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家台资公司工作了六年,和不少台湾同事有过交流,有工作上的,也有私下的。
这种经验让我在读这本书时备感亲切。任何地方,你不去扎扎实实地投入生活个几年,是无法真的了解的。不过,世界上大部分人是靠标签、刻板印象来概括自己以及他人的人生的,而每个人也都难免被标签化,被刻板印象化,如台湾人、香港人、河南人、上海人……
吴念真这本书,起码又完成了一部分台湾人的拼贴,看这本书时我总是想起《海角七号》那部电影。《海角七号》里老村长总在感叹:TMD,这里这么好,这些年轻人都TMD跑到台北去干吗?这本书里吴念真写了不少台北之外的台湾,写了不少迥异于大部分人刻板印象化的台湾人、台湾事。
从技术上讲,吴念真的叙事简约、清晰、完整、一致、正确、生动,而且文章篇篇都是好故事,看完后,我细细地想了一下——其实,这本书好看更多是因为故事都很真实、精彩、耐人寻味。
文章本天成,似乎作者只是妙手偶得之,问题是,为何别人写不出这样的故事,为何别人无法妙手偶得?
作家的天分在于观察力和感悟力,有了这两样,文笔都是次要的。吴念真是很善于感受生活的,经历也够丰富,仔细想想,大凡是好的作家,感悟力和观察力都是一流的,也许芸芸众生,有相同际遇,但在好的作家眼中,一件小事,如佛家讲的一滴水,映出了人生的全部,作家将瞬间化为永恒,将平凡化为奇迹。这就是这本小书的全部意义。
有人说这些故事有点儿煽情,你如果看过杨德昌的电影,就不会这么认为。比如,《一一》(吴念真主演,并参与编剧),有些部分是令人落泪的,但并不是煽情,是真情实感的体现。其实,杨德昌的电影和吴念真的这本书,已经花了不少力气来克制煽情,但因为故事本身太过惨烈或者动人,人无法不为之触动。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都如此,但也不乏幽默。比如,《情书》一篇,开始很凝重,让你做好接受一个心灵鸡汤的结局,可是结局出来了,原来这个政客到死都没有真诚过,同一封情书送给不同的女孩儿,看到所谓“他将大爱留给了台湾,剩余的一点点爱留给我这个幸运的女子”,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如果你对台湾政客略知一二,就能体会这里的幽默和嘲讽。
台湾至今都是对男性强制服兵役的。想想看,十七八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先不去上,先到军队里摸爬滚打三年,或者毕业后不能工作而是去参军,这种安排,必定造成不少离合际遇。比如,你和女友一起大学毕业,然后你去了军队,她参加工作,三年后,她已经做到主管,你还得从头开始……军队这种特殊地方也有不少故事发生,本书有一部分是写军队生活的,和我那些同事描述的差不多。无论在哪里,当兵都不是件愉快的事,但大部分台湾的男性,是以当过兵为荣的。而在我看来,当过兵的人,或者增加了粗鲁野蛮,或者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服从第一,无论何种结果,实在是对人性的扼杀(大学时两周的军训已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台湾很小,据我前同事说,最远的车程也就八个小时。因为小,彼此之间就更易相见,更易擦肩而过。台湾的媒体喧嚣热闹,虽然有时会有浓厚的政治气氛,但低俗而又好玩的娱乐气氛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时段,在这些大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特质、台湾原居民的基因交错纵横,每天上演着一幕幕或温暖或惨烈的人间悲喜剧,吴念真采撷了其中的部分,将之呈现给大家。
到香港后,买书可没那么方便,我买书的次数也大大减少。每次到罗湖我就在火车站那个书店匆匆挑几本带回来,这本书定价28元,原价买的,算是对年少时读盗版书的赎罪吧,它绝对值得拥有。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遗书》,据说根据真实经历写的小说,兄弟姐妹间的不平衡,是多么让人难过。
(《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我曾在一家台资公司工作了六年,和不少台湾同事有过交流,有工作上的,也有私下的。
这种经验让我在读这本书时备感亲切。任何地方,你不去扎扎实实地投入生活个几年,是无法真的了解的。不过,世界上大部分人是靠标签、刻板印象来概括自己以及他人的人生的,而每个人也都难免被标签化,被刻板印象化,如台湾人、香港人、河南人、上海人……
吴念真这本书,起码又完成了一部分台湾人的拼贴,看这本书时我总是想起《海角七号》那部电影。《海角七号》里老村长总在感叹:TMD,这里这么好,这些年轻人都TMD跑到台北去干吗?这本书里吴念真写了不少台北之外的台湾,写了不少迥异于大部分人刻板印象化的台湾人、台湾事。
从技术上讲,吴念真的叙事简约、清晰、完整、一致、正确、生动,而且文章篇篇都是好故事,看完后,我细细地想了一下——其实,这本书好看更多是因为故事都很真实、精彩、耐人寻味。
文章本天成,似乎作者只是妙手偶得之,问题是,为何别人写不出这样的故事,为何别人无法妙手偶得?
