遇刺。

在特急快讯播发后两分钟内,必须接着播发一条只有一段文字的特急简讯(bulletin)。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快讯:快讯是用几个词宣布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包括新闻来源在内,快讯不超过一行字。快讯永远不能写好了等待事件发生。快讯是异常少的,要反对滥用快讯的倾向。快讯后紧接着要有后续报道,发回新闻简讯,继续说明事件的发展情况。

和云朵相比,生活牢固多了。经久不变,近乎永恒。—— 辛波斯卡

例二:关于人物介绍。

《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

人物介绍是对政治、经济、体育、艺术和娱乐、科技界及其他各行各业中的主要人物所作的自成一体的描绘。

篇幅:500至1000个词,根据其重要性而定。重要的世界性人物可以例外地写得更长。

内容:追求全面。准确的出生地点及日期、文化程度、婚姻和家庭状况、业余爱好、宗教信仰等细节,以及精确的就任、离职及班子改组的时间,发表的著作名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物介绍的头半部分应该对人物知名度的主要方面做一简明扼要的概述,加上极少的生平细节,这样,这一部分本身就可以当作一篇经过压缩但仍是全面的人物介绍。其余部分应按时间顺序评介人物的职业经历。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

人物介绍(传记消息)可分长短两种。

短的在400个词以内。事件(当选、死亡、得奖等)发生后立即加上导语发出。

长的可达800个词,可在人物各阶段的事业经历中加进对其性格、作用的描写。

次要人物只发短的传记消息,重要人物可先短后长发两条,也要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兴趣。

三、采编人员的行为规范。对采编人员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如何遵循职业道德作出明确规定,或提出警示。

例如,《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对工作人员接受被采访对象的礼品有这样的规定:

路透社绝不会允许其工作人员接受除价值微不足道者以外的礼品而置编辑方针的正直于危险之中。

那些放在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发放的材料口袋里的礼物和按传统在圣诞节及类似节日发送的礼物是可以默许接受的。大致上,价值不超过一瓶威士忌的礼物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它是作为一种公认的普遍的友好姿态的组成部分而发放的。

如果某件礼物是专门送给某位路透社记者的,则无论其价值几何,都应该拒绝。

所有超过上述价值的礼物都应该拒绝。如果拒绝会得罪人,那就应当把礼物送给慈善机构,并索取收据,给送礼者和你的新闻主编各寄一份。

四、词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例如,《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有这样的条文:

好,坏(good, bad):在商业活动中,一条消息是好还是坏取决于你是谁和你在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避免使用这两个词。

纪录(record):不要写“他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从定义上说,刚刚创造的任何一项纪录都是新的。

Beijing:不要写成Peking。

《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有这样的条文:

含混不清的修饰语:并不是每个名词都需要有个形容词。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需要一个副词。并不是每个记者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文章的力量来自名词和动词。只要名词和动词选择得当,是不需要多少修饰语的。修饰语应当用来把意思表达清楚,而不是事后想起来做点缀用的。

避免讨厌的被动语态:只要有可能,就应当使用主动语态。“警察逮捕了约翰·史密斯”要比“史密斯被警察逮捕了”更简短、利落。当然,新闻价值有时要求使用被动语态。如果约翰·史密斯是市长,那么新闻中最好用他的名字打头。

◆ 总出品人/传媒指导老师_ 陈安庆

◆ 统筹编辑_王露珠

◆ 视觉编辑_陈婧怡

◆ 责任编辑_ 刘静贤

◆ 出品单位_ 南方传媒书院

  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新闻与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与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摄像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2010_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_考试大纲
  •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 ...查看


  • 主持人资格证考试资料(全)
  • 两步轻松获得全国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是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从业资格证,也就是说从事这两个行业,必须获得这两个证件.一方面因为如此,另一方面,由于获得该证必须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因此 ...查看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 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是(b ) A 小报 B 邸报 C 开元杂报 D 报房京报 2. 小报在南宋时期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时人隐称为"A)" A.新闻 B.进奏院状 C.朝报 D.阁抄 3.< ...查看


  • 复旦大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生入学全真试卷分析
  • 新闻业务课: 一,名词解释题:(通常是5题20分,99年为10题30分) 分属 章节 备注 2000-- 采访计划 采访学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采访准备的举行 C+p 第二代导语 作文学 消息的基本构成:新闻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模块式编排 编辑 ...查看


  •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内容摘要]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自身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中间,电视栏目的品牌显得至关重要.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品牌的重要标识,主持人开始直接影响节目收视率的现象,频繁出现.那么 ...查看


  • 苏大版,[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徐国源主编
  •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1)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当代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的采写方法与技巧.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要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熟悉新 ...查看


  •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doc
  • 上编简答----1. 简述记者采访的目的与任务. 答: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并迅速地传播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关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鲜事实,而且这种事实要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 ...查看


  •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中传媒版)
  •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 新闻业务概论 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编写评四个部分: 二.新闻业务工作者的修养: 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文字修养.思维修养: 三.坚持的规范: 坚持新闻报道规律:真实性.公正.平衡.全面.客观: 坚持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规 ...查看


  •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发帖赚分~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