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13级财管本一 史晓蕊 [1**********]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着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作用,但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人不是被动的。人是万物之灵,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意识,人不仅能够驾驭外界环境,而且还能驾驭自我本身,驾驭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人总是不断地在进行着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以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理想自我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在塑造着自己的人格,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因此,自我意识作为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主导的作用。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根据已有的研究,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意识调节着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也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的遗传因素只是人格发展的生理基础,要通过自我意识来参与人格的形成。无可否认,遗传素质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有重要影响力的。例如神经系统的遗

传特征对气质类型的影响,感官特征与外貌体形特征也都影响着人格的发展。但是,人并非只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有自我意识,不但会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做出认识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人还能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来进行自我调节。同样是外貌的不足或体形的缺陷,但会因为自我认识评价的不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人格:一个可能自卑,怨天尤人;另一个则可能发展其他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得到内心的平和。

环境和教育因素属于外因条件,它们对人的影响具有被动性和均等性(许多人同受其影响),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生作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一样,受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文化等的深刻影响。但是,米契尔(W.Mischel)指出:“我们的行为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控制,但也受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计划的调节和支配。” 逆境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环境及其变化是否能够产生影响,取决于自我意识到的环境及其变化与自己的关系,以及自我对这种关系的评价和情感反应,同时还取决于自我对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自我意识调节着遗传生理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对人格的相互影响。当自我意识到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同时作用于自己并发生矛盾时,自我意识则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并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例如,当一个人感到饥饿却又身无分文时,看着商店里的面包,他会做出各种分析,对自己可以采取的各种行为的后果进行利弊权衡,是偷?是抢?还是乞讨?或者忍饥挨饿?究竟选择哪一种则取决他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可见,当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同时作用于个体时,究竟是哪种因素起作用,则完全是自我意识选择、调控的结果。

(二)人的自我意识还可以对自己已有的人格品质本身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主动引导人格向更高目标发展,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自我意识据此对自我进行监督,不断地进行反馈调节,使自己朝着这个理想目标去行动。人们在采取行动的前后总是要思考、反省:“我该怎么做?”“我应该更坚强些”。“这么做不是我的风格”„„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某些人格特征不好,不是理想的人格时,个体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和控制,如用座右铭警示自己等。不同的人,由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标准不同,理想人格的目标不同,以及自我监督控制、自我能力的不同,也

导致了人格差异。

(三)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在社会化理论中,我们介绍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不仅是社会化理论的阐述,同时也是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阐述。从这些理论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人格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四)自我意识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都有三个自我:实际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确立总是根据实际自我,参照他人眼中的自我和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来确立的。理想自我确立以后,个体便根据理想自我对实际自我提出的行动准则和要求,以实现理想自我。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与个体行为实现了统一。如果这种同一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人格将会出现异常。

自我意识的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精神病学告诉我们,人格分裂、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自我意识障碍。抑郁病人的自我评价常常过低;躁狂病人则又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意识的混乱冲突常常导致心理的异常和痛苦。心理治疗中关键的一点在于改变病人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差的人,人格也总是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正如以上所说,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13级财管本一 史晓蕊 [1**********]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着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作用,但是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人不是被动的。人是万物之灵,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意识,人不仅能够驾驭外界环境,而且还能驾驭自我本身,驾驭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人总是不断地在进行着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以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理想自我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在塑造着自己的人格,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因此,自我意识作为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主导的作用。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根据已有的研究,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意识调节着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也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的遗传因素只是人格发展的生理基础,要通过自我意识来参与人格的形成。无可否认,遗传素质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有重要影响力的。例如神经系统的遗

传特征对气质类型的影响,感官特征与外貌体形特征也都影响着人格的发展。但是,人并非只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有自我意识,不但会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做出认识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人还能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来进行自我调节。同样是外貌的不足或体形的缺陷,但会因为自我认识评价的不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人格:一个可能自卑,怨天尤人;另一个则可能发展其他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得到内心的平和。

环境和教育因素属于外因条件,它们对人的影响具有被动性和均等性(许多人同受其影响),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生作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一样,受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文化等的深刻影响。但是,米契尔(W.Mischel)指出:“我们的行为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控制,但也受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计划的调节和支配。” 逆境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环境及其变化是否能够产生影响,取决于自我意识到的环境及其变化与自己的关系,以及自我对这种关系的评价和情感反应,同时还取决于自我对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自我意识调节着遗传生理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对人格的相互影响。当自我意识到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同时作用于自己并发生矛盾时,自我意识则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并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例如,当一个人感到饥饿却又身无分文时,看着商店里的面包,他会做出各种分析,对自己可以采取的各种行为的后果进行利弊权衡,是偷?是抢?还是乞讨?或者忍饥挨饿?究竟选择哪一种则取决他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可见,当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同时作用于个体时,究竟是哪种因素起作用,则完全是自我意识选择、调控的结果。

(二)人的自我意识还可以对自己已有的人格品质本身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主动引导人格向更高目标发展,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自我意识据此对自我进行监督,不断地进行反馈调节,使自己朝着这个理想目标去行动。人们在采取行动的前后总是要思考、反省:“我该怎么做?”“我应该更坚强些”。“这么做不是我的风格”„„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某些人格特征不好,不是理想的人格时,个体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和控制,如用座右铭警示自己等。不同的人,由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标准不同,理想人格的目标不同,以及自我监督控制、自我能力的不同,也

导致了人格差异。

(三)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在社会化理论中,我们介绍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不仅是社会化理论的阐述,同时也是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阐述。从这些理论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人格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四)自我意识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都有三个自我:实际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确立总是根据实际自我,参照他人眼中的自我和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来确立的。理想自我确立以后,个体便根据理想自我对实际自我提出的行动准则和要求,以实现理想自我。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与个体行为实现了统一。如果这种同一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人格将会出现异常。

自我意识的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精神病学告诉我们,人格分裂、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自我意识障碍。抑郁病人的自我评价常常过低;躁狂病人则又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意识的混乱冲突常常导致心理的异常和痛苦。心理治疗中关键的一点在于改变病人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差的人,人格也总是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正如以上所说,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对人格的社会性的理解
  • 发布于2016-04-20 20:17 ①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②在心理学上,即"个性". ③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卑下|高 ...查看


  • 人格心理学笔记
  •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力: 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立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指标. 1.定义: 2.优缺点: 3.举例:多血质类型者的观察. (二). ...查看


  •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 早期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 ...查看


  •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2001年第2期(总第111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JIANTEACHERS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No12, 2001Gene ...查看


  •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1
  •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议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心理学经典理论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知识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 ...查看


  • 人格发展讲稿
  • 第六章 健康人格的塑造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定义,特性和结构,区别气质和性格以及各自的特点,了解有关人格的理论有哪些,了解常见人格障碍有哪些,人格障碍倾向有哪些调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人格特性和特征,说明存在人格障碍的大学 ...查看


  • 郑雪--人格心理学 读书笔记
  •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至今学术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其意指面具.脸谱. 人格的现代定 ...查看


  • 2015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小抄
  •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C ). A.中间稍快 B.中 ...查看


  •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 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沈阳大学学报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Vol120,No.6Dec.2008 文章编号:100829225(2008)0620096205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