作家的天分在于观察力和感悟力,有了这两样,文笔都是次要的。吴念真是很善于感受生活的,经历也够丰富,仔细想想,大凡是好的作家,感悟力和观察力都是一流的,也许芸芸众生,有相同际遇,但在好的作家眼中,一件小事,如佛家讲的一滴水,映出了人生的全部,作家将瞬间化为永恒,将平凡化为奇迹。这就是这本小书的全部意义。
有人说这些故事有点儿煽情,你如果看过杨德昌的电影,就不会这么认为。比如,《一一》(吴念真主演,并参与编剧),有些部分是令人落泪的,但并不是煽情,是真情实感的体现。其实,杨德昌的电影和吴念真的这本书,已经花了不少力气来克制煽情,但因为故事本身太过惨烈或者动人,人无法不为之触动。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都如此,但也不乏幽默。比如,《情书》一篇,开始很凝重,让你做好接受一个心灵鸡汤的结局,可是结局出来了,原来这个政客到死都没有真诚过,同一封情书送给不同的女孩儿,看到所谓“他将大爱留给了台湾,剩余的一点点爱留给我这个幸运的女子”,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如果你对台湾政客略知一二,就能体会这里的幽默和嘲讽。
台湾至今都是对男性强制服兵役的。想想看,十七八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先不去上,先到军队里摸爬滚打三年,或者毕业后不能工作而是去参军,这种安排,必定造成不少离合际遇。比如,你和女友一起大学毕业,然后你去了军队,她参加工作,三年后,她已经做到主管,你还得从头开始……军队这种特殊地方也有不少故事发生,本书有一部分是写军队生活的,和我那些同事描述的差不多。无论在哪里,当兵都不是件愉快的事,但大部分台湾的男性,是以当过兵为荣的。而在我看来,当过兵的人,或者增加了粗鲁野蛮,或者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服从第一,无论何种结果,实在是对人性的扼杀(大学时两周的军训已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台湾很小,据我前同事说,最远的车程也就八个小时。因为小,彼此之间就更易相见,更易擦肩而过。台湾的媒体喧嚣热闹,虽然有时会有浓厚的政治气氛,但低俗而又好玩的娱乐气氛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时段,在这些大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特质、台湾原居民的基因交错纵横,每天上演着一幕幕或温暖或惨烈的人间悲喜剧,吴念真采撷了其中的部分,将之呈现给大家。
到香港后,买书可没那么方便,我买书的次数也大大减少。每次到罗湖我就在火车站那个书店匆匆挑几本带回来,这本书定价28元,原价买的,算是对年少时读盗版书的赎罪吧,它绝对值得拥有。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遗书》,据说根据真实经历写的小说,兄弟姐妹间的不平衡,是多么让人难过。
(《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